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 1980年3月成立嘉定縣實驗小學,1993年4月撤縣建區(qū)后為嘉定區(qū)實驗小學。1988年8月遷址李園一村,2002年8月新校遷址菊園平城路625號。 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學生1767人,平均班額45人。學校以“懂得感恩,崇尚優(yōu)秀”校園精神為引領,以“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快樂學習的數字生活”為追求,以“構建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為核心,基于網絡的社會、家庭、學校協(xié)作辦學為手段的數字化校園”為辦學目標,以“培養(yǎng)具有記憶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行動力的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聰明有情趣之人”為育人目標,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蟬聯(lián)十二屆“上海市文明單位”,獲得第五屆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市綠色花園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市中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示范校、市平安單位、市體育場館開放先進單位、市家?;酉冗M單位、區(qū)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區(qū)中小學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區(qū)中小學圖書館先進集體、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區(qū)綠色學校、區(qū)藝術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中國長三角千校網絡結對示范學校、“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項目學校、中小學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數字化教與學項目試點學校、“互聯(lián)創(chuàng)造未來”項目學校、“技術啟迪智慧”項目、數字化學習應用課題組獲得上海市教育系統(tǒng)巾幗文明獎。 第一部分 學校課程發(fā)展基礎 課程發(fā)展必須基于學校已有的基礎,以學校的課程現狀為起點,關注學校擁有的校內外課程資源,將課程建設放在整個學校發(fā)展的背景下考慮,以此促進課程品質,保證其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 一、 學校課程發(fā)展的優(yōu)勢 學校地處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嘉定,擁有豐富的在地文化資源。嘉定區(qū)水秀地靈,名勝頗多,竹刻、黃草編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還有諸多歷史名人。嘉定所特有的汽車產業(yè)也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學校硬件設施完備,有一支有專業(yè)追求的教師隊伍。自2007年7月起,學校開展數字化學習變革實踐與研究,走出了一條樸素而實用的變革之路,確立了“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快樂學習的數字生活”的辦學理念,進而提出了“享受教育”的理念。 (一)擁有豐富的在地文化資源 學校地處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嘉定。嘉定素有江南名城之譽。隆慶(1567年-1572年)之后,天下文章萃于嘉定。明代境內布市興旺,名聞遐爾,民風淳樸,景色秀麗,名聞遐邇,令人流連忘返。嘉定歷來經濟發(fā)達,多項經濟指標連年居上海各區(qū)縣前茅。高科技園區(qū)、經濟小區(qū)星羅棋布,工業(yè)集聚效應日趨顯現。中國第一輛上海牌轎車、桑塔納轎車均在安亭鎮(zhèn)誕生。近年來,陸續(xù)形成汽車零部件生產、汽車銷售、汽車租賃等汽車相關產業(yè)。素有'江南明珠'之稱的嘉定,風光秀麗,人杰地靈,是上海著名的科技城、汽車城、旅游城。 1、嘉定歷史幽幽,歷史古跡猶存。嘉定區(qū)水秀地靈,名勝頗多。遺存的古跡大都集中在上海歷史文化名鎮(zhèn)——嘉定、南翔兩鎮(zhèn)。嘉定城中的法華塔、州橋皆創(chuàng)建于宋代,是當年縣治練祁市的中心。今其周圍的小橋流水、居民街巷猶不失古鎮(zhèn)風韻。南城的孔廟建于宋嘉定十二年,殿堂門廡,高壯華好。孔廟東側的當湖書院乃滬上僅存的清代書院建筑。與孔廟一水之隔的匯龍?zhí)豆珗@為城內又一觀光的好去處。東城的秋霞圃江南的古典園林,由明代龔、沈、金三氏的私家園林及城隍廟合并而成。這些,無不透射出嘉定深厚的人文氣息。 2、嘉定文化深遠,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嘉定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定竹人以刀為工具,以竹子為載體,將書、畫、詩、文、印諸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子以新的生命。嘉定竹刻的樣式多變,技法多樣,有明顯的地域性和鮮明的原創(chuàng)性。黃草草編是徐行的傳統(tǒng)工藝品,嘉定先民利用黃草桿莖編織成玲瓏精致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圖案,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成為一方名產。此外,南翔小籠制作工藝、馬陸篾竹編織工藝、江南絲竹、上海道教音樂等數十項非物質文化被列為國家級、上海市或嘉定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嘉定崇文重教,享有“教化嘉定”美譽。嘉定人歷來重視教育,官府傾力,民間捐助,積極辦學,以隆教化,尊師重教遂成社會風尚。建縣以來,中進士188人,其中180人出在明清兩朝,有清一代全國共出狀元113名,嘉定一鎮(zhèn)便占三席。此外,嘉定還有諸多歷史名人,例如哲學博士學位和榮譽法學博士、被譽為巴黎和會上的雄辯家顧維鈞;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陸儼少等等。