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簡稱EQ)定義為“擁有認知我們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且維系與他人的良好關(guān)系”。 情緒是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對錯之分。只要我們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孩子無法了解這些感受,他就不能學會認知自己的這些情感,當別人經(jīng)歷這些情感的時候,他也無法去理解,更談不上管理好自己的這些情感。最后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只會發(fā)泄自己的這些情緒,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開心、失落、憤怒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翱刹豢梢愿嬖V媽媽你為什會失望?”“哇,看到你這樣媽媽好開心啊?!薄澳氵@樣生氣,我可以怎么幫助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怎樣的,認知自己的情緒。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感同身受。其實,感同身受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二、不做情緒綁架 很多家長會經(jīng)常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傔@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guī)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nèi)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jié)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guān)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斑@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么錯事。
三、培養(yǎng)孩子全神貫注的習慣 管理情緒很重的一點是要培養(yǎng)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并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yǎng)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快節(jié)奏,易分心會使孩子慢慢形成急躁、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孩子做事時進入專心的狀態(tài),哪怕是在一件特別的小的事,也要讓他在一個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下去做。
四、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多去發(fā)現(xiàn)孩子優(yōu)秀品格的表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fā)展。比如信任、平等、尊重、善良、愛心等等。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不用否定的話語、堅硬的態(tài)度來面對孩子錯誤的行為和某些不足。 要把培養(yǎng)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和美好的品格放在首要的位置。但相反,現(xiàn)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guān)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后,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fā)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五、跟孩子一起欣賞美好事物 前面講積極情緒時說,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guān)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 欣賞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jié)。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jié)。 欣賞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例如,給美好的事物拍照、開心時刻的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jīng)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六、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能從容去對待。我們會發(fā)現(xiàn),做到這一點很有難度。為什么這么難呢?因為,當孩子發(fā)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來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么這么失??!你得長到多大才能會……!我付出這么多,你怎么能這么對待我……于是我們渾身冒汗血脈噴張…… 我們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當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fā)電、放風箏。 其次,要盡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七、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fā)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當然對于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zhuǎn)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講道理。 當注意到孩子有點情緒,可能會發(fā)作時,如果發(fā)現(xiàn)他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可以找個借口躲開。通常你一走開,他自己很快就沒事了。當他真的發(fā)作起來時,再回來。有時啥也不說,摸摸頭給他擦眼淚。如果你自己也生氣,或者孩子拒絕你接近,那就捧本書待在旁邊。如果是遇到他特別不講理的事情,可以義正言辭地說幾句。但不是否定、責備和借此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這種慷慨陳詞也有用,能幫他看清自己行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應,當孩子自覺理虧時,理智就開始恢復,就戰(zhàn)勝了情緒。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tài)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八、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法:比如讓孩子將不好的事和影響他情緒的人卸載紙上,并盡量選擇原諒。然后可以折成飛機將它們放飛; 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 鎮(zhèn)靜法:數(shù)數(shù)、深呼吸; 轉(zhuǎn)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的事。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本文參考相關(guān)書籍以及部分網(wǎng)絡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