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您將要看到的是著名中醫(yī)學家秦伯未的內(nèi)科疾病驗方,方劑雖然都比較簡單但很實用,即便您是專業(yè)醫(yī)師也不妨參考一下本文,收藏了總能用得著! (一)外感 傷風 傷風初起,形寒頭痛,咳嗽痰多,鼻流清水,服下方即止。 荊芥4.5g,防風3g,桔梗2.4g,豆豉9g,象貝9g,薄荷2.4g,蔥白2 枚。 傷寒 傷寒初起,寒熱頭痛,項強無汗,宜下方發(fā)之。 紫蘇4.5g,防風4.5g,荊芥4.5g,苦杏仁9g,生姜3片。 傷暑 夏月身熱,頭暈口渴,心煩懊憹,甚則氣喘,此屬外感暑氣,宜服下方。 藿香9g,青蒿4.5g,天花粉4.5g,黃芩9g,香薷1.5g,知母9g,滑石9g,竹卷心4.5g。 中暑 中暑昏悶不醒,或伏暑停食,嘔吐瀉利,下方有回生之功。 醋炙半夏12g,茯苓6g,甘草6g,生姜汁1匙。 溫病 春月發(fā)熱,頭痛口渴咳嗽,乃感受風熱,宜投下方。 桑葉4.5g,菊花4.5g,黑山梔6g,杏仁9g,荊芥4.5g,薄荷2.4g,象貝9g,連翹9g。 燥病 外感秋燥,干咳不吐痰,喉干口渴,宜下方?jīng)鰸櫋?/p> 麥冬9g,玄參9g,桔梗3g,天花粉9g,百部1.5g,甘草1.5g,陳皮3g。 疫癘 疫病初起,勢未猖獗,但覺人事懨懨,胸脅苦滿,速服下方。 檳榔6g,厚樸3g,知母3g,甘草1.5g,白芍3g,黃芩3g,草果仁1.5g。 (二)內(nèi)傷門 陰虛 陰虛火動,夜熱晝寒,急以下方滋養(yǎng),神效。 熟地15g,玄參15g,山萸6g,地骨皮6g,芡實9g,五味子2.4g,麥冬6g,沙參6g。 陽虛 陽氣不充,時時畏冷,飲食不消,宜下方補之。 人參6g,黃芪9g,白術(shù)9g,茯苓9g,炙草2.4g,神曲9g,陳皮3g,干姜1.5g。 氣血兩虛 飲食不進,形容枯槁,當補血以益燥,補氣以益餒,下方主之。 人參3g,白術(shù)6g,川芎2.4g,谷芽9g,麥芽4.5g,炙草1.5g,當歸4.5g,茯苓9g,熟地9g,白芍6g,陳皮3g,神曲9g。 滑精 無夢精泄,是謂滑精,積久必成勞怯,急服下方。 人參3g,芡實9g,麥冬6g,生棗仁9g,當歸4.5g,山萸6g,蓮須3g,山藥9g,熟地9g,柏子仁9g,遠志4.5g,五味子2.4g。 多汗 不論自汗盜汗,均能亡陽傷陰,宜用下方以斂之。 人參6g,黃芪皮9g,當歸身6g,桑葉4.5g,麥冬9g,炒杏仁9g,浮小麥9g,糯稻根3g。 怔忡 心悸不寐,宜以下方治其心。 茯神9g,麥冬6g,丹皮9g,人參3g,當歸4.5g,甘草1.5g,菖蒲2.4g,五味子2.4g,棗仁9g。 吐血 世人認吐血一證,不是火盛,即為陰虧。下方以引血歸經(jīng)為主,絕無流弊,可謂千金不換之良丹也。 黑芥穗9g,炒丹皮9g,當歸4.5g,人參3g。 吐白血 久病之人或吐血之后,吐痰皆白沫,似蟹涎,乃白血也。此癥最危殆,世人不識,十治十死。伯未定下方,十愈五六,愿珍視之。 