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①第一單元教案 備課人 單元教學整體規(guī)劃:建構(gòu)從個性到共性再到個性的品讀虹橋 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詩歌雖然長短不齊、作者不一,但都于含蓄朦朧之中隱匿著一個豐富斑斕的情感世界,充盈著美的享受,活躍著靈動的情感,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凈化學生的心靈,叩問學生的靈魂。比如《沁園春·長沙》里生機勃勃的秋景和壯懷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中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對母校的綿綿別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對“母親”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這些豐富的美與情就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金鑰匙,教師要以詩歌中的美情為線,引導學生以美讀詩,以情賞詩,在情感融合共振、詩意個性化的品讀中進行探索式對話。要想實現(xiàn)詩歌教學里“以美讀美,以情品文”的生動風景,教師首先要喚醒學生與文本相似的、獨特的個性化的審美情感體驗、心靈感受,以“我”觀詩中之物,以“我”品詩人之情,由己推人,讀懂詩人,最終達到與作家氣息相通、心靈默契的結(jié)果。學生一旦產(chǎn)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以及爭鳴,就能由此掀起共性群體的審美品讀熱潮,從而整體理解把握詩歌。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刻的個性化的心靈解讀,使文本意義世界散發(fā)出無限的魅力,引人去解讀領(lǐng)悟,去品味沉醉,使文本解讀呈現(xiàn)出絢爛多姿的生動局面。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重視體驗涵詠式的誦讀,盡量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還可以采用以寫促讀的方式,比如描繪《沁園春·長沙》里的秋景,可以對一句話或幾句話進行想象拓展,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閱讀鑒賞能力。 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習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延伸與文本的個性化心靈對話活動。如布置隨筆,課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隨筆的形式,自由抒發(fā)對課文真誠的感動或?qū)φn文神韻的感悟,引導學生真切地體味涵詠詩歌語言,感受體驗作者的境遇、情感,能使學生繼續(xù)與作者進行精神的交往、融合,心靈的碰撞、溝通,生成個性化的感悟與思考,延伸課堂上學生與文本的心靈對話活動,使心靈得到凈化提升。簡言之,詩歌單元的導學就是要實現(xiàn)以美讀美、以情品詩,引導學生先調(diào)動己情,喚醒個性化審美體驗,再在共性群體的審美活動中共賞詩歌原意,最后進行更深刻的個性化心靈解讀,從而建構(gòu)從個性到共性再到個性的品讀虹橋。這樣學生不僅僅是理解感悟到作品的“原意”世界,更重要的是建構(gòu)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元的文本意義。 單元教學課時安排: 課文:《沁園春·長沙》一課時,《詩兩首》兩課時,《大堰河——我的保姆》兩課時; 梳理探究:《優(yōu)美的漢字》兩課時; 表達交流:《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三課時。 沁園春·長沙 一、教學目標: 1、喚醒學生對蓬勃秋景的個性化審美體驗,對詩歌中的湘江秋景展開個性化品讀活動。 2、引導學生以美讀美、以情品詩,并結(jié)合詩歌潛藏的背景寓意,知人論世,在群體審美活動中共賞詩歌原意,實現(xiàn)與詩歌情感的高度融合共振。 3、激活學生對本首詩歌的個性化心靈解讀意識,建構(gòu)詩歌豐富多元的意義。 二、教學重點: 建構(gòu)從個性到共性再到個性的品讀虹橋,引導學生以美讀美,以情品詩,與詩歌詩人展開深入深刻的心靈對話。 三、教學難點:詞人寫的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詞里的那種蕭殺、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 四、教學方法:體驗涵詠式的誦讀法,聯(lián)想比較法,想象描繪以寫促讀法等。 教學流程: 一、調(diào)動個性化審美體驗,進入情感共鳴的前奏。 1、喚醒體驗,進入情境(回憶體驗過的蓬勃秋景)。 請學生描述交流在現(xiàn)實中真實發(fā)現(xiàn)的或在課外閱讀中欣賞感悟到的蓬勃秋景,喚醒學生對蓬勃秋景的個性化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贊賞和對生命的謳歌禮贊,營造學生與《沁園春·長沙》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情境。 2、以美讀美,以我觀物(個性化品味湘江秋景)。 