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l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 揚州博物館藏 元代藍釉劃花瓷器初探
在中國陶瓷史上,元代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這時候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都仍在繼續(xù)生產(chǎn),但大多呈衰敗之勢,真正代表瓷器生產(chǎn)時代特點的是景德鎮(zhèn)窯。至元十五年,元政府在景德鎮(zhèn)設“浮梁瓷局”,掌燒造瓷器,官家的重視和提倡進一步剌激了景德鎮(zhèn)瓷業(yè)的發(fā)展。從傳世及出土的器物看,元代景德鎮(zhèn)窯除了生產(chǎn)一些傳統(tǒng)品種以外,還創(chuàng)燒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紅瓷以及高溫紅釉和藍釉等新品種,尤其是高溫顏色釉的燒制成功,是熟練掌握各種呈色劑的標志,為明、清兩代燦若霓虹的顏色釉制作工藝的高度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是元代高溫顏色釉瓷中的藍釉劃花品種。 一、著錄可考的元代藍釉瓷器 元代藍釉瓷器存世完整者極為稀少,目前著錄所見的不足20件,且均為國內(nèi)外著名機構收藏: (一)清宮舊藏或早年流失海外、現(xiàn)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元代藍釉瓷器: 國內(nèi)主要有:揚州博物館收藏的藍釉白龍紋梅瓶(圖1)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藍釉白龍紋盤1件。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也藏有藍釉把杯、盤(圖2)各一件,均有描金裝飾,但金彩大多脫落,唯紋飾筆痕依稀可辯。 國外主要有:法國吉美博物館藏藍釉白龍紋梅瓶1件,尺寸較揚州博物館所藏略小。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藏藍釉白花蘆雁紋匜1件,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以及日本出光美術館、日本大阪市東洋陶瓷美術館各藏有藍釉白龍紋盤一件。還有一種直徑達45厘米左右的藍釉白龍紋大盤,現(xiàn)分別藏于伊朗巴士頓(Baston)博物館和阿特別爾寺。另據(jù)英國學者考證,土耳其托普卡普宮博物館所藏藍釉白花麟鳳紋菱花口大盤,當年也應是伊朗的藏品。 美國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館藏藍釉印花龍紋高足杯及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外褐釉里藍釉印花云龍紋盤,因目前學術界對其制作年代有不同看法,故暫不列入本文討論范圍。
(二)建國以來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元代藍釉瓷器資料主要來自窖藏和墓葬兩個方面: 1964年5月,河北保定市永華路南小學建筑工地發(fā)現(xiàn)一處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元代藍釉瓷器3件,分別是藍釉金彩匜(圖3)和藍釉金彩杯、盤各一件,前者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后兩件藏于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fā)現(xiàn)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1976年,江蘇江陰永樂九年墓出土藍釉無柄壺1件,據(jù)專家考證為元代產(chǎn)品,現(xiàn)藏于江陰市博物館; 1982年3月,人民銀行歙縣分行在基建施工中發(fā)現(xiàn)一處元代窖藏,出土瓷器54件,其中有一件藍釉爵杯(圖4),現(xiàn)藏于歙縣博物館(葉涵鋆、夏躍南、胡承恩:《歙縣出土兩批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第5期); 1987年10月,杭州市商業(yè)儲運公司倉庫發(fā)現(xiàn)一處元代窖藏,出土瓷器54件,其中有藍釉金彩爵杯1件(桑堅信:《杭州市發(fā)現(xiàn)的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9年第11期)。 以上反映,著錄可考的元代藍釉瓷器為數(shù)不多,其器型主要有梅瓶、匜、盤、杯、爵、無柄壺等,裝飾手法也相對比較單一,只有藍釉金彩、藍釉白花和藍釉光素器三種。由于歷史文獻和實物資料的局限性,目前對把握元代藍釉瓷器的面貌特征尚難全面。但隨著陶瓷考古的發(fā)展和一些新實物資料的發(fā)現(xiàn),以及對同時期青花、紅釉瓷器等成型工藝、裝飾題材、裝飾手法等因素的參照解讀,我們對元代藍釉瓷器的研究及認識會越來越深入。
