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杜雨茂教授治療慢性腎衰臨床經(jīng)驗 1.病因病機 慢性腎衰多由水腫、淋證、癃閉等疾病遷延日久不愈,久病傷腎脾,腎脾陽虛,水濕、痰瘀邪熱等內(nèi)蘊,三焦樞機不利而發(fā)諸證。又可因外邪侵襲、七情內(nèi)傷、飲食失宜、勞累過度等進一步加重。 杜老師認為慢性腎衰病情有輕重之分,腎衰早期時有的患者未表現(xiàn)出任何癥狀,發(fā)展之后期,病變錯綜復雜,可以說是虛實互見、寒熱錯雜。在內(nèi)臟方面主要涉及腎、脾,嚴重時可波及肝、胃、肺以及三焦、膀胱。在病邪方面有寒濕、邪熱、痰濁、瘀血等,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正虛是慢性腎衰之本,其正虛較常見者有兩方面:腎脾陽虛,肝腎陰虧,邪實主要包括水濕、邪熱、痰濁、血瘀等。三焦樞機不利一直貫穿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始終。《靈樞· 營衛(wèi)生會篇》日“ 上焦如霧",所謂“ 如霧"即升化落騰水谷精氣,象天空霧露之彌漫散布全身以溫養(yǎng)肌膚。《靈樞· 營衛(wèi)生會篇》論述中焦作用“ 泌糟粕,蒸滓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又云“ 中焦如漚” ,“ 如漚"即形容水谷腐熟時泡沫浮游,指脾胃生化的狀態(tài)而言。復日“ 下焦如瀆",“ 瀆” 即溝渠、水道的意忍,指下焦的作用為決瀆疏通猶如溝道使水濁不斷下流?!峨y經(jīng)》又云:“ 下焦者,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納以傳導也。腎脾虧虛,濁邪郁阻三焦,導致三焦樞機不利。慢性腎病病情由初期逐漸發(fā)展至尿毒癥終末期,實質(zhì)是正邪相爭、正邪消長的過程,而三焦功能失常逐步加重。 2.辨證論治 慢性腎衰在臨床呈漸進性進展,在慢性腎衰的初期,患者有時臨床表現(xiàn)并不是很明顯。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Ccr50~20 m L/m i n。Scrl 78~442IIm 01/L), 臨床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損害,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紊亂,消化系統(tǒng)等受累,自此期以 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杜雨茂教授結合腎功能分期辨證慢性腎衰。 在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Ccr80~50m L/m i n,Scrl 33~177l lm 01/L),杜老一般根據(jù)患者相應的脈、舌、癥辨證分為兩型: ①腎陰脾氣虧虛,濕熱余邪留滯 主癥:脈多細數(shù)或細弦,舌淡紅,苔白厚或黃膩,五心煩熱、耳鳴、頭暈 腰酸困,膝脛酸困,氣短,乏力,小便不利。 亞癥: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多夢少寐,兩顴潮紅,口苦口粘,尿赤而少。 分析:各種腎臟病遷延日久,損及腎陰,或素體陰虧,或過服辛燥滲利之品, 皆可損傷真陰,腎開竅于耳,主骨生髓,耳失所養(yǎng),髓海空虛則耳鳴,頭暈;陰虛則熱,故可見五心煩熱;腰為腎之府,脾氣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榮養(yǎng)四肢肌肉則乏力;脈多細數(shù)或細弦,舌淡紅,苔白厚或黃膩為陰虛兼有濕熱之象。 治法:滋腎健脾,清熱利濕。 