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夏厚樸湯治療小兒干咳 2、久咳常見太陽太陰合病 3、關于半夏厚樸湯方證 半夏厚樸湯治療咽炎 4、半夏厚樸湯合元參桔梗湯治療干咳 5、不該堙沒的祛濁奇方===四神煎 6、不見蹤影的感冒神方===麻黃湯 7、溫經(jīng)湯治療頭痛 8、麥門冬湯治療小兒慢性咽炎 9、麥門冬湯治療小兒干咳 10、寒解湯治療小兒感冒 11、小柴胡湯治療口苦咽干口渴 12、小柴胡顆粒治療小兒感冒咳嗽發(fā)燒 13、五苓散治療左側身體麻木浮腫 14、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胸痹 15、潛陽封髓丹治療牙齦腫痛 16、葛根麻黃湯治療感冒 17、桂枝加葛根附子湯治療感冒 18、白頭翁湯治療陰癢(霉菌性陰道炎) 19、苦參湯治療婦科難言之隱 20、桂枝甘草湯治療心悸 21、調(diào)神湯治療太陽穴痛 22、調(diào)神湯治療頭痛 23、瀉肝湯治療肝區(qū)隱痛 24、當歸補血湯治療牙齦出血睡覺流口水 25、柴芍枳草湯治療膽石癥 26、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感冒 27、林鶴和治療久咳方治療久咳 28、四逆湯治療牙齦出血 29、調(diào)神湯治療頭暈 30、元參桔梗湯治療嗓子上顎干痛 1、半夏厚樸湯治療小兒干咳 小女,8歲。3月20日(周二)左右,開始有點咳嗽,但不嚴重。其時,本地流感。本人未在意。老婆素來迷信西醫(yī),對于中藥則迷信板藍根,其源于2003年非典之宣傳,可以預防感冒(真是流言)。于是老婆,天天讓孩子喝板藍根,不過感覺咳嗽有點變重了。這樣持續(xù)到23日,晚上回家,看著孩子的臉蛋好像紅紅的,一問:說同桌感冒了,一摸:有點發(fā)熱。心想,完了,孩子中招了。趕緊煮藥。這次煮的是,劉紹武老的葛根麻黃湯。等要煮好了,孩子的燒也起來了,小臉通紅,趕緊讓孩子睡覺,喝藥。不過心里琢磨,應該喝麻黃湯,這個葛根麻黃湯是不是有點力道不夠,不會發(fā)汗呀。等呀,等呀,大約40多分鐘,孩子的腋窩,開始潮乎乎的,接著汗開始微微而出,接著燒很快退了。這個過程,孩子一開始嗓子呼嚕呼嚕的,伴隨咳嗽。出汗以后,嗓子不呼嚕了,咳嗽有一點。一夜安睡。我以為大功告成了。沒先到第二天早晨起來,咳嗽的有點厲害,又開始有一點燒,脈浮兼數(shù)。也沒想好用什么藥,心想買點成藥吃得了。去藥店選了小兒麻杏顆粒和一種止咳糖漿。前者主要成分是麻杏石甘湯,心想也有解表作用。喝了以后效果不大。后來想是不是還的解表?又用了張錫純的清解湯,這次熱沒了,就剩下一個咳嗽。干咳,厲害。拖延了幾天,期間試過麥冬湯和林鶴和的久咳方。但是都沒用,咳嗽倒是越來越嚴重,有點空空的聲音。老婆這次又急了,強烈要求去醫(yī)院,為此大吵一架:為什么西醫(yī)看病,一輸液一星期也行,中醫(yī)辦法三幾天就不行?但是做出了妥協(xié),老婆讓喝頭孢,她認為是已經(jīng)引起嚴重肺炎,需要消炎。好吧,喝吧。喝了一天沒用。老婆決定再給我一次機會,不能再能女兒做實驗了。 中午躺在孩子的旁邊,心里真不是滋味:都是老爸學知太淺,讓孩子受罪。決定:下午,重點研究干咳問題,再找出一個方子。不過,我的思路,局限在肺陰虛上了,方子停留在沙參麥冬湯。不過感覺總是不對癥。無奈,還是請高人指點吧。又撥通了馮老的弟子家駒博士電話。家駒問了重點問了舌苔情況,我還沒注意,說晚上回家看,再聯(lián)系。晚上回家一看,舌苔白,水滑。電話告訴家駒,家駒說可能是半夏厚樸湯,馮老經(jīng)常這樣用,我說可是沒痰呀!家駒說,干咳有的情況也可以。好吧,立即出去配藥,按照一兩3克換算。蘇子、杏仁方鍋里炒。還研究了彭子益的咳嗽方子,加了麥冬、紫菀、甘草。這個方子匯總起來就是:半夏18厚樸9茯苓12生姜15蘇子6杏仁6訶子6枇杷葉6桔梗6麥冬6紫菀6甘草6。喝完一次,晚上咳嗽大減,一副以后,咳嗽基本沒有。第二天又煎煮一劑,按照5克換算。二劑癥狀基本沒有。 這次,女兒感冒,雖然再次被老婆懷疑,但是學到了兩個方子: 1、劉紹武老的葛根麻黃湯。葛根30g、麻黃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我是按照一半劑量配的。實際是麻杏甘石湯加葛根,我還懷疑能否發(fā)汗,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完全可以代替麻黃湯。尤其一些小孩感冒用葛根麻黃湯或許會比麻黃湯穩(wěn)妥。 2、馮世綸老的半夏厚樸湯治療干咳。我以前看過這些文章,沒有留心,一直以為是治療痰多咳嗽的。通過這次用藥,體會到,一位大家名家的獨到用藥經(jīng)驗。 不過我還是不理解,找來高建忠老師的一篇文章,有點啟發(fā),不過還是不懂。附在下面,有緣人學習: 2、久咳常見太陽太陰合病 張某,女,54歲。2010年4月6日初診??人?月余,呈陣發(fā)性嗆咳,晚上較甚,咳時遺尿,有痰不利。伴見頭痛,流清涕,講話有鼻音,咽癢,惡風,虛汗出,大便干。舌苔白,脈細弦。辨六經(jīng)屬太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桔梗、炙枇杷葉證。處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厚樸10克,炒蘇子10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炒杏仁10克,炙枇杷葉10克,生姜15克,大棗4枚。7劑,水煎服。 2010年4月13日二診:咳嗽明顯減輕,鼻竅清利,頭痛已,畏風、汗出不明顯,大便如常,仍有咽癢。舌苔白,脈細弦。辨六經(jīng)屬太陰病,辨方證屬半夏厚樸湯加桔梗、杏仁、炙枇杷葉、訶子、炙甘草證。處方:清半夏15克,厚樸10克,炒蘇子10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炒杏仁10克,炙枇杷葉10克,訶子6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7劑,水煎服。 藥后咽癢、咳嗽止,痊愈。 體會:咳嗽為常見“小疾”,但久咳不已,每每影響患者的工作、休息,也迫使醫(yī)者發(fā)出“咳嗽難醫(yī)”之感慨。時方治咳,多從辨別外感、內(nèi)傷入手,注重治痰為其特點;經(jīng)方治咳,多從辨別陰陽、六經(jīng)入手,注重治飲為其特點。 3、關于半夏厚樸湯方證 半夏厚樸湯方證見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第5條:“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北痉阶C敘述極其簡短,后世據(jù)此將本方列為治療痰氣郁結所致梅核氣的專方。但臨證所見,梅核氣屬寒痰、濕痰郁結者少,屬熱痰、燥痰郁結者多,故溫燥之半夏厚樸湯方往往少可用之處?!逗K≈v傷寒雜病論》中指出:“本證當參《千金》所述:咽喉中如有烤肉阻結,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下堅滿不快,胸腹脹滿不舒,究其病因,當為氣結、痰飲兩種因素造成?!倍T世綸臨證,每每用本方治療咳嗽,恒有良效。筆者苦思不解,難道如此多的咳嗽患者都是“氣結”、“痰飲”所致?一日診畢,向馮世綸請教。馮世綸笑答:“我以前也認為是氣結、痰飲,近幾年在臨證中重新認識本方,發(fā)現(xiàn)蘇葉、生姜實有解表之功,本方實為治療外邪里飲之方,試用于治療外邪里飲咳嗽,收到很好療效。至于為什么門診咳嗽患者多見這一方證,是因為來診者多已雜藥亂投,或被前醫(yī)誤治,而所用之藥多為寒涼清解,傷及太陰所致?!比缤庑安伙@,馮世綸每以炒蘇子取代蘇葉。讀日本人所著《類聚方廣義》時,在本方條下見有“加桔梗尤佳”,“且用蘇子,其功勝于蘇葉”等論述,可合參。 半夏厚樸湯治療咽炎 女,40余。偶感風寒,余后遺癥:扁桃體發(fā)炎疼痛,咽炎發(fā)作,感覺嗓子有痰纏繞,不易咳出。 囑其購小柴胡顆粒。藥店又推薦柴胡黃芩片。一并按照說明書服用。 一日后,扁桃體愈。余咽炎===咽部異感,偶咳。其十月一擬外出旅游,再求方: 處方:半夏40厚樸15茯苓20生姜25蘇葉10杏仁10訶子10枇杷葉10桔梗10麥冬10紫菀10甘草5。二劑,日四服。 晚服一次,晨反饋,癥無。囑其服盡二劑。后反饋,癥已無,不想再服,留待后用。 思考: 1、半夏厚樸湯治療所謂梅核氣效果極好。 2、半夏厚樸湯適應該患者,按照黃煌老師的說法,或謂“半夏厚樸湯”體質(zhì)? 3、看病處方,不一定非要所謂四診合參! 4、半夏厚樸湯還是治療小兒感冒后干咳的好方子,這個經(jīng)驗是從馮世綸老師處學來,但是需要加止咳化痰滋陰之平,比如訶子、麥冬、沙參、紫苑等。 所謂: 慢性咽炎梅核氣,感冒干咳總不愈,滋陰潤燥須細慮,半夏厚樸待時機 4、半夏厚樸湯合元參桔梗湯治療干咳 男,4歲。3月份感冒,后遺癥干咳。期間西醫(yī)中醫(yī)多方治療無效。8日份,一老中醫(yī)診治,開藥7天,未給藥方。家長訴:服藥第一天開始,孩子沒精神,肚子不舒服,接著胃口不好,后開始黃涕。家長自覺方不對癥,自行停藥,感覺孩子開始有精神。 刻:干咳,鼻塞,偶嘔或有黃粘痰。大便偏稀,小便可,飲水常,舌苔略白。無發(fā)熱、惡寒表證。 雖無前醫(yī)處方,料其必用習醫(yī)之法,盡用滋陰潤燥之藥,致太陰脾土寒濕而肺金仍燥,抑或如黃元御所示氣機之圓,升著不得升,降著不得降。治法仍當祛飲潤肺降氣,調(diào)理中焦。 處方:生旱半夏18厚樸9茯苓12生姜18蘇子6杏仁6訶子6枇杷葉6桔梗6麥冬6紫菀6炙甘草6橘皮6玄參6生石膏6。一劑。2斤水,煮取1斤,日分6次服 此方實為:半夏厚樸湯、黃元御之桔梗玄參湯、彭子益之干咳方之合方。 網(wǎng)購之生旱半夏正好剛到,另有生姜,家中取上兩味藥。余藥自購。 因當時沒有太大把握,所以只開了一劑,有觀察之意。結果和完一劑,大證即去,后來又喝了一劑??人詿o。鼻塞尚未完全解決,再獨處元參桔梗湯二劑。 后遠行,自備三劑。 半夏厚樸湯治療干咳,是馮世綸老師的經(jīng)驗方。馮老一般加訶子桔梗。我則是加了圓運動的干咳方。 這個病案后來沒有找我,我也沒有回訪,當是短期未復發(fā)。 附:黃元御《鼻病根原》之元參桔梗湯 鼻病者,手太陰之不清也。肺竅于鼻,司衛(wèi)氣而主降斂。宗氣在胸,衛(wèi)陽之本,貫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竅者也。肺降而宗氣清肅而鼻通,肺逆則宗氣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氣之熏蒸也。肺中清氣,氤氳如霧,霧氣飄灑,化為雨露,而輸膀胱,則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霧氣瘀濁,不能化水,則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竅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氣內(nèi)降,則通達于膀胱,肺氣外行,則熏澤于皮毛。外感風寒而皮毛閉秘,臟腑郁遏,內(nèi)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積莫容,則逆行于鼻竅。鼻竅窄狹,行之不及,故沖激而為嚏噴。肺氣熏騰,淫蒸鼻竅,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氣初逆,則涕清,遲而肺氣堙郁,清化為濁,則滯塞而膠黏。遲而濁郁陳腐,白化為黃,則臭敗而穢惡。久而不愈,色味如膿,謂之鼻癰,皆肺氣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是謂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語。)肺氣之郁,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 四種鼻病的對應藥方: 桔梗元參湯:治肺氣郁升,鼻塞涕多者。