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清氣化痰丸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xué)習(xí)中醫(yī)方劑學(xué).《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清氣化痰丸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陳皮3克 杏仁3克 枳實3克 酒黃芩3克 膽南星4.5克 瓜蔞仁3克 茯苓3克 制半夏4.5克 1.若肺熱較盛,見有身熱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清熱瀉火; 2.痰多氣急者,可加魚腥草、桑白皮等以清瀉肺熱; 3.若熱結(jié)便秘,可加大黃、芒硝等以瀉熱通便。 [主治] 痰熱咳嗽證。痰稠色黃,咯之不爽,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舌質(zhì)紅, 苔黃膩,脈滑數(shù)。 本方為治熱痰的常用方劑。以咳嗽痰稠色黃,苔黃、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肺炎、支氣管炎,見有痰稠色黃,證屬痰熱者,可以本方加減治之。 1.胃脘作熱 2.舌麻 3.咯血 4.心悸 5、 慢性支氣管炎 (《醫(yī)方考》卷2) [組成] 陳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實麩炒 黃芩酒炒 瓜蔞仁去油 茯苓各一兩 (各30g) 膽南星 制半夏各一兩半(各45g) [用法] 姜汁為丸。每服6g,溫開水送下(現(xiàn)代用法:為末,姜汁為丸,每服6g, 溫開水送下,亦可做湯劑,加生姜,水煎服)。 [功用] 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治] 痰熱咳嗽證。痰稠色黃,咯之不爽,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舌質(zhì)紅, 苔黃膩,脈滑數(shù)。 [病機(jī)分析] 本證多因脾失健運,津液凝滯,為火邪煎熬而成痰熱,故見痰稠色 黃,咯之不爽。痰隨火升降,火引痰橫行。流阻于肺,則肺氣失宣而見咳嗽;有礙于 胃,則胃氣不降而見嘔惡;阻塞氣機(jī),則氣不得行而見胸膈痞悶。舌紅、苔黃膩,脈滑 數(shù),均為痰熱之征。 [配伍意義] 本方主治痰熱咳嗽,治宜清熱化痰,理氣止咳?!夺t(yī)方集解.除痰之 劑》云:“氣有余則為火。液有余則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也?!狈?br>中以膽南星為君,取其味苦性涼,清熱化痰,治痰熱之壅閉。以黃芩、瓜蔞仁為臣,黃 芩苦寒,善能清瀉肺火;瓜蔞仁甘寒,長于清肺化痰,二者合用,瀉肺火,化痰熱,以 助膽星之力。治痰當(dāng)須理氣,故又以枳實行氣化痰,消痞除滿,《本草從新》卷9謂其 治“痰癖結(jié)”;陳皮理氣寬中,兼可燥濕化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斂以茯 苓健脾滲濕,杏仁宣利肺氣,半夏燥濕化痰,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均為佐 藥。以生姜汁為丸,一則可解半夏之毒,二則可助半夏降逆化痰。諸藥配伍,共奏清熱 化痰,理氣止咳之效。 本方配伍特點為清熱與化痰并重,且于清化之中佐以理氣之品,使熱清火降,氣順痰消,則諸癥自除。 . ,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治熱痰的常用方劑。以咳嗽痰稠色黃,苔黃、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若肺熱較盛,見有身熱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瀉火;痰多氣 急者,可加魚腥草、桑白皮等以清瀉肺熱;若熱結(jié)便秘,可加大黃、.芒硝等以瀉熱通便。 : 3..肺炎、支氣管炎,見有痰稠色黃,證屬痰熱者,可以本方加減治之。 [使用注意] 證屬脾虛寒痰者,不宜應(yīng)用本方。 [源流發(fā)展] 《醫(yī)方考》卷2之清氣化痰丸,考其清熱化痰之組方法則,可謂源于 小陷胸湯與二陳湯?!秱摗分∠菪販?,以黃連、半夏、瓜蔞為伍,清熱化痰,寬 胸散結(jié),主治痰熱互結(jié)之小結(jié)胸病。本方易黃連為黃芩,重在治痰熱在肺之咳嗽;且在 二陳湯基礎(chǔ)上,加用膽星為君,使其化痰之力倍增;更人枳實、杏仁,而增行氣利肺之 能??计渫嘟?,可上溯至丹溪方?!毒霸廊珪肪?5引丹溪方清氣化痰丸,較 本方多黃芩、甘草二味,主治上焦痰火壅盛之咳嗽、煩熱、口渴、胸中痞滿之證。較之 本方痰熱為重,故以南星、半夏各三兩祛痰,黃連、黃芩各五兩清熱。表明若痰壅較 盛,雖屬熱痰,亦可用南星、半夏等溫燥之品,然需重用芩、連等寒涼之物。此方對后 世影響頗深,諸如《攝生眾妙方》卷6、《古今醫(yī)鑒》卷4(引劉少保方)等清氣化痰 丸,均如此配伍。及至《醫(yī)方考》卷2清氣化痰丸,則將天南星易為膽南星,且僅用黃 芩而成清熱化痰,善治熱痰之基礎(chǔ)方?!夺t(yī)學(xué)啟蒙》卷3清氣化痰丸即在本方基礎(chǔ)上, 加滑石、山梔等清利之品,.而成降火順氣化痰之劑。但若痰熱內(nèi)壅而痞證較著,則可將 方中黃芩易為黃連,與半夏相配,苦降辛開消其痞滿,此乃仲師“瀉心”除痞之法。如 《萬病回春》卷2之清氣化痰丸即屬此例。 [疑難闡釋] 關(guān)于方名的“清氣” 本方主治痰熱之證,以清熱化痰為基本治法。 《丹溪心法》卷2謂:“見痰休治痰,善治者,不治痰而治氣?!?nbsp; 《醫(yī)方集解。除痰之劑》 云:“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因痰隨氣動,氣滯則痰阻,氣順則痰消。即 《醫(yī)方考》卷2吳昆所釋:“氣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則氣清矣?!薄嫲渤T裕?br>“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 隨之而順矣”(錄自《證治準(zhǔn)繩.雜病》卷2)。故本方名曰清氣化痰丸。 [方論選錄] 1.吳昆:“此痰火通用之方也。氣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則氣清矣。是方 也,星、夏所以燥痰濕,杏、陳所以利痰滯,枳實所以攻痰積,黃芩所以消痰熱,茯苓 之用,滲痰濕也;若瓜蔞者,則下氣利痰云爾”!(《醫(yī)方考》卷2) . 2.汪昂:“此手足太陰之藥,治痰火之通劑也。氣能發(fā)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 以燥濕氣,黃芩、栝樓以平熱氣,陳皮以順里氣,杏仁以降逆氣,枳實以破積氣,茯苓 以行水氣;水濕火熱,皆生痰之本也。蓋氣之亢則為火,火退則還為正氣,而安其位 矣,故化痰必以清氣為先也”。(《醫(yī)方集解.除痰之劑》) ' 3.徐大椿:“痰熱內(nèi)壅,肺金失降下之令,故胸中逆滿痞塞,煩熱咳嗽不止焉。