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李毅(化名)患乙肝多年,由于工作性質原因,不得不經常飲酒。 他也知道乙肝喝酒不好,但又無可奈何,于是自作主張吃起了護肝片。李毅覺得,既然是保肝的藥,就肯定有保護肝臟作用,長期吃也行。 但是這些年下來,李毅感覺藥效越來越差,特別是近段時間,經常有疲乏無力、食欲下降、惡心等癥狀,到醫(yī)院檢查后,竟查出肝硬化! 李毅覺得很不解:我每天吃護肝片,怎么病情還更嚴重了? 你真的了解保肝藥嗎? 所謂保肝藥,其實是指能夠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肝臟解毒能力的一大類藥物,目前被廣泛應用于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等多種肝病的防治當中。 在一些臨床肝病相關指南中,關于保肝藥物的描述如下: 由上可見,保肝藥物在肝病治療中是受到認可,且占據較重要地位的。 由于大部分保肝藥屬于非處方藥(OTC),無需醫(yī)生處方就能購買,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保肝藥就是普通保健類藥品。其實不然,護肝藥分為很多類型,其適應證也各不相同。 按保肝藥的藥理作用可分為以下幾類: ·解毒類:還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羅寧。 ·降酶類:聯(lián)苯雙酯、雙環(huán)醇、水飛薊素等。 ·修復肝細胞膜類:生物制劑(促進肝細胞生長素)、必需磷脂類(多烯磷脂酰膽堿)。 ·利膽類:熊去氧膽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考來烯胺。 ·抗炎類:復方甘草酸苷、異甘草酸鎂、甘草酸二胺等 那么保肝藥應該如何選擇?由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lián)合制訂的《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對臨床認識和選用保肝藥物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主要內容見下表: 圖源:醫(yī)學界 濫用保肝藥,其實增加肝臟負擔 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像開篇的李毅那樣,對保肝藥物不加節(jié)制地服用,以為不會傷身;甚至有的人身體無明顯不適,僅僅是體檢查出攜帶乙肝病毒,就擅自開始服用保肝藥。 眾所周知,肝臟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分解、轉化進入體內的藥物,長期大量服用保肝藥,無疑會增加肝臟負擔,有些患者還會因為服用過多保肝藥而誘發(fā)藥物性肝炎。 如果患者還在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在缺乏醫(yī)生用藥指導的情況下,藥物之間的拮抗或化學作用可能會使肝細胞再次受損。 在使用保肝藥上,不少患者陷入以下2個誤區(qū): ·認為轉氨酶下降就是肝病好了 有些保肝藥可能會使轉氨酶暫時下降,患者便以為自己的肝病好轉了,這其實是一個假象。 事實上,由于乙肝的復雜性及患者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短暫的轉氨酶高低變化并不能說明肝臟病變的嚴重程度,單純降低轉氨酶水平并無多大的意義,因為轉氨酶水平下降了,肝臟炎癥可能并沒有緩解。 因此,只有急性乙型肝炎情況下,護肝降酶藥才能緩解癥狀,而對絕大部分慢乙肝患者來說,護肝藥并無用武之地。 ·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保肝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攜帶者都處在病毒攜帶狀態(tài),而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存在,讓病毒可以和身體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處”且互不干擾,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此時不加選擇地亂用藥,反而會“激怒”本來平息的病毒,造成免疫失衡,病毒會轉而攻擊人體、傷害肝臟,而且過量用藥本身也會加重肝臟負擔。 那什么人才能應用保肝藥? 一般來說,可以應用保肝藥的患者有以下幾種。 1、沒有病毒活躍復制的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其肝臟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在停用抗病毒藥物后,可以適當服用保肝藥。 2、甲肝、戊肝、急性乙肝。這些疾病只需針對治療或不治療,但可以給予保肝藥緩解癥狀。 3、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可使用保肝藥來緩解癥狀。 治乙肝,抗病毒才是王道 對于乙肝這種明確的感染性疾病,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治療依舊是黃金法則。通過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能夠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疾病進展,減輕肝臟炎癥及肝纖維化,預防、阻止肝硬化甚至肝癌,從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如果患者40歲以上,且有肝癌家族史,即便轉氨酶正常,也要進一步檢查注意疾病進展,必要時采取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指出,治療前對于乙肝e抗原(HBeAg)陽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的患者,先觀察3-6月再決定是否治療;持續(xù)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陽性、達不到治療標準,觀察年齡縮小到大于30歲;持續(xù)HBV DNA陽性的肝硬化患者,應積極抗病毒治療。 當前,乙肝抗病毒治療共有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兩類藥物,作用各不相同,具體用哪種藥需要醫(yī)生根據患者病情確定。 總之,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保肝藥本身只是配合治療的角色,起的是輔助作用,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因此一定不能隨意服用,甚至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