用法:煎半杯,熱服。 五味石膏湯:治肺熱鼻塞,濁涕粘黃者。用法:煎半杯,熱服;胃寒,加干姜。成分:五味(一錢)、石膏(三錢)、杏仁(三錢)、半夏(三錢)、元參(三錢)、茯苓(三錢)、桔梗(三錢)、生姜(三錢)。 黃芩貝母湯:治鼻孔發(fā)熱生瘡者。用法:煎半杯,熱服。成分:黃芩(三錢)、柴胡(三錢)、芍藥(三錢)、元參(三錢)、桔梗(三錢)、杏仁(三錢)、五味(一錢)、貝母(三錢,去心)。 苓澤姜蘇湯:治鼻塞聲重,語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熱服。成分: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生姜(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橘皮(三錢)、柴蘇葉(三錢)。 桔梗元參湯解:該方子屬于食療范圍,里面多半的藥都是食物。其中桔梗是升的,開肺氣、解毒排膿;元參是升的,潤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氣;橘皮入氣分,清理肺氣,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濕,助脾氣之升;甘草是補脾胃的,坐鎮(zhèn)中州;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黃元御認為是人體內(nèi)的氣機升降圓圈轉得不太靈光了,導致上面的氣機堵在那里,所以會出鼻塞等癥狀。中醫(yī)以前也說過:九竅不和,皆屬脾胃。(本段摘自羅大倫《神醫(yī)這樣看病》) 5、不該堙沒的祛濁奇方===四神煎 初次看到四神煎,大概在《中國中醫(yī)藥報》上,病案應該是與他方合方治療痛風。很遺憾,沒有記錄下來,所以現(xiàn)在一時找不到。不過但是看了覺得很“奇”,所以在電腦上檢索了這個方子。這個方子“奇”在:一是劑量出奇之大,二是煎服之法殊奇。四神煎出自清代鮑相璈《驗方新編》。 主治:鶴膝風,即兩膝疼痛,膝腫粗大,大腿細,形似鶴膝,步履維艱,日久則破潰。 組成:生黃芪半斤、遠志肉、牛膝各三兩、石斛四兩、金銀花一兩。 煎法:生黃芪、遠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 服后:覺兩腿如火之熱,即蓋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緩緩去被,忌風。 先看劑量之奇:清代一兩大概為37克左右,半斤為8兩。一碗水約為200毫升。這樣算下來,這個方子原方劑量是這樣的:生黃芪296遠志肉111牛膝111石斛148金銀花37,這在古方極其罕見,特別是有人提出“古之一兩今之一錢”以后,方劑劑量一下子比漢代少了五分之四。 再看煎服之奇:用十碗水,大約2000毫升,四斤水,煎煮成800毫升,再放金銀花,最好煮成200毫升,一氣服之。打破了傳統(tǒng)中藥一日二服三服的規(guī)律。 除了劑量、煎服以外,更是療效之奇。雖然只用過兩次,但是效果殊凡。 案例一:女,50余。右膝關節(jié)下腫痛,西醫(yī)診斷膝關節(jié)積水,曾用抽水、烤電等法,百無一效,且呈加重之勢,影響起居,行步困難。其外形頗似四神煎之描述,遂處四神煎。因首次使用,忌于其量大,慮藥店必不售藥,1兩10克換算?!竟艠汜t(yī)案(14072875)====四神煎治療膝關節(jié)積水鶴膝風】 一診:處6劑。要求患者第1天1劑,第2天2劑合1劑,第3天3劑合1劑。第一日,無所感。第二日,小汗,略消。第三日,通身汗出,繼效。 二診:前方3劑為1劑,再進3劑.腫續(xù)退,痛續(xù)減,可晨練跳舞。 三診:一診方4劑合1劑,再進3劑?;救鹁映?。 案例二:劉師之父,男,61歲。不明原因左膝關節(jié)腫大疼痛,站立坐臥受限。別無所苦。思之,或為鶴膝風。處四神煎原方,有前案之經(jīng)驗,劑量上也算胸中有數(shù),1兩30克計算,7劑,原法煎服。【古樸醫(yī)案(141125127)====四神煎治療關節(jié)腫痛】 服至4劑,腫勢大去,7劑盡腫全消,微痛。計劃再進5劑善后。但是,本案服至3劑時,患者認為一次服藥有嘔感,后改為三服。并未汗出,或從小便去。 此二案,西醫(yī)稱之為膝關節(jié)積水,中醫(yī)當為鶴膝風??傊褪顷P節(jié)部位濕濁集聚,應用四神煎效果非凡,所以應該是一張不該堙沒的祛濁奇方。此外,臨床有報道,四神煎治療痛風亦用良效,然無實踐,不敢妄言。 治療膝關節(jié)積水、痛風乃至類風濕一類病,或許都有空間。目前這類患者較多,臨床效果一般,特別是一些烤電、按摩等療法也許會加重病情。表病當從表出。 6、不見蹤影的感冒神方===麻黃湯 冬天又到了,新一輪所謂“流感”突然而至。很多人,特別是小孩兒身熱怕冷、渾身疼痛,被稱為“重感冒”或者“病毒性感冒”。于是到醫(yī)院輸液7天,然后或者忽冷忽熱,或者咳嗽延綿不去??粗际切耐窗?!漫長的排隊、靜靜的點滴、花花的數(shù)錢!本來三五元就可以治好的“感冒”,結果三五百大洋不見輕。 其實,這種發(fā)熱高燒、身痛怕冷、或者有惡心的“感冒”,在中醫(yī)叫做“傷寒”,更專業(yè)一點叫做“表病”,再專業(yè)點叫做“太陽病”。就是說,這個病的邪氣在肌膚骨骼之表。 因為身體自身正氣與邪氣作戰(zhàn),所謂“正邪紛爭”,作戰(zhàn)激烈的表現(xiàn)就是“發(fā)熱”,怕冷則是人體自身感覺而已。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感冒了還能有這個癥狀,那我要恭賀你了,說明你身體很好,還有能力,就是所謂抵抗力與病邪斗爭。身體不好的人感冒,肯定不會發(fā)燒!那是另外一種病。 因為“正邪紛爭”,猶如戰(zhàn)場,敵我雙方不斷增兵,戰(zhàn)場一片狼藉,表現(xiàn)在身體上,一方面人體正氣,時髦話叫做“正能量”不斷往肌膚骨骼輸送,實質(zhì)性的物質(zhì)就是氣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戰(zhàn)斗,必然有戰(zhàn)場垃圾,所以表現(xiàn)為“身痛”。這種痛不是一般的痛,而是非常痛,筆者有親身感受。那是因為肌肉骨骼充滿了排泄不掉的東西。西醫(yī)可能叫病毒、細菌。 因為人體正能量源源不斷地往肌膚骨骼輸送,消化系統(tǒng)自然受到影響,所以可能惡心嘔吐。要知道食物在提供給身體能量的同時,消化食物也需要能量。不過這叫做“兼證”、“副證”,治療時完全可以不去管它。中醫(yī)有一句行話,“抓主證”。 這一類感冒的主證就是“發(fā)熱怕冷身痛”。當然也有一開始沒有發(fā)熱的,別著急,很快就會發(fā)熱?!秱摗氛f的很明白===或已發(fā)熱、或為發(fā)熱,必惡寒體痛。 那么,這一類感冒怎么治療呢?中醫(yī)治病很是巧妙,總是“順其自然”,“離哪近,從哪走”,從不走冤枉路。既然是“表病”,那就從“表走”,辦法就是“汗法”,想辦法讓他出汗。出汗的辦法很多,過去農(nóng)村牧區(qū)缺醫(yī)少藥,只能用土辦法,比如喝點生姜水、喝點大蔥水,喝點點著了的綠瓶草原白(一種60度以上的白酒),后來有了西藥阿司匹林(張錫純認為那就是中藥的麻黃湯),那就來上一片,然后蓋上被子,睡上一覺,出一身汗,大部分自然就好了。 當然還是不好,就要請醫(yī)生了。如果是學習經(jīng)方的醫(yī)生,一定是用“麻黃湯”。這個方子在《傷寒論》一共19條。方子很簡單,口訣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就是這四位藥,一定是藥到病除,其實一副藥,一般喝一次就行,服完蓋被睡覺,一般一刻鐘,就會汗出,身體一下子就會降溫,其他癥狀迎刃而解。 我學習中醫(yī)的動力,一部分來自給女兒治療感冒。給女兒用的第一個方子,就是麻黃湯,初次體會什么叫做藥到病除。第二次,用是給老婆和同事,兩個人用了一副藥。先是老婆感冒,用麻黃湯服一次病愈,下午到單位同事一樣的癥狀,回家取來余藥,另之服,一次愈。 中醫(yī)治療感冒就是這么簡單!反觀如今具有“科學精神”的患者,在“科學治療”的醫(yī)院的精心治療下,感冒的治療結果不用多說。為什么這樣呢?科學的醫(yī)學一定要找到這個致病源,看看是什么菌,什么毒!習慣用抗生素與之搏斗,結果“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其實不論這個是否有用,就是我上面說的原理,本來人體正氣正在和病邪在邊境戰(zhàn)斗,你往身體里灌上一瓶子涼水,你說是幫助呢,還是拉后腿。其結果是正氣受挫,邪氣里走,據(jù)我觀察和思考大概出現(xiàn)兩個情況: 一是前面說的“忽冷忽熱”,中醫(yī)屬于叫做“往來寒熱”。注意這個寒熱與感冒的寒熱不同。感冒的寒熱是“寒熱并存”,往來寒熱的寒熱是“交替往來”。為什么呢?因為就像倆小孩打架,累了歇一會,一會他把他按倒,一會他把他掀翻,正氣足了,變現(xiàn)為熱,邪氣勝了,表現(xiàn)為寒。這個在中醫(yī)叫做“少陽病”,也叫做“半表半里”,也就是介于消化系統(tǒng)和肌膚骨骼之間的臟器,治療主方就是“小柴胡湯”。 二是前面說的咳嗽延綿不愈。嚴格來說也是少陽病,集中在“肺”。臟腑辨證家認為是“寒飲射肺”,有其道理,就是肺被寒冷的濕氣包圍,想排掉他,但是又不能,所以老是咳嗽,這種咳嗽不是干咳,而是伴隨白色稀痰,這種情況用小青龍湯百發(fā)百中。 當然,并不會按照設想的路線行駛,有時會因為身體原因、治療原因等等,變化多端,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傷寒論》問世。比如經(jīng)過治療,會有西醫(yī)所說的肺炎,其實就是麻杏石甘湯證,也有單純咳嗽的半夏厚樸湯證。 給麻黃湯起的標題是===“不見蹤影的感冒神方”,實在是為之扼腕嘆息,臨床上很少有中醫(yī)使用,一者這個方子實在是便宜,沒錢可賺,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清時期,“溫病學派”興起,對于桂枝都不敢用,何況麻黃,所以如果有人看到麻黃10克,就會抬頭看看你,藥店更是循規(guī)蹈矩,超過9 克不賣。中醫(yī)界至今仍然有兩個特大毛?。鹤孀谥ú豢勺?、人云亦云風盛行。要說祖宗之法吧,如果學藥性,你應該學習《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那上面就沒說麻黃發(fā)汗,而是發(fā)表出汗。古人字字珠璣,沒有電腦,難道不會少用兩個字?可惜,我們的教科書都是說麻黃發(fā)汗,楞生生的把中間兩個字去掉,其意遠矣??;如果學開方,那醫(yī)圣仲景的方劑應該是鼻祖,人家明明說的用兩,后人多番考證,這1兩就是現(xiàn)在的15克,可是非得把明代一位醫(yī)學家的一句話奉為金科玉律“古之一兩今之一錢”,也不知道這位大家說的古到底有多古,所以你要是敢用麻黃45克細辛45克,看有人說你是“蒙古大夫”沒(比較楞!哈哈)。不過,我就想看看要死人不。有一天我親自喝小青龍湯,1兩45克弄得,當然也怕藥死!喝完告訴老婆,萬一有情況趕快打120,結果等著發(fā)生情況,結果啥事沒有,汗都沒有怎么出!看來麻黃45克也沒事,“辛不過錢”純屬謊言!遺毒千古! 扯遠了,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患者計、為了麻黃湯計、為了中醫(yī)計,呼喚麻黃湯早日回歸臨床、造福人類! 發(fā)熱惡寒身體痛,你可首選麻黃湯,一次服完遍身汗,起床身輕如飛燕! 7、溫經(jīng)湯治療頭痛 女,30余。頭痛劇烈,醫(yī)院檢查,無異常,注射止痛藥物無效。西醫(yī)診斷:神經(jīng)性頭痛,告知沒有特效藥。其人曾施宮外孕手術,二月后開始頭痛。憑直覺,---頭痛不一定是頭有問題,在中醫(yī)看來諸如淤血等原因均可引起頭痛。但本人實無把握,請教了我的經(jīng)方引路人“李冠杰中醫(yī)”和三部六病指路人“雪夜大姐”。