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部曲分別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小說通過描寫詩人譚端午和律師龐家玉(原名李秀蓉)這對漸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邊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際遇和精神求索,廣泛透視了個體在劇變時代面臨的各種問題,深度切中了我們時代精神疼痛的癥結(jié)。 【作者簡介】 格非,原名劉勇,1964年出生,江蘇丹徒縣人。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清華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 【選段】 父親從樓上下來了。
他手里提著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掛著棗木手杖,順著閣樓的石階,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麥?zhǔn)諘r分,庭院閑寂。寒食時插在門上的楊柳和松枝,已經(jīng)被太陽曬得干癟。石山邊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敗葉茂,落地的殘花久未灑掃,被風(fēng)吹得滿地都是。
秀米手里捏著一條襯褲,本想偷偷拿到后院來曬,一時撞見父親,不知如何是好。
她已經(jīng)是第二次看見襯褲上的血跡了,一個人伏在井邊搓洗了半天。幾只蜜蜂嗡嗡鬧著,在她身前身后飛來飛去。蜜蜂的叫聲使她的擔(dān)憂增加了。她覺得肚子疼痛難挨,似有鉛砣下墜,坐在馬桶上,卻又拉不出來。她褪下褲子,偷偷地用鏡子照一照流血的地方,卻立刻羞得漲紅了臉,胸口怦怦直跳。她胡亂地往里塞了一個棉花球,然后拉起褲子,撲倒在母親床上,抱著一只繡花枕頭喃喃道:要死要死,我大概是要死了。她的母親去了梅城舅姥姥家,臥房空無一人。 ——《人面桃花》
小說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帶有歷史沉重的分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懸念迭生,獨具新疆風(fēng)情。 該小說在每個章節(jié)后設(shè)計“小說人語”,用79歲的王蒙今時今日的角度去適時點評和闡述39歲王蒙當(dāng)時的創(chuàng)作和思考,形成“79歲王蒙與39歲王蒙的對話”,為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現(xiàn)代感和時代感。 【作者簡介】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國當(dāng)代作家、學(xué)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選段】 這是一九六二年五月初,在一輛長途客運汽車上。汽車正沿著傍山依水的山間河谷公路盤旋而下。公路兩旁都是山坡,山坡上矗立著無數(shù)四季常青的云杉,顯示一種莊嚴(yán)沉靜的墨綠色。時而由峭壁的頂端,一股清澈的雪水,伸延傾瀉下來,到山谷匯入永遠(yuǎn)奔騰不已的急流,擊打著怪石,沖刷著積年的落葉,揚起朵朵銀花,旋轉(zhuǎn)跳躍而去。
這是從烏魯木齊出發(fā)以來的第三天,也是旅行的最后一天。歷來都是如此,頭一天還沒有擺脫上路的匆忙慌亂,記憶還留連在始發(fā)的城市,旅客們彼此也還生疏。
第二天不免有些疲勞,路旁的景物相形之下又顯得荒涼而且陌生,旅行似乎正在使你遠(yuǎn)離熱鬧與繁榮,接近堅硬與寒冷。
而第三天,旅客們相互熟悉了,又都懷著一種即將到達(dá)目的地的興奮愉快的心情,你進入了綠洲,進入了房屋、店鋪、人家、水、林木、牲畜與更多的聲響。熱烈的交流此起彼伏,笑聲和話聲交響在一起。 《生命冊》是李佩甫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巔峰之作。 作品主人公“我”,是一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的知識分子,從鄉(xiāng)村到省城,從省城到北京,再從北京到上海,一路走來。它追溯了城市和鄉(xiāng)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dāng)代中國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人物的精神風(fēng)貌和產(chǎn)生裂變過程。在無奈和悲涼中,在各種異化的人生軌跡中,蘊藏著一個個生命的真諦。 【作者簡介】 李佩甫,1953年出生于河南許昌?,F(xiàn)任河南省作協(xié)主席。 【選段】