處方:滋陰益腎湯( 腎炎3號方) 組成:生地黃15克、山茱萸12克、豬苓15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旱蓮草 12克、牡丹皮9克、懷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黃芪30克、石葦15克 方解:方中生地黃、山茱萸、懷牛膝、桑寄生、旱蓮草滋補肝腎之陰,滋陰而不助濕,且早蓮草又可涼血止血,山茱萸澀精利尿,桑寄生、懷牛膝利小便,利腰膝,養(yǎng)血滋陰,平補肝腎精血,以治其本。黃芪補脾益氣,建中促運,茯苓、澤瀉、豬苓健脾益氣,淡滲利濕,石葦、白茅根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共同開通水道,使水邪外排。丹皮、益母草活血利尿。全方共奏滋腎健脾,利濕清熱,益 氣化瘀之功。 化裁:如尿蛋白較多,乏力明顯,可增加黃芪用量、加芡實以補氣攝精;若潛血≥++,五心煩熱較著者,可加白芍、槐米、小薊等,以清熱益陰、涼血止血。 浮腫較重,尿少時加車前子、大腹皮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小便澀痛、灼熱、腰 痛、少腹脹滿者加滑石、金錢草。 ②脾腎氣虛,濕邪較著 主癥:脈多濡緩或沉弦,舌苔白而厚膩,伴有小便不利,氣短懶言,水腫較明顯,食納減少,乏力。 亞癥:脘腹脹滿,便溏,面色萎黃或咣白,腰酸困。 分析:各種腎臟病日久不愈,耗傷正氣,病至脾腎。脾氣虧虛,運化失常則納少,水濕不運,偏滲皮下,四肢可見水腫;腎氣虧虛,統(tǒng)攝無權,則精微物質(zhì)下漏,尿檢可見大量蛋白尿;腎氣虛,膀胱氣化不利,則尿少不利。氣短懶言、乏力皆為脾腎氣虛的表現(xiàn),氣虛濕郁則脈多濡緩或沉弦,舌苔白而厚膩。 治法:滋陰益腎,益氣健脾,滲濕利水。 處方:補腎健脾化濁湯( 腎病甲方) 組成:豬苓1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白術15克、桂枝6克、黃芪40克、黨參15克、車前子15克、石葦15克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健脾益氣,合茯苓淡滲利水。黃芪、黨參補脾氣,利尿消腫,桂枝通陽化氣利水,合茯苓通利膀胱,使水濕從小便而去。石葦、車前子清熱利濕消腫,全方共奏健脾滲濕,利水之效。 化裁:浮腫甚者,小便不利,加大腹皮、蓽澄茄;手足不溫,惡寒較著者,加制附子、桂枝,脘腹脹滿,納差者加砂仁、厚樸。尿中隱血++以上,持續(xù)不消 者加炒蒲黃、三七、仙鶴草。尿中蛋白++以上,經(jīng)久不消者,加大黃芪、石葦用量。 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衰竭期以及尿毒癥期,患者腎脾陽虛,水濕、濁毒、邪熱、瘀血相兼存在,形成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之勢,根據(jù)正虛邪實的不同,杜老此期分為以下三型辨證: ③濕濁內(nèi)郁,壅滯三焦 主癥:頭昏乏力,惡心嘔吐,脘腹脹悶,小便不利,面色萎黃少華,脈沉弦, 舌淡紅苔白厚或黃濁膩。 亞癥:氣短乏力,口苦,惡寒,大便利而不暢,臨床表現(xiàn)癥狀不明顯而實驗室檢查結果符合腎功能衰竭者。 分析:慢性腎衰繼續(xù)發(fā)展,腎脾虧虛漸著,失于運化,水谷不能化為精微物質(zhì),反聚為痰濕,腎司二便,氣化失常,則小便不利;體內(nèi)水濕郁久化熱,水濕濁熱泛濫壅滯,三焦氣機不利,升降機能紊亂,可見惡心嘔吐、脘腹脹悶;頭昏 乏力、氣短為一派氣虛之象,氣虛濕盛或濕熱內(nèi)盛則見舌淡紅苔白厚或黃濁膩。 治法:疏利三焦,化濕降濁,交通上下,救扶腎氣。 處方:疏利降濁湯 組成:柴胡12克、炒黃芩10克、黨參12克、生姜6克、姜半夏10克、豬苓20克、澤瀉15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桂枝6克、大黃8克、制附片9 克、懷牛膝15克、生地12克 用法: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再入余藥同煎,每次文火煮半小時,大黃后下,濾汁混勻分兩次服。