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期楚國人。 “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詳。 相傳老子氣質(zhì)稟賦與眾不同,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他歷經(jīng)文王、武王時期,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和柱下史(相當(dāng)秦漢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fā)生爭奪王位的內(nèi)戰(zhàn),老子受牽連而被罷免官職。老子深感人世的險惡,便“自隱無名”,流落四方。 公元前478年9月的一天,老子西行去秦國。經(jīng)過函谷關(guān)時,關(guān)令尹喜通過占卜預(yù)知會有神人從這里經(jīng)過,就命人清掃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來了,尹喜說:“先生您就要隱居了,以后就聽不到先生的教誨了,就請先生勉為其難,著書傳世吧!” 老子在中原一帶都沒有傳授過什么,他知道尹喜命中注定該得道,就在那里作了短暫停留,寫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經(jīng)》。之后,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過流沙而去……。流沙是指新疆的大沙漠,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了哪里。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独献印饭?1章,分上下兩篇,前37章為卷上,后44章為卷下,共 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后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jīng)》。 現(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zhàn)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yún)s是屬于老子的。其基本思想范疇是“道”,故稱道家?!暗兰摇敝Q最早見于漢代司馬遷的《論六家之要旨》。 后世有許多人將《老子》一書看作是一部偉大的哲學(xué)著作,但是真正有緣的人卻將其視為得道修煉之法,并依此進(jìn)行修煉,達(dá)到了返本歸真的人生目地。 正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崩献拥摹暗馈辈皇恰俺5馈保械赖乃c俗人也有著天壤的差別,“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p> 正因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隨隨便便讓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貴。而大道傳出,身在人世迷中的人們態(tài)度也是不一樣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p> 為了讓有緣人得道,讓上士最終返本歸真,老子在短短的5000字中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的含義以及與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的關(guān)系,如何做人并最終如何達(dá)到返本歸真等一系列問題,而對其它問題的闡述恰恰是為了那個最終的目地做鋪墊。 老子為了讓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還多次談到了有“道”的圣人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是如何做的,以此作為人們的榜樣。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國家,一切順乎自然,對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無為為手段達(dá)到無不為的目的。其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的社會,“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據(jù)說當(dāng)年孔子曾到周都,拜見了老子。從老子那兒回來,孔子三天沒有說話。子貢很奇怪,就問老師是怎么回事。
可見,度人的覺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存在著根本的區(qū)別。老子之道,微妙難懂,是神的教化;孔子之言,只不過是人的學(xué)問,是規(guī)范人類行為道德之法。 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樣,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樣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之一,其重要性在于他在中華文明經(jīng)歷了神人共處時期后,第一次告訴了人們返本歸真的途徑,他啟迪人們?nèi)绾握J(rèn)識天、地、自然、宇宙、社會和自身。 比如老子認(rèn)為天地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萬物生死都要順其自然,因而人們在世間的生活也要順其自然。簡言之,儒家是“入世”的思想,道家則是“出世”的思想,他給人留下的是修煉的方法。 后來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從老子的道的,都是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養(yǎng)身修性,而沒有在險惡的亂世遭到顛沛坎坷。老子的學(xué)道淵博深邃,源遠(yuǎn)流長,這是乾坤所定,為萬世師表,所以后來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為他們的宗師了。 此外,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對后世的統(tǒng)治者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東漢年間,老子與民間的神仙方術(shù)結(jié)合,形成了道教,老子被尊為道教鼻祖。不過,道教與道家是兩個并不相同的概念。 道家思想的傳播也為后來佛家思想的傳入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
|
來自: 昵稱14945998 > 《史海鉤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