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三個里程碑,是燦爛的三朵奇葩?,F(xiàn)在,人們喜歡作詩填詞,往往卻忽略了曲,對曲有點陌生,這實在是一件憾事。為使大家對曲有個一般地了解和學習制曲,現(xiàn)僅就曲的一些常識以問答形式作一簡要介紹,供以參考。
一、曲的起源?
繼唐詩宋詞之后,出現(xiàn)了“曲”這一新的文學形式。這種文學形式產(chǎn)生于宋金時期,在元代有了空前大發(fā)展,所以人們總是說“元曲”。兩宋時期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市民階層逐漸壯大,都市日趨繁榮。這時出現(xiàn)了群眾游藝場所,稱為“瓦子”、“瓦舍”或“瓦肆”,演出各種民間技藝。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生活的需要,“曲”這一來自民間的新的文學形式就開始形成并得到發(fā)展。
元代是曲的鼎盛時期,著名的曲作大家先后有白樸、馬致遠、關(guān)漢卿、喬吉、張可久等。清代后期,曲進一步與音樂分離,成為徒詩(不配音樂)的一種,散曲發(fā)展至此接近尾聲。
二、什么是曲?
“曲”一般稱作“散曲”。廣義的曲,包括雜?。☉蚯┖蜕⑶ks劇就是詩劇,它有人物、故事,它的的唱詞就是一首一首的散曲。例如《西廂記》、《拜月記》、《桃花扇》等就是雜劇,也就是詩劇。狹義的曲,則專指散曲,簡稱曲。曲沒有人物和故事,是一首一首的供清唱(不配樂)的歌,是詩的又一種形式。
三、曲是怎樣分類的?
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大體上以淮河為分界線。主要是腔調(diào)、板眼襯字、伴奏樂器三個方面各有不同特色。以下只講北曲,不講南曲。
散曲是這樣分類的?散曲分為小令和散套兩大類。小令又分為:尋常小令、重頭、帶過曲、集曲四種。散套分為北曲散套、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三種。
散曲這個名稱,是相對戲曲說的。戲曲有曲子(歌曲)、有賓白(對話和白)、有科介(動作),是用來在舞臺上表演故事的。散曲只有清唱,所以又叫“清曲”。下面具體說一說分類:
㈠小令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兩大類。小令的體制比較短小,一般以一支曲子(也就是一個曲牌)為獨立單位;重頭和帶過曲雖然是兩支以上的曲子,但也不是成套的曲子,所以稱小令。
曲的小令,和詞的小令不同,詞的小令是指體制短小的詞,即56字以內(nèi)的單調(diào)小詞。曲的小令是相對成套的曲子而言。小令被稱作“葉兒”,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小令體制短小,象一片葉子;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小令不屬于套曲,是單支曲子,象樹葉兒不附在枝干上。
⒈尋常小令。尋常小令就是通常的小令,是指單支的曲子,大都一韻到底。它是小令中最簡單的形式,其體制相當于詩的一首,詞的一闋。如:
[中呂]山坡羊
元·張養(yǎng)浩
峰巒如巨,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一躊躇,傷心秦漢
經(jīng)行處,官闋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呂]朝天子
明·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招聲價。軍聽
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辯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
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⒉重頭。詞中上下片聲調(diào)格律完全相同的叫重頭。曲的重頭就是把聲調(diào)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調(diào),重復填寫。至于填寫多少?沒有規(guī)定。重頭的用韻可以每首不同,題目也可以每首不同。
⒊帶過曲。帶過曲也稱帶過頭。帶過曲是以二支或三支同一宮調(diào)的小令連綴在一起,以表達一個共同的內(nèi)容,這種格式成為“帶過曲”。如[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十二月帶過堯民歌]等。它是同一宮調(diào)的曲牌帶過另一個曲牌。它主要是補充詞意表達上的不足。它往往形成習慣性的兼帶關(guān)系。帶過曲之間通??找桓?。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數(shù)之間的一種特殊體式。不同曲調(diào)的曲子組成一曲,它們之間的音律必須銜接。帶過曲一般填寫三支為止。如果還要填寫,就不如改作套曲。
⒋集曲。集曲就是將幾支甚至幾十支不同的曲調(diào),在每一個曲詞中截取一句或數(shù)句,組成一支新的曲調(diào),另外取一新的調(diào)名。如集曲[梁州新郎]的曲調(diào)名就是原曲調(diào)[梁州序]和[賀新郎]中各取一個或兩個字組成。有的集曲是取很多曲調(diào)組成,新調(diào)名一般就用數(shù)字表示,如[巫山十二峰]是用[三仙橋]、 [白練序]、[醉太平]、[普天樂]、[犯胡兵]、[香遍滿]、[鎖寒窗]、[劉潑帽]、[三換頭]、[賀新郎]、[節(jié)節(jié)高]、 [東甌令]十二個調(diào)組成的集曲。集曲也叫“犯調(diào)”。就象詞有“犯”與“攤破”一樣。前人常用的帶過曲由兩調(diào)合成的有[正宮·脫布衫帶過小梁州]、[中呂·醉高歌帶過紅繡鞋]、[雙調(diào)·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雙調(diào)·水仙子帶過折桂令]等等。由三調(diào)合成的有[雙調(diào)·帶過雁兒落清江引碧玉簫]等等。