病重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之。 方解:疏利降濁湯是柴苓湯和大黃附子湯化裁而成。該方用于治療慢性腎衰 發(fā)展中形成的邪盛正虛,寒熱錯雜之勢。方中小柴胡湯疏調(diào)三焦氣機,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大黃附子湯溫陽泄?jié)嵬ū?。柴胡清解透達少陽三焦之邪,并能疏泄氣機之郁滯,黃芩,清熱解毒燥濕,與柴胡相伍能清泄三焦?jié)駸帷=胂脑餄窕?,降逆止嘔。生姜散寒和中止嘔,為“ 嘔家之圣藥",與半夏相伍,更增和胃降逆之力。黨參味甘性平,功能補中,益氣,生津,扶正驅邪。茯苓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利水,益胃和脾,寧心安神之功效。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二藥共同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豬苓淡滲,利水作用平和,澤瀉入下焦通利水道,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走而不守,使水濕之邪從小便而去。方中附子 溫腎扶陽利水,懷牛膝既可加強附子溫陽作用,又可引水下行。大黃性昧苦寒,直 入胃腸:泄熱降濁,通腹瀉下。諸藥并用,可疏利三焦,溫陽健脾益腎,利水燥 濕,降逆止嘔。 化裁:患者兼有中焦虛寒,便溏者,去方中大黃,黃芩,將生姜易為干姜。干姜辛溫味厚,擅入中焦,溫脾助陽,散寒勝濕,降逆止嘔;惡心嘔吐明顯者,加砂仁、厚樸;無惡心嘔吐,則去姜半夏;若陽虛癥狀不顯者,可去附子、桂枝,改為懷牛膝、川續(xù)斷甘平益腎;若濕熱明顯者,土茯苓,六月雪以健脾清熱利濕; 陰虛血躁,有出血之勢,可去方中桂枝、制附片,或加三七、槐米以涼血止血;氣虛明顯者,加黃芪,將黨參易為西洋參;血瘀明顯者,常配伍丹參,川芎,牛膝等。肝陰虧虛,陰不潛陽,至肝陽上亢者,加天麻、鉤藤、炒草決明;大便秘結,腹脹較甚,加萊菔子、檳榔、虎杖:血虛明顯者可酌情加用枸杞、當歸; 水腫明顯者車前子或車前草清熱利濕。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若存在高尿酸血癥、 高血壓者,則辨證加有降尿酸作用和降血壓的中藥;慢性腎衰日久,陽損及陰,兼方中滲利魁伐之品傷陰,加生地,滋腎養(yǎng)陰,滋水涵木,又不甚滋膩,恰合此病機。 ④脾腎陽虛,水濕泛濫,濁毒內(nèi)壅 主癥:頭暈目眩,惡心嘔吐,顏面四肢浮腫,甚至全身腫脹,惡寒怯冷,手足逆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面色晦暗,舌淡胖嫩,苔白或黃而潤澤,脈沉細。 亞癥:心悸氣短,微喘,出冷汗,唇甲色淡白,背部惡寒,大便秘結,小便利而不爽,鼻衄,齒衄。 分析:該證多為水腫,癃閉遷延日久,傷及腎臟。腎脾陽虛,氣化無權,聚水為病,腎關開闔不利,不能藏精泄?jié)幔浩㈥柼澨摚\化、升清功能失常,水谷 不化,反聚而變生痰濕濁邪。濁邪內(nèi)蘊,壅滯三焦,氣機升降失常,則尿少、尿閉,惡心嘔吐。水谷精微失于運化、升清,四肢頭面不能得到濡養(yǎng),則面黃體倦 乏力,頭暈耳鳴。濁邪郁久化熱,濁盛化毒,上干清府,則神昏、抽搐、吐衄等。 治法:溫陽利水,清熱泄?jié)幔确瞿I氣,恢復腎功。 處方:溫陽扶腎降濁湯 組成:茯苓15克、白術12克、制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4.5克、蘇葉9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生姜12克 用法: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再入余藥同煎二次,每次文火煮半小時,濾汁混勻分兩次服。病重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之。 