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達了我看到的事實,或者是我理解的事實,如果被認為唱了反調(diào),真不是有意,是這個瘋狂的世界(尤其是教育領域),反的東西太多了,反的時間太久了,以至于大部分人“認賊為父”,跟別人一樣變成了標準,一樣的到底是什么,反倒不重要,這就是一個特別讓人悲哀的地方。 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今天看到的朋友圈,家長去學校觀摩感恩主題班會,孩子們一起唱感恩的心……每次看到類似的場景,我都很難過,學校害人害得如此透徹……
在學校,每天被強制最多的是:紀律、秩序、規(guī)范、速度,這樣的訓練被每節(jié)課的每個老師準確無誤的貫徹。服從老師、服從規(guī)則,是一切的最高準則。 每個孩子需要效仿的最高美德很多:安靜、坐好、勤奮、自律、團結、助人、感恩……。好的標準是:勤奮、禮貌、聽話;壞的標準是:成績差、調(diào)皮、不愛國不愛家不愛媽。 如果你有幸去學校的開放日聽課:你會看到啟發(fā)式提問、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你會看到課程在游戲中進行,你會看到英語老師不說一句中文,而孩子們對老師的英文,全方位理解無死角。 就像我們看到孩子唱感恩的心一樣,這些都只是一種表演,讓家長看到的,是之前精心的準備和排練,這種課堂精致得沒有紕漏,一個小學生,反映和表現(xiàn)應該是隨機的,孩子不是機器,難道不應該有點岔子才對嗎?你看得到調(diào)皮嗎?你看得到不同的表達嗎? 過去,你還能看到老師因為孩子不聽話而大發(fā)雷霆,現(xiàn)在學校都聰明了,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規(guī)矩的訓練”被工業(yè)化、標準化和流程化,老師說上半句,下半句孩子們脫口而出。一堂課,不光是上課問好、小手背好,這樣的紀律有標準用語,連一個數(shù)學公式的步驟,都被標準化為各種口訣。無處不在的“統(tǒng)一管理”,一致和整齊才是目標。 孩子被系統(tǒng)的接受程序的設定,伴之以半軍事化的課堂互動、游戲和討論。你看過馴獸吧,是的,你如果看過馴獸,你就理解了這跟馴獸沒有絲毫差別。從幼兒園開始,強迫睡覺、規(guī)定統(tǒng)一時間上廁所、尿褲子會被訓斥,受到鼓勵的是孔融讓梨、孝敬父母、學習雷鋒……。紀律和規(guī)范只制造出一樣東西:順從一切權威。 個性、潛能以及成長的空間統(tǒng)統(tǒng)被碾壓得體無完膚,就像你看過無良的司機來回碾壓車身下的肉體一樣,那些稍微調(diào)皮、有個性的生命,多碾壓幾回就ok了。評價一個孩子的最高標準就是融入集體的能力,自主與獨立被看得毫無價值,或者說,看都沒有人看。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種略帶反叛的傻勁兒,并以此去開創(chuàng)世界,而在這樣的系統(tǒng)之下,你的孩子會怎么樣?還有那么多家長樂此不疲的做幫兇,到處報班繼續(xù)學習,回家還要繼續(xù)聽話、孝敬父母。 感恩是需要培養(yǎng)的嗎,對父母的愛,是每個動物的天性啊。就像那些到處去參加培訓的企業(yè)老板一樣,做企業(yè)的出發(fā)點是你對客戶的愛,如果到處去尋求,只能說明你根本就沒有愛,愛怎么能被學習到呢?什么時候孩子對父母的愛,需要了訓練、并當作成果去展示呢?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熱愛祖國,這到底是誰的意志? 紀律這座大山,成功的摧毀了個體意志,中國的學校就差掛上一塊富士康的牌子,在這個全民訓練基地出來的產(chǎn)品,不管你是上了班、成了家、當了媽,你仍舊會自覺的保持著當年在生產(chǎn)線上一樣的頻率。
認真聽講、回答問題、做練習、做作業(yè)、復習、考試,孩子們的每一天每一年的都是這么過的,學校教育的可悲之處就是用分數(shù)來評價成功,即便沒有張榜公布,即便再強調(diào)素質教育,每個孩子都心知肚明:一分遮百丑!就像經(jīng)過周密的計算一樣,每個孩子都能精確的定位了自己和別人在班級的位置。 從上學那天第一節(jié)課的第一個活動開始,手握教鞭、小紅花、小貼紙的老師們,就在花樣翻新地制造著評比,激勵一個打擊一片,更多的孩子們在競爭中經(jīng)歷挫敗感,首先不滿意自己,然后敵視他人,不假思索地放棄內(nèi)在的愿望,只以成績作為判斷標準,而每個人的潛質、愛的能力、自我認同、價值觀、心態(tài)健康都不在考慮之列。 