如今,嘉定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目前普通高中、職業(yè)高中、中小學、幼兒園等學校完備。 4、嘉定科技領先,汽車產業(yè)發(fā)達。這里是中國第一輛上海牌轎車、桑塔納轎車的誕生地;這里是斥資600億打造的上海國際汽車城;這里每年在3天內吸引20萬人觀看F1盛況;這里每年生產50萬輛轎車……這里是上海目前重點建設的、產業(yè)集中、功能集聚、產學研結合的綜合性汽車產業(yè)基地。隨著F1上海賽車場、上海汽車城、上海汽車博覽公園等多處新地標的誕生,以汽車博覽、會展、體育、旅游等功能構成的汽車文化將會成為引領中國汽車時尚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擁有先進“硬件”與“軟件”資源 1、硬件:學校各類設施完備。我校位于嘉定區(qū)菊園新區(qū)平城路625號,是一所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辦學條件優(yōu)良。學校有一幢四層的主體教學樓、一幢四層的獨立辦公大樓、一幢四層實驗樓、一棟可容納800人同時用餐的二層樓餐廳和一棟100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及200米環(huán)形塑膠跑道一個。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樹木四季常綠。學校教學設備完善,擁有實驗室、圍棋室、舞蹈房、閱覽室、少先隊活動室、心理咨詢室等。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以數字化教學為特色,先后開設了6個ipad數字化實驗班。學校較齊全的硬件設備為學生多樣化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軟件:有一支有專業(yè)追求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02人,其中專任教師90人,職員9人;市特級校長1名,市教育系統(tǒng)藝術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名,市名師基地學員2名,區(qū)學科帶頭人1名,區(qū)學科骨干教師6名,區(qū)學科中心組成員5名,校學科帶頭人1名,校骨干教師6名。中學高級教師12名,占教師數的13.33%,小學高級教師50名,中高級職稱占教師數的68.89%;碩士研究生3名,占教師數的3.33%;本科學歷81人,占教師數的90%。就目前我校教師知識結構體系來說,一般都是任教單學科的教師,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教師較少。但是,教師有自己的專業(yè)追求,有教育理想,并能積極付諸于行動。自快樂活動日開展以來學校教師已自行開發(fā)五十多門校本課程,很多老師在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已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大學科的觀念初步形成。 (三)學校內涵提升與特色發(fā)展有明確的聚焦 1、內涵:2009年學校提出了“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快樂學習的數字生活”的辦學理念,之后結合學校1999年提出的“吸引教育”,提出“讓每一個孩子在這里自由呼吸,讓每一個教師在這里詩意棲居”的辦學理念,并據此提出了“享受教育”之學校哲學,進而確定課程理念為“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 2、特色:自2007年7月起,學校開展數字化學習變革實踐與研究,走出了一條樸素而實用的變革之路。2012年9月又進行了新的嘗試與突破,在“每個孩子一個學習終端”的新環(huán)境下進行“再生式”的“課堂創(chuàng)新”。從組織形態(tài)、教學常規(guī)、學習規(guī)則、科學評估和多方合作等五個方面對課堂進行了重新定義,進行“課堂創(chuàng)新”的系統(tǒng)變革。體現了教育與技術的親密攜手、人與物的完美匹配和事與理的交融共通,逐步貫通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滿足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時,學校通過與專業(yè)公司合作,對開展應用數字化方式學習的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估的研究。通過與全市常模庫中的量化數據與客觀分析的橫向比較與縱向跟蹤,應用數字化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學生在注意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理解能力、精細動作和平衡與協(xié)調上保持領先,在注意、表達、精細動作的提高程度上優(yōu)于非數字化學習的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領先更是明顯加大,初步反映了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的成效和對于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影響。“數字化環(huán)境下重新定義課堂實踐”項目在全市乃至全國范圍形成輻射作用,榮獲第三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典型案例,市區(qū)媒體多次報道。 總之,豐富的在地資源,先進的硬件、軟件資源以及明確的辦學理念使得學校課程具有了內部的發(fā)展動力和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二、學校課程發(fā)展的空間和生長點 雖然學校已找到課程建設的思路和抓手,但是還需對學校教育哲學進行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礎上,對學校的課程發(fā)展進行“頂層設計”,通過資源的深度開發(fā)、教師課程開發(fā)意識與能力的提升,以學校特色的凝練與豐富多元的發(fā)展為目標,創(chuàng)造學校課程發(fā)展的新生長點。 (一)學校課程哲學的進一步厘定與豐富問題 2009年學校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了“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快樂學習的數字生活”的辦學理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進一步明晰學校的辦學理念,豐富課程內涵,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2014年,我們在對學校辦學的歷史梳理的基礎上,結合學校1999年提出的“吸引教育”,把實小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創(chuàng)設適合每一個孩子愉快學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的內涵進行了完善,提出“讓每一個孩子在這里自由呼吸,讓每一個教師在這里詩意棲居”的辦學理念,并據此提出了“享受教育”之學校哲學,進而確定課程理念為“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理念提出時間較短,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尚需一個過程。目前,理順辦學理念、課程理念與課程運作之間的關系,構建一以貫之、內在協(xié)調的課程價值體系是當務之急。 (二)在地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fā)與利用問題 學校周邊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關注生活的重要載體,但從目前情況而言,真正進入課程與課堂的不多,系統(tǒng)性不強,沒有形成整體規(guī)劃,資源的利用率較低,處于小、散、淺局面,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指向性不明確,不同年級層次不分明,學生的認同感不強。 (三)教師的課程開發(fā)意識與能力問題 自2011年實施快樂活動日以來,我校教師在開發(fā)、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一種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課程意識,但是教師開發(fā)特色精品課程的專業(yè)能力比較欠缺,尤其是數字素養(yǎng)課程的開發(fā),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目前來看,有一定難度。學校的校本研修一般都偏重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教育知識技能的再學習與再提高,在幫助教師優(yōu)化課程開發(fā)過程、有效實現課程目標等方面所做甚少。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系統(tǒng)性和結構化問題 學校課程沒有形成體系,課程的目標與育人目標的內在邏輯關系,學校課程的內容體系與現行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體系的關系,學校課程的實施途徑、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的問題有待解決。 總之,學校課程的建設是提升學校辦學內涵的主要載體,是發(fā)展豐富學校文化的關鍵途徑。一方面,學校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新的組成部分。新課改賦予了學校課程的權力,包括國家課程校本化、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等有機結合了校本課程體系,課程改革對學校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為學校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機,課程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學校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根本表現。學校課程走近了每一位教師。按照新課程的要求,課程與學校日常教學緊密相關,與學校生活、教師生活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與教師和教學行為,學生和學習行為緊密相關,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可以作為這樣一個認識和概括: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根本表現,這是課程改革提供給我們新的思想認識,豐富和深化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為新一輪學校文化建設提供了新視野和新要求。更重要的是學校課程開發(fā)是課程文化建設的載體。校本課程開發(fā),其實質是學校文化重構,通過學校課程開發(fā),促進學校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學校特色得以充分彰顯,學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釋放。 (五)數字技術在課程設計、開發(fā)、實施與評價中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問題。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教學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數字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開發(fā)數字課程時,我們更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如我們開發(fā)的微課程視頻,可充分利用家校數字平臺,專門建立“微課程網站”,將各學科制作的微課程視頻分門別類地上傳至網站中,供學生在線學習。微課程視頻以其精小精悍、針對性強的學習內容、隨時隨地的學習網絡、反復播放的學習形式,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 第二部分 學校課程哲學 一、學校教育哲學:享受教育 我校的辦學宗旨是:發(fā)現每一位教師,成就每一個孩子。根據學校多年的辦學經驗,結合學校歷史上所提出的“吸引教育”理念,我們提出“讓每一個孩子在這里自由呼吸,讓每一個教師在這里詩意棲居”這一核心辦學理念,并將其概括為“享受教育”之學校教育哲學。 何為“享受教育”?“享受教育”是一種以奉獻為快樂、以創(chuàng)新為追求、以課程為載體、以多元文化為底蘊、以人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以制度為保障的現代學校教育樣態(tài)??梢詮娜齻€層面來認識: ——宏觀:享受教育是東西方教育思想的精髓。