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江湖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許正是如此才更有樂趣,要都是真貨,豈不是只需要比誰財大氣粗,而不需要比鑒定眼力了?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總結(jié)幾條如何成為古玩市場的撿漏高手。 no.1改掉新手的壞習(xí)慣 古玩地攤攤主閱人無數(shù),每天就是從顧客的眼神語言里判斷對方懂不懂行來定價扒拉錢,新手往往被坑被宰。 我簡單地總結(jié)了新手和老手的各自五大特點。 先說新手: 第一,拿放大鏡。 對于有經(jīng)驗的藏友,一般情況下鑒定古玩真?zhèn)问遣恍枰糯箸R的,上來就拿個放大鏡在那看東西的人八成是新手。有人問,是不是地攤貨水平低,要高仿才用得著放大鏡?非也,認(rèn)古玩好比認(rèn)人,認(rèn)識就是認(rèn)識,不認(rèn)識用放大鏡看還是不認(rèn)識。 第二,滿口黑話。 很多初學(xué)者熱衷于學(xué)行話、黑話,那樣一下就露餡了。當(dāng)你不能正確認(rèn)識一件器物的時候,說再多的黑話又如何?當(dāng)你拿起一件東西的時候,有經(jīng)驗的賣家基本就知道你是什么水平了——拿著假貨討價還價的水平能好嗎? 第三,表示喜歡。 當(dāng)你越想買某個東西的時候,就應(yīng)該越是不露聲色,甚至表示不喜歡,說這個東西“有殘,工糙”等等。最好先看看其他東西,甚至殺殺價,看看賣家的眼力如何和大概價位,然后再拿起自己的目標(biāo)器物,一上來直奔目標(biāo)有時候也會陷入被動。 第四,不懂價格。 前幾年,在我稍微能鑒別一些瓷器之后,一度很興奮,買了不少青花瓷盤,結(jié)果呢?所有東西都是清末的老貨,但全都是我花了市價數(shù)倍的價錢買到。一個古玩店老板調(diào)侃我說:“這放我店里也賣不出這價兒?。 ?/p> 第五,到處顯擺。 有的新手在地攤上買東西的時候總喜歡指點江山,我就聽到過有人說:“這碗不到康熙,是雍正晚期民窯。”——好家伙,民窯都能看出是雍正晚期的,雍正朝總共才幾年啊? 再說老手: 第一,主動開價。 能主動開價的人是老手,比如上來就問“這個300賣么”。主動開價的好處是根本不給賣家忽悠的機會,直接拿下。收老貨的賣家一般也愿意把東西賣給懂行的人,那樣才有穩(wěn)定的客戶。 第二,絕不執(zhí)著。 老手碰到喜歡的東西,不會非買不可,價格高了就殺,殺不下來就放棄,不要買自己認(rèn)為不劃算的東西,不然過后也后悔。我就是當(dāng)初不夠“淡定”,買了一堆沒什么價值的破爛。 第三,不動聲色。 老手逛古玩地攤,無論是自己撿漏還是漏讓別人撿了,都要心靜如水,撿漏是緣分,錯過也是緣分,不要因此顯得高興或者失落,更不要繼續(xù)多費口舌,靜靜地繼續(xù)看下一件東西就好。 第四,不會多嘴。 和新手到處給人上課正相反的是,老手絕對不會對別人的東西和交易品頭論足,就算是旁邊人拿不準(zhǔn)想詢問,也不要多回應(yīng),沉默是金。 第五,從不退貨。 假如交錢的當(dāng)時就知道買虧了,也不會退貨。假如你退貨,以后就沒人愿意賣給你東西,在圈內(nèi)人還得說你一句“他吃不動貨”,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咬牙切齒。 no.2逛古玩地攤要守的規(guī)矩 古玩行是個江湖,既然走江湖,就得守規(guī)矩。 逛地攤的時候,要把平時那些身份地位全都拋諸腦后,但要牢記兩個字:一個是“眼”,一個是“義”。假如東西看走眼,就賠了,假如不講究點江湖義氣,也沒人愿意賣你東西。 規(guī)矩一: 不插話 最基本的規(guī)矩就是東西在誰手里誰說話,比如你拿起一個碗來端詳,我就只能看,尤其是當(dāng)你跟賣家討價還價的時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不然,我說這東西好,哄抬了價格;我說東西差,砸了別人買賣——兩頭不討好。無論我多想要這個碗,也得等你把東西放下,然后我再拿起來,這個時候我才好說話。 規(guī)矩二: 不放下 對于那些別人在看東西還價,而他在一旁品頭論足甚至直接報價的人,會被買賣雙方都視為非常不規(guī)矩的做法。假如自己喜歡一件東西,旁邊圍觀的人也多,那千萬不要把東西放下,因為一放下,你就失去了說話的權(quán)利。 規(guī)矩三: 不想買,不問價 古玩行還有一個規(guī)矩就是不要隨便問價。買古玩不是買白菜,假如對方開價不離譜,自己就必須還個價,不還價就走是不禮貌的,所以最好是確實想買再問價。 規(guī)矩三: 想買之前先砍價 有的人可能不喜歡砍價,但是古玩地攤不是連鎖超市,砍價是必須的。在地攤上,哪怕你碰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漏,也要使勁砍價,甚至要故意為了一二十塊錢也要跟賣家磨上幾分鐘。為啥?為了讓他賣得踏實。假如你看準(zhǔn)了一個寶貝,賣家開價一千,你說成交,那對方可能就說不好意思看錯了,這個一萬,旁邊那個一千。尤其是遇上手里老貨多的賣家,一定砍到他真的不想降了為止,這樣一方面少花錢,更重要的是以后再買他的東西價格就不會太高。 有一次,我親眼看到一個花白頭發(fā)的老先生從懷里掏出一大疊錢就數(shù)起來:1、2、3……68、69、70。整整7000元!旁邊的看客都看傻了眼,但古玩行的規(guī)矩就是不能插嘴,所以沒人說啥。等那老先生把一個古怪離奇的玉器從賣家手里拿過來的時候,大家趕緊把目光移開各自干各自的事去了。為啥呢?假貨唄,批發(fā)來就50塊錢的東西。 還有一次,和一位好友一起來到一個攤位前。好友伸手拿起一塊白玉牌子,問攤主:“這多少錢?”攤主正色回答:“最低200!不講價啊!這可是從村里收來的,我看好像還是個玉的?!焙糜焉兑矝]說,掏出兩百元,拿貨走人。筆者隨后對他說:“你手夠快的?。 彼俸僖恍?,美滋滋地請筆者吃了一頓涮羊肉。后來有人給好友出了2萬元買這塊玉牌子,他都不賣,還說:“這么白的玉牌子,塊頭大,雕工細(xì),還能升值呢!” 如今地攤的好東西越來越少,一些有些資歷的收藏家和古玩商都對逛地攤嗤之以鼻,甚至覺得所謂的“撿漏”在當(dāng)今是天方夜譚。這反倒讓我對地攤淘寶更有興趣,每當(dāng)撿漏的時候,總有一種笑傲江湖的成就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