二、對元代藍釉劃花瓷器的幾點認識 現(xiàn)珍藏于各大博物館的元代藍釉瓷器主要有藍釉金彩、藍釉白花和藍釉光素器三種,除此之外,世上還有沒有運用其它裝飾手法的元代藍釉品種呢?這是一件值得期待和探索的事情。近幾年來,筆者在收藏交流過程中,有幸見到幾件藍釉劃花瓷器,經(jīng)過對其造型、胎釉、紋飾、裝飾手法等方面的反復揣摩和考辯,認為也應是元代產(chǎn)品?,F(xiàn)略述如下,不到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藍釉劃花纏枝花紋多穆壺
藍釉劃花鳳穿花紋菱口盤
藍釉劃花鳳穿花紋葵口盤(圖7)
以上對幾件藍釉劃花瓷器分別作了簡單的介紹,下面我們著重來研究分析這幾件藍釉劃花瓷器的裝飾內(nèi)容、工藝技法及其藝術特點: (一)藍釉劃花瓷器與元瓷其它品種之同類器型的比較 不同歷史時期的瓷器具有不同的風格,而不同的風格首先表現(xiàn)在器物的造型上。元代瓷器的造型既有繼承也有創(chuàng)新,往往我們還會看到,不同的品種有著相同的器型,甚至在裝飾紋樣上也互相借鑒、一脈相承。譬如: 1970年北京舊鼓樓大街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花卉紋出戟觚(圖8),高15.3厘米,口徑7.7厘米,底徑6.6厘米,通體以青花為飾,內(nèi)口沿繪卷草紋一周,自頸部至下端分別飾蕉葉紋、菊花紋、蓮瓣紋。其器型、尺寸和紋飾與前述藍釉劃花蕉葉紋出戟觚基本一致。
現(xiàn)藏于Roberto 廣東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元青花鳳穿菊紋花口盤,高1.6厘米,口徑15.7厘米,底徑13.3厘米,口沿外折,為菱花式,平砂底。其器型、尺寸、紋飾與前述藍釉劃花鳳穿花紋葵口盤基本一致。 比較而言,倒是藍釉劃花鳳穿花紋菱口盤有點特別。我們平常所見的元青花菱口盤,一般都是菱花式板沿口,尺寸較大,在45厘米左右,而此件藍釉盤尺寸適中,為菱花式斂口,這種器型在元瓷中比較少見,類似器物僅見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所收藏的元青花蓮池紋菱口盤。 綜上所述,這幾件藍釉劃花瓷器的器型不是孤立的單例,在元瓷其它品種里都能找到同類,其形制獨特,表現(xiàn)出蒙古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它們的出現(xiàn)和流行絕非窯工的隨意創(chuàng)作,而是完全遵照官家頒發(fā)的瓷樣而生產(chǎn)的品種,是當時的文化取向或與生活習俗有關,這是構成元代藍釉劃花瓷器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藍釉劃花瓷器的胎和釉 1、藍釉劃花瓷器的胎 經(jīng)專家研究分析,元代景德鎮(zhèn)瓷器制胎原料大多采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這幾件藍釉劃花瓷器底部均無釉,露砂胎,胎質(zhì)堅致,白而不細,粗而不松,有氣孔,偶見鐵銹斑點,看似粗糙,但以手撫之,卻感細膩滑潤,如觸肌膚。胎體渾厚凝重,有壓手感,有的地方有修坯刀痕,表面特征十分明顯。 2、藍釉劃花瓷器的釉 自古以來,紅、黃二色就是中國傳統(tǒng)喜好的主流色調(diào),但在元代,藍色和白色才是社會流行色,蒙古人崇藍尚白,這從文獻和出土資料上可反映出來。宮殿所用的藍色琉璃瓦、舉行典禮所穿戴的藍色服飾以及白地藍花的青花瓷等等,無不體現(xiàn)了蒙古民族的審美情趣,藍釉瓷器就是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chǎn)物。 藍釉是以鈷為著色劑摻入釉料,經(jīng)高溫焙燒而成。鈷的著色力很強,能耐高溫,呈色穩(wěn)定。作為元代景德鎮(zhèn)陶瓷的創(chuàng)新品種,這種藍釉肥腴瑩潤,艷如寶石,有一種靜穆幽謐、欲看不透的美感。釉色的靜美與刻劃生動的紋飾相互襯托,相得益彰,這是構成藍釉劃花瓷器藝術特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可以這么說吧,不同產(chǎn)地的鈷料,因呈色差異而直接影響了藍釉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效果,元代景德鎮(zhèn)采用的優(yōu)質(zhì)鈷料大多為中東地區(qū)的波斯所產(chǎn),進口成本高昂,而生產(chǎn)這種藍釉消耗鈷料太多,故藍釉瓷器不會成為主流產(chǎn)品,這也是愈顯其稀少名貴的主要原因。 (三)藍釉劃花瓷器的裝飾題材 藍釉劃花瓷器在裝飾方面與元瓷其它品種有很多共性,但其圖案比較簡單,題材相對減少,不象元青花紋飾那樣豐富多彩。前述幾件藍釉劃花瓷器的裝飾紋樣主要有鳳穿花紋、纏枝(折枝)花紋、火珠飛焰紋、蓮瓣紋、蕉葉紋、卷草紋等,現(xiàn)舉例如下:
