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汗無汗,寒邪中經,腠理閉密,津液內滲而無汗也。若風、暑、濕干之,則自汗出矣。當汗之證,與麻黃湯三劑而不得汗者,此又不可療也。 太陽當熱,無汗頭痛,麻黃湯。項背強,兀兀無汗,葛根湯。剛 ,發(fā)熱惡寒,無汗,葛根湯或小續(xù)命湯。 脈浮發(fā)熱,無汗,表不解者,麻黃湯;汗不止,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 陽明反無汗,脈浮而喘者,麻黃湯。若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身必發(fā)黃,五苓散加茵陳。
自汗衛(wèi)氣者,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衛(wèi)為邪所干,不能衛(wèi)護于外,由是而汗出焉。且自汗者,有表里虛實之分。若自汗出,惡風寒,為表未解,當解肌,以致汗泄惡風,與汗后惡寒,皆為表虛,必用溫劑。若汗出,不惡風寒,則為表解里未和,從下之。設或汗出發(fā)潤,如油如珠,凝而不流,皆不可治也。 太陽中風,自汗,脈浮緩,桂枝湯。汗出而渴,小便難,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自汗出,小便難,而用桂枝,惟加芍藥、甘草。自汗出,小便不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桂枝附子。 陽明汗多而渴,發(fā)熱譫語,大便硬,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惡風寒,桂枝附子湯。若小便自利而汗出,為津液少,不可攻利,宜蜜導煎通之。若汗多者,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氣湯。 汗多而渴,勿用五苓散。汗不止,無他證者,溫粉撲之。 服桂枝湯,大汗出,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下后不可更用桂枝湯。若汗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頭汗諸陽經絡循于頭,三陰則至項而還。頭汗者,邪搏諸陽,則汗見于頭也。若遍身汗者,為之熱越。今熱不得越而陽氣上騰,津液上湊,故但頭汗耳。夫里虛則不可下,內涸則不宜汗。頭汗之證,更不可再汗也。其或瘀血在里,與夫熱入血室,虛煩水結,皆令頭汗。此為熱郁于內而上達,或吐或下,以祛其邪。設或小便不利,內外關格而頭汗,則為陽脫。誤下濕家,額上汗出而喘,小便難,小便利,亦為陽脫。二者皆不療矣?!栋賳枴贰帽韺嵗锾?。故頭汗不可下。 發(fā)黃,頭汗及項而止,小便難,引水漿,此濕也,茵陳蒿、茵陳五苓散。 心結胸,心忪滿,無大熱,頭汗出,半夏茯苓湯。 譫語頭汗,是為血熱,屬陽明,用承氣湯。若心中懊 而頭汗者,梔子豉湯。 半表半里,有柴胡證,并小柴胡湯。熱寒往來,微惡寒,為表。脅下滿,大便堅,為里。
手足汗四肢者,諸陽之本,熱聚于胃,則津液旁達于手足也。蘊熱,則躁煩譫語,挾寒,則水谷不分。是又承氣、理中之不同。 陽明病,手足 汗出,譫語,大便難,與承氣湯。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出,大便初硬后溏,水谷不分,與理中湯。一法用豬苓湯。
盜汗盜汗者,睡著則汗出,覺則便不出矣。雜病責于陽虛,傷寒責在半表半里,故知膽有熱也。 陽明病,脈浮緊,潮熱盜汗,柴胡桂枝湯。脈浮大,欲眠,目合則汗,小柴胡湯,又柴胡桂枝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