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郭振清的相聲情緣 (這篇文章是在電影藝術家郭振清先生逝世第二天,應一個媒體朋友之邀寫的,貼上來大家指正!注:“原創(chuàng)”就是“原來創(chuàng)作的”。) 郭振清,著名電影演員,《平原游擊隊》里李向陽的形象家喻戶曉,感染了幾代人。然而,熟悉他的觀眾都知道,郭振清和相聲藝術也有著不解之緣……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20多歲的郭振清還是一個電車公司的學徒工的時候,就結識了很多藝人,并憑借自身天資聰慧和對藝術的酷愛,很快學會了相聲、數(shù)來寶、單弦等曲藝形式,在從事了電影事業(yè)以后,并沒有因工作放棄自己的愛好,仍然堅持著相聲藝術的研究和實踐。迄今,廣播電臺為我們留下了郭振清先生在不同時期與不同演員合作的兩段珍貴的相聲錄音,曲目都是傳統(tǒng)相聲《賣估衣》,搭檔分別是著名相聲演員朱相臣和姜寶林。 與朱先生合作的《賣估衣》,年代較為久遠,大約表演于四五十年前,在天津,電影演員與曲藝演員聯(lián)歡的晚會上,郭先生客串相聲,為其捧哏的是當時相聲界赫赫有名的捧哏巨匠朱相臣,能有如此高的待遇,足見當時的相聲界對郭先生的尊重!單從相聲藝術角度看,這段節(jié)目雖說稱不起上乘之作,但也是可圈可點的了!“追吆喝”入活,味兒正、瓷實、規(guī)矩、穩(wěn)當,可以看出郭先生對市井生活的熟悉情況和對傳統(tǒng)相聲中的“學”的掌握程度,“拜師娘”郭先生使得準,包袱響得透,朱先生番得瓷實,筆者以為可稱范本,“洋馬褂”的包袱別出心裁,朱先生量得好,感情真摯、細致入微,再說“賣估衣”的底,朱先生一改平常,“五條腿”時,“被迫”說出“我不能吆喝這個”,而后再由郭先生縫上“手套”一句,情理之中,絕妙!“算帳”時,一對一句,配合默契,底包袱響得瓷實。郭先生逗得巧,朱先生捧得嚴,整段節(jié)目行云流水、嚴絲合縫、捧逗默契、效果強烈! 由姜寶林先生捧哏的《賣估衣》,產(chǎn)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郭先生此時已是花甲老人,又是業(yè)余演員,能夠很完整地表演一段傳統(tǒng)相聲著實不易。開場墊話詼諧幽默,從姜開了個貿(mào)易公司,引出大小買賣,過渡自然,“追買賣”仍舊精彩、寶刀不老、親切淳樸、惟妙惟肖,“拜師娘”的包袱捧哏演員番法不同,但效果同樣很好,“小手絹”的包袱設計巧妙,既保證了演出效果,又彌補了道具的缺憾,好!“賣估衣”、“算帳”表演得中規(guī)中矩,畢竟歲月不饒人,在感覺、氣力上略顯疲態(tài)。較之早年的錄音相比,稍遜一籌,姜先生捧哏也有些喧賓奪主。 僅憑留下的兩段錄音,感覺不出郭先生更多的相聲情結,但,從這兩段錄音的時間跨度至少可以看出,這位電影老藝術家是多么地酷愛,在去年2月,郭先生命自己的愛孫拜在相聲名家侯耀文門下學習相聲,可見郭老對相聲藝術的信任和希望! 郭先生離開我們了,帶著他鐘愛一生的電影事業(yè),帶著他鐘愛一生的相聲藝術,離開了我們,而他留下的確是不可泯滅的財富,值得所有演員學習的財富,那就是對藝術的一絲不茍、摯著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