南 星散痰濕,半夏燥痰濕,黃連清心脾之火,黃芩清胸膈之熱,瓜蔞滌熱除煩,專驅(qū)痰 燥,杏仁降氣理嗽,專治痰逆,茯苓滲濕和脾氣,枳實消痞除逆滿,陳皮利氣除痰,甘 草緩中。糊丸以姜汁,下以姜湯,總為散痰降逆端功。此消痞降逆之劑,為痰熱痞逆之 端方?!?《徐大椿醫(yī)書全集。雜病證治》卷2) 4.張秉成:“治熱痰,汪切庵曰:熱痰者,病因火而成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 形之痰,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行,變生諸證,不可紀(jì)極?;鸾铓庥谖迮K,痰借液 于五味。氣有余則為火,液有余則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此方所 由設(shè)也。方中半夏、膽星,為治痰之君藥。痰由于火,故以黃芩之苦寒降之,瓜蔞之甘 寒潤之?;鹨蛴跉?,即以陳皮順之,枳實破之。然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以 杏仁之苦溫,疏肺而降氣,茯苓之甘淡,滲濕而宣脾,肺脾肅清,則痰不存留矣。以姜 汁糊丸者,用為開痰之先導(dǎo)耳”。(《成方便讀》卷3) . 5。李疇人:“以南星、半夏、橘紅之化濕痰,杏仁、瓜蔞、枳實之滑痰下氣,黃芩 清痰熱,茯苓滲濕痰,丸以姜汁,使中上焦之痰熱開化,則類中風(fēng)之舌謇語澀肢廢可 除?!?lt;《醫(yī)方概要》) [評議] 對本方主治病機(jī)之認(rèn)識,諸家多以火熱立論,云其為“痰火通用之方”。 并闡明治痰與順氣、清火與理氣之間的相輔相成關(guān)系。如汪昂云:“氣能發(fā)火,火能役 痰?!睆埍蛇M(jìn)一步釋為:“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 行?!瓪庥杏鄤t為火,液有余則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痹诜?br>藥配伍意義的闡釋中,諸家均立足于清熱(火)、理氣、化痰之類諸方面。凡此皆屬中 肯之論。但在論及方中膽南星之意義時,多將其歸屬燥濕化痰之列,如“星、夏所以燥 痰濕”(吳昆)、“半夏、南星以燥濕氣”(汪昂)、“南星散痰濕”(徐大椿)、“以南星、 半夏、橘紅之化濕痰”(李疇人)等等。而未有將膽南星釋為清化痰熱者。膽南星系天 南星研細(xì)粉與牛、羊、豬的膽汁經(jīng)加工浸制而成,性味苦涼,具清熱化痰,熄風(fēng)定驚之 功,而無燥熱傷陰之弊。本方以之為君,旨在取其清熱化痰,針對痰熱之證而起主導(dǎo)作 用。汪、徐、李諸家所論似有偏頗,然吳氏《醫(yī)方考》論述清氣化痰丸,雖言其主治痰 火,但又釋“是方也,星、夏所以燥痰濕”,卻未將膽南星并人“黃芩所以消痰熱”之 列,令人費解。 [驗案舉例] 1.胃脘作熱 《山西中醫(yī)》(1990,2:19):某男,65歲?;颊呤染贫嗄?,近兩周來 胃脘作熱,猶若炭火內(nèi)存,初冬季節(jié)仍然解衣露腹,外搽冰片粉,時時大劑飲冷,仍見 效不著。診見患者形體肥胖,面色晦暗,觸之胃脘區(qū)域并無灼熱,脈弦實,舌質(zhì)較紅, 苔黃膩。治以清氣化痰湯:陳皮、制半夏、杏仁、瓜蔞殼、枳實各lOg,黃芩6g,茯苓 30g,膽南星3g。日l劑,進(jìn)藥9劑,胃脘未再作熱。 按語:四診合參,審其病因系痰熱為患,蓋病者多年嗜酒,酒醴生火滋痰,痰熱滯 留胃脘,引起局部熱感。投清氣化痰丸改作湯劑,收效頗佳。 2.舌麻 《山西中醫(yī)》(1990,2:19):某女,52歲?;颊呱嗉獍l(fā)麻,每以牙咬頜, 病歷9天。就診西醫(yī)口腔科,診斷為感覺神經(jīng)過敏,謂無有效藥物,遂求診中醫(yī)治療。 查患者舌質(zhì)紅,淡黃滑苔,脈弦數(shù)。