熟地15g,麥冬15g,五味子2.4g,山藥15g,干姜2.4g,山萸9g,茯苓9g,丹皮6g,澤瀉6g。 陽痿 陽物痿軟不舉,多由平日過于斫傷,服下方能復原。 巴戟3g,肉蓯蓉3g,杜仲3g,肉桂2.4g,茯神9g,人參2.4g,白術(shù)6g,熟地9g,山萸9g,遠志3g。 (三)雜癥門 霍亂 上吐下瀉,四肢厥逆,服下方小便一通即愈,不必服熱藥補劑。 大腹皮9g,藿香9g,陳皮9g,茯苓9g,木瓜9g,滑石9g,白扁豆9g,檳榔9g,蘇葉4.5g,土炒蒼術(shù)4.5g,厚樸4.5g,黃芩3g,桔梗3g,木通3g,甘草1.5g,草果1.5g。 干霍亂 干霍亂腹痛而不吐瀉,通常用燒鹽湯探吐,下方卻靈驗過之。 益母草汁一杯,生萊菔汁半杯,生蜜少許,瘧疾初起者宜用下方,輕者三劑可定,重者三劑亦輕。 柴胡2.4g,黃芩2.4g,檳榔1.8g,青皮1.8g,陳皮3g,姜半夏3g,茯苓3g,威靈仙3g,炒茅術(shù)2.4g,厚樸2.4g,炙甘草9g,生姜3 片。 久瘧 用下方連服三五劑,永不復發(fā)。 潞黨參9g,炒白術(shù)3g,炙黃芪4.5g,當歸4.5g,柴胡2.4g,陳皮2.4g,升麻1.2g,炙甘草0.9g,生姜1片,紅棗2 枚。 痢疾 下方專治痢疾初起,不論赤白皆效。 葛根6g,苦參6g,炒陳皮6g,陳松蘿茶6g,酒炒赤芍6g,炒麥芽4.5g,炒山楂4.5g,川黃連1.5g。 休息痢 痢疾時愈時發(fā),下方用河井水各半煎好露一宿,沖入飴糖少許溫服,重者二三服神效。 藕節(jié)7個,荷葉蒂7個,炒側(cè)柏葉7個,炒冬青葉21g,炙椿皮21g,地榆21g。 肝胃氣痛 痛時煎服下方立止。 酒浸良姜6g,醋浸香附9g,陳皮6g。 噎膈 反胃膈氣,多屬于津枯血枯,下方效如神丹。 人乳30g,牛乳30g,蔗漿30g,梨汁30g,蘆根汁30g,龍眼肉湯30g,人參湯30g,姜汁6滴。 呃逆 輕者用紙捻觸鼻中,使打嚏即已。連呃不休者,用下方濃煎呷飲。 柿蒂5枚,丁香3g。 咳嗽 諸般咳嗽,未成虛證者,皆可用下方。如初感風寒,加生姜2 片。 桔梗6g,炒荊芥6g,紫菀6g,百部6g,白前6g,炒甘草2.1g,炒陳皮3g。 熱咳 肺熱咳嗽,用下方置磁瓶內(nèi),炭火熬膏,不時噙化。 藕汁120g,梨汁120g,姜汁90g,蘿卜汁90g,白蜜90g,巴旦杏60g,川貝60g。 消渴 飲不解渴,食入易饑,腸由火盛,下方最妥。 玄參9g,麥冬6g,生地9g,竹葉30 片,菊花6g,白芥子6g,丹皮6g,陳皮1.5g。 頑痰 痰滯胸膈不化,或塞咽喉不爽,均宜下方。 柴胡3g,茯苓9g,甘草3g,陳皮3g,丹皮3g,天花粉6g,白芍6g,苡仁9g,白芥子15g。 哮喘 哮喘躉嗽,宜下方。 慈考竹、建蘭葉等份。 熱嘔 宜用下方清火,不可降火,降火則必變便血。 人參3g,茯苓9g,砂仁3粒,黃連2.4g。 寒嘔 宜用下方散寒,不可降寒,降寒則必變遺尿,伯未曾見治壞者甚多,故特表而出之。 白術(shù)6g,人參2.4g,附子3g,干姜3g,丁香1.5g。 水臌 滿身皆腫,急投下方,不急治則小便閉結(jié)而死。