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金匱要略》的流傳、版本及注家 徐成賀

 猴小妹小姐 2015-02-21

《金匱要略》的流傳、版本及注家

 (2012-06-14 22:22:03)
標簽: 

雜談

分類: 金匱要略研究

《金匱要略》的流傳、版本及注家

  徐成賀

關鍵詞    張機   《金匱要略》    流傳    版本    注家    歷史資料

《金匱要略》為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書,歷代醫(yī)家倍為推崇,被奉為中醫(yī)經典著作之一。由于年代久湮,幾經兵燹,加之印刷術所限,流傳者意取傳抄,注釋者立意發(fā)揮,因此,所成之帙各異,出現了不同的版本和注家。今筆者不揣淺陋,試就其流傳、版本和注家分別作一探討(重點探討流傳與版本,因注家較多,年代較近,故僅略述其大概)。

1《金匱要略》的流傳

1.1  仲景之書  據張仲景原序自述:“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庇谑?,作者“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并以此為動機,“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通過自己“平脈辨證”的經驗總結,參考《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祿》,撰成《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據《后漢書·志第十七·疫》所記,自“安帝元初六年夏四月,會稽大疫”始,到“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至,共9次發(fā)生疫行。其間在漢末的“中平二年正月”及“建安二十二年”,就有兩次大的流行?!逗鬂h書·紀》對建安二十二年這次大疫也有記載,云:“是歲大疫?!薄恫芗徳u·卷九》曹植對建安二十二年這次大疫的厲害程度,曾這樣記述:“建安二十二年,病氣流行,家家有僵死之痛,室室有號泣之有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闭f明自仲景所述家族的淪喪”始,疫氣一直流行,且愈演愈烈.廣大民眾慘遭死亡已達相當嚴重的地步。仲景卒約公元219年(據《傷寒論》教參),若屬實,這年即是建安二十四年,而大疫流行則是建安二十二年,說明仲景之書成即趕上一次大疫,或在大疫流行之間書成。

    其書既成于建安之后,這一階段除疫氣流行外,仍屬多事之秋。據《通考·帝系考》及《后漢書·紀·傳》所載,自光武稱帝至獻帝禪位曹丕,凡十四主,共196年。曹丕得帝,反封獻帝為山陽公。其實在曹丕之先,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即將漢獻帝迎居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大戰(zhàn);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戰(zhàn);后三國鼎立,仍戰(zhàn)事連綿,時局動蕩。

    由上可見,仲景之書是在大疫流行、戰(zhàn)事頻仍的背景下著成的。又因其亟待疏方救治,加之雕板印刷術尚未發(fā)明,傳抄訛誤在所難免。若非確實效宏實用,是很難流傳下來的。

1.2  叔和編纂   據《甲乙經·序》曰:“近代太醫(y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痹凇肚Ы鸱健肪矶?,有衛(wèi)汛引王叔和之語。衛(wèi)汛為仲景弟子,與叔和同年而有交往。據余嘉錫考證,王叔和曾隨同族王仲宣到荊州見過仲景并受其學(見《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二);在《甲乙經·序》中,也確記載有仲景為王仲宣診病勸其服五石湯之事,可見王與張的交往有其可能,而兼曉叔和受業(yè)。王叔和從魏即為太醫(yī)令,轉至晉仍繼任,由于他重視仲景之學,故在這一時期,叔和似是得到過《傷寒雜病論》,這可從其撰著的北宋熙字小字本《脈經》的內容及序文中得到了解。

    《脈經·卷七》中載有80%的現行《傷寒論》內容,也有現行《金匱要略》第二篇“痙濕暍病”的全部內容?!睹}經·序》中有“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fā)下焦之問”的記載,“傷寒有承氣之戒”是指《傷寒論》部分,因《傷寒論》中有承氣湯的禁忌;“嘔噦發(fā)下焦之問”則是指《金匱要略》雜病部分,出于今《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篇:“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笨梢姡搴蛷摹督饏T要略》第二篇到十七篇是皆看過的。

