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居是一座具有海南民居風(fēng)格特點的院落式仿古建筑,為了弘揚清官文化,營造廉正風(fēng)氣,??谑屑o(jì)委投入100多萬元,在海瑞故居原有的基礎(chǔ)上打造了“清正園”。
“清正園”是一個廉政文化廣場,“清”就是清廉,“正”就是剛正。
“清正園”給人展示的主題清晰、簡潔高雅,集觀賞性、知識性、藝術(shù)性、教育性于一體。園中有居,居外有園,既有中國歷史清官,又有海南歷史廉吏,雙十清官交相輝映,使參觀者置身于深厚的清官文化氛圍。
“清正園廣場”左右兩排房子是歷史文化名人事跡展覽,右邊是“中國十大清官展”,左邊是“海南十大廉吏展”,展出海南唐胄等十大廉吏的畫像及簡介。
長鳴鐘和衣冠鏡是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象征物,具有強烈的視覺提示性,并與清官文化互相烘托。
自古瓊瑤稱此島,珠崖畢竟占春先。海南島山清水秀,宛如一顆明珠在南海上熠熠閃爍。一代詩杰郭沫若踏上這塊土地時,用詩句由衷地贊嘆這里富饒的物產(chǎn)與神奇景觀。
中國歷史上海南人代代生息,相繼奮斗。如今在改革開放之風(fēng)吹拂中,迎來了國際旅游島戰(zhàn)略建設(shè),海南正日益為世矚目。
人們無論對她的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希望有更多了解?,F(xiàn)篩選十位瓊島歷代清官、亷吏的事跡進行展出,以供廣大黨員干部借鑒。清風(fēng)勁節(jié),彪炳海宇。
一、 薛遠:廉潔從政,后世楷模
薛遠,(1414—1495),字繼遠,明朝進士,海南省瓊山人府城人,祖籍安徽省無為州。是歷史上瓊籍官員中第一位官至尚書郎(相當(dāng)于中央部長級)的人物。其敏而好學(xué),精于禮樂、兵刑、天官、律歷,尤其嫻熟典故。
1435年(明宣德十年)中舉,1442年(正統(tǒng)七年)考中進士,任景泰官戶部郎中,1457年(天順元年)提任右侍郎,后改任工部,1467年(成化初年)督兩廣軍餉,位至南京兵部尚書。任職期間,治政嚴(yán)明,官吏斂手,百姓安居。曾云:“馭吏嚴(yán)刑以懲,不若先先事而發(fā)善,革弊不若無弊可革?!?/span>
因治水、賑災(zāi)有功,歷任戶部侍郎、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他對禮、樂、兵、刑、天文、律數(shù)造詣頗深,尤精于國家典故。在戶部時,奏章、行文、悉出其手。做官40年,食不兼味,家無長物。
其在位時錚錚鐵骨,敢于直言,不畏強權(quán),政績顯著,朝野贊賞。1477年遭奸臣誣奏。被罷官為民歸里。
二、邢宥:不畏強權(quán),秉公執(zhí)法
邢宥(1416—1481),字克寬,號湄邱。文昌市文教鎮(zhèn)水吼村人。明代政治家、學(xué)者、湖南三賢之一。為官20余年,歷任四川臨察御史、浙江臺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
邢宥少負奇才,聰敏異常,五歲讀《三字經(jīng)》,日記數(shù)十言;10歲作《勉學(xué)詩》,初露他已具治國齊家之志。入鄉(xiāng)校時,每次月試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歲補文昌弟子員,26歲鄉(xiāng)試中舉,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登二甲進士第。
邢宥一生為國為民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為,在學(xué)問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他一生中非常喜歡讀書寫作,對書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傳世,對于海南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清代海南探花張岳崧將其同海瑞、邱浚譽為海南三賢。
邢宥為官不懼權(quán)貴,秉公斷法,威名震動朝野。為百姓辦了許多實事,深得民心。但得罪不少地方官吏和豪紳被誣告遭報復(fù),成化六年秋,邢宥借入京議事之機,上書請示御職,起初不允,經(jīng)再三求準(zhǔn),去官還鄉(xiāng),時年55歲。邢宥辭官后,回到故鄉(xiāng)文昌市水吼村,在東昆港北湄的山丘上蓋了一間“湄邱草亭”,以讀書寫作自娛,因此自號“湄邱道人”。雖到晚年,仍手不釋卷,“足跡未嘗至城市”,著有“湄邱集”十卷,今存二卷。對邢宥的著作,海南明代大詩人、大學(xué)問家丘浚評道:“詩文雖少作,然作必有意趣,不為無益之語,字畫亦遒美有法”。