兩位老師給了共同建議-----應該考慮溫經(jīng)湯!這個方子,實在沒有想到。于是我用了幾個晚上認真研究溫經(jīng)湯,感覺其證相似率很高。再過幾天,邀其至家,套著溫經(jīng)湯,一一詢問。有沒有手腳心發(fā)熱?有! 有沒有心煩意亂?有! 有沒有唇干?有! “溫經(jīng)湯”載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篇》原文:“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shù)十日不止,暮即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jīng)半產(chǎn),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jīng)湯主之?!?聯(lián)想到,其人宮外孕手術,定有淤血未盡,應該是溫經(jīng)湯證確定無疑。 處方如下:吳茱萸30當歸20川芎20白芍20黨參20桂枝20阿膠20生姜20丹皮20甘草20半夏40麥門冬80。 二劑,日三服。 服藥兩次,頭痛大減。 二劑后,諸證大去。 再處三劑,愈。 這是首次應用“溫經(jīng)湯”,效如桴鼓,感嘆經(jīng)方之奇。后來又多次使用這張方子,對于這張方子的體會越來越深,感覺適應證的患者很多。特別是,有嘴唇干燥的女性朋友,也許就是這張方子的瞄準對象。后來看到,黃煌教授關于溫經(jīng)湯的論述,更加認為這張方子實在不可遺忘。他認為這張方子可以美手,也就是手掌干燥皸裂。 8、麥門冬湯治療小兒慢性咽炎 小兒干咳無痰,或者總想清嗓子,中醫(yī)習弊總愛用滋陰潤肺之品,結果遷延不愈。我曾用麥門冬湯治療過兩例,效果很好。第一次是給女兒,嗓子總說不舒服,像是有什么東西卡著,后來用麥門冬湯,一劑而愈。今天說的這個是小姑娘是山東人,隨父母假期來舅舅家玩。這個小姑娘和我的寶貝女兒癥狀很是相似,總覺著嗓子不舒服,總想清嗓子,偶爾干咳,但是也沒有痰。西醫(yī)診斷慢性咽炎,治療半載,了無寸功。我感覺還是麥門冬證,家中之藥配好一劑與之。麥門冬280生旱半夏40大米15g黨參15甘草10大棗4。 第二天晚上,家長帶小孩來家說真是神奇,一副藥吃完,就感覺很好,癥狀基本沒了,想讓再開一副。家中藥全,再送一副。 這小孩后來回了山東,問她的親戚一直很好。 麥門冬湯出自《金匱要略》:“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 組成: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我體會:此方重要用藥指證:總是想清利嗓子,當然怎么和半夏厚樸湯的干咳、梅核氣區(qū)別,還不是很明了。感覺應該在舌苔上有所區(qū)別,麥門冬湯的舌苔應該是舌紅少苔,半夏厚樸湯的舌苔應該是白苔或者膩苔。可惜當時沒有仔細觀察! 這個方子,很多人說效果不好,我看關鍵是劑量問題,經(jīng)過實測,麥門冬一升大約60克左右,七升可是420克,現(xiàn)在臨床用三五十克,自然效果不好。 9、麥門冬湯治療小兒干咳 麥門冬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麥門冬湯方: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小女,7 歲,干咳,無發(fā)熱、惡寒等表證。夜間重,不得臥。投以哇哈哈感冒沖劑、頭孢,不效。再投麥門冬湯(前曾使用,效果極好,附后),原方劑量三分之一,一劑六次服。服一次,夜間安睡,至五次,咳止,棄余藥。 病因:本地,十月一以后當降溫,然氣溫斷然回升,暖氣較熱。干咳也許為臟腑辨證之肺陰虛,干咳前一日曾流鼻血。 這個方子看來治療小兒一類干咳確有良效。然此方歷來也是頗有爭議,一是“大逆上氣”,還是“火逆上氣”?從干咳的癥狀看,我覺得“火”可能更貼切,哎!古代也沒有電腦,手寫抄來抄去,大和火又是那么相近,不過這樣不是很重要。關鍵是麥門冬用量要大,但是麥門冬有說是7升,有說是2升,意見不一。還有就是麥門冬實測1升大約60克,量很大?,F(xiàn)在用個三五十克,恐怕無濟于事。 附前案: 小女,6歲。大概七八天前,開始干咳無痰,以為天氣太熱,沒太在意,讓女兒多喝水。但是病情日進,尤以夜間、中午為重,不得臥,咳聲連連,實在心疼。借鑒去年治療經(jīng)驗(也是干咳無痰,投以沙參麥冬湯一劑而愈),處沙參麥門冬湯一劑。夜安睡。以為對癥可好。續(xù)服。午間舊證依然。改投桑杏湯。服后癥狀依然。一時一籌莫展。正好復興中醫(yī)網(wǎng)鐘吾諾蘭版主來電話,遂請教。鐘吾諾蘭版主言:麥門冬湯可考慮。遂投麥門冬湯一劑:麥門冬140半夏40甘草10粳米20毫升大棗4個。睡前服一次,夜間安睡。一劑盡,咳證大減。再投一劑,病去。 古樸按:近日氣溫 較高,干咳病人不少。按照臟腑辨證,此為肺陰虛,故投以沙參麥冬湯。然此劑僅見效一次,可見并不完全對癥。與麥門冬湯比較,因其含沙參、麥冬,可以補虛潤燥,健胃鎮(zhèn)咳,故初投有效,再投無效。改投桑杏湯,桑杏湯本為燥氣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雖也治療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但重在輕宣燥熱,涼潤肺金。麥門冬湯出自《金匱要略》=====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胡老言:上氣,指可逆喘息;火逆上氣,謂此喘咳。日本人也以本方治療老年人的口干、咽喉干燥、嗆咳聲嘶、痰少粘稠或干咳無痰。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弗知補正氣以生津液,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謂肺藉其清涼,如清涼為肺之母也,又有貝母之名,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于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者,名不稱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氣以生津液隊中,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以開胃行津而潤肺,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細思之:咳不治肺而治胃,足見我中醫(yī)之神奇?。?br>10、寒解湯治療小兒感冒 那個時候,開方子基本拿女兒練手!學到了新的方子,即便是療效肯定的老方子也不想用,總想嘗試新方子療效。我這學中醫(yī),可以說從治療女兒感冒開始,療效給了我信心,中醫(yī)老師們給了我鼓勵,堅持走下來很是開心!從我宣布學習中醫(yī)到現(xiàn)在,五年多了,女兒一次醫(yī)院也沒去過,而且一年不怎么生病,老婆自然也是優(yōu)哉游哉,孩子的事根本不用操心。 那個時候,也很不著調(diào)!經(jīng)常晚上酒店,接著茶吧,有時候折騰到一兩點。今天說的這個小醫(yī)案,就是半夜喝醉,女兒生病,連夜速治的事。 那天半夜酒醉回家,一看女兒正在發(fā)燒。 一摸小腦瓜:燙手! 再摸全身:燙手! 把脈:似洪大! 女兒:老爸,我渴,想喝涼水,越?jīng)鲈胶茫?br>問:身上疼不。答:不疼。 問:怕冷還是怕熱。答:怕熱。 一邊問,一邊心里琢磨方子: 麻黃湯?不像,雖然脈洪大,但只是怕熱,不怕冷,排除! 麻杏石甘湯?挺像,考慮中 白虎湯?很像,脈宏大,喜冷飲,但是這么快就陽明入里了? 細問老婆過程===接孩子回家后,就發(fā)熱怕冷,后來就怕熱。 看來是傷寒傳變,果真有白虎湯證的意思了,但又一想,應該還有表證,不可冒失上白虎! 就在麻杏石甘湯、白虎湯猶豫中,突然想起一個方子,春天用過,真是極其效驗。那就是張錫純之寒解湯 記得那次是今年春天。先是女兒感冒,服麻黃湯,汗出而解,下午復發(fā)熱,服桂枝湯,不解。不敢再試,延請老中醫(yī),言正氣已衰,開人參敗毒散,服后熱增。反復研究,改服麻杏石甘湯,一服熱退,改投寒解湯,一劑病愈。后母親感冒,直接投以寒解湯,一劑而愈。遂將此方推薦給老中醫(yī),后言,用過數(shù)次,效果極佳。 現(xiàn)在女兒身上灼熱: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fā)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這真的是傳說中的溫???張錫純有論:麻杏石甘湯為溫病之方,寒解湯為麻杏石甘湯之變方。正好家中有藥,馬上去煮:生石膏50知母32 連翹6 蟬蛻6。 急病急煎,大約3分鐘剛開鍋,倒出一點先晾著,等藥煮好后,先涼的已經(jīng)涼了,速讓女兒喝了,再過15 分鐘左右,煮好的藥全都涼了,再讓女兒喝一點。折騰完了,一看表,快3點了,讓女兒趕緊睡覺,自己也迷迷糊糊了。一睜眼,早晨7點多了,趕緊摸女兒小腦瓜,燒基本退了,叫醒女兒,再喝一次。 那個上午,女兒幼兒園放假,帶女兒到辦公室,一上午小家伙胡涂亂畫,很是開心。我也放假了! 這次感冒,如果投麻杏石甘湯肯定也會效如桴鼓,不過再次嘗試了張錫純的寒解湯,驗證了其療效。有時候想,看病就像解數(shù)學難題,答案唯一,但是辦法有很多。 今天重溫這個醫(yī)案,正值錫林浩特天氣突變,估計醫(yī)院里面又擠滿了痛苦不堪的小朋友、滿面愁容的家長,唉!什么時候中醫(yī)會在重回主戰(zhàn)場,展現(xiàn)立竿見影的療效!也建議那些簡單排斥中醫(yī)的家長們,為了您的孩子,不妨給中醫(yī)一個機會! 11、小柴胡湯治療口苦咽干口渴 這個病案現(xiàn)在看來很不完美,用藥也不十分對證。病號是家母。那一年的八月十五前幾天,早晨母親打來電話:每天嘴苦,嗓子干,特別是早晨起來,更加厲害。自己形容舌頭“棒棒硬”,半夜需要起來喝水,呼吸特別難受,胃也不舒服沉甸甸的。平時喜歡喝水,冷熱均可,但是量不大,主要是潤潤嗓子??纯闯渣c啥藥? 當時想到了小柴胡湯,口苦咽干。問了一下小柴胡湯的四大主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除了胃不舒服,有點像胸脅苦滿,余證均不明顯!又想了一下少陽病提綱三證:口苦、咽干、目?!保C已有其二:口苦、咽干??磥砜梢栽囋囆〔窈鷾?!告訴家母,到藥店買幾盒小柴胡顆粒先吃吃看,藥量加倍:如果說明書說一次一袋,那就一次兩袋。 八月十五回家,說好多了,嘴不那么苦了,嗓子不那么干了,黑夜睡覺也舒服多了,喝水次數(shù)也減少了。直夸這個藥好。而且還有一個以外發(fā)現(xiàn),就是吃了幾天藥,感覺放屁多了,肚子開始舒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小柴胡顆粒,一個很好的中成藥,以前我對這個藥有過非議,認為小柴胡湯的生姜變成干姜,必然療效下降。通過這次,和后來幾次使用,改變了我的看法??磥怼叭f事需事躬親”。小柴胡顆粒最便宜的2.4元一盒,現(xiàn)在很難有這樣價廉效高的藥物了。 開頭說了“看來很不完美,用藥也不十分對證”的醫(yī)案。再后來,我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湯,發(fā)現(xiàn)也許更加對癥?,F(xiàn)在我用這個方子的指證就是:口苦、舌干、腹脹,療效肯定,尤其是有一大幫老大媽們及其對癥。她們的典型癥狀就是:口苦、舌干,飯后腹脹,有的打嗝噯氣。今天重溫這個醫(yī)案,正好上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的老大媽,反饋服藥情況,服一劑,肚子嘰里咕嚕響,三劑大證去。她是以“打嗝問診,伴有口苦、舌干、腹脹”,我則“不問打嗝,獨以口苦、舌干、腹脹”為主證,開了柴胡桂枝干姜湯,當場告訴其女兒,我這藥里沒有治療打嗝的藥,不過應該能治好。 