鳳穿花紋
纏枝(折枝)菊花紋
蓮瓣紋
蕉葉紋 制瓷藝人根據(jù)其各自的特點,在人們最注目的盤心、器腹飾以鳳穿花紋、纏枝(折枝)花卉等主題紋樣,在口、頸、流、脛等部位則輔以卷草紋、蕉葉紋、火珠飛焰紋、蓮瓣紋等邊飾,可謂各得其所,各擅其美。
(四)藍釉劃花瓷器的裝飾工藝及其特征 這是構成其藝術特色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嚴格來說,“刻花”與“劃花”是兩種不同的工藝手法??袒ㄊ怯弥竦吨苯釉诎敫砂霛竦呐黧w上刻出一邊深一邊淺的線條組成花紋,而劃花則是用針狀工具在坯體表面用力均等地劃刻,劃痕較淺,且注重外廓圖樣效果。 元代藍釉瓷器劃花品種的發(fā)現(xiàn)雖說偶然,但“劃花”技法在元瓷裝飾中的運用并非稀見。從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元代紅釉暗刻云龍紋梨壺(圖9)來看,既然在紅釉瓷器中已有成熟的劃花作品出現(xiàn),那么,作為同時期、同區(qū)域、具有相同技術水平,又同屬元瓷創(chuàng)新產(chǎn)品的藍釉瓷器怎么會少了劃花品種呢? 這幾件藍釉劃花瓷器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摩仿繪畫中的“白描勾線”,完全以線刻技法表現(xiàn)裝飾題材,以刀代筆,以坯為紙,猶如中鋒運筆,著刀中正,且輕、重、緩、急拿捏自如準確,故劃刻線條均勻圓潤,流利舒暢,表現(xiàn)了制瓷藝人成竹在胸的非凡的繪畫功底和純熟的裝飾技巧。 其二,藍釉劃花瓷器的紋飾雖說比較簡單,但仍與元青花“花繪滿身”的裝飾風格相類似,層次多,畫面滿,布局勻稱。裝飾紋樣有主紋與輔紋之分,且主次分明,互為呼應。整體看,這些不同角度、不同形態(tài)、不同元素有機地相互聯(lián)結在一起的獨立圖案,組成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嚴謹有序,繁而不亂,更具韻律美。 其三,這種釉下劃花瓷器因施釉較厚,劃刻紋飾容易被肥腴的釉層所掩蓋,因此,其裝飾圖案的設計大多以疏朗、簡潔為主旨,且往往把紋飾表現(xiàn)在器型的主要部位。這些地方施釉均勻,利于紋飾顯現(xiàn),劃刻纖細的圖案在不同視角下時隱時現(xiàn),相對于明快艷麗的藍釉白花及藍釉描金裝飾,更顯幽謐、含蓄之美。 (五)藍釉劃花瓷器的燒造窯場 據(jù)《元史》卷八八《百官志》記載:“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燒造瓷器……”。那么,景德鎮(zhèn)哪些瓷器屬于浮梁瓷局生產(chǎn)的官窯瓷器呢?一直以來陶瓷界多有爭議,但對有“樞府”、“太禧”字樣的卵白釉瓷為元代官窯器是確認無疑的。從樞府瓷的特征看:其器型以盤、碗、執(zhí)壺和高足杯等小件器為多見,尤其是折腰碗、執(zhí)壺等乃沿襲唐、宋時金銀器式樣,十分典雅;裝飾紋樣以龍、鳳、鶴、孔雀、花蝶、牡丹等祥瑞喜慶圖案為主,有的還用立粉堆花加飾金彩或直接用戧金工藝裝飾,尤顯尊貴。再者,“樞府“是”樞密院“的簡稱,為元時最高軍事機關,“太禧”即“太禧宗禋院”,是專管祭祀典禮的機構,官家定制的日用或祭祀器具,那當然來自官窯了。 再來看元代藍釉瓷器,所見有梅瓶、花觚、執(zhí)壺、爵、杯、盤、匜等,從器型上很明確地反映了這些瓷器的生產(chǎn)目的,即為禮器、祭器和陳設用瓷;藍釉耗費鈷料多、生產(chǎn)成本高,產(chǎn)品稀少名貴,非一般人能有,而且,大多藍釉瓷器上畫龍繪鳳,或采用描金裝飾,符合官家用瓷的特點。結合蒙古民族崇藍尚白的審美情趣,道理上分析,此類藍釉瓷器也應該是浮梁瓷局所屬窯場的“官窯”產(chǎn)品。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這幾件藍釉劃花瓷器都是元代瓷器中的典型或常見器型,制作規(guī)整,形態(tài)上符合元瓷規(guī)制;藍釉呈色穩(wěn)定,藍中泛紫,釉面肥腴瑩潤,艷如寶石,為波斯回青所制;胎質(zhì)堅致細白,手感細膩滑潤,表征明顯;劃刻紋飾工細華美,具有元時的獨特風格,能在元青花及其它瓷器花繪上得到印證。尤為重要的是,其寓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體,不僅在風格上體現(xiàn)了蒙古人的民族性格和時代特征,也充分反映了元代景德鎮(zhèn)制瓷藝人純熟的工藝技巧和善體物性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對我們研究元代藍釉瓷器裝飾工藝的傳承與革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