讓學生帶著對蓬勃秋景的審美體驗來欣賞品味詩歌里的湘江秋景,對領(lǐng)字“看”統(tǒng)領(lǐng)的七句秋景進行自由開放的品味,然后以寫促讀,結(jié)合想象描繪的片段寫作,如每個學生任選一句進行秋景想象擴寫,然后在全班交流個性化的品味賞析,從而感受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視角變化、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如“萬”“遍”“染”“漫”“透”“爭”“擊”“翔”等展開個性化鑒賞活動,可采用換詞比較法領(lǐng)悟湘江秋景的神韻。 二、開展共性群體審美活動,實現(xiàn)情感高度的融合共振。 1、以情品文,將心比心(領(lǐng)悟詩人筆下的湘江秋景、感受詩人流露的人生豪情)。 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帶著對蓬勃秋景和生命人生的熱愛,對上闋反復進行體驗涵詠式的誦讀,激發(fā)與詩人相似的人生豪情。 學生鑒賞“誰主沉浮”的哲理性詰問,在交流中體悟: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生氣勃勃的湘江秋色圖,自然界的萬類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們呢?詩人由此觸景生情,直抒胸臆,流露了壯懷激烈的人生豪情。 教師點撥:如果離開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情感,單憑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是不會如此富于詩意的。把握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guān)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2、知人論世,共賞原意(把握詩歌潛藏的背景寓意)。 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詞里表現(xiàn)的獻身革命的偉大理想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對下闋反復進行涵詠式的誦讀,感受作者革命的情懷。 學生思考下闋與上闋的關(guān)系,并體會“恰”領(lǐng)起的七句,在交流中明確:詩人從上闋的獨自舊地重游,很自然聯(lián)想到過去的戰(zhàn)友,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扒 鳖I(lǐng)起的七句,是對“崢嶸歲月稠”的展示,把生氣蓬勃、樂觀向上、蔑視權(quán)貴的“同學少年”的風華、意氣、奔放的特點和革命活動溶為一爐,集中噴發(fā)了革命的豪情。 反復誦讀整首詩,領(lǐng)悟“悵寥廓”三句顯示的青年革命家毛澤東“以天下為已任”的宏大心胸與高遠志向,領(lǐng)悟“曾記否”三句流露的作者的激昂豪邁。 教師點撥:本詩先圍繞“立”字,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環(huán)境;“看”字總領(lǐng)七句,描寫了湘江秋景,為下文蓄勢,進而從自然界聯(lián)想到人類社會,書寫作者憂國憂民的激憤心情(“悵”)和由誰主宰國家命運的深切思慮(“問”);下片主要以“攜”、“憶”引出舊事,其中以“恰”字領(lǐng)出七句,突出了敢于“主沉浮”的豪情和為“主沉浮”而作的努力。最后借“記”設(shè)問,引出擊水湘江的情景和豪氣作結(jié)。 三、推進個性化心靈解讀,建構(gòu)詩歌豐富多元的意義。 1、課內(nèi)激發(fā)個性化心靈解讀: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語句,談談喜歡的理由或心得感悟。 示例如下: “獨立寒秋”讓人感受到身處逆境坦蕩從容,砥柱中流的氣概。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讓人領(lǐng)悟到:面對浩瀚的宇宙,每個人如渺小的蜉蝣,但對于自己,卻是整個宇宙。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貝多芬說,扼住命運的喉嚨?;钪鸵孕排畈?,站出獨我的風采。 2、 (1)選擇你喜歡的詩歌語句,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人生體驗寫一篇隨筆,談談自己的感悟。 (2)借鑒本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手法,選擇生活中你喜歡的自然景物,抒發(fā)你的獨特情懷。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閱讀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比較它與《沁園春·長沙》表達情感的不同與相同。 附:相關(guān)知識
2、背景介紹 。 雨 巷 1、 品讀詩歌韻律,品味詩歌意象,領(lǐng)悟詩歌意境,體悟詩歌真情。 2、 訓練學生對詩歌詞語的認識能力和欣賞詩歌的能力。 3、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二、介紹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讓學生對作者有初步了解) 三、初步感知: 1、集體朗讀,先熟悉內(nèi)容,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2、學生朗讀,師生共同點評,指出其優(yōu)點與缺點,并總結(jié)朗讀本詩歌的要領(lǐng)如語氣、語調(diào)等。 3、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 四、深入朗讀: 五、品讀意象解真諦: 1、提問:作者為了能表達哀怨憂傷的情感選擇了哪些意象來營造意境?