這個方子應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家里有老人有這些癥狀的,不妨研究一下。 12、小柴胡顆粒治療小兒感冒咳嗽發(fā)燒 同事閑談。近日何事不見?曰:很是麻煩,孩子感冒十多日,經(jīng)過輸液治療,剩下發(fā)燒、咳嗽不去。 發(fā)燒晝夜有別否?夜重! 有惡心否?有! 想吃飯否?否! 咳嗽有痰否?無! 身痛否?差! 思之,外證未解,病入少陽。當行小柴胡湯。又慮其篤信西醫(yī),尤不信我!開方抓藥,必不采納,若有成藥,或可一試。曾用小柴胡顆粒治療我女類似癥狀。且其外證惟低燒,余證不顯,可用小柴胡顆粒,至少有效。遂找出《傷寒論》,示其條文,以曾其信。特而告之,服藥后,半小時許可能會突然冷戰(zhàn),不必驚慌,必會汗出,后而解。又為防止其描述不準,囑其藥前電話告我。小柴胡顆??梢砸淮我淮ū緛韯┝恳呀?jīng)很少)。 二日晨,自思,昨日并未打電話與我,想來沒有依法服藥,算了,緣分不夠。剛進辦公室,同事滿臉喜色,言:還挺神,昨日吃了藥,夜里出了汗,燒已退、咳幾止,面色轉紅,已有食欲。問之,如何服法,言半袋。為何?不放心爾?。?!余悅:其人或許會逐漸相信中醫(yī),哪怕不是我! 告之,停掉一切什么阿奇霉素、清肺口服液亂七八咋的藥,早上中午各服一袋,癥狀消失不必再服。后來再用小柴胡顆粒,每以生姜水送服,慮其原方為生姜,做成顆粒,實為干姜,效果益佳。就在今天整理這個病案的早晨,一位家長打電話來,言孩子感冒數(shù)日,昨天往來寒熱,今天開始嘔吐。囑其小柴胡顆粒,生姜水送服。 一盒小柴胡顆粒2.5元(也有貴的,都差不多),一袋0.25元,半袋0.125元.這個費用,到醫(yī)院想都不敢想吧。 說來也巧,就在我整理著則小案這幾天,一位朋友電環(huán)詢問,孩子感冒后幾天,先是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接著出現(xiàn)咳嗽、惡心嘔吐,沒有食欲癥狀。這一聽就是明顯的小柴胡湯證,告訴她,藥店買小柴胡顆粒,按照說明書服用,用生姜三五片、大棗一枚煮水送服。大概兩天的時間,孩子已經(jīng)沒有癥狀了。過了一天,又說孩子開始發(fā)燒,正好我在醫(yī)院,讓她帶孩子過來面診??蹋旱蜔?,舌苔中部略黃,脈數(shù)。自訴:肚子痛。復診:肚臍眼上部,按之痛??紤]應該是有積食。仔細詢問,原來孩子剛好,家長怕他缺營養(yǎng),一頓大肉之后,出現(xiàn)上訴癥狀。正好醫(yī)院按摩中醫(yī)師在,現(xiàn)場捏脊、揉腹。并處:焦三仙、雞內(nèi)金各10克,三劑。第二日,反饋已經(jīng)不燒。 說到這,說個題外話,小孩感冒中、感冒后務必飲食清淡,最好米粥調(diào)養(yǎng)! 古樸按:《傷寒論》一再明示===但見一證,不必悉具;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兒感冒,經(jīng)過西醫(yī)治療,大多會發(fā)展為半表半里的小柴胡湯證,或者熱壅于肺的麻杏石甘湯證。這是因為,小孩身體正氣十足,感冒大多是傷寒,雖然經(jīng)過西醫(yī)的“下”法,一般不會馬上變?yōu)殛幾C。但是成人,因為正氣不足,一般會變?yōu)樯訇幾C,比如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當今醫(yī)療方向錯矣?。?! 13、五苓散治療左側身體麻木浮腫 萬事皆是緣!機緣巧合有幸結識了當代經(jīng)方大家馮世倫教授。馮老為了經(jīng)方事業(yè)不遺余力,醫(yī)院坐診帶徒,論壇大聲疾呼,回家埋頭著書。記得2010年,馮老師以70多歲高齡,每個周六在復興中醫(yī)網(wǎng),給師承班學員輔導《傷寒論》,實在令我輩感動,為蹉跎而慚愧!也是那一年,我在北京拜訪馮老師,談及本地地方病===布病泛濫,希望中醫(yī)在這方面能有作為。不長時間,馮老師即帶著愛徒馬家駒師弟自費來到錫林浩特,三天時間都在看病,雖然我盛邀馮老瀏覽草原美景,體驗民族風情,但是馮老一口拒絕,說看病才是最重要的!馮老看的幾十個布病患者,大多沒有服藥,原因很簡單,他開的藥太少。只有幾個人服藥,效果很好。當然也與我的前期準備、后期工作不到位有關,這樣一次名家高手義診布病,實屬難得。下面說的這個醫(yī)案,實則是馮老的醫(yī)案,患者是家母。我母親有一個左側身體麻木,浮腫的陳年舊疾。自己形容左側大腿,從來緊繃繃的,看不見血管,身體沉重,上二樓還需要歇歇。此外,總想小便,但是每次又不多。我剛接觸中醫(yī)的時候,曾經(jīng)用過黃芪桂枝五物湯和張錫純之活絡效靈丹。記得吃完第一副藥(黃芪桂枝五物湯),拉肚子,一天突然來下一個特別長的東西,不知道是什么。用棍子挑一挑,好像帶褶皺的皮,就像人造腐竹,肚子明顯舒服了(后來我分析,也許是什么蟲子?因為以前總聽母親說,有的時候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什么東西,來回串)。后來又吃了大概三劑活絡效靈丹,總體感覺當時效果不錯。但是過一段時間,癥狀又陸續(xù)出現(xiàn)。 馮老到錫林浩特開展布病義診,閑暇之余專門請馮老診治。當時馮老開了五苓散(湯劑)??戳朔阶樱覍嵲谟悬c不解,自己怎么也沒有聯(lián)想到五苓散---治療身體麻木浮腫。不過有一天突然悟出其中奧秘。原來馮老問診很細,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我從來沒有問過,那就是-----小便不利。我配了三劑藥給母親。吃到第二劑,母親說,吃完以后肚子有點不舒服,漲漲的汪汪的。我心想馮老不會看錯的,建議吃完第三劑,再看看。第三劑吃完,肚子還是有點漲。我說先停幾天再說吧。過了幾天,母親和我說,雖然肚子不舒服,但是腿好像開始消了,隱約看見血管了。我想,看來還是對癥。但是為什么吃完藥以后肚子不舒服呢?翻書翻書再翻書!所有五苓散的條文都翻===,一個條文凸顯眼前====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條似為內(nèi)有水飲,水入則吐為水逆。而我母親吃完藥,雖然沒有吐,但是漲漲的汪汪的,是不是也是水逆反應呀??!記得胡老有言:五苓散可以改湯劑,但是水逆者當以散劑。頓時茅塞頓開,趕快配制五苓散散劑。母親吃了第二天就告訴我,吃完這個藥肚子嘰里咕嚕的響,一下子就松快了。大概一共吃了五劑,諸證皆愈。 從馮老這則醫(yī)案我有了以下體會: 1、馮老問診之細,處方之精。 2、自己被表象麻痹,只關心身體麻木,忽略小便不利這一主證。 3、素有水飲者當用散劑。 14、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胸痹 患者:女,36歲。主訴:呼吸困難,感覺氣短,咽部氣塞,甚不得臥,頭暈心悸,胸部不痛,腹部脹感,渴不得飲,血壓低、壓差小。癥狀兩月余。中醫(yī)處丹參滴丸、木香順氣丸,不效。西醫(yī)認為,可能是心臟病。 病史:其人年初患梅核氣,經(jīng)中醫(yī)治療癥狀消失。 癥狀:舌苔白滑、脈象不知 辯證:心陽郁痹,水氣內(nèi)結,胸痹輕癥,當理氣宣痹、通陽利水。 一、其言短氣、氣塞,不言胸痛,當為飲阻氣滯,另胸中氣塞,短氣不足息。 二、短氣、氣塞,當為胸痹輕癥。水氣盛則短氣,當祛水。 三、已服丹參滴丸、木香順氣丸。不效,責不在肝。 四、患者體豐面白、舌苔白滑,腹部脹感,渴不得飲,當為水飲。 處方:茯苓杏仁甘草湯:茯苓45克 杏仁15克 甘草15克。2劑,日服2次。 藥后:晚服一次,晨略減??紤]其人3月曾患梅核氣,雖已無異感,但胃覺不舒一證一直未解。茯苓杏仁甘草湯以祛水為主,當行氣并行。遂于二劑合橘枳姜湯:橘皮160克枳實30克生姜80克。 二劑,癥狀消失。 這個方子后來又用過幾次,感覺主要癥狀是:從胃脘到咽喉覺著憋氣。這個方子出自《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描述簡單,但是非常直觀。兩個方子均主之,但是一個行水為主,一個行氣為主。臨床上我看合方較好,因為這種病時間長了,自然水氣互為因果,很難分得清楚。 15、潛陽封髓丹治療牙齦腫痛 女,59歲。冬日以來,暖氣不好,室溫較低,晚上睡覺使用電熱褥。一日忽覺牙痛,藥店推薦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服近半月余。然癥狀加重,由原來槽牙痛,發(fā)展為牙齦腫,并帶半個腮幫子腫。 自述:牙花子用手一蹭,猶如塑料一半,發(fā)出咯滋咯滋聲,甚為苦惱。余見之,口腔一片慘白,全無血色,立即建議停服西藥,當以熱藥溫之。 處潛陽封髓丹二劑:砂仁30附子24龜板8甘草15黃柏30。 二劑后,痛稍止,腫稍消,知藥中病,再進三劑,近愈。 此案,乃火神派所謂虛火上炎,用潛陽封髓丹每出奇效。 潛陽封髓丹是火神派當家方劑,實際由潛陽丹和封髓丹合方而成。出自火神鼻祖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由砂仁、附子、龜板、甘草組成。砂仁辛溫,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補坎中真陽。龜板,得水之精,通陰助陽。甘草補中,伏火互根。封髓丹由黃柏、砂仁、甘草組成。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 伏藏真火。方子很是簡單,但是構思精妙。聯(lián)想起現(xiàn)在人長發(fā)的口腔潰瘍、牙痛、痤瘡,這個方子大有用處。 比如牙痛,大概二類,可以顏色區(qū)別:一是所謂“實火牙痛”。這種牙痛,往往紅腫較甚,痛的張不開嘴,分不清楚是哪一個牙痛。這種時候用一些滋陰清火方劑大多有效,比如白虎湯、玉女煎。二是所謂“虛火牙痛”。這類牙痛,往往慘淡黃白,自己可感覺哪個牙痛。這時候萬不可用“下火藥”,那樣會遷延不愈,只有用潛陽的辦法,把這虛火勾引回去,首選潛陽封髓丹即可。 還有,就是口腔潰瘍。很多人認為是炎癥,炎著火也。我看現(xiàn)在實火的很少,特別是那些反復發(fā)作患者,如果有胃部癥狀,當選甘草瀉心湯;如果胃部癥狀不顯,就應該考慮潛陽之法。有一條,你越是用西醫(yī)的抗生素,用中藥的下火藥,越是嚴重,相信這類患者不在少數(shù)。 16、葛根麻黃湯治療感冒 女,30余。自訴昨日吹風感冒。今日開始頭痛身痛咽痛。無咳、稍勿寒,無熱。脈稍浮。思之,傷寒,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此乃傷寒輕癥。 處三部六病之葛根麻黃湯:葛根60麻黃10杏仁15石膏30炙甘草10。 晚10時,服一次(一半),時許,微汗。晨癥失,一次愈。 曾于2000年參加北京經(jīng)方論壇,時接觸中醫(yī)不久。論壇有山西馬文輝老師做三部六病講座,內(nèi)有葛根麻黃湯之介紹。時不解,未深究。2010年,網(wǎng)友力勸,參加在山西太原舉辦的“三部六病培訓班”,劉老諸弟子推崇三部六病備至。回來后,翻看三部六病一遍。后,女兒感冒,形似傷寒,棄麻黃湯,而試葛根麻黃湯,效果出乎意料。后曾推薦給多為網(wǎng)友,效佳。 后再研葛根麻黃湯,其應用范圍應該較廣。張錫純認為麻杏甘石湯本為溫病而設,葛根麻黃湯則為此方加葛根。故傷寒及溫?。柮骼餆幔┚煽紤],或者你“實在搞不清是不是傷寒?還是已經(jīng)傳里?該不該用麻黃湯的時候,你就用葛根麻黃湯”!此己之獨想,有待商榷! 附:馬文輝老師著作《三部六病傳講錄》之葛根麻黃湯 一、表陽證的證治 核心證:頭項強痛。 綱領證:頭項強痛,發(fā)熱惡寒,脈浮,或咳喘。 診斷部位:頭部。 治則:汗法,辛涼解表。 主方:葛根麻黃湯(即麻杏甘石湯加葛根):葛根30g、麻黃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 主藥:葛根。 副主藥:麻黃。 表陽證的主證根據(jù)《傷寒論》第1條、第7條、第31條選出。頭為諸陽之會,邪氣侵襲肌表,首先表現(xiàn)在頭面,故頭項強痛為表陽證的核心證。