成化十七年(1481年)邢宥壽終正寢卒于家鄉(xiāng),享年66歲?;实勐勂渌烙嚧鬄榈肯?,派遣廣東承宣布政司右參政謝璃諭于家設(shè)祭,皇帝在祭文中對他予以表彰:"早擢賢科,授任風(fēng)紀(jì),進秩專慶,茂著循良之績"。明內(nèi)閣大學(xué)士丘浚撰墓志銘都察院右都御史戟縉撰行狀,對其生平有高度的評價。
三、 王佐:仁明司馬,勤政博學(xué)
王佐(1428~1512)字汝學(xué),號桐鄉(xiāng),海南臨高蠶村都(今臨高縣透灘村)人。明代海南著名詩人。
明宣德三年(1428年)生,父親王原愷為世襲撫黎士舍官。母親唐朝選,是瓊山監(jiān)察御史唐舟侄女,生二女一男。大姐王春,二姐王蘭。王佐七歲時父親去世,教養(yǎng)子女的重任由母親承擔(dān)。母親知書識禮,命王佐追隨名師,雖遠在千里之外,也遺王佐前往就讀。曾受教于唐舟、丘濬,學(xué)問日進。
明正統(tǒng)十二年,王佐剛好 20歲,參加鄉(xiāng)試中了舉人。次年春試,不幸落第。后來進京師太學(xué)讀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宰相李賢深信他將來必成大器??墒?,由于某些權(quán)勢者的妒忌,多方壓抑,王佐在太學(xué)呆了19年,始終沒有考取進士。眼看年近四十,他只好向吏部報到,要求銓補。
明成化二年出任廣東高州同知。成化五年,母親病故,王佐奔喪回家。成化十年改任福建邵武府同知。兩地均遇盜亂,力主邊撫,分化賊勢,境內(nèi)得以安清。十六年(1480年),調(diào)任福建鄉(xiāng)試考官,擴增府、州、縣學(xué),注重教化,反對行賄封舉,深受生員擁護。
弘治二年(1489年)改任江西臨江府同知,王佐在廣、閩、江三省諸郡間作地方官20余年,勤勤懇懇,為百姓辦事,不趨炎附勢,不阿諛求榮。政績廉明,士民愛戴。因受到某些權(quán)勢者妒忌壓制,遂以年老為由告歸。史載“所至以廉操聞,遺愛于民”。
明景泰六年,代宗皇帝敕令監(jiān)察御史彭烈、臨高知縣楊獲等親抵透灘村,為其建立“禮魁坊”,以示表彰。
四、 廖紀(jì):天南名臣,高風(fēng)亮節(jié)
廖紀(jì)(1455—1532),字時陳,號龍灣,直隸東光人,原籍廣東瓊州府萬州陵水縣那亮鄉(xiāng)(現(xiàn)萬寧市貢舉村)。
弘治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遷郎中。正德中歷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廠,遷吏部左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南京吏部尚書,調(diào)兵部,參贊機務(wù),被劾解職。
嘉靖三年,以大禮議被薦任吏部尚書,多次諫言。曾修《獻皇實錄》,加太子太保。廖紀(jì)在任上辦事嚴(yán)正,“清而不激”。“正士綱,重守令,惜人才”,政績顯著。后與權(quán)臣政見不合,觸及權(quán)貴利益。就以年老體衰為由,于嘉靖六年自責(zé)致仕乞歸。
廖紀(jì)一生歷經(jīng)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他留下的傳世著作包括《大學(xué)管窺》、《中庸管窺》、《性學(xué)原》、《心學(xué)原》、《獻皇帝實錄》及奏疏、詩文等眾多,另外,還有《童訓(xùn)》等著作失傳。卒贈少傅,謚僖靖。
五、鍾芳:嶺海巨儒,廉明勤政
鐘芳(1476—1544 ),字仲實、中實,號筠溪。原籍瓊山縣,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三亞市崖城鎮(zhèn)水南村)。
鐘芳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哲學(xué)家,是一位在明代當(dāng)過文官、武官、法官、學(xué)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莊(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稄V東通志》一書中尊稱其為“嶺南巨儒”。
鐘芳官至兵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在位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勤政愛民,懲貪革奸,除弊興利。1534年致仕回瓊。
六、唐冑:宦海史永,耿直方正
唐胄(1471~1539)字平侯,號西洲。海南瓊山(今??谑信实ご澹┤恕J侵膶W(xué)家、史學(xué)家、政治家,曾任明戶部右侍郎。在位時賢能廉政,克己奉公,革除弊政,興修水利,重視教育。