從這個時期的文獻還可看出,仲景的著作不僅僅是《傷寒雜病論》一部,叔和對仲景著作的編纂亦不僅僅是將《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與雜病部分分開而只有《傷寒論》的流行。據《太平御覽》“高湛養(yǎng)生論”所云:“王叔和……編次《張仲景方論》,為三十卷,大行于世?!笨梢韵胂?,這本書有可能是所有張仲景著作方的大匯集錄,其中既有《傷寒論》的方劑,也有《金匱要略》的方劑,還可能有其他著作中的方劑。僅就《傷寒雜病論》這一部書來看,傷寒部分已分出而成為《傷寒論》流行,雜病部分則也就自然作為單體看待了。實際上,后世幾種版本的《金匱要略方論》前面,皆冠“王叔和撰次”,可見雜病部分在叔和時期已以單獨的形式分化流行,同時還有含雜病的《傷寒雜病論》流行。

1.3六朝至隋,《傷寒雜病論》或與雜病部分有關的書籍似已亡佚  筆者從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一直查下來,直到《隋書·經籍志》中才載有:《張仲景方》十五卷(亡),《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亡),《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脈經》二卷,王叔和撰。這四種之中,兩部亡,一為叔和撰,也就只剩一婦人方了?!端逯尽纷⒁?梁孝序)《七錄》有《張仲景辨?zhèn)肥?,僅是作一引注,說明梁時之記,故在此云“亡”。在六朝至隋這一時期,醫(yī)家皆言推崇仲景,載籍雖指出了冠有“仲景”字樣的一些書名或方劑,卻無一言《傷寒雜病論》之名及雜病內容的條文。有的則可能是據仲景其他著作的散文或好事者之偽托,作為推崇而引入的。至此,《金匱要略》的內容似已亡佚。

1.4唐朝的兩個疑點,說明雜病部分未亡  其一,《新唐書·藝文志》首載《傷寒雜病論》之名,稱“《傷寒雜病論》十五卷”。張仲景《傷寒論》的大段序文也在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文后段首次引用出現,始自“怪當今居世之士”,終自“彼何榮勢之云哉”。其二,在《備急千金要方》特別是《外臺秘要》中,出現了很多現行《金匱要略》雜病的內容,以及《金匱要略》所不具有的內容。如《千金要方》傷寒上卷末云“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這一則說明當時江南醫(yī)家名師手中有仲景的著作存在,二則說明仲景著作的珍貴。據不完全統(tǒng)計和核查,《千金要方》中包括現行《金匱要略》前二十二篇的條文有142條之多,王燾的《外臺秘要》里既提到了“十八卷傷寒論”,也提到了“玉函經”。而王氏所引稱的“傷寒論”,實指現今含有《金匱要略》內容的《傷寒雜病論》,如丹波元撒《醫(yī)籍考》按曰:“先子曰:《金匱玉函》是《傷寒雜病論》之別本,同體而異名者……而《外臺》柴胡湯及柴胡加芒硝湯方后引《玉函經》,正與今本符?!?/p>

以上從書名到內容,說明唐代一個時期確有雜病部分的存在流行,或為《傷寒雜病論》,或為《玉函經》,或為含雜病內容而稱的《傷寒論》。名稱雖然不同,但內容基本一致。

1.5志錄云亡實未亡,雜病部分似又佚   由于古代受印刷術、交通、信息諸條件的限制,每朝修經籍志或藝文志,雖似乎全收了當時書目,但難免還存在如下情況,如皇家宮廷中書已亡佚而民間實有,或前朝之書本朝已亡,或前朝原無本朝卻載,因此志錄所載書也很難囊括全面。對于仲景著作的記載也是一樣,如《隋志》引梁《七錄》云“梁有張仲景辨?zhèn)?,亡?指《傷寒論》十卷),而日·丹波元簡于《傷寒論輯義·綜概》中卻云“其實非亡也”,即是一例證。也有本屬藏有但閉置而未被重視者,如以后王洙于蠢簡中發(fā)現的《金匱玉函要略方論》即是。

唐時,雜病部分確有一段時間的流傳顯現,如《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就有很多內容轉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二書之后至宋·王洙于蠢簡發(fā)現以前的這段時間里,雜病部分似又銷聲匿跡,成了僅識名而不可求實的亡佚了。