我是一粒種子。
我把自己移栽進了城市。
我要說,我是一粒成熟的種子。我的成熟是在十二歲之前完成的。我還告訴你,我是一個有背景的人。我有許多老師,家鄉(xiāng)的每一棵草都是我的老師……早在十二歲之前,我已讀完了三千張臉,吃過了田野里生長的各種植物,見識過了各樣的生死。此后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過程了。過程是不可超越的。
我身上背負(fù)著五千七百九十八畝土地(不帶宅基),近六千只眼睛(也有三、五只瞎了或是半瞎,可他們都看著我呢),還有近三千個把不住門兒的(有時候,能把死人說活、也能把活人說死的)嘴巴,他們的唾沫星子是可以淹人的。
我之所以把自己展覽出來,是為了讓你了解,在這個世界上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有背景的。一個人的童年或者說是背景,是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比如說,在我的潛意識里:電話鈴響和狗咬聲是一樣的突兀。不過,現(xiàn)在不同了。狗也到城市里來了。
金宇澄長篇滬語小說《繁花》曾獲贊譽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甚至被拿來與張愛玲和《紅樓夢》相比。《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也是一部記憶小說,六十年代的少年舊夢,輻射廣泛,處處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九十年代的聲色犬馬,是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敘事在兩個時空里頻繁交替,傳奇迭生。 【作者簡介】 金宇澄,生于上海,祖籍吳江黎里,現(xiàn)任《上海文學(xué)》常務(wù)副主編。 【選段】 阿寶十歲,鄰居蓓蒂六歲。兩個人從假三層爬上屋頂,瓦片溫?zé)?,眼里是半個盧灣區(qū),前 面香山路,東面復(fù)興公園,東面偏北,看見祖父獨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蘭路尼古拉斯東 正教堂,三十年代俄僑建立,據(jù)說是紀(jì)念蘇維埃處決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閃電階段,陰 森可懼,太陽底下,比較養(yǎng)眼。蓓蒂拉緊阿寶,小身體靠緊,頭發(fā)飛舞。東南風(fēng)一勁,聽見黃浦 江船鳴,圓號寬廣的嗡嗡聲,撫慰少年人胸懷。
阿寶對蓓蒂說,乖囡,下去吧,紹興阿婆講了, 不許爬屋頂。蓓蒂拉緊阿寶說,讓我再看看呀,紹興阿婆最壞。阿寶說,嗯。蓓蒂說,我乖吧。 阿寶摸摸蓓蒂的頭說,下去吧,去彈琴。蓓蒂說,曉得了。
這一段對話,是阿寶永遠(yuǎn)的記憶。
……
蓓蒂的爸爸,某日從研究所帶回一只兔子。蓓蒂高興,紹興阿婆不高興,因為供應(yīng)緊張,小菜越來越難買,阿婆不讓兔子進房間,只許小花園里吃野草。禮拜天,蓓蒂抽了籃里的菜葉,讓兔子吃。蓓蒂對兔子說,小兔快點吃,快點吃,阿婆要來了。兔子通神,吃得快。每次阿婆趕過來,已經(jīng)吃光了。
后來,兔子在泥里挖了一個洞,蓓蒂捧了雞毛菜,擺到洞口說,小兔快點吃,阿婆快來了。一天阿婆沖過來說,蓓蒂呀蓓蒂呀,每天小菜多少,阿婆有數(shù)的。阿婆搶過菜葉,拖蓓蒂進廚房,蓓蒂就哭了,只吃飯,菜撥到阿婆碗里。阿婆說,吃了菜,小牙齒就白。蓓蒂說,不要白。阿婆不響,吃了菜梗,菜葉子撳到蓓蒂碗里,蓓蒂仍舊哭。