明弘治十一年鄉(xiāng)試第二名,弘治十五年(1502)會試奪魁,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后歷任員外郎,廣西提學(xué)僉事、云南金騰副使等職,再擢云南右參政、右布政使。十一年(1532年)任廣西左布政使,翌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僅半年改任山東巡撫,時黃河泛濫成災(zāi),千里跋涉尋覓黃河故道,疏通三郡水,引灌荒田,變患為利,并發(fā)耕牛、種子,鼓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業(yè),政績顯著。十四年(1535年)轉(zhuǎn)任南京戶部右侍郎,次年春調(diào)任北京戶部右侍郎,秋轉(zhuǎn)為左侍郎。時安南(今越南)遣使告莫登庸篡權(quán),世宗欲發(fā)兵征討,唐胄疏陳7條理由,竭力諍止。十七年(1538年),世宗決定以生父“獻皇帝”入祀明堂饗禮配上帝,唐胄冒死抗疏,被捕入獄,拷掠削籍歸鄉(xiāng)。是年冬獲赦,準(zhǔn)備重新起用,終因不堪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臥病不起。隆慶元年(1567年)追贈都察院右都御史,賜諭葬。
七、 瞿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
瞿罕字日有,湖北黃梅縣人。七歲能文,詩壇高手,只是作品難得一見。
崇禎十二年授廣東崖州知州,在任上居官潔廉,嚴(yán)約吏胥,仁恕愛民,興學(xué)育才,政績卓越,深孚眾望。四年卸任時兩袖清風(fēng),不帶一物歸里,在崖州世代傳揚。
八、 陶元淳:崖州“包公”,清代廉吏
陶元淳,字子師,江蘇常熟人。康熙中舉博學(xué)鴻詞,以疾不與試。二十七年,成進士,廷對,論西北賦輕而役重,東南役均而賦重,原減浮額之糧,罷無益之費。閱者以其言戇,置二甲。
1694年出任清代海南昌化知縣,次年升崖州知州。其在位期間,“廉明方正,禁革衙門陋規(guī)“,打擊貪官污吏,極力保護農(nóng)民利益,”樹民風(fēng),開民智,立民德,興民教“,自身生活儉樸,后因病去世。其事跡流傳至今。
九、張岳崧:嶺南奇才,品行高雅
張岳崧(1773—1842),字子駿,又字翰山、澥山,號覺庵、指山。海南定安縣龍湖鎮(zhèn)高林村人。
張岳崧博學(xué)多才,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官至清代按察史、布政史、護理巡撫、大理寺少卿等。
其在任忠于職守,樂善好施,重視教育,正人先正己。革除各種陋規(guī),四次受到皇帝召見,曾與禁煙英雄林則徐共事,志同道合,交誼深厚。晚年辭官歸里。
主持編纂《瓊州府志》,擅長書畫,是清代知名的書畫家,與丘浚、海瑞、王佐并譽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讀絕(丘浚)、忠絕(海瑞)、吟絕(王佐)、寫絕(張岳崧)“四絕”中的“寫絕”。
十、韓錦云:瓊州清官,“海忠公”后第一人
韓錦云(1806~1874),字紫東。海南省文昌縣錦山鎮(zhèn)人。12歲能文,20歲就讀瓊臺書院,先生贊為“國器”。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舉人,二十年登進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
咸豐元年(1851年)補戶部奉天司主事。此后歷任云南司員外郎,江蘇司郎中,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戶部給事中,兵部掌印給事中,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刑科給事中,四川鹽茶道,四川按察使加鹽運使,云南糧儲道等職。
同治五年(1866年)任四川布政使,六年兼理按察使。九年受皇帝賞賜二品頂戴花翎,十年兼署鹽法道,總攬四川行政、民政、財政和監(jiān)察大權(quán)。
為官期間,歷經(jīng)鴉片戰(zhàn)爭,主張抗英衛(wèi)國,堅定站在林則徐等少數(shù)人方面,敢于上疏直諫,反對妥協(xié)投降政策。其在任勤政清貧,整頓吏治,懲辦貪官污吏,時人以“海忠介后一人”稱之。
病卒于任上,享年69歲,有《白鶴軒集》(2卷)行世。其生前曾賦詩曰:“宦游君已廿年余,兩袖清風(fēng)意自如。我亦菜根頻咬斷,何曾彈鋏笑無魚。”其廉政勤政之名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