1.6王洙的發(fā)現與林億等的校正  公元十世紀末,宋朝統(tǒng)一天下,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十二月癸酉“求購醫(yī)書”(見《宋史·太宗紀一》)。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五月丁亥詔諸州,送醫(yī)術人校業(yè)太醫(yī)署;九月癸亥校醫(yī)術人優(yōu)者為翰林學生。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五月辛酉,“置秘閣于崇文院”,設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稱三院)和編集院。由于中央政權對書籍(包括醫(yī)書)的重視,各地紛紛獻書,彭城節(jié)度使高繼沖則獻上了經過自己編錄的《傷寒論》十卷,掌管內廷的貢奉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的時期內于蠢簡中發(fā)現了《金匱玉函要略方論》。據《宋史·傳紀第五十三·王沫》載:“王洙,字厚叔……少聰悟,博學記問過人……召為國子監(jiān)說書,改直講,校史記、漢書,摧史館檢討……累遷太常博士,同管勾國子監(jiān)預修《崇文總目》……《同朝會要》?!变ǚ河[傳記至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言律,訓詁象隸之學,無所不通?!惫实靡园l(fā)現千古佳作。此《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乃是《傷寒雜病論》的一個節(jié)略本。

宋仁宗皇枯三年(公元1051年),命秘書閣將王燾《外臺秘要》一書送至國子監(jiān),令殿中丞校勘醫(yī)書官孫兆校正。此即宋代大規(guī)模校正醫(yī)書局之先聲。嘉佑二年八月,詔掌禹錫、林億、張洞、蘇頌4人于編集院置校正醫(yī)書局。掌禹錫曾做過“集賢校理,集賢院兼崇文院檢討”。至于他與王洙的關系,王洙曾“推其稽考有勞,賜三品”,自不在話下(據《宋史》)。由于掌氏4人并非醫(yī)家,故于同年十月差翰林醫(yī)官秦宗古、朱有章2人參與校正,后又命原國子監(jiān)校正醫(yī)官孫兆、孫奇及國子博士高保衡等參加校正工作,此即林億、孫奇于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在校定《傷寒論》后于其序中所說的“國家治,儒臣校正醫(yī)書,臣奇續(xù)被其選”之事。

據林億等《金匱要略方論·序》載:“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日于蠢簡中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則辨?zhèn)?,中則論雜病,下則載其方并療婦人?!薄秱s病論》本十六卷,今連傷寒部分共三卷,可知為一節(jié)略本。又曰“臣奇先校定《傷寒論》,次校定《金匱玉函經》,今又校成此書”,知《金匱玉函經》與《金匱玉函要略方》是兩本書,實乃《傷寒論》之別本。又曰:“仍以逐方次于證候之下……又采散在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其‘傷寒’文多節(jié)略,故斷自‘雜病’以下,終于‘飲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復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舊名《金匱要略方論》?!庇蛇@段文字可知,由于十卷之《傷寒論》當時已在流行,而三卷《金匱玉函要略方》與十卷《傷寒論》相比又“文多節(jié)略”,故校定者刪除了上卷傷寒部分,并采集了散在《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古今錄驗》等著作中的仲景方,最后把刪后的兩卷仍勒成三卷,舊名仍用《金匱要略方論})(不過,少了“玉函”二字),也即現行之《金匱要略》。從此,仲景著作主要有《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種形式流行于世,一直至今。

 

2 《金匱要略》的版本

有關《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匾》)的版本,其來龍去脈,甚難理清,故今之報刊及有關書籍所涉極少。日·丹波元簡《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前有兩篇序文,一篇“綜概”。其序文,一為林億等校定的“金匱要略方論序”;一為“金匱要略序”,小字云“出趙本”,內容為鄧珍的序和徐镕的序。在所自撰的那篇“綜概”中,記有自注小字,曰:“案仲景金匱,他書無其目,唯宋本及俞橋本、趙開美本、林序后,有一小序云:仲景金匱錄云云?!眱H就丹波氏所指,《金匱》的版本已不下5種,即宋本、趙開美本、鄧珍本、俞橋本、徐镕本等。

2.1宋本  宋朝校正醫(yī)書局校定并刊行的版本,通稱“宋本”。對于《金匱》,則專指林億等所校之《金匱要略方論》。后世版本,皆由此來。其原版者,至明已少見,今已不可得。

