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天天提倡垃圾分類,電視里、網(wǎng)路上都在講廢品回收的好處,對環(huán)保的貢獻有多大,敦促大家把可以利用的廢品跟垃圾區(qū)別開,便于廢品收回再使用。 就連大街上的垃圾箱也設(shè)為兩種,一種可回收,一種不可回收。路人扔垃圾要分開扔,不能混在一起亂扔。但令人驚訝的是,路人遵守規(guī)則分開仍,清潔工收垃圾的時候,仍然用一輛車把兩種垃圾混在一起拉走——全都不回收。所以,費盡心機的垃圾箱形同虛設(shè)。 其實在三十年前,根本不會這么費事,每個家庭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好的垃圾分類員。那時候大人很少給孩子零用錢,很多孩子零用錢的來源就是賣廢品的收入。他們像小賊一樣盯著家里快用完的牙膏、快喝完的酒瓶、過期的報紙,絕不會讓任何一樣可以換錢的東西丟進垃圾箱。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都是默許的,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好方法,另外也能增加孩子的收入,一舉兩得。 但是那時候每家的廢品都少得可憐,首先,那時候的東西沒有華麗的外包裝內(nèi)包裝,無形中減少了紙箱子、紙殼子、泡沫碎料的出現(xiàn);其次,家家買東西都恨不得用一輩子,壞了修補一下再接著用,基本不會出現(xiàn)半途扔掉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要指望自己家的廢品賣錢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太不可能了。于是像我這樣財迷心竅的孩子,就會把好事變壞事。有一次,我非常缺錢,就將家里沒用完的牙膏擠進下水道,把醬油倒進花盆,然后把牙膏皮、空醬油瓶賣給收購站,父母發(fā)現(xiàn)后將我胖揍一頓,從那以后禁止我靠近醬油瓶子。 這種情況下,很多“有辦法”的孩子就學會了廣開財源。 我們住的家屬院緊挨著辦公區(qū),我們院的男孩子就在晚上用彈弓偷偷打碎辦公樓的玻璃窗,然后在早晨,光明正大地把碎玻璃收集起來,拉到廢品收購站,換成錢買花生吃。 那些日子里,他們經(jīng)常坐在辦公樓邊的乒乓球臺子上,一邊吃著碎玻璃換來的花生,一邊看著后勤科的叔叔爬上爬下地安裝玻璃窗。 節(jié)選自手繪散文《光陰拼圖》 當當亞馬遜京東有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