享受教育是以教育為賞心樂事,正如孟子說的: “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三樂也。”其實,不僅教育“英才”有樂趣??鬃犹岢坝薪虩o類”,就因為對任何人(包括所謂“學困生”)的教育,只要用心投入,我們都會感到其樂無窮。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教育就是激發(fā)生命,充實生命,協(xié)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他們發(fā)展這種精神?!毕硎芙逃褪前呀逃敵缮鼈€體存在的一種方式。享受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享受生命。文藝復興以來,“以人為本”便成了世界文明的共同主題,生存的權利、發(fā)展的權利都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是一項促進人類前行的神圣事業(yè),每一位從業(yè)者都應從中感覺到因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獲得的愉悅,這就是“享受”。 ——中觀:享受教育是一種特色辦學的方法論。從德育層面來說,我們要尋找“自由向上”的道德力量,學校德育所能提供的,便是遵循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保證每一個孩子發(fā)展自己潛能的自由。通過生命化、生活化、生態(tài)化的德育工作,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熱愛生活,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品德、知識和能力。從管理層面來說,享受教育理念下的學校管理體系應該是為師生創(chuàng)造成長、成功和發(fā)展而獲得心靈的愉悅和享受服務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堅持管理的民主化和公開化。從校園文化建設的層面來說,優(yōu)化配置學校教育資源,營造和諧的人文生態(tài)校園,不斷優(yōu)化校園文化設施,讓師生在環(huán)境中體驗受教 育的幸??鞓废硎?。給師生一種優(yōu)雅的文化享受,過詩意棲居的專業(yè)生活。 ——微觀:享受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它更重視師生之間情感的傳遞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一味灌輸知識。教學活動形式須在師生互動、對話的基礎上開展,其中教師扮演著一個促進者的角色,他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并隱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具體包含以下策略: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教師事先組織教學資源,確定好對話主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在交談中對共同關注的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探索問題,發(fā)展情感。在此階段,教師要在鼓勵學生表達消極和積極的情感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因此,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發(fā)生變化,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經常開展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等形式。 3、交流問題,碰撞思維 由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教師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這一階段,盡可能地鼓勵學生發(fā)散性的思考問題,交流互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規(guī)劃整合,評價反思 教師在此階段要引導學生作出與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決策,同時整合各方面信息,形成他的學習計劃,行動方案,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學習成果。鼓勵他們對他人或小組進行評價和分析、反思自己的學習,最終采取積極的行動。 上述四個階段相互銜接,構成了享受教育教學策略的全程。 二、課程理念: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 依據“享受教育”這一學校教育哲學,我校的小觸角課程理念是:把快樂的觸角伸向每一個神奇的角落。具體涵義是: 1、課程是一種生命情愫。杜威首次提出兒童中心課程,它打破了束縛兒童的教育傳統(tǒng),主張教學、課程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兒童興趣、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兒童居于課程的中心。以課程為載體,豐富學生知識和經驗的累積,促進自己生命的增長。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闭n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等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多種活動,讓學生去參與去體驗。課程實施的過程,就是教學展開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習得的信息,培養(yǎng)的能力,編輯成學生自己的生命情愫,促進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課程是一種文化相遇。課程是一個有機系統(tǒng),它不是一個個知識或一個個活動的簡單堆砌。它是特定教育目標的引領下的一個個散落的、無序的知識的有序整合。這種整合不是簡單的排序和組裝,而是文化的相遇、相知和相融,獲得的是一種文化的濡染。課程對孩子的影響也不是單線的和統(tǒng)一的。孩子在同一門課程的熏陶下獲得的發(fā)展是不一樣的。這種成長是課程文化和孩子的已有認知相遇、相知和相融的效應。因此,我們說課程是一種文化相遇! 3、課程是一種精神之旅。