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聽了數學教研組安排的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弧長和圓的面積”。新教材對這個課題的編寫與舊教材有所變化,教學時間壓縮了。本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任務也很具體,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的話,教學的難度也不大,可是任課教師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 造成教學不落實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容量過大,有些脫離學生實際。我們從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為了完成教案里安排的任務,前面的知識還沒有落實,因為時間關系,又不得不急著轉入到下一個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教師在嚴格按照教案設計的程序一步一步的進行著,根本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課后,我和這位教師交換了一些意見。 我問:“你認為你這節(jié)課上得怎么樣?” 他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這節(jié)課很失敗?!?/FONT> “為什么?” “我認為的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也沒有掌握?!?/FONT> “個別學生暫時不能掌握是正常的,可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掌握,這里面肯定是教師的問題,你認為你這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在哪里?” “內容多了。”他又說:“我是按照《教師用書》上的課時安排來設計的,《教師用書》上安排的是一個課時,所以我就按一課時來教學?!?/FONT> “新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其實這點內容在老教材里安排的是三個課時,三課時的內容放在一節(jié)課里來教學,是不可能落實的。你應該注意到,新教材里有不少地方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改進的,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新教材對這個內容的安排是不科學的,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你應該以此為教訓。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死的,我們不能太機械。你不要覺得你認為簡單它就簡單,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教學內容,以教學的有效性為原則,即使我們在備課時出現了一些只有在課堂上才能發(fā)現的問題,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當問題出現之后,我們必須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設計,從而更好的適應學生,讓我們的教學落到實處?!?/FONT> “你批評的很對,我以后會注意的。其實,當時我也有調整的想法,可是因為有聽課的教師,所以,我還是硬著頭皮往下進行。” “課前設計的東西并沒有誰說過必須照辦,有不科學的地方我們就要改進,其實這就是我們課后需要記錄的反思材料,改進就是進步。教學不是表演,我們聽課也絕對不是來看你怎樣按照教案演戲的。我們關注的是你的教學思想,你的教學智慧和你的課堂效率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你的眼里,你的心里只能有學生,其它的什么都不要去管他,這一點,在任何時候你都要記住?!?/FONT> 談話結束后,我在想,教師們在上公開課時,為什么會有“表演”的想法呢?這位教師說,如果沒有聽課教師,他可能會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說,這節(jié)課的失敗是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并不在于此,我們都知道,每次公開課前,為了這一節(jié)課,教師們可能思考的問題和平時的要多一些,也都在盡力地把自己最得意的方面表現出來,所以,上課時他就會按照自認為非常完美的教案來進行,而把學生放在了一邊。這種眼中無人的公開課,必須叫停。 此外,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還應該注意到,備課要能夠指導教學,這是對備課的基本要求,可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我們在備課時形成的教案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不足,課堂教學不是按照“劇本”演戲,從學生中發(fā)現的問題,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劇本”的問題,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做的是機智的修改“劇本”,而不是把怨氣撒在學生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