2.2趙開美本  趙開美(公元1565~1624年),又名琦美,字仲朗,號元度,清常道人,常熟虞山人。歷官刑部貴州司郎中,受奉政大夫。博文強記,與其父皆好藏書,家有藏書房“脈望館”。每有善本,則其父作序而子刻之,以資實用。宋本《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至明·萬歷年間,已較難尋覽,就連金·成無己據林億等校定之白文本《傷寒論》所撰之《注解傷寒論》(于金·大定十二年即公元1172年正式刊行。見王鼎序),也僅有少數藏書家及少數醫(yī)家有之。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虞山疫病流行,趙氏家多人染疾病倒,后得沈南肪診治痊愈。沈氏之術,皆本仲景書,即成注本《傷寒論》,因向其索取刊行。后又刻《金匱要略方論》(上、中、下三卷)、《傷寒類證》(上、中、下三卷)、《集注傷寒論》(成無己注解),將此四書合為《仲景全書》,于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刊行.這就是趙開美本,簡稱趙本。

至于趙氏所刻之《金匱要略方論》,是徑用宋本,或經他人??毯蟮谋咀樱捎袃煞N推測:一為趙氏家藏之宋本,這可由趙開美寫在《仲景全書》前面的“刻仲景全書序”來推測,“沈君曰:《金匱要略》,仲景治雜病之秘也,合并刻之,且(或“目”字,因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之原藏本已不清晰)見古人攻擊補瀉緩急調停之心法。先大夫曰:小子識之,不肖。孤曰:敬哉!既合刻,則名何從,先大夫曰:可哉!命之名《仲景全書》?!敝瓕偌也?,不象先刻之成注《傷寒論》,是從沈氏而得。雖沈君曰《金匱要略》,但所刻之《金匱》名卻為《金匱要略方論》,與宋本名同。二為據家藏之鄧珍本。因鄧珍本早在元朝惠宗至元庚辰(公元1340年)已經刊行,所刻《金匱》,最前面是鄧珍序,其次為林億等的序文,僅用宋本之名不能視為宋本,因鄧本也同宋本,可以演襲。故筆者拙見,趙本當據鄧珍本刻成。徐镕本早趙本一年刊行,因刻書在當時甚需時日,故不可能以徐镕本。

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藏有原刻《仲景全書》,據悉中醫(yī)研究院、北京圖書館亦藏有,其趙氏原刻錯誤較多,如風引湯“日數十發(fā)”誤為“日數十后”,烏頭湯之“烏頭”誤為“烏豆”,“九痛丸治九種”下脫“痛”字等。在中國,同時還可見到日本寶歷六年(公元1756年)《仲景全書》的刻本,此似據他本校定過,因雖在《金匱要略方論》上看不出??弊謽?,但于《集注傷寒論》上有之,如:x,宋版有,成本脫。1963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曾從趙刻《仲景全書》中選出,加以校勘后影印成單行本發(fā)行。

在日本,有相當于清初的日本翻刻本,楓山秘府藏《仲景全書》。這是留日的最早本子。范行準《康平傷寒論序》云:“戊寅之冬,書友以會稽沈氏鳴野山房所藏《仲景全書》求鬻,乃明趙開美原刻,其中之一為《傷寒論》,即趙氏翻刻者,也即日本森立之《經籍訪古志》中所載楓山秘府藏本也。”在其以后,又有復刻的不同版本,如寬文重刻本,安政重刻本,天保乙未重刻本,寶歷六年白厚皮本等。

2.3鄧珍本  鄧珍何許人?考《中醫(yī)人物字典》、《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分省醫(yī)籍考》、《中國醫(yī)籍通考》,均不可得。今先錄一段趙本前的鄧序,以見其人之一斑,及獲書于丘氏進而刊行之動機?!皬堉倬?,以穎特之資……作《傷寒雜病論》方合十六卷……惜乎后之傳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則亡之。宋翰林學士王洙,偶得雜病方三卷于蠢簡中,名曰金匱方論,即其書也……林億等奉旨校正,并板行于世。今之傳者,復失三卷。仆幼嗜醫(yī)書,旁索群隱,乃獲于盯之丘氏,遂得與前十卷表里相資……故不敢秘,特勒諸梓,與四方共之。后至元庚辰樵川玉佩鄧珍敬序?!庇伞敖裰畟髡撸瑥褪怼奔坝凇扒鹗稀彼?,知為直接由宋版刊行?!爸猎?,據《辭?!窞樵葑谀晏?,“庚辰”當在公元1340年。