方解:本方是以經(jīng)方真武湯和連蘇飲化裁而來的。方中用真武湯溫陽利水,連蘇飲降濁和中,正符合該證病機。制附片辛熱,溫腎壯陽,補火暖土,腎脾雙顧,力宏效捷,當為首選;豬苓、澤瀉甘淡滲濕利水。西洋參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有氣陰雙補之效。白術、茯苓健脾燥濕,益氣扶正,以助中焦之健運。川黃連清熱燥濕,苦寒以降上沖之濁邪,蘇葉味甘辛而氣芳香,有行氣寬中,和胃止嘔之能,二藥一升一降,以理脾胃升降之機,白芍酸苦斂陰和陽,而利小便;生姜溫中和胃止嘔,既助附子溫陽,又伍滲利藥以溫散寒濕。合則有溫陽利水滲濕,補氣益陰,和中降濁之效。 化裁:溫陽扶腎降濁湯應用于以陽虛為主的證型,其功能為溫補腎脾,降泄?jié)嵝?。若陽虛明顯,加仙靈脾,鹿銜草;全身水腫,凌心犯肺,氣短而喘,加葶藶子、大腹皮;鼻衄、齒衄者,加槐花、仙鶴草;惡心嘔吐明顯,服用上方無好轉者,可加砂仁、陳皮、干姜;便溏者加慧苡仁,干姜;瘀血明顯者加桃仁,川牛膝;皮膚瘙癢者,加紫蘇葉、防風、白蒺藜等;心悸氣短,四肢厥逆,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膚汗出后有白色沉積如霜者,為危侯,西洋參可用8—10克,加干姜。 ⑤脾腎陽虛,瘀濁壅滯三焦 主癥:氣短乏力,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稀,胸脅脹悶,腰痛較著,面色晦暗,舌淡暗紫,或舌面有紫斑、紫紋,苔白膩或灰 黃厚膩,脈沉細緩。 亞癥:顏面及四肢浮腫,甚至全身浮腫,頭重如裹,肢體肌肉疼痛,口干不 喜飲,唇甲色淡,手足不溫。 分析:慢性腎衰后期,正虛、邪盛二者均較著。脾氣虧虛至極,中氣下陷,水濕內(nèi)盛,氣短乏力,大便溏??;腎陽虧虛,不能溫煦四肢,不能化氣利水,則見小便不利,浮腫明顯;陽虛濕阻,日久氣滯血瘀,三焦氣機不利,升降失常,而形成關格,癥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色晦暗,舌淡暗紫,或舌面有紫斑、紫紋為瘀血內(nèi)阻之象;苔白膩或灰黃厚膩,脈沉細緩則為體內(nèi)濕盛或濕熱內(nèi)郁之象。 治法:益氣健脾,化瘀利濕,降濁和中,疏利三焦。 處方:化瘀降濁復腎湯(扶腎3號方) 組成:柴胡12克、炒黃芩10克、黨參12克、生姜6克、姜半夏10克、豬 苓20克、澤瀉15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大黃8克、制附片9克、懷牛膝 15克、丹參15克、川芎12克、莪術12克 用法: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再入余藥同煎二次,每次文火煮半小時,大黃后下,濾汁混勻分兩次服。病重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之。 方解:本方證由脾腎陽虛,瘀濁壅滯三焦所致。方中柴胡清解透達少陽三焦之邪,并能疏泄氣機之郁滯,黃芩,清熱解毒燥濕,茯苓有滲濕利水,益胃和脾,寧心安神之功效,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豬苓淡滲,利水作用平和,澤瀉入 下焦通利水道,桂枝既能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走而不守,使水濕之邪從小便而去。 諸藥共同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助柴胡清利三焦之邪,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嘔。黨參味甘性平,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附子溫腎扶陽利水,扶正驅邪。懷牛膝既可加強附子溫陽作用,又可引水下行,與丹參、川芎活血化瘀,痛徹上下,無處不到。莪術破血逐瘀,用于瘀血日久,瘸瘕積聚。大黃性味苦寒,直入胃腸,泄熱降濁,通腹瀉下,兼能活血化瘀。