《黃雀記》之名,源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暗喻了《黃雀記》中的主要情節(jié)的交錯復(fù)雜與命中注定。故事并不復(fù)雜,就是一樁上世紀(jì)80年代發(fā)生的青少年強奸案。“通過三個不同的當(dāng)事人的視角,組成三段體的結(jié)構(gòu),寫他們后來的成長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說這三個受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的命運,背后是這個時代的變遷?!?/p> 【作者簡介】 蘇童,生于1963年,江蘇蘇州人,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當(dāng)過教師、編輯,現(xiàn)為江蘇省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 【選段】 七十歲之后,祖父習(xí)慣了以算術(shù)的角度眺望死亡,對于自己延長的壽命,他很滿意。加減法是容易計算的。他五十三歲那年在點心店吃湯圓,被湯圓里的熱豬油燙了一下,不知怎么引發(fā)了心肌梗塞,送到醫(yī)院去搶救,結(jié)果死而復(fù)生,以此推算,已經(jīng)多活了十七年。
再往前的死亡事件是蓄謀的,祖父那一年才四十五歲,突然活膩了,春天他去鐵路道口臥軌,人都躺下來了,火車遲遲不來,扳道工豢養(yǎng)的一條大狼狗先來了,祖父素來怕狗,準(zhǔn)備好被火車碾,卻不愿意被狼狗咬,于是狼狽地爬起來,逃下了鐵道。
到了夏天,祖父還是想死。這次他選擇了水路,是從僻靜的西門城墻上跳進護城河的,他以為只要撲通一下,便可簡易快捷地投入死神的懷抱,沒想到一睜眼,人躺在了城墻下面,一群吵吵嚷嚷的中學(xué)生圍著他,好奇地打聽他跳河的動機。祖父仰視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睛,一時拿不定主意,是該批評孩子們狗捉老鼠多管閑事,還是應(yīng)該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祖父的身體經(jīng)過河水倉促的洗禮,顯得輕盈而舒暢,只是右手手掌有點不舒服。抬起右手看看,右手不知什么時候抓到了一片楓樹葉,抓得太緊,楓葉牢牢地沾在掌心里了。他坐起來,把楓葉從手掌上小心地剝離,對孩子們說了句一言難盡,然后就爬起來,濕漉漉地走了。
茅盾文學(xué)獎1981年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設(shè)立,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四大文學(xué)獎項之一,自1982年開評至今,評選出一批體現(xiàn)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力作。第九屆茅盾文學(xué)獎的評獎范圍為2011年至2014年間出版的長篇小說,共有252部作品參評,比上屆增加74部。除去本屆獲獎作品外,其他進入十強的還有:范穩(wěn)的《吾血吾土》、閻真的《活著之上》、林白的《北去來辭》、紅柯的《喀拉布風(fēng)暴》和徐則臣的《耶路撒冷》。 歷屆茅盾文學(xué)獎獲獎作品: 第一屆 周克芹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魏巍 《東方》 莫應(yīng)豐 《將軍吟》 姚雪垠 《李自成》 古華 《芙蓉鎮(zhèn)》 李國文 《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屆 李準(zhǔn) 《黃河?xùn)|流去》 張潔 《沉重的翅膀》 劉心武 《鐘鼓樓》 第三屆 路遙 《平凡的世界》 凌力 《少年天子》 孫力、余小惠 《都市風(fēng)流》 劉白羽 《第二個太陽》 霍達(dá) 《穆斯林的葬禮》 榮譽獎 蕭克 《浴血羅霄》 徐興業(yè) 《金甌缺》 第四屆 王火 《戰(zhàn)爭和人》 陳忠實 《白鹿原》 劉斯奮 《白門柳》 劉玉民 《騷動之秋》 第五屆 張平 《抉擇》 阿來 《塵埃落定》 王安憶 《長恨歌》 王旭烽 《茶人三部曲》 第六屆 熊召政 《張居正》 張潔 《無字》 徐貴祥 《歷史的天空》 柳建偉 《英雄時代》 宗璞 《東藏記》 第七屆 賈平凹 《秦腔》 遲子建 《額爾古納河右岸》 周大新 《湖光山色》 麥家 《暗算》 第八屆 張煒 《你在高原》 劉醒龍 《天行者》 莫言 《蛙》 畢飛宇 《推拿》 劉震云 《一句頂一萬句》 來源:綜合“當(dāng)當(dāng)讀書匯”微信公眾號、“信息時報”微信公眾號等 編輯:王玥、李靜 覺得內(nèi)容不錯,請點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