機械的重復考試內(nèi)容,讓孩子們很快明白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學習是痛苦的,成績大于一切。十年寒窗堅持到底,讓很多孩子成為了分數(shù)教育的“犧牲品”,那些“優(yōu)秀”的學生,內(nèi)心深處往往是“上進但不自信”的,成功的外表之下,壓力和自我焦慮是一輩子揮之不去。 高考狀元、少年神童幾乎全軍覆沒,品學兼優(yōu)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一種諷刺,而培養(yǎng)了這些狀元的老師和學校,仍然借由著這個奇跡,開班、收費、評先進,繼續(xù)制造“神話”。 英國一所小學,給成績單里附了這樣一封信: 考試成績其實并不能反應你的與眾不同, 并不會讓我們知道: 你能歌善舞, 你能給小伙伴帶來笑聲, 你值得別人的信賴, 你也許能寫詩或者寫歌, 你或許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顧得很好, 你去過多少美妙的地方, 你能講多少美妙的故事, 你是一個善良的人, 你每一天都在進步…… 你會說,現(xiàn)在國內(nèi)的學校也都減負了。是的,回家作業(yè)是少了,一問才知道,都在學校寫完了。那也不錯啊,在學校把學習的事干完,再問才知道,老師安排在中午吃飯的時間寫作業(yè)以減輕回家的負擔,女兒跟我比劃,她每天中午吃飯就是一筷頭米飯,拌點兒湯,然后趕緊開始寫作業(yè)。 實施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在清末被廢除,1952年教育改革,又將之請了回來,并成功的附體為只考察分數(shù)的高考,成績成了孩子步入社會的門票,學校是唯一賣票的販子,沒有這張入場券,上帝會為你關上所有的門和窗。 成績這座大山,成功的摧毀了所有與學習有關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與想像,摧殘著一代代天真爛漫的青春,高考結束的那天,他們會焚燒掉與學習相關的東西,以誓自己從此不會再拿起書本。
不善運動,成績不好、做事慢、口吃、胖、非少先隊員、給同學老師的禮物拿不出手、鉛筆橡皮不夠潮流……,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有可能因為上述問題,遭到隱性的和顯性的攻擊,譏笑嘲弄或幸災樂禍,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要經(jīng)歷的“游戲”。 任何與眾不同的,不符合老師和學??趶降模际潜慌懦獾?,接下來,孩子也在自己的群體里建立起了小規(guī)則,學校里好壞優(yōu)劣、競爭排斥的手段,毫無疑問成為孩子們分幫結派、排除異己的基礎與根源。 對于師生關系,送不送禮是分水嶺,錢也行、購物卡、禮品,什么都可以,但不送不可以。送了東西,你看到的是熱情、客氣而富有責任心的老師,不送東西,說話就是劈頭蓋臉,孩子各種不好、各種不對,一天一小訓、三天一大訓,給臉色、穿小鞋。 好吧,這些描述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你可能會說我以偏概全:我媽是老師,她從不收禮。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收禮,但我們要承認的是,收禮在中國的學校已經(jīng)不是個例。過去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現(xiàn)在是一日為師總是送禮!當然也有很多不送禮的,這不是一道對錯判斷題,這是你的選擇:就跟被綁架一樣,報不報警、給不給銀子你來決定,撕不撕票由綁匪決定-_-#。 話說我今天心情特別的沉重,本來是看到朋友圈里的家長會,才想寫這篇文章,剛寫了個開頭,帶著紛飛的思緒到學校去接娃,在校門口遇到女兒同班同學的阿姨,阿姨左顧右盼低聲對我們幾個媽媽說:我們家孩子(8歲女孩)這幾天沒上學,因為被班主任罰了500個深蹲,最后做了400多個,只有個別同學知道,晚上回家也沒跟家長說,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了……,大家一片嘩然:找校長了嗎,去醫(yī)院了嗎…… 接下來,罰孩子的班主任領著同學們出來了,集體沉默……每個人都在思量著,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受過罰,該怎么辦? 