㈡散套。曲中的散套又叫套數(shù)。是指散曲中的套曲和戲曲中的套曲而言。套曲必須有兩支以上同一宮調(diào)的不同曲子相聯(lián)。套曲必須首尾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套曲是因為用兩支以上至十數(shù)支曲子相聯(lián),有首有尾,不能以支計算,所以稱為套曲或套數(shù)。如元·馬致遠的散套《夜行船》:
[雙調(diào)]夜行船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
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
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知他是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有多時好天良夜。看財奴將心似鐵,爭辜
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急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
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
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帶過歇指煞]蛩吟罷一覺才寧帖,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
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注:唐·裴度)綠野
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露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
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jié)。人問我頑童記者(著):便北海(注:漢代孔融)
探吾來,道東籬(注:作者自稱)醉了也。
這首散套,其中[夜行船]、[喬木查]、[慶宣和]、[落梅風]、[風入松]、[撥不斷[六支曲子是支曲,屬于同一宮調(diào)—— [雙調(diào)],所以它們可以相連在一起,末尾加上同一宮調(diào)的[離亭宴帶歇指煞],便組成一套北曲散套。全套用車遮韻,一韻到底。
四、曲有哪些特點?
㈠從體式上說,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shù)平仄等要求,均有規(guī)定的格式,但又允許在定式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添句子。襯字的應用是為了解決靈活的口語與固定的曲調(diào)之間的矛盾。但是,一般只用來補足語氣和描摹情態(tài),使之生動有致,加強音節(jié)的變化。
《天凈沙》的格式是:
+ ? +Ⅰ? ? ? + ? +Ⅰ? ? ? +Ⅰ? ?ⅠⅠ? + ? ?Ⅰ·+ ? +Ⅰ? ? ?
全曲五句:6?, 6?, 6?。4*, 6?(注:?韻腳,*暗韻)所謂暗韻是指可押韻亦可不押韻之字。
下面舉兩例:
[越調(diào)]天凈沙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作“平沙”),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越調(diào)]天凈沙
元·嚴忠濟
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quán)。大丈夫時乖命褰,有朝一日天隨人愿,
賽田文(即:孟嘗君)養(yǎng)客三千。
第一首沒有襯字,第二首有三句加了襯字(見黑體字)。曲中可以隨意加襯字的情況,在詞中是沒有的。
襯字的位置大都用在句首或句中,不可用在句末和停頓處。何句可用襯字?沒有一定。每句襯字多少?也沒有一定。一般來說,小令襯字少,套曲襯字多。在小令中通常是一句中襯一個字、三個字;文字典雅的小令中襯字少,運用俗語俚語入曲的,襯字多。
㈡從語言上說,散曲分四聲、定平仄、歸韻類。押韻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混押。而且韻腳密,有的曲牌還句句押韻。曲的語言比較通俗、淺顯、自然,接近口語,不避俗語、方言,尤其是襯字、襯句上。形成一種新的文體的語言風格。
㈢從修辭手法說,散曲最突出的是著意使用疊詞、重句,以及象聲、摹形、擬態(tài)等形容詞語,用以增強語言效果。
㈣從句子的對仗上說,有“偶對”(兩句對)、“鼎足對”(三句對)、“連對”(四句對)、“連珠對”(多句對)。
㈤從風格上說,詩尚雅正、貴含蓄;詞要求婉轉(zhuǎn)。而曲則求抒發(fā)率真,酣暢淋漓。風格上為另一種情味。
五、曲律和曲譜有哪些規(guī)定?
曲律。曲是配合音樂的長短句,不論散曲和戲曲,每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diào)和曲牌名稱,每種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diào)。所以曲律要分宮調(diào)、曲牌、聯(lián)套、曲韻、四聲五個問題。
六、什么是宮調(diào)?