唯至多以兩劑為限。 黑丑3g,甘遂1.5g,肉桂0.9g,車前子15g。 氣臌 不可認作水臌,宜服下方30 劑。 白術(shù)9g,茯苓9g,苡仁9g,甘草0.9g,肉桂0.3g,枳殼1.5g,神曲6g,車前子6g,蘿卜子3g,山藥9g。 黃疸 宜下方調(diào)理。 茵陳9g,陳皮1.5g,白術(shù)9g,茯苓9g,苡仁12g。 腳氣 世人治腳氣,專事逐濕,伯未用下方提氣濕,功效勝彼十倍。 黃芪9g,人參4.5g,白術(shù)9g,防風3g,肉桂0.6g,柴胡0.9g,苡仁9g,芡實9g,陳皮4.5g,木防己9g,陳木瓜6g。 水瀉 下方神效。 白術(shù)30g,車前子15g。 大便不通 老年腸燥者用下方。 熟地9g,玄參9g,火麻仁9g,牛乳1 杯。 便血 大便下血,用下方為末,每米飲調(diào)下一錢。 大蘿卜皮灰、荷葉炭、生蒲黃等份。 尿血 小便出血,痛不可忍,下方治之。按:尿血不可浪投止?jié)?,恐瘀積陰莖,痛楚難當也。 木通6g,滑石9g,黑丑1.8g,燈心1 扎,蔥白2 根。 癇病 忽然臥地作牛馬豬羊之聲,吐痰如涌泉,急煎下方灌之。 南星3g,附子3g,柴胡3g,茯神9g,菖蒲0.9g,半夏3g,白術(shù)6g。 滿身作痛 服下方即止,切不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 柴胡3g,甘草3g,陳皮3g,梔子3g,白芍6g,苡仁9g,茯苓9g,當歸6g,蒼術(shù)6g。 腰痛 痛而不能立直者,下方主之。 鹽杜仲25g,破故紙9g,熟地25g,白術(shù)12g,核桃仁6g。 背痛 老年背骨作痛,腎水虧耗。下方有補氣補水,去濕去風之妙。 黃芪9g,熟地9g,山萸6g,白術(shù)6g,防風3g,五味0.9g,茯苓9g,附子0.6g。 腹痛 不論何種腹痛,服下方立止。 烏藥末、香附末等份。 脅痛 宜下方疏達肝氣。 柴胡2.4g,青皮2.4g,香附2.4g,龍膽草2.4g,當歸3g,川芎3g,枳殼2.4g,甘草0.9g,砂仁1.5g,木香1.5g。 疝氣 疝氣脹痛,用溫酒吞下方。 大茴香末3g。 牙痛 宜搽下方。如痛急,用末15g 煎湯漱之。 青鹽15g,川椒15g,炒透露蜂房15g。 脫肛 用蝸?;液拓i油涂敷,并服下方。 高麗參3g,麥冬9g,升麻1.5g,柿蒂5 枚。 痔瘡 宜下方涂肛門,立奏奇功。 田螺1 個,冰片0.3g 同搗爛。 白濁 宜祛濕濁污垢。下方擂汁飲,一服即效。 生百果12 枚。 久淋 淋病日久,小便不利,痛悶之極,下方主之,治老年淋病尤效。 藕汁30g,白蜜30g,生地汁60g。 強中 前陰不痿,精滑無歇,時時如針刺,捏之則脆,速服下方。 破故紙4.5g,韭子4.5g。 陰囊水腫 用下方研末,冷水調(diào)涂,須臾囊熱如火,干則再上,小便利而愈。 煅牡蠣90g,泡干姜30g,車前子60g。 陰囊濕癢 用下方研膏,涂掌心,合陰囊而臥,甚效。 川椒、杏仁各30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