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場景性拖延的行為,而每個人拖延的場景和任務則各不相同,也各有各的“理由”。想象一下,當整個班級被布置了相同的作業(yè)時,每個人都會根據(jù)自己的習慣和喜好來選擇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人會從簡單的任務開始,而困難的則遲遲無法下手;有人會先著手去做困難的任務,而把自以為“隨時隨地都可以解決的”拖到最后。 我們也可以反思下自己:我一般會在哪些事情上拖延呢?是自己更擅長的任務還是不喜歡做的事情?是需要大量準備的困難任務,還是只要開始就能很容易完成的任務? 拖延的成因 如果問你為什么會拖延,你可能會給出許多理由,包括:好不容易到了假期,想要先放松一下心情;除了做作業(yè)、復習功課之外,我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我不擅長這些任務,每次試圖開始都覺得焦慮,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延后;我需要更多的計劃和準備,以便做得更“完美”…… 心理學家們嘗試從各種角度來將拖延的主要原因進行分類。 Laura J.Solomon和Esther D.Rothblum將拖延的原因概括為兩類:一類是面對困難的任務時感受到了壓力,為了驅(qū)散這樣的壓力而將任務押后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放松一下”;另一類則是為了優(yōu)先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包括享受生活。 皮爾斯·斯蒂爾教授(Piers Steel)則認為:信心不足、動力缺失、沖動分心和回報遙遠這四個因素是引起拖延最重要的因素。 這里,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下自己拖延的經(jīng)歷:我們拿到了任務卻決定放下的時候,在想什么?放下了應該要完成的任務,我們在做些什么?到了最后,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任務卻發(fā)現(xiàn)時間緊迫時,我們是怎樣的心情?而面對拖延的結(jié)果時,我們又有怎樣的反思?基于這樣的過程,我們把拖延的原因整理成了三類:動機不足、面對失敗的自我保護以及過去的“成功”體驗。(剩余233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