表陽證為表部的實熱證,陽證必發(fā)熱,表陽證的發(fā)熱當為發(fā)熱惡寒并見;自汗為表虛,無汗為表實,故表陽證當有無汗;肺與皮毛相表里,故表陽證當有咳喘,但咳喘未必人人皆見,故為或然證。 從體內(nèi)驅除病邪有三條途徑:分別為發(fā)汗、利小便、通大便。表陽證部位在表,病性屬熱,故治療宜用汗法,辛涼解表。因第31條項背強幾幾與第1條頭項強痛性質(zhì)相同,強度不同,故借第31條葛根湯中之葛根做主藥,與辛涼劑麻杏石甘湯組成表陽證主方葛根麻黃湯。 葛根麻黃湯中,葛根性涼,既可發(fā)汗解表,又能清熱生津為主藥 ;麻黃發(fā)汗力強,驅邪外出為副主藥;石膏清熱解表,可限制麻黃之過汗;麻黃佐杏仁,可宣降肺氣以定喘;甘草可安胃和中。 [醫(yī)案舉例] 溫某,男,48歲。1973年9月下旬,因事夜出,時屆中秋,深夜已涼,著衣單薄,次日遂發(fā)熱惡寒,咳嗽無汗,頭痛體痛。診其脈浮而數(shù),苔薄而白,舌尖紅,為表陽證,與葛根麻黃湯1劑,服藥后一刻鐘,覺周身發(fā)熱,繼而汗出,約2時許,汗止熱除。一夜安睡,病即霍然。 17、桂枝加葛根附子湯治療感冒 這是一個少見且典型的按照條文生病的病案。患者:女,40。電話:重感冒,身酸痛,背僵硬,一天多。 起因:陽臺曬暖,進屋覺冷,遂發(fā)上證。 發(fā)熱汗出?無發(fā)熱,汗出不止,不敢開窗! 不敢開窗,惡風也! 《傷寒論》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傷寒論》20條: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合二方為一方可治。 短信處方:葛根20桂枝10芍藥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棗4個。生姜不必精確,五六片即可,大棗掰開,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結果:晚9點服一次睡覺。二日早8點問,已無汗,身痛輕,背舒展。告之,余藥,分二次服盡。 此案,不是一劑知,而是一次已。 嘆古人之智慧,中醫(yī)之偉大,中藥之神奇! 思考: 1、有是證用是方。這個病案,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麻黃湯或者葛根湯。再仔細詢問,有汗,當然是桂枝湯,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湯無疑??紤]其人素來體弱,風濕性關節(jié)炎多年,體質(zhì)陰性,故加附子。此方實際是桂枝加葛根湯與桂枝加附子之合方。 2、《傷寒論》之嚴謹。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兒兒,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這里僅強調(diào)了項背和汗出以及惡風,三個條件,而沒有說發(fā)熱,可見發(fā)熱不是桂枝湯,乃至麻黃湯的必要條件(麻黃湯===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即便前面的太陽?。ㄋ^太陽病提綱====傷寒論第一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也沒有把發(fā)熱列為必要條件。所以,太陽病不一定都發(fā)熱。 3、與少陰病之區(qū)別。少陰病有兩個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黃附子細辛湯,一是麻黃附子甘草湯,這兩個倒是也有發(fā)熱的可能,但是少陰病會有陰性表現(xiàn),比如但欲寐,沒有精神,比較安靜,當然也沒有汗出。所以判斷太陽病還是少陰病不能以發(fā)熱與否作為依據(jù)。 所謂:太陽病強幾幾,反汗出且惡風,桂枝湯加葛根,漏不止增附子 18、白頭翁湯治療陰癢(霉菌性陰道炎) 某小媳婦,西醫(yī)診斷霉菌性陰道炎并黃帶,月余。用苦參湯及中藥洗劑清洗,僅可緩解。西醫(yī)開出什么栓劑,作用不顯。用傅青主易黃湯4劑。恰逢月事,月事期間,無癢,過后,繼續(xù),日輕夜重。思之,濕熱下注。思白頭翁湯雖為濕熱下痢所設,然病因相近,女走前陰乎?決定一試!白頭翁10黃柏15黃連15秦皮15,另加苦參10薏苡仁30赤小豆30.三劑,日三服。 此藥估計苦難下咽,但為病想,勵其試服。告之,可能腹瀉。 中午煎藥,至晚喝二次,帶減癢輕,無腹瀉。 第二日,服完二劑,帶近無,癢已止。 此次,一劑知,二劑已,三劑費?。?! 所謂:難言之隱發(fā)奇想,濕熱下利同黃帶,移花接木白頭翁,出人意料療效佳 19、苦參湯治療婦科難言之隱 寫到婦科醫(yī)案了,該不該寫呢?為了醫(yī)案完整性,為了推廣中醫(yī)治療婦科優(yōu)勢,還是寫!猶如佛陀,視眾生皆具佛性可成佛,醫(yī)生眼里,男女皆為有情眾生。今天說的這則醫(yī)案,是用《金匱要略》原方之苦參湯治療婦科難言之隱病疾。女,前陰瘙癢,異常難受。《金匱要略》: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 陰道炎為婦科常見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應該和“狐”病類似。遂抓取一把煎煮,晚洗。第二日,癥無。 藥雖簡單,效果很好。 20、桂枝甘草湯治療心悸 醫(yī)者緣也!一個患者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醫(yī)生不容易,一個醫(yī)生遇到一位忠實的患者更是不易。換個角度看,名醫(yī)都是和他有緣的患者成就的,因為他給你信任、給你機會、也給你信心。今天這則小案的主人公,應該是除了家人以外,第一個吃我藥的同事。至今我對她的信任,充滿感激。有誰會讓一個中醫(yī)愛好者開方子,拿自己試驗呢?她就是:同事,女,40余。記得第一次吃我的藥,是麻黃湯。記得那次先是老婆感冒,煎麻黃湯一劑,服一次,汗出而愈。正好這位同事同患麻黃湯證,立即回家取余藥予之。服一次,亦汗出而愈。第二次服藥,應該是感冒后,表證已解,余往來寒熱。建議服小柴胡顆粒,亦是藥到病除。 這一次找我,是因為嗓子發(fā)癢,一癢就咳嗽。這個我第一個想到了常用的半夏厚樸湯。不過那幾天,正在為另外一位同事,研究噯氣的問題,用了橘枳姜湯。效果還好。《千金》云:橘枳姜湯治胸痹慍慍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心想,這個或許對癥。再仔細問,除了嗓子癢咳嗽以外,心慌更難受! 心慌?對,每天睡覺嚴重,或者猛地被嚇更為嚴重,每次都覺得有要死了的感覺。說著,自己比劃,每次心慌的樣子===兩個手緊緊的捂著心口窩。這是典型的《傷寒論》桂枝甘草湯證:治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遂以心悸為主證:方用桂枝甘草湯:桂枝40炙甘草20.她一看,就這兩個藥呀,以前吃的比這多多了。我說別看藥少,也許作用大。于是,這位同事半信半疑的走了。走了之后,我捉摸她的心慌,又一想,炙甘草湯也有心慌,如果吃錯藥,后果也許很嚴重。又把她叫回來,問她: 心慌的時候做過心電圖沒有? 做過,最難受的時候也做過! 心電圖啥樣? 正常,沒有心律不齊,大夫還奇怪呢! 我心里想,看來沒有炙甘草湯的脈結代,如果有的話,應該在心電圖有表現(xiàn)。于是果斷的告訴她,先抓3劑,吃完一劑,應該有感覺,吃完三劑應該差不多。 3劑后,反饋好多了,是不是還繼續(xù)吃?這次,參照胡老經(jīng)驗,加了茯苓:桂枝40炙甘草20茯苓20。 再進3劑后,心慌愈,同時嗓子不癢、咳嗽并愈。 這個病案,如果用半夏厚樸湯、橘枳姜湯或許對于咽癢干咳都有效,但是對于心悸不一定有效。中醫(yī)一般認為癢者為風,所以很多中醫(yī)喜歡見到咽癢的癥狀,加用風藥。我是在馮老愛徒家駒指點下,學習使用半夏厚樸湯的。記得家駒和我說,馮老認為“水飲也可為癢”。但是這個案例只用桂枝甘草湯加茯苓,也起到異曲同工之妙,其中也許是茯苓的作用。 同時,也在思考桂枝湯的心悸和炙甘草湯的心悸之區(qū)別。其實炙甘草湯包含了桂枝甘草湯,在桂枝甘草湯的基礎上加滋陰養(yǎng)血之品。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桂枝甘草湯的心悸,需要用手按,按上舒服;炙甘草湯的心悸表現(xiàn)為跳著跳著心一下子就有空的感覺(倪海廈先生的描述),這個因為后來自己用過,問患者的感受,真的是這樣。倪海廈先生比喻的更加形象:就像鐘擺,擺著擺著突然停了,在西醫(yī)是不是叫做“心臟偷?!??所以,要是用起來,這兩個方子也不難區(qū)別。 其實,我一直想用生活中淺顯的事例闡釋中醫(yī),不過功夫不到,難以言辭達意。 比如,桂枝湯在火神派看來叫做“心陽不足”,那么在生活中,是不是像汽車發(fā)動機,動力不足,在爬坡的時候,這時候需要猛踩油門,加大馬力,但是雖然發(fā)動機轉速提高了,但是是以犧牲轉速來換取動力。心悸也就是發(fā)動機轉速提高,彌補動力不足!(哈哈,我大學的專業(yè)是學拖拉機的,這個道理沒錯)。 那么,炙甘草湯就要該是陰陽兩虛,不僅車的動力不足,燃料也缺乏。開過車的人大概都知道,車沒有的時候,就是那個感覺,一下子一下子的。這時候踩油門沒用,怎么辦?加油去 21、調(diào)神湯治療太陽穴痛 網(wǎng)友,名曰沙漏,上海人士,問病于我。其證:午后3點始,太陽穴痛,漸劇,喜按,聞音痛極,頭不可抬。此前服中藥不效。 思之,太陽穴,側也,少陽乎?小柴胡乎? 時,天色已晚,恐煎藥不及,遂囑自購小柴胡顆粒一盒,說明書用量倍之!生姜片貼太陽穴。 越日,反饋似有效! 小柴胡顆粒,于小柴胡湯,無論配伍還是煎制方法,均有違于理法。如干姜易生姜、柴胡比例偏小。 決定用小柴胡湯原方小試:柴胡24,黃芩、人參、炙甘草、生姜各15,大棗4枚,半夏20(洗)。嚴格原法煎煮。一劑。 再越日,頭痛大減。后數(shù)日問之,言:管事,基本不痛,夜間反復。 想起,曾用劉紹武老前輩之調(diào)神湯治療頭痛。甚效?。ü艠汜t(yī)案(20110907015)===調(diào)神湯治療頭痛)。詢其有無“聚關脈”,然患者不懂。直覺,調(diào)神湯應該較小柴胡原方有效。 遂告之調(diào)神湯原方:石膏3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大黃10克、車前子30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黨參30克、蘇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一劑。嚴格原法煎煮。 數(shù)日,告曰:愈! 所謂:三部六病調(diào)神湯,中醫(yī)手中一張王,失眠頭痛魚際脈,胸中無數(shù)可處方。 22、調(diào)神湯治療頭痛 “調(diào)神湯”出自山西名醫(yī)劉紹武前輩之“三部六病”。劉老研究《傷寒論》自成體系,創(chuàng)立“三部六病”學說。其中創(chuàng)制了19張所謂“協(xié)調(diào)方”,基本以小柴胡湯為方底,加上不同的病位所需的不同藥物。同時,比如川椒易生姜、蘇子易半夏,利于久服。既然叫做“協(xié)調(diào)方”,估計是“協(xié)同各方、調(diào)理為主”的思路。而且,劉老認為,看病要定病性、定療程,只要主要矛盾沒有變化,一般不需要換方子。所以,據(jù)說劉老有“劉百副”之稱。哈哈,上面這些是憑記憶和體會寫的,不準確的地方,三部六病傳人,特別是馬文輝老師可以直接打電話給我,劈頭蓋臉的罵我! 我與“三部六病”結緣,緣于一位山東網(wǎng)名叫做“紫蘇”的大姐的力薦。這位大姐典型的山東大姐性格,人熱情豪放。我們是在中醫(yī)網(wǎng)站上認識的,也許都是自學中醫(yī),所以溝通較多。那年好像是2010年的夏秋之交,她打來電話,邀請我去太原參加“三部六病”培訓班。我當時對于三部六病不是很了解,此前在北京的全國經(jīng)方論壇,聽過三部六病傳人==馬文輝老師的講座,好像當時馬老師講三部六病,其中講到==葛根麻黃湯,我還有點質(zhì)疑。