北京大學圖書館有元刻本,內有楊守敬跋,為現存最早的《金匱》版本。

2.4俞橋本  俞橋,明醫(yī)家,字子木,號溯洞道人,海寧(今屬浙江)人。少業(yè)儒,潛心研究理學,兼精岐黃。嘉靖中以名醫(yī)被征,累官太醫(yī)院判。橋于方書無所不晰,更博詢諸名家,得河間、潔古、東垣未刻諸稿及古今秘方(據康熙二十二年《海寧縣志》卷十一《人物志》九《藝術》;又據康熙二十三年《浙江通志》卷四十二《方伎·本傳))。其著《醫(yī)學大原》一書,搜輯《樞》、《素》以下諸名家……皆有考證。知橋為當時名醫(yī),注意搜集古代名家之言進行刊刻。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有日本仿明俞橋本。稱日本皮紙本,前加有兩篇日本人的序,后有俞橋序。清光緒間成都鄧崇文齋的《仲景全書》即據日仿俞本重刻。民國間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此影印為《四部叢刊》本,題名為《新編金匱要略方論》。

2.5徐镕本  徐镕,號匿跡市隱逸人,應天(今江蘇南京)人。業(yè)醫(yī)數十年,惟推崇仲景書,于《傷寒論》、《金匱》研究頗深。以為成無己注《傷寒論》和《傷寒明理論》畢時年事已八旬,未暇注《金匱》,致使俗醫(yī)分傷寒雜病為二門,誚仲景能治傷寒而不能療雜證。徐氏有慨《金匱》與《傷寒論》睽離孤處,于是與新安古史文學家昊勉學商議為《金匱》校梓。以后即收入《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于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89年)刊行。世稱徐镕本或醫(yī)統(tǒng)正脈本。

現有明·萬歷二十九年辛丑(公元1601年)昊勉學??瘫荆幻鳌とf歷新安吳氏清初金陵古堂重修本;清·江陰朱文震??瘫?;清·光緒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維新書局刻本;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京師醫(yī)局修補,江陰朱文震刻本重?。?923年北京中醫(yī)學社補刊本(以上所引,據《中國圖書聯合目錄》)。商務印書館據《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本排印,題名為《新編金匱要略方論》;中華書局據此排印的《四部備要》本,題名為《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上海涵芬樓影印明刊《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本,面題《金匱要略》,里面書名同上。

 

3《金醫(yī)要略》的注家

上海中醫(yī)學院裘沛然教授將主編的《中國醫(yī)籍大辭典》中專門研討《金匱》的書籍進行統(tǒng)計,截止目前,已達230多種。它雖非《傷寒論》逾千的驚人數目,但已不是宋明時期那種肥癮顯分了,亦甚為可觀。今就其不同時期的研究注釋情況及研究側重點,略舉有代表性的注家以作探討。

3.1不同時期的研究注釋

3.1.1  宋、金元時期,百家爭鳴,唯重研究仲景的學術思想以發(fā)展自己的學說與觀點,無一專著。這一時期,只是朱肱在《南陽活人書》中采用了《金匱》的方劑;陳無擇據《金匱》理論發(fā)展了三因說;張元素謂“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在小注中提到了《金匱》;李東垣受《金匱》治虛勞當甘溫扶中思想的影響,發(fā)展了脾胃學說;朱丹溪的《局方發(fā)揮》常以《金匱》的理論與方藥為依據,詳述《局方》之弊??梢娺@一時期的醫(yī)家,只是從不同方面對《金匱》的某個理論、某種學說或某些病證作出專題闡發(fā),終無一專門著作問世。

3.1.2  明代唯趙以德一家,首開注解《金匱》之先河。據曹炳章《歷代傷寒書目考》所載:“注傷寒,宋有五十七家,金二十家,元三十家,明九十一家,共計一百九十八家。而《金匱》,惟明·趙以德《金匱玉函要略衍義》一家而已。”趙氏為丹溪弟子,承其學作《衍義》,但也只有抄本,未有刻本,因此流傳不廣。