女兒所在的學校,如果你們聽了,十有八九都知道是一所名校,這不是杜撰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身邊[我去哭一會兒-_-#] 我突然想到了這篇沒寫完的文章,學校是怎么害人的?答案是:學校是直接害人的,就是直接赤裸裸的傷害!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孩,400多個蹲起……,就在去年11月,北京一所中學的老師,因為孩子不好好值日,罰了8個孩子500個蹲起,導致其中兩個孩子第二天尿血,去醫(yī)院檢查為腎損傷…… 我原以為只有幼兒園老師會把不懂事的孩子領到衛(wèi)生間虐待,我原以為終于上完幼兒園可以不用擔驚受怕了,我原以為這樣的事情只是少數(shù)不良機構的行為,沒想到在首都的小學三年級,我還要繼續(xù)提心吊膽[再去哭一會兒-_-#] 所以,如果你不移民,如果你不送禮,只能一百個祝愿,你的孩子碰上的是好老師吧!你可能又會說我以偏概全:體罰的老師畢竟是少數(shù),是的,我在今天之前跟你的觀點一致,在孩子上學之前,我給過自己一個底線暗示:至少現(xiàn)在的老師不像過去那樣隨便打罵學生了,我也一直認為這些極端情況只會出現(xiàn)在新聞里。所以,只要還沒變態(tài)到往死里體罰的,罰個站,忍了;罰寫暴力作業(yè),忍;訓斥一頓,可以抗打擊呢。 中國人永遠是事不關己的生活哲學,除非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真的成了新聞里的主角,我估計,你還會忍下去。就像這位女同學的家長,氣憤到了極點,又怎樣了呢?忍!退一步并沒有海闊天空,你還會退第二步,真的體罰或小小的訓斥,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關系,沒有根本的不同。懲罰和變相懲罰,在被我們當作個例的時候,早已經(jīng)存在于孩子們的身邊,只不過你視而不見罷了。 懲罰這座大山,幾乎讓人不能承受了,一個健康的心靈,在400個深蹲之后,與那受到懲罰的雙腿同樣站不起來的,是她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在家長唯唯諾諾的跟學校私了之后,不知道這個幼小的女生,長大以后如何面對強權與暴力?還有那些我們在新聞里看到的跳樓、自殺,一個孩子從受到嘲諷、冷眼,再到訓斥、體罰,這一路上積累了多少的憤恨與不滿,才讓她們一步步站到了窗臺前?我們無法理解她們的縱身一躍,是因為你沒有了解過當今的學校,沒有以孩童之心體會過哪怕是一點點她們的感受。 看完這三座大山,你可能會有很多想法: 紀律這座大山,成功的摧毀了個體意志,有人說,遵守紀律挺好的,我們孩子太淘了; 成績這座大山,成功的摧毀了所有與學習有關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與想像,也有人說,學習好總不是壞事,美國不也考試嗎; 懲罰這座大山,成功的摧毀了所有與人有關的尊嚴,有人再說,小孩子得有個怕的人,體罰也不普遍; 是的,總是有這樣多的以為,當今的教育就像煮著青蛙的溫水,本該奮力掙脫的,卻有那么多人,以怕輸在起跑線上的迫不及待跳入其中。都在說教育改革,但大部分人甚至不清楚要改革什么,每個人都是這同流合污中的一部分,全部是脫不了干系的幫兇和始作俑者。 ●● 正文就寫到這里,大部分的人看完以后會很沉重,到底要怎么辦? 做為家庭,做為父母,我們其實有很大的能動性,當你見識了事情可能最壞的一面,你就會下決心站好隊伍,不要做幫兇,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也能抵消學校教育帶來的弊端,你能讓孩子在面對服從、成績與懲罰的時候,長出獨立、創(chuàng)造和自尊的力量,從這個角度看,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生活還會繼續(xù),要不了幾天,你就會忘了今天的感受,這么體無完膚的痛陳之后,我不想做廣告,但確實有句話發(fā)自肺腑:我們不希望悲觀的情緒由此蔓延,增強對傷害的免疫力,從參加三人行父母讀書會開始吧。 最后,有些人說看了不敢轉發(fā),因為孩子老師都在朋友圈,放心吧,我們近期還會再寫一篇文章《家庭是怎么害人的》,到時候你就知道,由于社會性的結構一致,父母不比學校好多少 文/安娜 源自公眾號“三人行父母讀書會”(sanrenxing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