本來《傷寒論》的麻黃湯就很好,為啥還要搞一個葛根麻黃湯?不就是麻杏石甘湯加葛根嘛!能代替麻黃湯?所以不想去,但是紫蘇大姐一定要我去,去了必有收獲。所以抱著懷疑的心態(tài)跑到太原,一看,三部六病果然厲害,劉老的幾代傳人悉數(shù)到場。最厲害的是,人家搞得培訓是山西省衛(wèi)生廳搞的:陜西省西學中三部六病培訓班。就是讓山西的中醫(yī)學習中醫(yī),學習三部六病。山西的中醫(yī)就是牛!三部六病真是厲害!我們這些外地學員純屬義務培訓,管吃管住,還管喝酒,哈哈??!記得馬老師還專門為我們二十幾個外地學員擺了酒席,馬老師有著濃重的山西口音,豪放的大家胸襟,幽默的演講風格,特別是對我們這些愛好者更是鼓勵有佳,至今不忘,甚是感動! 正是那次培訓,改變了我對三部六病的看法。一位中醫(yī)大家,傾其一生的寶貴財富,全部濃縮在幾張經(jīng)典方劑。學習中醫(yī)不能先入為主,抱有成見。那次,也好像是馬文輝老師新著《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首發(fā),我當時請回來幾本,很珍貴地送給中醫(yī)朋友。也是那次,學會了后來多次使用的“調(diào)神湯”。 今天這個病案,應該是第二次使用調(diào)神湯。第一次是和一個中醫(yī)朋友研究給一個女患者用的,大概是失眠為主的婦科病,據(jù)說效果很好。今天這個的基本情況如下: 女,不到40歲,家里開了烤串的夜店。很長時間頭痛,尤以左側太陽穴為重。脾氣又急壞壞,和家人吵,和顧客吵,見誰都想吵,每天心煩意亂。問我是不是得病了,心想肯定是有病了,但是還真不知道是什么病。估計每天半夜三更,生活不規(guī)律引起的。其時正在看馬文輝老師的《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心想這個和調(diào)神湯極其相似,調(diào)神湯言:脈溢,心煩,易怒,頭昏,失眠,記憶力減退或譫語或狂躁,調(diào)神湯主之。把脈:不甚了了,反正覺得很亂,心想此方為劉老精心創(chuàng)制,可以久服。不妨一試。 遂處調(diào)神湯原方五劑:石膏3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大黃10克、車前子30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黨參30克、蘇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告知服后可能腹瀉。 第二天,反饋:服后大約半個小時頭痛除,肚子有點痛,拉肚子。告訴他是正常反應,繼服余劑。劑盡,均好。 奇哉,調(diào)神湯?。?! 三部六病十九個協(xié)調(diào)方前輩精心創(chuàng)制,我輩當深入研究。這些方子穩(wěn)妥效奇,辯證簡單,容易上手,或許這也是山西大力推廣“西學中”的主要原因吧。 再一想,《傷寒論》、《金匱要略》不也就是中醫(yī)的“臨床手冊”嘛!結果被后人搞復雜了,自己不知所云,令初學者一頭霧水,入寶藏之庫,不取寶藏,胡猜寶藏來歷,終是空手而歸!就像讀書時,非要研究這個文章的中心思想,某一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其實,作者當時啥也沒想,或者沒你想的復雜。這一方面,應該向日本人學習。感覺調(diào)神湯可能適合很多人的更年期綜合證。 附上馬文輝老師《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調(diào)神湯一節(jié)原文,微信壓題圖片不再瞎寫,用淘來的馬文輝老師援疆被美女采訪的新聞圖片,哈哈! 調(diào)神湯方:石膏3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大黃10克、車前子30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黨參30克、蘇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 煎服法:上藥十二味,加水一千毫升,煮取三百毫升,倒出藥汁,再加水八百毫升,煮取二百毫升,去滓,兩次藥汁相合,煮沸,溫分三服,以空服為宜,忌生冷、油膩。 證治范圍:植物神經(jīng)紊亂,癔證,精神分裂癥,內(nèi)耳眩暈癥,頭痛、失眠、心煩等證的上魚際脈情況。 調(diào)神湯的辨證施治指征主要是上魚際脈或上魚際脈并見聚關脈者。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分析其病理變化,結合實踐推斷,上魚際脈的出現(xiàn),是肝陽上亢的集中表現(xiàn)。經(jīng)過幾十年的觀察驗證,提示患者性格剛強、脾氣急躁,至少在三年以上的時間內(nèi)心情不暢,對自己的性格采取壓制態(tài)度,用理智克制自己沖動的性情。我們知道,思維的沖動,導致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diào),引起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出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血管處于收縮狀態(tài)。血管壓力增加,血壓增高。久而久之,在寸口脈上,使脈管向上多位,甚至達到掌側拇指大魚際。這就是臨床見到的脈搏突破腕橫紋以上,而取名“上魚際脈”。見到上魚際脈的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目花耳鳴,記憶減退,胸脅苦滿,心中煩燥,身重難轉,周身乏力等證候,多為交感神經(jīng)亢奮的一系列表現(xiàn)。 聚關脈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觀察,在中醫(yī)屬肝氣郁結的范疇。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病理推斷,在這樣一個變化過程,聚關脈者,性格內(nèi)向,性情壓抑,沉默寡言,至少在三年以上為一件事,反復考慮,不能言之于口,不愿告之于人,反反復復百思不得其解。為其主觀思索,長期的思慮,同樣導致大腦皮層的功能改變,而引起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交感神經(jīng)功能受抑制,迷走神經(jīng)功能占優(yōu)勢,呈現(xiàn)一派抑制性證候。如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胸膈滿悶,飲食不規(guī)律。反映在脈象上,由于迷志神經(jīng)的興奮,引起血管的收縮是縱行的收縮,二者交織在一起,反映在寸口脈上,就可見到。由于長期的血管擴張,使脈管增粗,形成橫行擴張。正常血管的收縮,使擴張的脈管在關部相聚,逐漸增大,甚者關部如豆狀,故稱為“聚關脈”。聚關脈的出現(xiàn)提示迷走神經(jīng)占優(yōu)勢,呈現(xiàn)抑制性的病變過程。 上述上魚際脈與聚關脈的發(fā)生機理,僅是綜合臨床實踐作病理學方面的推斷。究系何因,其細微病理變化如何,尚缺乏科學根據(jù)。但這兩種提示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則是一個無可非議的事實。在臨床有許多患者是聚關脈與上魚際脈互見。由于兩種脈象代表著不同的病理變化,二脈交織互見,病性就形成同一性改變。機體中,由于大腦皮層功能紊亂,使周身上下出現(xiàn)一系列紊亂現(xiàn)象,寒熱不均,虛實互現(xiàn),如嗜睡多夢,煩燥疲乏,心跳忽快忽慢,腹脹滿,饑而不欲食。四肢困乏,出現(xiàn)上熱下寒,區(qū)域性改變。有時讓患者自述,而不能全部訴出,可謂“百病傳身”。但具體檢查,無論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波、激光等現(xiàn)代設備檢查,則無一改變,可謂難點。因實屬整體的紊亂現(xiàn)象,并無器質(zhì)性的病理變化,所以在治療起來,不能單純治某一方面,而必須講協(xié)調(diào),經(jīng)過調(diào)整,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使紊亂的大腦皮層功能趨于正常,這樣方可諸證盡消。如失協(xié)調(diào)主旨,則顧此失彼。 調(diào)神湯是調(diào)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的湯方,本方的組成是根據(jù)《傷寒論》一○七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倍玫脕?。其具本化裁是在小柴胡湯中,參蘇子降氣湯之意,選用蘇子降氣化痰,以易去半夏辛燥有毒之弊,以大建中湯中選用川椒溫中止痛,其熱不傷陰之長,易去生姜性熱傷陰,刺激發(fā)炎之短,使小柴胡湯,既保持其協(xié)調(diào)整體之功,又具有久服而不傷陰蓄毒之益。但在有嘔吐癥候時,仍取用生姜、半夏,取小半夏湯溫胃止嘔之功,而不用蘇子川椒以代,其余諸證,均選用化裁后的小柴胡湯作基礎,再以石膏之辛涼,清熱生津而易去龍骨,使方中保持清熱、涼血、鎮(zhèn)靜、生津的優(yōu)勢,以車前子補腎利尿之功取代茯苓,使集聚于半表半里的病邪,通過氣血的運行,得以從小便排出,保持有一個除病邪的良好通道。同時方中不用鉛丹,以除久服蓄毒之害。這樣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組成的調(diào)神湯,在臨證治療中就具備了四個矛盾點,八個矛盾面,四方同調(diào),八方共治,相反而又相成,使機體達到一個有機的協(xié)調(diào),在方中具下列特點: 寒熱并用。石膏黃芩以清熱,桂枝、川椒以溫中,功能的紊亂證候寒熱互見,如單純以溫熱之品以治脾胃之寒,就會使上焦火熱愈熾,脾胃雖得治,而上焦之熱加重纏綿不得消,反之,單以寒涼之藥以清熱除煩,而必寒其中,使脾胃之寒愈劇。所以寒熱并用,使熱邪得清而不傷其中,脾胃得溫而不助其胸中之熱,故寒熱并用,各免其弊,相得益彰。 升降并用。整體的紊亂,寒熱互見,虛實并存,一體之中往往上熱而下寒,遇此之治,必須調(diào)中有治,治中有調(diào),須將低于正常水平者扶到正常水平,高于正常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紊亂表現(xiàn)的證候雖有寒熱虛實,但不是偏盛或過衰,須將上焦之熱降至下焦以溫其寒,把下焦之寒升至上焦以涼其熱,上下交流,氣血通達,使寒熱并治,使其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如同下樓坐電梯,降中有升提的因素,升中有降的意義。如果單純或升或降,就會使機體的平衡進一步惡化,甚至崩解,如人想下樓,用電梯可以安然無羌,如果縱身下跳,則其命危也,協(xié)調(diào)治療中亦同樣寓有這樣的哲理,所以方中柴胡的升提是使蘇子更好的發(fā)揮降氣的作用,二藥為用,升降結合,令人回味。 收散并用。方中牡蠣固澀以斂氣,柴胡宣通以發(fā)散,上焦熱積,氣血淋巴周流不利,壅塞不通,必須用柴胡以散,疏通發(fā)散胸中之邪,而胸滿煩驚諸證可解。但心是一身之主,心氣宜收不宜散,如單用發(fā)散之品,必然耗散心氣,尤以脈大者。如過用耗散之劑,必然招致不可逆轉的危候,所以方中選用牡蠣收斂以固其氣,使心氣不得耗散。這樣,二藥共用,發(fā)散以除積聚之邪,收斂以固心陽之氣,使邪得祛而正不得損,收散共濟,以奏驅邪固本之功,非良醫(yī)而不達此地。 補瀉并用?!靶爸鶞悾錃獗靥摗?,病者之所以病,就是因機體抵抗力虛衰而被邪氣侵及,故病者本該盡補。殊不知,虛之所以虛,自有其因,正邪相爭,交織于內(nèi),氣機不暢,氣血痰食積聚,天陽之氣不得用,水谷精微不得充,使機體易虛。