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在召喚,是一種精神之旅。這種召喚帶給周圍人們的是一種溫柔的沖撞;它使得處在教育情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無比真誠地諦聽來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動和低語,教育過程真正成為一個沒有耳提面命的疲憊、溫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漸清晰的人生目標的探尋中,心靈變得純凈、充實、澄明和溫潤。小觸角課程建立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上,關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成長需要和學習特點,注重課程類型的多樣化和體驗的深刻性,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fā)展、潛能開發(fā)與認知發(fā)展、身體與心理發(fā)展、藝術審美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使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感受文化的無限魅力。 4、課程是一種復雜聯(lián)結。長期以來,在課程領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彼此之間界限森嚴,并努力保持距離,四處充塞著分離的體驗。學校課程應致力于消解課程領域的種種對立現象,恢復課程的聯(lián)結性。這種聯(lián)結包括線性思維和直覺認知之間的聯(lián)結、身心之間的聯(lián)結、知識領域之間的聯(lián)結、個人與社區(qū)之間的聯(lián)結、人類與地球之間的聯(lián)結、自我與本性的聯(lián)結?!靶∮|角課程”不是教師帶入教室的預先設定的計劃,課程在教師、學生和世界的交互作用中顯現。我們的教育應求得人的智力、身體和靈魂發(fā)展的平衡。在課程實施時處理好以下關系:個人與小組的關系、內容與過程的關系、知識與想象的關系、理性與直覺的關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關系、技巧與觀念的關系、評價與學習的關系、技術與方案的關系。 第三部分 課程目標 一、培養(yǎng)目標 我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優(yōu)雅而有氣質,樂學而有智慧,明敏而有情趣的兒童,我們致力培養(yǎng)具有記憶力、理解力、思考力、行動力的聰明、有情趣之人。 ——優(yōu)雅而有氣質:懂禮儀,會待人;衣著大方,舉止文明; ——樂學而有智慧:會學習,善思考;樂于分享,勤于探究; ——明敏而有情趣:喜運動,有靈氣;積極樂觀,堅強自信。 二、課程目標 培養(yǎng)目標是通過課程目標去達成的,為了實現培養(yǎng)目標,我們把“優(yōu)雅而有氣質,樂學而有智慧,明敏而有情趣”這三個培養(yǎng)目標進行細化,形成低中高的課程。 第四部分 學校課程評價 學校課程的管理反映在對學生過程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的科學與規(guī)范,豐富評價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校本課程既要注重終結性評價,更要關注過程性評價,真正發(fā)揮評價引領的積極作用,保護、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 新課程標準中對教學評價作了如下描述:“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币虼宋矣X得對學生學習應該體現具體的目標,多元的方式,同時把評價體系和激勵、獎勵機制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的實現評價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益,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
學生課堂學習多維評價表 班級: 學號: 姓名:
注:1.本評價表針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作評價 2.本評價分為定性評價部分和定量評價部分。 3.定量評價部分總分為100分,最后取值為教師評、同學評和自評分數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評價部分分為“我這樣評價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師的話”,都是針對被評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議,以幫助被評學生的改進與提高
二、對教師課程實施的評價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及其相互關系構成的,其中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有教育、導向、激勵、示范等作用。而教師的教又受到其評價體系的制約和影響。評價體系是教師教的方向標和測量儀,因此,如何評價教師的教,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及結果。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有效地指導和評價教師的教,從而提升教師的課程實施素養(yǎng),改進課程品質。
教師“教”的評價指標體系表
三、對課程本身的評價:認證與評估 課程的認證與評估作為課程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有其現實意義。首先對課程具有診斷作用,評判出課程的優(yōu)劣得失,作為課程管理者改革課程的依據;其次能夠促進課程的全面建設,通過課程的認證與評估,課程管理者和教學人員能夠獲得相當數量的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一定的準則,同時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再次能夠促進課程制定的科學化,使課程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使課程實踐者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從而推動課程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