丁香。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易落。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队晗铩分袑憽耙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璟詞《浣溪紗》中的“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李商隱也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獨自愁??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2、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跋怂念伾⒘怂姆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霸娙藢⒍∠惆愕墓媚飳懙媚前闱逖?,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六、重讀詩歌,了解藝術(shù)特色: 1、變幻文法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巧妙組合,實現(xiàn)由散文到詩的轉(zhuǎn)化:《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xiàn)代詩的神形兼?zhèn)涞哪芰?。以第一?jié)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jié)構(gòu),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歌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diào)語音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節(jié)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jié)構(gòu)。 2、音節(jié)特色:運用復沓句式、詞的重疊運用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 3、押韻:《雨巷》共7節(jié),每節(jié)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zhì)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diào)很好地融合起來。 附:李璟《浣溪紗》全詞
再別康橋 1. 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讀中領(lǐng)會詩歌的音樂美、色彩美和建筑美。 2、通過《再別康橋》一詩中意象和語言的賞析,體會詩人內(nèi)心深厚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詩中讀出個人的獨到理解。 四、教學方法: 1、知人論世法:徐志摩短暫而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歷程與他對詩歌的美學追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與本詩所表達的情感息息相關(guān)。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與康橋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種相似性。引導學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詩境的理解,同樣也能發(fā)現(xiàn)康橋情結(jié)在詩中的隱喻意義。 2、品讀入境法:本詩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極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由此營造出的意境鮮明優(yōu)美,讓人陶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領(lǐng)會意象的特殊內(nèi)涵,品味意境中蘊含著的詩人情感。 3、對比鑒賞法:作為一首送別詩,本詩可以與古典詩歌的送別詩在告別對象、告別時的情感、告別時的氛圍等方面構(gòu)成對比,在對比鑒賞中領(lǐng)會本詩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讓學生說說他所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二、初讀詩歌,談談感受。
三、再次研讀,鑒賞詩歌。 1、朗讀指導:欣賞配樂朗讀,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 注音:青荇(xìng)
語氣:舒緩、低沉 節(jié)奏:輕柔、和諧、回環(huán)復沓 押韻: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2、內(nèi)容研討——讀懂詩人 細化問題: (1)你覺得哪些詞語或句子的運用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 “招搖” :青荇隨水流晃動的姿態(tài)在詩人眼里是輕松自在的,又仿佛在招手歡迎?!罢袚u”用擬人手法,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漫溯”:聽從心靈的召喚,隨意地追尋往日的足跡?!奥荨币辉~既可見作者對康橋的依戀,也顯現(xiàn)了詩人的瀟灑風采,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沉淀”:與“揉碎”一詞相照應,舊地重游,人事已非,依稀可見往日有過的理想和愿望?!俺恋怼倍职鴮ν盏淖窇?,更隱含了對現(xiàn)實的無奈。 首尾分別用了“輕輕”和“悄悄”: “輕輕”“悄悄”“沉默”營造了寂然無聲、依依惜別的氛圍。“輕輕”側(cè)重客觀狀態(tài),而“悄悄”著重主觀意向,寫出詩人不愿擾亂康河原有的恬靜與美麗,更顯對康橋的一往情深。 兩個比喻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擬人手法:夏蟲也為我沉默。 (2)這首詩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意象? “金柳”示例:夕陽照耀下的柳樹,充滿了依戀的柔情。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3)在回憶往昔、揮別康橋的過程中,作者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起伏波動呢? “輕輕的來”,奠定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金柳”“青荇”兩節(jié)進一步表達對康橋的無限依戀;拜倫潭里“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依稀可以想見當年的豪情壯志,而這些如今都已成幻夢,令人惆悵不已;“撐篙漫溯”“放歌星輝”是在想象將對康橋生活的再一次重溫,也將詩人的感情提升到了最高點;但轉(zhuǎn)眼間回到現(xiàn)象,“忽然間想起這是一個分手的夜”,無限惆悵重回心中。而對康橋的依戀之情貫穿始終。 3、移情入境,讀出自己: 羅曼·羅蘭說,“從來就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或檢查自己”。閱讀詩歌時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處的社會或自己正經(jīng)歷的時代,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從這首《再別康橋》里,你讀到的是怎樣的自己? 示例:“不帶走一片云彩”——灑脫。 四、課堂作業(yè):對比賞析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感傷,也充滿了依戀,更讓許多東西變得美好。離別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仡櫸覀儗W過的經(jīng)典詩詞,你記憶中最難忘的離別詩篇是什么?《再別康橋》跟它們相比,有哪些不同? 相關(guān)離別詩名句: 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p>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p> 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附相關(guān)資料: 1、關(guān)于志摩 梁啟超說:“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chǔ)。”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p> 2、我所知道的康橋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p>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p> 3、其他名詩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