諸藥并用,可益氣健脾,化瘀利濕,降濁和中,疏利三焦。 化裁:惡心嘔吐者加砂仁、干姜;全身水腫明顯,尿少者加車前子、葶藶子、大腹皮,便溏者,日三次以上,加薏苡仁,干姜,去大黃;有齒衄、鼻衄者加三七,生蒲黃。 【驗案分析】 1. 慢性腎衰(失代償期) 譚某,男,23歲。病歷號:981163?;颊咭?周前視物不清而就診于西安交大二附院,查腎功:肌酐428um 01/1。予“ 倍他樂克,腦血清,知柏地黃丸復方地 巴唑氫氯噻嗪” 等口服,并服用中藥治療。一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惡心嘔 吐,口干苦,頭昏頭痛。2005年7月15日初診,查頭昏頭痛,眩暈,口干多飲,惡心嘔吐,乏力,雙下肢輕腫,尿不利,大便尚調(diào),舌淡紅苔薄黃,脈沉弦滑。 實驗室檢查:腎功:肌酐476um 01/1尿素氮26.1mm01/1二氧化碳結合17.5mm01/1。尿常規(guī):蛋白+2潛血一,血常規(guī)示:RBC3.29× 10圪H b 1009/1。血壓150/110mm H g。辨病屬關格,證屬濕熱濁邪內(nèi)盛犯及三焦,氣機紊亂,升降失司,清濁相干,肝失疏泄,肝陽妄動上亢,濁邪難以下泄。治宜益腎降濁,疏利三焦,予疏利降濁湯,日一劑,水煎服,早晚分服。2周后復診,查腎功:肌酐373um 01/1尿素氮30.1mm01/1二氧化碳結合力17.3mm01/1?;颊哳^昏頭暈時作,視物模糊,納差,舌淡紅苔黃厚膩,脈細數(shù)。患者仍存在三焦樞機不利,肝陽上亢之證,處方:疏利降濁湯,日一劑半,水煎服,早中晚分服。1周后三診時,查患者無明顯不適。實驗室檢查:肌酐337um ol /l 尿素氮12.8mmol /1二氧化碳結合力18.1mm01/l 。守法服用藥物治療,有時隨證出入加減。隨診1年后,復查腎功能:肌酐153um ol /1尿素氮10.1mmol /1二氧化碳結合力23.3mm01/l 。 按:該患者正值青年,氣血旺盛,處于慢性腎衰失代償期,病機特點濕熱濁 邪內(nèi)盛犯及三焦,氣機紊亂,升降失司,清濁相干,肝失疏泄,肝陽妄動上亢,濁邪難以下泄。邪盛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正氣未衰。治療當疏利三焦,化濕降濁為主,兼以益腎。病案中發(fā)現(xiàn)患者貧血糾正不明顯,因滋補養(yǎng)血類藥物太過滋 膩,礙胃運,而體內(nèi)濕濁頑固,正所謂“ 濕性纏綿",非短期內(nèi)所能解決,因此后 期的治療中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以及葉酸、鐵劑等以糾正貧血。 2. 慢性腎衰Ⅳ期( 尿毒癥期) 高某,女,33歲。病歷號:981154。患者于2年前因貧血四處求醫(yī)無效,2 月前,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脹,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查腎功:肌酐484umol /1尿 素氮18.9mm01/1,血常規(guī)示:重度貧血。尿常規(guī):蛋白+2潛血+2。查患者乏力,心慌,氣短,胸脅脹痛,腰痛,惡心嘔吐,腹脹,腿抽筋,夜尿多,大便干燥。舌淡紅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實驗室檢查:腎功:肌酐776um 01/1尿素氮28.7mm01/l 二氧化碳結合力16.7mm01/l 。尿常規(guī):蛋白+2潛血一,血常規(guī)示lRBC2.0× l O H b 659/l ,電解質(zhì)Ca2+O .2501/1 k+2.8401/1。病屬關格,證屬腎脾氣血陰陽俱不足,三焦樞機不利。治擬調(diào)中養(yǎng)胃,降濁止嘔,處方:太子參12克、姜半夏10克、黃連4克、蘇葉10克、連翹12克、陳皮10克、砂仁6克、白蔻 6克、黃芪40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制附子6克、女貞子12克、當歸15克、柴胡12克、炒黃芩l O 克日一劑,水煎服,早晚分服。