虛實寒熱25類
(l)表寒實癥:風(fēng)寒侵犯體表。主癥為惡寒、頭痛、體痛,脈象浮緊,發(fā)熱或未發(fā)熱。 (2)表寒虛癥:衛(wèi)氣不充。主癥為惡風(fēng)畏寒,易出汗,汗出更冷。 (3)表熱實癥:外感溫病初起。主癥為惡風(fēng)或不惡風(fēng),發(fā)熱頭痛,自汗或無汗。 (4)表熱虛癥:即陰虛潮熱一類。主癥為午后肌熱,掌心熱,自汗出。 (5)里寒實癥:寒邪直中內(nèi)臟。主癥為腹痛泄瀉,嚴重的四肢逆冷,脈象沉伏。 (6)里寒虛癥:多由脾腎陽虛引起。主癥為氣怯疲倦,四肢不溫,大便不實,脈象微弱。舌質(zhì)胖嫩而不紅潤。 (7)里熱實癥:外邪化熱傳里。主癥為壯熱,口渴煩躁,便閉溲赤,嚴重的神昏譫語。 (8)里熱虛癥;多由肝腎陰虛引起。主癥為掌心熱,頭暈,口渴,心煩不眠。如果出現(xiàn)潮熱,參看表熱虛癥。 (9)表寒里熱癥:外感寒邪,內(nèi)有郁熱。主癥為寒熱無汗、煩躁。又假寒證怕冷、不欲衣被、煩渴引飲,亦屬此類。 (10)表熱里寒癥:寒積于內(nèi),熱越于外,其熱為假熱,其寒為真寒。主癥為身熱不欲去衣被,畏風(fēng),泄瀉,小溲清長。 (11)表虛里實癥:多由發(fā)汗傷表,邪傳于里。主癥為汗出惡風(fēng),胸痞硬滿,噯氣,嘔惡。 (12)表實里虛癥:內(nèi)傷之體,再感外邪;或表癥誤下,雖傷于里,表邪尚末內(nèi)陷。主癥為寒熱,身體疼痛,氣怯,脈象沉弱。 (13)表里俱寒癥:寒邪傷表,復(fù)中于里,主癥為寒熱,腹痛,泄瀉。 (14)表里俱熱癥:表邪化熱傳里,發(fā)熱不退,反而增劇,參看里熱實癥。 (15) 表里俱虛癥:陰陽兩虧。主癥為多汗,畏寒,氣怯,心悸,脈象結(jié)代。 (16)表里俱實癥:外感寒邪,內(nèi)停痰飲,或有宿食。主癥為寒熱,咳喘,或噯腐,腹脹。又寒邪或熱邪釀成的表里俱寒或表里俱熱癥,均屬此類。 (17)上熱下寒癥:下焦有寒,上焦有熱。主癥為腹?jié)M足冷,口干,胸中煩熱。又火不歸元,浮越于上,癥見足冷面赤,口干咽燥,亦屬此類。 (18) 上寒下熱癥:丹田有熱,膈上有寒飲。主癥為小溲短赤,痰多,胸中覺冷。 (19)上虛下實癥:濁陰在下,清陽不升。主癥為腹?jié)M泄瀉,頭暈?zāi)垦!?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 (20)上實下虛癥:陽虛于下,痰飲阻上。主癥為形寒足冷,尿頻,咳痰,喘促。 (21)真寒假熱癥:參看表熱里寒證。 (22)真熱假寒癥:參看表寒里熱證。 (23)半表半里癥:表邪傳里而未成里證。主癥為寒熱往來,日苦,咽干。 (24)寒熱錯雜癥;濕熱內(nèi)阻,或內(nèi)有痰飲,表熱內(nèi)陷。主癥為胸悶,口干不欲飲,小溲短黃,或煩熱痞滿,嘔惡。 (25)虛中挾實癥:體虛有邪,或邪戀正氣漸衰,均屬此類。參看表虛里實、表實里虛、上虛下實、上實下虛等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