如單用補劑,則助其病勢反而對機體不利,壅補戀邪,病如一等,必須將壅塞之積滯,給予祛除,方能為補助機體鋪平道路,故用瀉法以寓其中,積滯得瀉病邪易清,為除病打開道路。故在調(diào)神湯中補瀉并用,瀉中寓補,補中助瀉使病邪除,淤滯清,正氣充,氣血暢,使機體的紊亂趨于協(xié)調(diào)。所以說,調(diào)神湯協(xié)調(diào)整體,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功能,一方之中,有病除病,無病的補正,運用一方,療治始終,均收其效。八方分列,各司其職。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清熱而不伐中氣,氣降而不致脫陷,宜通而不耗散正氣,補正而不留病邪滯,邪得以除,正得以健。各方藥味藥量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中醫(yī)方劑學中,有大方、小方、急方、緩方、奇方、偶方、復方,各有所用。調(diào)神湯就是一個代表性的復方。臨床應用,根據(jù)患者出現(xiàn)各種證候的程度,參考脈象的變化,從寒、熱、虛、實的每個方面,進行辨證論治,而調(diào)整其中的藥味與藥量。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掌握其本質(zhì)。通過觀其脈證,選定方藥,使其保持相對的平衡,以發(fā)揮其協(xié)調(diào)作用。機體的病理變化,是錯綜復雜的,當病性向著相反的方向轉化的時候,平衡受到破壞則顯示出寒、熱、虛、實不同的突出個性來。同樣,調(diào)神湯作為一個協(xié)調(diào)方,只要變動方中任何一方面的藥味或藥量,就可以使方劑的個性發(fā)生改變。所以說,在應用協(xié)調(diào)方時,既要掌握原則性,又要注意其靈活性,以適應臨床處治各種復雜病證的需要,其變動情況如: 石膏、黃芩與桂枝、川椒是維持方中藥物寒熱的。如果病者呈現(xiàn)亢奮優(yōu)勢,熱明明顯,可以加大石膏用量,由三十克可增至六十克,甚至可達一百二十克;如寒象明顯,可加大桂枝或川椒用量,由十克可增至二十克;如見背惡寒者,可用附子以加大其溫性。寒熱二藥的用量,均可視病情而定。關鍵是初診時要認證準確,方劑擬定因人而異,一旦定方,則不宜更改,抓住本質(zhì),一方到底。 人參與川軍是維持補瀉的協(xié)調(diào)藥物。有時人參價格昂貴,久服易燥,可用黨參代替。應用多年,黨參代人參不見其遜。根據(jù)病者虛實程度而調(diào)整其量。脈見弦象,腹脹滿悶證候明顯者,可加大川軍用量以瀉實;體質(zhì)虛衰,氣短心悸者,加大黨參用量以補其虛。 這些證治上的靈活性,是需要知道的。但是,這種變動是有條件的,必須是病性的一方個性突出時,方可應用。一般情況下,必須維護其原則性,因每一個協(xié)調(diào)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盲目亂調(diào),則不收其效,反亂病情。這點同樣是需要記取的,作為一個臨床醫(yī)生,只有真正了解組方原理,熟知藥性,又善辨證,才能掌握方向,運用自如。 調(diào)神湯服用后,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反應,這與病者的體質(zhì)、情緒和環(huán)境有關。反應一是由于本方是治本為主,是協(xié)調(diào)顯效,見效通常較慢,多是用藥數(shù)付后癥狀才得以改善,二十余付藥后主要癥狀才得以好轉。這就提醒我們,不要因服用二三付無明顯效果而更其方。二是有一部分人服藥后,不是病情逐漸好轉,而是感覺加重,如頭暈、困乏無力、不思飲食等衰弱癥狀。遇此不必多慮,這是因為藥到病所,調(diào)整過程中的激化反應。體質(zhì)強壯,用藥敏感者多見此種情況,痊愈較快,用藥期短,約占調(diào)神湯證的百分之二十。三是服藥后有腹痛,腹瀉反應。許多患者怕其瀉而懼其方,實乃有效期矣。調(diào)神湯是一個雙向調(diào)控的方劑,有病除病,無病補體,藥到病所,必須先除其邪,病邪被殲,不運至體外,病豈能根治?病情頑固者,開始并不瀉,而到用藥十余付方瀉,但是瀉是為了除病,是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階段反應,不必多慮。四是少數(shù)患者服藥后有嗜睡的現(xiàn)象。這是大腦皮層通過藥物矯正后,功能由紊亂趨于正常的一種補償反應。原來失眠日久,大腦過于疲憊。用藥后,機體協(xié)調(diào)起來,轉入恢復階段,欲補其虧,故出現(xiàn)嗜睡不醒。這是病轉恢復的標志,可縮短療程,使身體很快復原。七三年曾治一患者,服藥三付后,困倦嗜睡,其家人憂慮,找到門診,詢問其情。囑其不必多慮,令其盡睡而不必喚醒,每天給予水飲即可。這樣,此人連睡六日而醒。后來,到門診訴說:“自已如脫胎換骨,成了另一個人,神清氣爽?!敝T證盡然而清。后來又遇數(shù)例,均囑其家屬不必多慮。 醫(yī)者開方,病者服藥。主觀判斷與客觀反應必須相符,治療才能收效。但客觀反應有兩種,一是好的,二是壞的。好者加倍贊賞,壞者登門質(zhì)詢,是其常理。這就需要醫(yī)者聲明藥效反應,尤其對壞的反應。通常要注意兩種情況,一是藥不對證,把病治差;一是方與證符,而是藥病相爭,反應出的不良感覺。所以說,醫(yī)者必須做到“胸中有數(shù),”既不可藥不對證,固執(zhí)己見,一錯到底,貽害于人;又不可方本對證,是用藥后的壞感覺好現(xiàn)象,尚做壞治,被假象迷惑。病者一訴,趕快停藥更方,使藥病相違,同樣貽害于人。這兩種都是過錯,都應盡力避免。“病者之病病疾多,醫(yī)者之病病道少?!贬t(yī)者對方藥必須深鉆細研,方不致誤。 所謂:傷寒歷來有大家,三部六病是奇葩。紛繁迷宮尋捷徑,驀然回首在晉中。 23、瀉肝湯治療肝區(qū)隱痛 那段時間,對于與經(jīng)方有關的各類版本都有興趣,特別是得到《輔行訣》更是愛不釋手,總覺得這么好的寶貝,埋沒于塵埃??傁胗袡C會用一下上面的方子。有時候,你想什么,上蒼就會安排你什么。這則醫(yī)案是給家父用藥的經(jīng)歷。父親,60歲。大約一月前,和我說最近肝區(qū)(右胸肋部)總是隱隱感覺到疼痛,懷疑肝有什么病。我也是大驚,因為父親年輕時屬于大酒量,曾經(jīng)患過肝炎。那時候看的方子不多,當時就往小柴胡湯上考慮了,問了小柴胡湯系列癥狀,都不很明顯,只是有點惡心。當時也想不出什么好方子。就先買去兩盒小柴胡顆粒,吃完以后,說有點緩解,但沒有大改善。下一步,該吃什么藥呢?大腦想著看過的經(jīng)方,好像沒有特別對癥的。一日,翻看《輔行訣》,照臟腑對癥的方子翻找。小瀉肝湯、大瀉肝湯? 小瀉肝湯:治肝實,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迫急,當有干嘔者方。枳實(熬)芍藥生姜(各三兩),上三味,以清漿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看了張大昌的醫(yī)論,研究了三味藥性,感覺不會有副作用。只是不知道兩肋下痛到底指的什么部位,而且也沒有痛引少腹。不過心想先試試,按照一兩5克換算,先給父親送去三劑:枳實(自己炒的)白芍、生姜各15克。三劑服完后,父親說:基本不惡心了,疼痛有所減輕。看來是對證了。又送去5劑。這次是按照一兩15克換算的。又吃了2劑后,父親說癥狀基本沒有了,就是還有別的癥狀忘了說,主要是大便不好,大概四五天才便一次。不過好像也不干,沒有特殊之苦,所以以前沒有說。改用什么方子呢,加大黃?推陳出新? 大瀉肝湯:治頭痛目赤,多恚怒,脅下支滿而痛,痛連少腹迫急無奈方:枳實(熬)芍藥、甘草(炙,各三兩)黃芩、大黃、生姜(切,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 大瀉肝湯,是在小瀉肝湯基礎上,加了甘草黃芩大黃。 多恚怒,父親的確有點脾氣不好,應該很貼切,加大黃或許對于通便有好處。于是,又配了甘草黃芩大黃3劑,送去,與余下的3劑小瀉肝湯,合在一起煎煮。 過幾日,父親說隱痛惡心都好了。 還有一個癥狀沒有和我說:手部關節(jié)遇寒疼痛,還有就是總覺得上半身沒勁,也是很長時間了。我再一次,體會到學醫(yī)的重要性,古人云:不知醫(yī)不為孝!當時沒有想好到底是什么原因,該怎么處方? 總結這次使用輔行訣瀉肝湯,先后服用5劑小瀉肝湯、3劑大瀉肝湯,主要癥狀基本解決。 用《輔行訣》瀉肝湯治療父親肝病,應該還算滿意。想想,學習中醫(yī)雖然很苦很累,在很多人眼里了無生趣,但是當你治好身邊親人好友疾病,才會有繼續(xù)下去的動力。在后面,還有幾次給家人治療在一般人看來很重的病,幾幅中藥迎刃而解,這難道不是另外的成功! 所謂:傷寒成書即分離,后世紛紜尋真跡。弘景修道輔行訣,敦煌藏寶得“大昌”。 24、當歸補血湯治療牙齦出血睡覺流口水 癥狀:牙齦出血,刷牙尤甚。睡覺流口水,甚至能流醒。一年余。治療記錄:曾效法火神鄭老爺子,服用四逆湯,有效,但未去根,不久復發(fā)。服附子理中丸,益甚。(0008案記載)就這樣,也沒有好辦法。一天突然想起吳茱萸湯,服一劑,無效。網(wǎng)游之際,忽遇李可老先生治病經(jīng)驗:牙齦出血怎么治?就是給他補氣,比如用當歸補血湯,只有兩樣藥:黃芪與當歸,當歸是黃芪的一半。馬上實驗:當歸15黃芪30. 效果:服一次,出血量大減、口水流少。服一劑,血無,口水再減。再服一劑,愈。可謂一劑知,二劑已。 我學習中醫(yī)信奉經(jīng)方,但是感覺后世很多方子屢用屢效,也應該發(fā)揚光大。廣義的“經(jīng)方”,是不是應該叫做“經(jīng)典方劑”?凡是被實踐檢驗,臨床效果非凡的方劑都應該叫做“經(jīng)方”! 所謂:牙齦出血要補血,睡覺口水要補氣。補血補氣選何方?黃芪當歸補血湯。 25、柴芍枳草湯治療膽石癥 《傷寒論》版本歷來爭議很多,特別是“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很多人認為是偽書,還有“長沙古本《傷寒論》(《傷寒雜病論義疏》)”,很多人也是嗤之以鼻。有一段時間,我對各個版本都有興趣,網(wǎng)上下載對比著看。機緣所致,分別用過這兩個本子各一個方子,也是效如桴鼓。使我進一步堅定:學習中醫(yī)不能有成見!只有用過了才知道。今天說的這則小案,或許同道有所啟發(fā)。醫(yī)案本身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案子,因為患者最終選擇了科學的辦法===切除。患者,男,40歲。嘔吐,晚上尤甚。胸肋痛。平日應酬多,酒量大。自訴膽結石已滿,擬赴京手術。問:為啥?言:膽結石,已經(jīng)長滿了!這幾天特別難受。那個時候,聽說有人得病就來勁(可不是盼著別人生?。。?,因為有機會研究真實病案了。祥問:到底什么癥狀。曰:胸肋痛,嘔吐,特別到晚上吐得空空的。這不就是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所言:少陽病,氣上逆,今脅下痛,甚則嘔逆,此為膽氣不降也,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主之(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柴胡半斤 芍藥三兩 枳實四枚炙甘草三兩炙)。與之商量能否吃中藥試試,曰:只要能止痛,就是吃毒藥也行! 處方:柴胡40芍藥15枳實2個(炒黃)炙甘草15。三劑,加水4斤,煮至差不多2斤多的時候,去藥渣,再煎,余1斤多藥汁,日三服。 藥后:當晚大概9點多服完藥,第二日中午,癥狀有所緩解。告之余藥一次喝完。第二日晚告:已經(jīng)沒有吐的意思了,胸肋也不太痛了。心想再加大點藥量如何。于是告訴他把剩下的2劑,1次煮了,分三次喝。這樣藥量就從1兩5克,加到1兩10克,實際上變成了:柴胡80芍藥30枳實4個(炒黃)炙甘草30。 第三日,早晨告知:惡心胸肋痛癥狀基本沒有了。 第四日,患者有事,一天沒有服藥。 第五日,又惡心,覺得上氣。