2周后二診時,患者無明顯不適,舌淡苔薄黃,脈弦細。腎功:肌酐517um 01/l 尿素氮20.2mm01/1?;颊卟∏橼呄?br>平穩(wěn),擬上方加三七4克,腎茶15克,蟬花15克,煎服法同上?;颊叻蒙戏? 月后,復查腎功:肌酐432um ol /1尿素氮18.2mm01/1二氧化碳結合力17.8mm01/l 。尿常規(guī):蛋白+-潛血一,血常規(guī)示:RBC2.0× 10Hb609/1,電解質(zhì)Ca2+O .49ol /l 。守法服用,并隨證化裁。一年后復診時查腎功能:肌酐212um 01/1尿素氮12.0mm01/l 二氧化碳結合力21.8mm01/1。 按:慢性腎衰終末期,患者陰陽虛損至極,體內(nèi)瘀血、水濕、痰濁膠結,病情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病及三焦時可出現(xiàn)急癥:三焦氣化失常?!端貑枴?六微旨大論》言“ 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治療當遵循“ 標急先治標,本急先治本” 的原則,并時時顧正。治宜恢復三焦氣機升降,調(diào)中養(yǎng)胃,降濁止嘔,這樣才能攝納飲食水谷及藥物。 3.慢性腎衰Ⅳ期( 尿毒癥期) 劉某,男,75歲,干部,病例號:990763。1999年5月13日初診:患高血壓20年,發(fā)現(xiàn)尿常規(guī)檢驗異常及慢性腎功能衰竭一年多。一年多以前自感乏力,顏面及下肢浮腫,腰酸,經(jīng)醫(yī)院檢查,腎功能輕度損傷,尿中見蛋白及潛血,給予西醫(yī)對癥治療浮腫消退,即未予介意。至1999年4月初病情加重,赴西安附屬醫(yī)院及省醫(yī)院診治,血肌酐已升至727.65,貧血明顯,尿常規(guī)檢查:蛋白++,潛血+++,惡心嘔吐,少食。診斷: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給予血液透析及對癥治療月余,除血肌酐略降外,病無明顯起色,動員其回家找中醫(yī)調(diào)治,乃返回咸陽來就診。查其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唇甲色淡,面肢浮腫,腰痛腿軟,行動困難,手足發(fā)涼,惡寒,惡心嘔吐,納呆,小便不利,大便不干、但不暢利,脈弦細而弱,舌淡、苔白潤。屬中醫(yī)水腫日久并發(fā)關格重證,治擬益氣養(yǎng)血,補腎溫陽,疏利三焦,降濁升清,消補兼施。處方:西洋參5克,黃芪40克,枸杞12克,制附片10克,炒白術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4克,懷牛膝15克,仙靈脾15克,柴胡12克,炒黃芩8克,生姜3片,砂仁10克,豬苓15克,虎杖12克,14劑,清水煎,每日一劑,分3次服;蟲草健腎寶膠囊每日3次,每次服3粒。隨訪1年,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未在行血液透析治療,腎功能好轉。 按:本案病程遷移已久而成關格重癥。此時臟腑虧損已極,腎脾陽虧虛。血 液透析緩解了一些急癥,患者現(xiàn)下存在氣、血、陰、陽俱虛,以腎脾陽虛、血虛 為甚,兼有水濕郁滯三焦。方中以真武湯溫陽利水,仙靈脾助真武湯增強溫補腎陽,懷牛膝既可加強附子溫陽作用,又可引水下行。西洋參、黃芪大補元氣,柴胡、黃芩疏泄三焦。砂仁辛溫,化濕行氣開胃,生姜散寒和中止嘔,助砂仁溫化中焦寒濕。豬苓淡滲利水而不傷陰,虎杖則有瀉下排毒之效。該患者無濕熱內(nèi)阻證,因此溫陽扶腎降濁湯減去連蘇飲。本證病情錯綜復雜,虛實夾雜,因此杜老強調(diào),藥物選擇須滋而不膩,補而不滯,涼而不寒,溫而不烈,一藥多效,以平為期。 4. 慢性腎衰Ⅱ期( 失代償期) 王某,男,30歲,病歷號:980082?;颊?年半前因顏面浮腫就診于當?shù)乜h醫(yī)院,查尿常規(guī):蛋白+3潛血+3。診斷為慢性腎炎,予中西醫(yī)治療,效欠佳。