3.1.3  清代考據訓沽之風盛,注《金匱》者達十余家。江西喻昌研究《金匱》甚精,其名言“白術、黃芬為安胎圣藥”,即從《金匱》妊娠養(yǎng)胎用白術散方中悟得,其著《醫(yī)門法律》也主要以《金匱》為準。周揚俊乃喻氏弟子,其認為明代趙氏之注“理明學博,意用慮審,本軒歧諸論,相為映照,合體用應變,互為參酌”,鑒于趙注尚未完成,周又采喻氏之說,加以“補注”,融合題名為《金匱玉函經二注》,于康熙二十六年付梓。

在周氏之前,尚有盧之頤《金匱要略注疏》,但書未見。還有按徐镕本之次序注釋刊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徐忠可的《金匱要略論注》(徐亦為喻氏弟子),有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程林的《金匱要略直解》,皆早于周氏(公元1687年)。再以后又有沈明宗的《金匱要略編注》,魏荔彤的《金匱要略本義》,尤怡的《金匱要略心典》,黃坤載的《金匱要略懸解》,吳謙作為總修官于乾隆四年奉救主編的《醫(y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陳修園的《金匱要略淺注》,高學山的《高注金匱要略》,唐容川的《金匱要略淺注補正》。計凡要者共13家。

其中卷數較多的為徐忠可、沈明宗、黃坤載3家(各22卷~24卷),較少者為程林、尤怡(各3卷)。此雖數不如傷寒巨豐,但因俱系積學之士,畢生研究,造詣精深,亦為后學拓開了門徑。

3.1.4  近代早期,中西匯通,既有純以中醫(yī)之理研究者,也有結合西說進行闡發(fā)者。較有代表性的有曹家達的《金匱要略發(fā)微》,黃竹齋的《金匱要略集注》,陸淵雷的《金匱今釋》,余無言的《金匱要略編釋》,朱光被的《金匱要略正義》等.

3.1.5  在國外,日本丹波氏父子的《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及《金匱玉函要略述義》二書,較有代表性,闡發(fā)多有新意。

3.2注家研究的特點(大致側重,難一盡言)

從《內經》,闡文義:此以趙以德為代表,多結合《內經》原文精神,予以闡發(fā)。

遵原序,注心得:此以徐忠可、魏念庭、尤怡為代表,均按原文編排次序,結合自己的心得,逐條解釋,探求病機,闡述方義,最大的好處是保持了原書面貌,是注釋《金匱》的主要形式。

重編次,正訛誤:沈明宗、《金鑒》對原書條文進行了次序的整理調整,刪訂正誤,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注釋。

宗內科,按病證:喻昌、張璐全然不睬條文次序,而是將其主要內容納入內科病證中歸門別類,進行注釋,并加以補充。

析湯方,釋藥物:王晉三《絳雪園古方選注》、陳靈石《金匾方歌括》、湯本求真《皇漢醫(yī)書》等,擇《金匱》方,以分析方劑的意義來研究《金匱》;而鄒澎《本經疏證》則就藥物結合方劑及主治意義來研究仲景的方藥。

3.3近50年的大發(fā)展

解放后,借鑒《金鑒》將仲景之書作為培養(yǎng)中醫(yī)人才的經驗,《金匱》一直作為高等中醫(yī)院校的必修課教材,國家多次組織學驗俱豐的金匱研究專家修訂編審,今已出版六版,并有《教參》問世。同時還再版了一些好的版本及注本,新版了一些本學科的專注,如譚日強的《金匱要略述義》,楊百拂《金匱要略集解》。至于各家中醫(yī)雜志,也發(fā)表了很多研究文章,從版本、原文、文義、文法、學術思想、臨床、實驗各方面進行了廣泛研究。          

回顧《金匱》的流傳歷史,雖歷經風波,仍不泯滅,這是由它自身的科學價值和極高的實用性所決定的,也與無數醫(yī)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分不開。前人智慧的結晶,為我們打開了登堂問省的門徑,其篤誠于志、嚴謹治學的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向更高的深度和廣度去探索。

(連載于《國醫(yī)論壇》1998,(2)1-3;(3)1-3)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