再藥,合四金:柴胡40芍藥15枳實2個(炒黃)炙甘草15金錢草50海金沙20雞內(nèi)金20郁金20大黃3。五劑。 時過多日,想起這個病號,打電話一問,說沒事了,不吃藥了。但是后來還是在別人勸說下做了手術,想想有點遺憾??磥泶朔娇刂颇懯Y療效確切!但是能否排石,還需驗證。 這個方子出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臺灣的JT先生,講的很生動形象,其組方與宋本《傷寒論》四逆散同,只是諸藥劑量不同。我把JT先生的論述搬來: 膽結石: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湯加四金:雞內(nèi)金、海金沙、郁金、金錢草。仲景少陽區(qū)塊的方子對膽結石幾乎都是很好的,但要考慮怎樣把膽結石取出而受的折磨較少。大柴胡湯有柴胡、芍藥、枳實、大黃,可以說是拿掉膽結石最強的方子,但是很痛,會把膽管拉傷;所以我們不敢用,所以用小柴胡湯加味。西醫(yī)看結石發(fā)現(xiàn)有些結石屬脂肪結石,有些屬礦物結石,處理礦物結石較有效的是芒硝,所以用柴胡芒硝湯;若是脂肪類結石,代表性的藥物是生的雞內(nèi)金。用柴胡系的方劑加一點芒硝,芒硝不可太多,讓大便有點軟即可,否則膽結石還沒好,其他功能也壞了。加點芒硝和雞內(nèi)金,膽結石就會慢慢變小。 以排石的效果跟可否長期吃來看,小柴胡湯就比不上四逆散,因為四逆散有芍藥,比較不傷肝陰,能服用的時間比小柴胡久,并且芍藥枳實都是排石非常重要的藥物。芍藥讓它松,不會痛;枳實讓它緊,可以幫助蠕動排石,此外加上化石的藥如雞內(nèi)金、海金沙讓結石容易碎掉。加四金是一定的:雞內(nèi)金、海金沙、郁金、金錢草。郁金可以通肝膽,會結石的人一定是氣不通,肉體的肝膽淤塞不通時常用郁金,而柴胡疏肝膽那是氣分的肝膽。 所以,若是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湯加四金,基本上不加芒硝亦可。吃一段時間結石會慢慢碎掉,然后慢慢就排掉了。 如果臨時膽結石劇痛,那就用芍藥甘草湯止痛,那比西醫(yī)的嗎啡還有效。 柴胡枳實芍藥甘草湯方:柴胡半斤、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炙) 、甘草三兩(炙),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26、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感冒 這張方子按照目前人的體質(zhì)看,是大部分成年人的適應方劑,或者說是“虛人感冒”的“首想方劑”。關于這張方子,我在“建軍醫(yī)話(20141202003):很難使用的感冒神方===麻黃附子細辛湯”,糊涂過一些心得。下面說的醫(yī)案,是曾經(jīng)用在自己和老婆身上的醫(yī)案。老婆:感冒,頭痛、噴嚏、清涕、咳嗽、無痰、特懶、想睡覺。這是典型的少陰?。 秱摗吩疲好}微細,但欲寐。服用西藥2日無效,速煮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劑,晚上8點多喝了。告訴她馬上睡覺,可能會出汗。第二天早晨,狀況很好。再進一劑,愈! 接著我自己也中招了:噴嚏、咳嗽,沒有頭痛。速煮一劑,愈! 后來多次使用,效果極好,往往一劑見效,二劑而愈! 我總結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感冒指證:噴嚏連連,咳嗽無痰,人懶無神,脈沉難尋。 這張方子之所以難用:一是細辛不過錢,劑量太小,二是附子質(zhì)量太差,市面上普遍是黑附子,幾乎藥效,還有鹽附子,如同咸菜干。我找到一家經(jīng)營江油附子的藥材商,白順片每公斤220元,價格好質(zhì)量自然不差。 27、林鶴和治療久咳方治療久咳 中醫(yī)有句俗語:內(nèi)不治喘,外不治癬。誰說這兩種病很難治,比如咳喘,中醫(yī)就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但是久咳病人又不在少數(shù),實踐中從古人到現(xiàn)在,還是有不少中醫(yī)大家知難而進,積累了很多好經(jīng)驗。今天說的這個醫(yī)案,就是用了江西名醫(yī)林鶴和老前輩的經(jīng)驗方。當時很有效,不過這個醫(yī)案后來沒有回訪追蹤,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那也記載上,供同道參考研究。一張好方子,凝聚了前輩的巧妙構思和患者的臨床試驗,埋于塵土,終是遺憾!一位同事,每到秋冬即咳,自言此病遷延近十年,已經(jīng)無藥可醫(yī),是長期在基層落下的病根。以前西醫(yī)治療還略有效果,最近幾年效果一般,特別是近來幾乎沒有作用。每天他一上走廊,在屋里就知道他來了===咳聲不斷。一日,我建議試試中醫(yī)吧,他居然欣然同意。我哪,就是想看看這張方子的效果,倒不是拿別人試驗,也反復研究了這張方子,還是平穩(wěn)。而且這張方子是羅大倫老師==《神醫(yī)是這樣看病的》大力推薦的一張方子。于是原方抄來:細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殼9克、桔梗9克、沙參9克、陳皮6克、瓜蔞殼9克、甘草3克。五劑。 二劑后,反饋效果較好。不過他認為是雙管齊下作用的結果,一邊喝中藥,一邊喝糖漿,認為糖漿也起了作用。不敢怎么說,這張方子治療某一類久咳效果還好。 下面把羅大倫老師《神醫(yī)是這樣看病的》原文附上,有心者研究! 我們所說的久咳,首先要排除因腫瘤或者肺結核等引起的咳嗽。余下的有一種咳嗽,西醫(yī)叫做咽源性咳嗽,就是感冒的同時引起了慢性的咽喉炎癥,這個炎癥會總是引起咳嗽。大家可能都關注氣管等部位了,忽視了慢性咽炎也會引起咳嗽。所以我在治療長期咳嗽的病人的時候,總是在方子里加入薄荷、射干等通利咽喉的藥物,通過實際觀察,這樣效果就好了很多。我曾經(jīng)把我治療久咳的方子給大家介紹過,其實我是想讓大家按照此方,找當?shù)蒯t(yī)生參考的,但是很多朋友拿著這個方子就開始服用,結果幾服藥就好了。 有的網(wǎng)友,吃一兩服好轉些以后,我勸他還是找當?shù)蒯t(yī)生看看吧,于是去了,結果給治療壞了,又咳嗽了,再服用這個方子一兩服,又快好了,我又勸,結果又壞了,最后網(wǎng)友不管我的勸告,自己一直服下去,幾服就好了。這說明一個問題,這個久咳現(xiàn)在各地的治療效果不好,而這個方子的思路是值得大家研究的。 我再把這個方子寫一遍:細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殼9克、桔梗9克、沙參9克、陳皮6克、瓜蔞殼9克、甘草3克,如有黃痰等熱證,加入黃芩5克、桑白皮9克。這個方子是江西著名老中醫(yī)林鶴和老先生所創(chuàng)立,是我學習而來,我不敢掠人之美。一個老中醫(yī),一輩子都會有那么一些效方,這些里面都是閃光的精華,我們不學習,不總結,就可惜了。很多醫(yī)生在臨床中面對久咳的患者束手無策,卻不知早有人總結出治法了。 此方我應用多年,治好久咳患者無數(shù),許多都是咳了兩三個月甚至更久,醫(yī)院毫無辦法者,一般在四服到五服之間痊愈,不用多服。之后可以用通宣理肺丸或者金匱腎氣丸善后。 28、四逆湯治療牙齦出血 其時,正在研究火神派中醫(yī)。下面這則醫(yī)案,應該歸結于敗案。女,34歲。癥狀:晨起刷牙,牙齦出血,半年余。 按照《醫(yī)理真?zhèn)鳌罚核哪鏈珗A通用法一節(jié)言,“治齒縫流血,夫齒乃骨之余,本屬腎,腎為水臟,先天之真陽寄焉,以統(tǒng)乎骨分中之血液。真陽不足,不能統(tǒng)攝血液,故見血出。四逆湯力能補腎中之陽,治之故愈”。 遂煮四逆湯:炙甘草20干姜15附子30。二劑后,出血減輕。后患者言藥難喝,心想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湯成分差不多,遂改服附子理中丸。然一日,患者言更難吃,而且出血好像又嚴重了。百思不得其解!就多了黨參白術,不會引起出血吧。 再仔細問癥狀:不敢喝涼水,兩個腿沉重,有點小便不利。對照真武湯條文(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蛳吕?,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改服真武湯:茯苓、芍藥、生姜各45附子30。二劑,牙齦出血癥狀無,小便稍好。腿無變化,考慮其從事教師工資,當屬勞累所致。見好就收,停藥。 這次用四逆湯治療牙齦出血,應該是有療效的,后改用真武湯,也算是部分對癥。再后來看到李可老先生關于牙齦出血用黃芪當歸湯,他的觀點是應該補血補氣,好像用過,寫到那個醫(yī)案再論。 這是一則早期醫(yī)案,現(xiàn)在看來,沒有好好的辯證,抓主證,簡單套方。不過這也是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盡管是套方,也不是貿(mào)然行事,基本做到了膽大心細。再一想,“哪個名醫(yī)不是患者培養(yǎng)的”?患者能夠找到好大夫不容易,大夫找到好患者更難!醫(yī)者緣也!心釋然! 29、調(diào)神湯治療頭暈 有一段時間對調(diào)神湯實在著迷,總想有機會就用,機會終于來了! 網(wǎng)友,名曰小肥,40余。 多年頭暈,暈起來天旋地轉。無時間規(guī)律,例假正常、飲食正常、舌象正常、血壓正常。 聽其描述,心里想著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但胃部無水飲表現(xiàn),隨即否定。 又訴:頸椎病、項背強幾幾,又往葛根湯想,精氣不利,頭暈? 再訴:心煩、多夢,但不失眠,大便偶干,決定用三部六病之調(diào)神湯。 原方:生石膏30克、生牡蠣30克、桂枝10克、大黃10克、車前子30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黨參30克、蘇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掰開。三劑,日三服。 煎法:上藥十二味,加水一千毫升,煮取三百毫升,倒出藥汁,再加水八百毫升,煮取二百毫升,去滓,兩次藥汁相合,煮沸,溫分三服,以空服為宜,忌生冷、油膩。 醫(yī)囑:服后第一天可能會有腹瀉,勿急! 只服一劑,大證已去,恰逢國慶長假,出門,停服。服藥并無腹瀉。 調(diào)神湯,是劉紹武老19個協(xié)調(diào)方的第一個方子,我用它治療過月經(jīng)不調(diào)、心煩失眠;治療過心煩意亂、頭痛難忍;治療過太陽穴疼痛、遇聲則劇,基本都是一兩劑搞定。期望有緣同道,關注“調(diào)神湯”,關注“三部六病”。在你百思不得其解,在你手上無方時,一定要想起“三部六病”,特別是“19個”協(xié)調(diào)方,你一定會“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0、元參桔梗湯治療嗓子上顎干痛 網(wǎng)友,女,年齡不詳,當為30左右,名曰網(wǎng)友芳香之同事。主訴:天氣干燥即犯病,嗓子上顎干痛,流清涕(偶伴黃涕),常前半夜發(fā)作。白天略好。發(fā)作時候嗓子干痛,流很多鼻涕,持續(xù)一小時左右。此證已歷時5年。要求對癥治療。 思之,嗓子上顎干痛,或為鼻塞所致。 細問之,果如其然。 因鼻塞,而以口代鼻呼吸,導致上顎干痛。 黃元御《四圣心源》言:治肺氣郁升,鼻塞涕多者,元參桔梗湯。 處原方:桔梗12元參12杏仁12橘皮12半夏12茯苓12生甘草8生姜12。三劑,日三服。 一劑,鼻塞無,大證即去。 三劑,言上火,略有口干,加石膏12。 共六劑,愈。 體會:醫(yī)生看病,不要被病人主訴困擾! 所謂:五年頑疾,小劑而愈,元參桔梗,名方玉楸 |
|
來自: 清茶清清 > 《醫(yī)話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