3 月前于西安交大附屬醫(yī)院住院治療,行腎穿刺活檢,診斷為IgA腎病(Ⅳ級IgAM型)。予強的松及環(huán)磷酰胺治療,病情好轉不明顯。于1996年4月初診:查患者頭昏乏力,腰酸困痛,雙下肢水腫,手足心熱,尿黃而赤,大便干燥,脈沉細弦,舌淡紅苔薄黃。實驗室檢查:腎功:肌酐195.5um 01/1尿素氮11mm01/l 。尿常規(guī):蛋白+3潛血+3。24小時尿蛋白定量8.34克。西醫(yī)診斷:IgA腎?、艏壓喜⒙阅I衰(失代償期),辨病屬水腫,證屬肝腎陰虧,脾氣虧虛,濕熱內(nèi)蘊。治擬益腎降濁,清利濕熱,兼以健脾益氣。處方:生地黃12克,山茱萸15克,山藥20克,澤 瀉12克,云苓15克,白術12克,豬苓20克,車前草15克,黃芪40克,柴胡12克,懷牛膝12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石葦15克,日一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1周后二診時,患者二便通利,精神狀態(tài)好轉。實驗室檢查:腎功:肌酐135.5um 01/1尿素氮7.9mm01/1,較前降低。守法服用,有時隨證出入加減。1997年3月12日 復診時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 按:此病例患者水腫日久,邪戀傷正,肝腎陰虧,脾氣虛損,濕熱內(nèi)郁。因此治療當標本并治。方中生地黃、山茱萸、山藥、懷牛膝滋補腎陰,茯苓、白術、澤瀉、豬苓健脾益氣,淡滲利濕,車前草、石葦清熱解毒利濕,瀉下通便。大劑 量黃芪有補脾利水,降蛋白尿之效。生益母草活血利水。濕熱郁久影響氣機升降, 氣化受阻,一味柴胡疏肝解郁之外,又能調(diào)暢三焦氣機,兼能和解退熱。 5. 慢性腎衰I期( 代償期) 徐某,男,48歲,病歷號:980648?;颊遧 O 余年前發(fā)現(xiàn)水腫,腰痛,多次尿 陜西中醫(yī)學院2012屆碩士學位論文 檢:蛋白+++,診斷為腎病綜合癥,于我院門診間斷性服用中藥。半年前發(fā)現(xiàn)腎功 能受損,因無明顯不適,未引起重視。近日因勞累后癥狀明顯,復來就診。查患 者咽痛,腰困乏力,雙下肢浮腫,食納較差,腸鳴轆轆,大便稀溏,日3次,尿 利,尿量較前減少。舌紅,苔薄黃,脈沉滑?;炇覚z查:血肌酐168um 01/1尿 素氮10.3mm01/1,尿常規(guī):蛋白+2潛血+2。辨病為水腫,證屬腎脾氣虛,水濕內(nèi)蘊,郁久化熱,氣機升降失常。治擬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疏理氣機。處方:柴胡15克,炒黃芩12克,姜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白術15克,玄參12克,金銀花20克,積雪草20克,腎茶15克,生地12克,黃芪45克,每日1劑半,水煎服,早晚分服。1周后復診,患者咽痛消失,余癥仍在,舌紅苔白中心灰黑,脈弦滑略細。處方:柴胡15克,炒黃芩12克,姜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白術15克,黨參12克,生地15克,黃芪55克,土茯苓15克,白蔻(后下)8克,蘇葉12克,陳皮10克,砂仁(后下)8克,澤瀉12克,生益母草25克,日1劑,水煎服。l 周后三診時,患者無明顯不適。舌淡紅暗,苔白厚膩,脈弦細。實驗室檢查:腎功能恢復正常,尿常規(guī)示:蛋白+2潛血+1。隨訪半年,患者腎功能一直正常。 按:本例患者按西醫(yī)分期標準屬慢性腎衰代償期。患者腎脾氣虛,水濕運化失常,郁久化熱,影響氣機升降。初診時,治療以五苓散加黃芪健脾益氣,滲濕 利水以治其本,小柴胡湯化裁以疏泄三焦,金銀花、積雪草、腎茶清熱解毒利濕,患者咽痛消失,但仍有脾胃氣機升降失常,二診時加白蔻、蘇葉、砂仁辛香理氣和胃,恢復氣機升降,去清熱藥防其苦寒傷脾。三診時效佳,說明藥中病機。 |
|
來自: 清茶清清 > 《醫(yī)話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