宮調(diào)是我國古典音樂調(diào)式的名稱。通常是五個或七個基本音構(gòu)成的。歸納這些基本的音而組成的音列,就叫作調(diào)式。我國古代樂律有十二律呂,音樂有五音二變。十二律呂就是十二個半音節(jié)的名稱。這十二個半音階,六個單數(shù)的叫“律”,六個雙數(shù)的叫“呂”,“六律”、“六呂”,合起來統(tǒng)稱“律呂”,也叫“十二律”。
我國古代的五音,或稱五聲,按照音樂從低到高排列,形成五聲音階。它們是:宮、商、角、徵(zhǐ)、羽。相當于現(xiàn)代音樂簡譜上的1(du)、2(re)、3(mi)、5(sof)、6(la)。后來再加上二變:變宮、變徵,相當于現(xiàn)代音樂簡譜上的7(ti)和#4(fis)。五音加上二變,成為七音,或稱七聲,按照音樂從低到高排列,七聲音階的音名是:宮、商、角、變徵、羽、變宮。相當于現(xiàn)代音樂簡譜的1、2、3、#4、5、6、7。
北曲六宮十一調(diào)是:
六宮:黃鐘宮、正宮、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道宮。
十一調(diào):大石調(diào)、小石調(diào)、般涉調(diào)、商角調(diào)、角調(diào)、高平調(diào)、歇指調(diào)、宮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雙調(diào)。
七、宮調(diào)的音律風格都有哪些?
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作過分析,可供參考:
[仙呂宮]清新綿邈;[南呂宮]感嘆傷悲;[中呂宮]高下閃賺,[黃鐘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道宮]飄逸清幽。
以上六宮。
[大石調(diào)]風流蘊籍;[小石調(diào)]旖旎嫵媚;[高平調(diào)]調(diào)揚滉漾;[般涉調(diào)]拾掇(duō)坑塹;[歇指調(diào)]急并虛歇;[商調(diào)]悲傷婉轉(zhuǎn);[雙調(diào)]健棲激裊;[商角調(diào)]凄愴怨慕; [角調(diào)]嗚咽悠揚;[宮調(diào)]典雅沉重; [越調(diào)]陶寫冷笑。
八、各種宮調(diào)的曲牌寫什么內(nèi)容是否有規(guī)定?
曲牌就是曲子的調(diào)名,又叫曲調(diào)。每一個曲牌都屬一定的宮調(diào)。如[天凈沙]曲牌屬[越調(diào)];[叨叨令]曲牌屬[正宮]。每一個曲牌,字數(shù)、句法、平仄、用韻都有基本定式。制曲要選用合適的曲牌,主要看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例如:若表現(xiàn)歡悅情緒、豪邁氣勢,可選用《喜春來》;若宣泄憂悶心情,可用《小桃紅》;若表現(xiàn)雄健激越情感,可選用《折桂令》;若抒發(fā)感嘆情懷,可用《四塊玉》;若表現(xiàn)清新綿邈情感,可用《一半兒》、《晝夜樂》;若表現(xiàn)惆悵雄壯情感,可用《黑漆弩》、《塞鴻秋》,等等。
曲韻。詩有詩韻,詞有詞韻,曲有曲韻。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一部供北曲作家押韻審音辨字的書。它分十九部,平、上、去三聲通押,平又分為陰平和陽平。與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案基本相同。
九、《曲牌》有哪些?
據(jù)《中國曲學大辭典》所載:《曲牌》包括北曲曲牌、南曲曲牌及小曲曲調(diào)三部分??偸张普{(diào)名382條,其中北曲曲牌178條,南曲曲牌156條,小曲曲調(diào)48條。大體上已包羅常見常用的曲牌及小曲曲調(diào)。
十、小曲也屬于曲嗎?
小曲是曲的一種門類,一般指明清時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種民間歌曲。小曲的“小”,與結(jié)構(gòu)規(guī)模上的大小無關(guān),是指它的曲調(diào)形式較為簡單而已。小曲在民間的俗稱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時調(diào)等。
小曲的起源可追朔到戰(zhàn)國時期。《詩經(jīng)》中的某些篇章,漢代的《相和歌》、《子夜四時歌》等,則是小曲的濫觴。小曲的內(nèi)容多樣,它反映農(nóng)人、市民、江湖藝人、僧侶、乞丐等各階層人們的生活,表現(xiàn)各地的風土人情、故事傳說等。內(nèi)容當然也有色情下流的低級趣味。
(歲寒齋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