法以清熱除痰,方用清氣化痰湯:陳皮、制半夏、 杏仁、瓜蔞殼、枳實各lOg,茯苓20g,黃芩、膽星各6g。Et 1劑,6劑后,熱清痰除, 舌麻隨之告失。 按語:舌麻,《雜病廣要》云:“此因痰氣滯于心胞絡(luò)也?!痹\其舌脈一派痰熱之征。 系痰熱為害,阻遏經(jīng)隧,影響氣血運行,導(dǎo)致舌體發(fā)麻。痰熱除,其病則愈。 3.咯血 《河北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87,1:197):某女,30歲?;颊邇赡陙矸磸?fù)咳 嗽,咳吐黃痰,痰中帶血或大口咯血。X線示:支氣管擴(kuò)張。近因感冒發(fā)熱,咳嗽加 劇,咳吐黃痰不爽,痰中帶血,遂后大口咯血,稍動則血出,呼吸氣粗,左胸部灼熱 痛,口中苦粘,嘔惡食少,心煩不安,大便不暢,脘腹稍脹,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投 清氣化痰丸化裁:黃芩12g,瓜蔞18g,杏仁9g,制南星9g,半夏6g,枳實6g,大黃 3g,桑白皮12g,地骨皮12g,丹皮12g。服藥4劑,咳痰較爽,咳嗽減輕,咯血停止, 繼服24劑,病情顯著好轉(zhuǎn),3年來未見咯血。 按語:本例咯血乃由痰熱阻肺,熱損肺絡(luò)所致。肺為嬌臟,痰熱阻肺,肺絡(luò)損傷, 咯血不止,用本方清化痰熱,下氣止咳91配以桑皮、地骨皮、丹皮、大黃清肺涼血,痰 熱即去,肺氣清肅,而收痰去血止之效。 4.心悸 《河北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87,1:19):某男,67歲。素有咳嗽,咳痰,氣 喘史,今冬感冒后咳嗽加劇,痰出白黃稠粘,胸悶,稍動則氣喘,心悸不已,煩躁不 安,發(fā)現(xiàn)脈搏頻繁間歇,尤以情緒激動時為重,嘔惡食少,脘腹脹滿,大便不暢,少有 矢氣,舌苔白黃厚膩,脈滑數(shù)結(jié)代。心電圖示室性早搏形成三聯(lián)律,用安定、異搏定治 療無效。清氣化痰丸加減:黃芩12g,瓜蔞15g,杏仁9g,半夏6g,制南星6g,陳皮 6g,枳實6g,茯苓9g,遠(yuǎn)志6g,棗仁9g。服6劑,痰出較爽,咳喘減輕,心悸好轉(zhuǎn), 已無脈搏間歇,復(fù)查心電圖室性早搏消失。 按語:本例心悸,脈搏間歇,由痰熱阻肺,心神不寧所致。用清氣化痰丸清化痰 熱,加遠(yuǎn)志、棗仁養(yǎng)心安神,故痰去咳減,悸消脈復(fù)。 [臨床報道] 慢性支氣管炎 運用清氣化痰湯隨證加減治療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80例,病史最短3年,最長20年,既往有吸煙嗜好者77例,伴有肺氣腫者19例。 其中痰濕型52例,痰熱型18例,肺脾兩虛型10例?;痉剑悍ò胂?2g,茯苓20g, 瓜蔞仁20g,杏仁12g,陳皮12g,枳實12g,黃芩12g,膽南星lOg。痰熱加銀花、連 翹、魚腥草;痰濕加附片;肺脾兩虛加黨參、黃芪;喘促甚者加蘇子、前胡、桑白皮。 治療結(jié)果:治愈7例,顯效18例,有效4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0%。作者認(rèn)為 清氣化痰湯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熱、咳、痰、喘”主癥,蕩滌痰濁,調(diào)理脾胃,標(biāo)本兼 治,切中病機(jī),故療效滿意。體會魚腥草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感染時,無論何證皆可用之,其宣肺清熱之力甚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