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在第六屆中國獸醫(yī)大會獸醫(yī)實驗室檢測分會專題論壇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遇秀玲博士介紹了動物疾病的病理學診斷及常見問題。
流行病學調查(包括問詢)——臨床癥狀觀察(包括主述)——及時(第一時間)對發(fā)病群中代表性病例剖檢、取材——根據(jù)臨床初步診斷決定實驗室檢測項目(包括病理)——根據(jù)臨床效果展開治療性診斷(效果)——綜合分析判斷后確診。 早期不送實驗室進行診斷,僅根據(jù)臨床判斷進行對癥治療
將病原的檢出和病混為一談
以混合感染替代診斷,不去確定原發(fā)病因
治療性判斷,不明就里
提出明確的病理診斷
對有示病性病變和直接觀察可見病原的疾病,可直接確診,如結核、傷寒、寄生蟲等
對有相關形態(tài)改變,經組織化學方法能證實其與病原的關系,可直接確診,如附紅細胞體、真菌等
對以組織細胞改變?yōu)樵\斷基礎的疾病,如腫瘤、海綿狀腦病等,通過病理變化觀察及免疫組化方法,進行確診
提出可能的病因學證據(jù)或線索
對臨床癥狀和大體病變相似的疾病,可通過組織學病變和原位病原的檢出進行鑒別診斷,如PRRS、PRV等臨床表現(xiàn)呼吸道癥狀,大體剖檢肺部病變相似的疫病
對新發(fā)傳染病、多病原混合感染等無法認知原發(fā)病因的疫情,如2006年發(fā)生的HP-PRRS,可通過全面取材,分析檢測到的病原與病變的關系,為診斷提供線索和證據(jù)
提供可能的預后因素
如腫瘤的低分化、多臟器轉移,無治療意義。對曾祖和部分祖代需開展凈化工作。
病毒性感染為原發(fā)病因時,對混合或繼發(fā)細菌感染進行治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對因采取防控措施。
對部分病程短、預后好的病毒性疾病,可能不需要特別治療過程,但疫情過后需及時調整免疫程序。 不能在發(fā)病早期進行診斷
只看病理變化,不知其中的臨床寓意
不識別或遺漏了重要病變,不做組織學觀察/取材不當
制片技術、讀片水平有待提高 剖檢取樣時,最好選用瀕死或剛剛死亡的動物組織。因動物死亡經時后會造成組織細胞自溶,細胞結構被破壞,無法觀察細胞的微細結構,會導致誤診。
當臟器腫大明顯,而病變較一致時,如禽腫瘤病,可從中切取約1 cm左右的組織,置于固定液中
如病變?yōu)樵钚裕瑒t需切取病變與正常組織交界部分
對脾臟等被摸較厚的臟器,一定要有切面,否則無法徹底固定,給組織造成人為損傷,影響診斷結果的判定
組織樣品取材時要注意:取材部位應是主要病變區(qū);應為病灶與正常組織交界區(qū);所取組織塊不要太大,厚度不要超過1 cm,最好要有切面;取材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人為擠壓造成的損傷。
所采集的樣品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徑送往實驗室
如果樣品采集后24小時內送抵實驗室,可放在4℃左右的容器中運送;
24小時內不能送達,在不影響檢驗結果的情況下,可將樣品冷凍,并維持低溫狀態(tài)運送;
根據(jù)要求決定送往實驗室的樣品是否放在保存液中運送。甲醛固定的組織樣品,需在常溫條件下充分固定,不能冷凍,以防止組織形態(tài)改變。
將樣品密封后裝在保溫箱內加冰袋運送,要有封口膜防止離心管內液體和螺口容器包裝,防止內容物泄露,組織樣品可置于自封塑料袋中。如需寄送,裝箱時要墊上足夠的緩沖材料。
制成的涂片、觸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