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廷舞(四):大唐時期(上) 唐朝胡舞 在魏晉南北朝和隋朝宮廷舞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中國宮廷舞在中國三大盛世王朝之一的唐朝,呈現(xiàn)了空前的繁榮發(fā)展,走向了其發(fā)展的頂峰。
大唐宮廷舞種類之繁、式樣之多、分類之細、技巧之高超,非是以往歷代王朝可比。 首先,從種類上看,唐朝宮廷中用于宴享時的宮廷舞蹈就有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軟舞、大曲、歌舞戲、百戲等。 立部伎
坐部伎 唐朝杜佑《通典》記載:“凡大燕(通“宴”)會,則設(shè)十部之伎于庭,以備中外。一曰燕樂伎,二曰清樂伎(亦名“清商樂”),三曰西涼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麗伎,六曰龜茲伎,七曰安國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國伎,十曰高昌伎。
唐墓出土的舞俑為軟舞舞姿
唐朝宮樂圖 《清樂》或稱《清商樂》也是自漢經(jīng)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中原漢民族舞蹈。包括的內(nèi)容有:《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有些是祭祀時所跳之舞,但也用在宴享之時。 唐李壽墓樂舞壁畫為〈清商樂圖〉
《天竺樂》和《高麗樂》都是外國舞蹈,前者來自印度,隨佛教傳入是佛教樂舞。后者來自古朝鮮,是一種藝術(shù)性非常強的舞蹈。 古龜茲人擅長音樂舞蹈
唐朝胡旋舞 在九部伎、十部伎的基礎(chǔ)上,唐玄宗時將宮廷舞蹈又分為立部伎和坐部伎。前者通常在堂下表演,規(guī)模較小,節(jié)目比較典雅;后者通常在堂上表演,規(guī)模宏大,講究氣勢和排場。白居易曾寫道:“堂上者坐堂下立,……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 根據(jù)《舊唐書.音樂志》記載,“今立部伎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圣壽樂》、《樂圣樂》,凡八部……坐部伎有《宴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壽樂》、《龍池樂》、《破陣樂》,凡六部?!? 立部伎中的《安樂》是繼承北周時的樂舞,因為其行列方正像城郭,所以北周時稱為城舞。舞者有八十人,都戴著狗嘴獸耳的木頭面具,用金色飾品裝飾,垂線為發(fā),畫猰皮帽。舞蹈具有胡舞的風(fēng)格。
敦煌壁畫第215窟健舞中的《胡旋舞》
《破陣樂》,是唐太宗所創(chuàng)制。舞蹈贊頌了太宗的武功,舞者有一百二十人,舞蹈發(fā)揚蹈厲,聲韻慷慨。 《慶善樂》,也是唐太宗所創(chuàng)制。舞者六十四人,主要表達了太宗以文德治理天下,天下安樂的思想。舞蹈徐緩閑雅。 《大定樂》,出自《破陣樂》,是高宗時的樂舞。舞者百四十人。以象征平定遼東而邊隅大定。 《上元樂》,是高宗創(chuàng)制。舞者一百八十人。因為舞者穿著五彩云衣,以象元氣,故曰“上元”。具有道家色彩。 初唐女舞俑
從《破陣舞》往下,“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蕩山谷”?!洞蠖贰芳由狭藰菲鹘疸`。惟有《慶善舞》獨用西涼樂,最為閑雅。 《破陣》、《上元》、《慶善》三舞,也在祭祀祖廟時表演?!镀脐嚒窞槲湮?,謂之《七德》;《慶善》為文舞,謂之《九功》。后來武則天篡位后,毀壞了唐的太廟,上述祭祀之禮變的有名無實。
秦王破陣樂
《長壽樂》是武則天時創(chuàng)制的舞蹈,表現(xiàn)了為皇帝祝壽的內(nèi)容。 《天授樂》是武則天當皇帝時創(chuàng)制的舞蹈,主要是為武則天歌功頌德。 《龍池樂》是玄宗所作。舞蹈典雅優(yōu)美。 《小破陣樂》也是玄宗所創(chuàng)制改編的,是表現(xiàn)戰(zhàn)斗生活的舞蹈。 從《長壽樂》以下,皆用龜茲樂,舞人都穿著靴子。只有《龍池樂》使用雅樂,而無鐘磬,舞人躡履。 |
|
來自: 昵稱14945998 > 《史海鉤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