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沁園春(精選12篇)

 洋房居士 2023-02-04 發(fā)布于美國

沁園春 篇1

  長沙

  1925年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篇2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一:復習鞏固,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與交流的學習素養(yǎng)。時間5分至6分鐘。

  教學過程:1、板書課題,明確教學內容。

  2、展示問題:請說一說描寫雪的優(yōu)美詩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學生討論交流。時間2分鐘。

  4、請學生回答,提醒學生注意所說詩句的作者及朝代。(至少要有3位學生發(fā)言)

  5、布置課后作業(yè):收集與雪有關的詩句或文章。

  資料準備:

  a、描寫雪的美妙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杜甫,《絕句》)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岑參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

  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北宋·王安石,《梅花》)

  8、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高適,《別董大》)

  10、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11、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12、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宋·楊萬里,《觀雪》)

  13、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14、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

  15、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6、,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南宋·盧梅坡,《雪梅》)

  17、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8、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19、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20、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b、散文詩·雪(原創(chuàng))

  1

  在唐詩宋詞的風雪里,我在固執(zhí)地尋找那朵不俗的梅花。

  所有關于梅的思念,被墨色的濃云收存。

  就在最冷的時候,你舞動漫天雪花向我走來,把守望千年的眼睛洞穿。

  暗香襲來的時候,我一生的情節(jié)將因你而生動。

  流浪的心從此不再徘徊。因為有你,這個冬天不再寂寞。

  2

  那一次分手,我看見大片大片的雪花正砸向你的腦袋。

  你說的每一個字,是千年不化的雪,在瞬間冰封了我的心跳。

  當美麗的謊言如肥皂泡一樣破滅,方才懂得什么是天真,什么是幼稚,什么是虛偽。

  為什么受傷害的人會是我?

  淚水涌出時,我看見梧桐樹上的冰花,晶瑩中盛開著永遠的憂傷。

  教學目標二:介紹作者的早期生平,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意識。(時間5分鐘)

  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至1976年),字潤之。湖南省湘潭縣韶山人。出身于富農家庭,9歲進入私塾讀書,17歲考入湖南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18歲考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讀書。讀了半年,為響應辛亥革命,投筆從戎,在湖南新軍當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長沙街頭流浪了大半年,近20歲時,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預科讀書,25歲畢業(yè),為組織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間,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得到李大釗等人幫助,開始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影響。從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為20世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偉大人物。從他早年的生平,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迪:1、讀書方能改變命運。如果毛澤東輟學經商,或者回家務農,就不可能走上偉人之路。2、要到最好的學校讀書,結交最好的老師和同學。3、要有一技之長,多看報,多了解時事。4、30歲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學目標三:介紹詞的常識及本詩的寫作背景(時間5分鐘)

  一、詞的常識:

  詞產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極盛于宋代。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沁園春是詞牌名。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沁園為東漢漢明帝為他的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然變相強奪公主田園,后人感嘆其事,多在詩中詠之嘆之,漸成“沁園春”這一中國文人所鐘愛的詞牌。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 yuán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

  教學目標四:誦讀、背誦詞的上闋。(15分鐘),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和記憶能力

  教學過程:1、老師范讀或播放該部分的錄音

  2、抽學生朗讀

  3、糾正讀錯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據課文注釋,把握本闋詞的大意: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眺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河水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連綿的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一樣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與蒼天比試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時候,(再看紅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嬌艷美好。 )

  4、學生背誦、默寫

  教學目標五:分析詞的上闋,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時間10分鐘)

  展示問題:1、作者望見哪四種景物?這些景物的特點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用四個字概括。

 ?。ㄗ髡咄娏碎L城、黃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處是雄偉壯麗或雄渾壯闊。)

  2、哪幾句詩是虛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ㄗ詈笕?,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的山河的贊美)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以動寫靜)

  附:以動寫靜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一:抽背、抽問,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時間5分鐘)

  教學過程:

  1、抽一位學生背誦詞的上闋。如果學生背不了,全體齊讀課文。要弄清學生不能背誦的原因并給予其能夠接受的處罰, 如限時完成背誦或罰抄2至3遍。

  2、抽問:請學生解釋詞語:唯余莽莽   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3、上闋寫景,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教學目標二:誦讀、背誦詞的下闋。(15分鐘),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和記憶能力

  教學過程:

  1、老師范讀或播放該部分的錄音

  2、抽學生朗讀

  3、糾正讀錯的字音。成吉思汗(hán)  還看今朝(zhāo)  數(shǔ)風流人物 

  4、根據課文注釋,把握本闋詞的大意:

  江山是這樣的(壯麗),讓無數英雄為此(傾倒)。可惜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帝王,(略差文學才華);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樣的帝王,(缺少一點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真正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要看現在的人們。        

  5、學生背誦、默寫

  教學目標三:分析詞的下闋,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時間10分鐘)

  問題展示:

  1、作者認為,要成為當今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能?請用四個字來概括。(文武兼?zhèn)浠蛭奈潆p全?!拔摹敝傅氖俏膶W才華,“武”指的是軍事才能。在作者看來,只有即懂軍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時代英雄。

  2、“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堅信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一定會成功,文武雙全的共產黨人會建立不朽的功勛。

  3、如何理解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評價?秦始皇(前259年—前2XX年),39歲時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帝”。為了統(tǒng)一思想,他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統(tǒng)治,秦朝從建立到滅亡只有XX年。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15歲登基,才位54年。功績主要是北擊匈奴,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拓展了統(tǒng)治區(qū)域。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chuàng)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之正統(tǒng)。改革政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統(tǒng)治期間,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他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XX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zhàn)亂局面,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間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在發(fā)動一系列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時,也伴隨著大規(guī)模的屠殺。據國內外學者考證,蒙古國在全世界屠殺的人數達到一億人左右,其中約有七千萬為中國人。這一項記錄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記錄》中。

  作者對上述帝王“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的評價帶著個人的主觀色彩,目的是要激勵當今的共產黨人即要懂軍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zhèn)洹?/p>

  教學目標四:展示練習,鞏固教學。(時間10分鐘)

  一、注音

  沁(       )園春    分(     )外 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二、解釋:

  1、惟余莽莽 2、紅裝素裹  3、分外妖嬈  4、江山多嬌  5、略輸文采  5、稍遜風騷  6、一代天驕

  7、風流人物

  三、填空:

  這首詞的詞牌名是(        ),題目是(        )

  三、問答

  2、上闋中,作者望見哪四種景物?這些景物的特點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用四個字概括。

  3、上闋中,哪幾句詩是虛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5、作者認為,要成為當今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能?請用四個字來概括。

  6、“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沁園春 篇3

  沁 園 春 作者:劉過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

  準備好大斗酒和豬蹄肩,冒著風雨橫渡錢塘江,豈不是痛快哉?受到白香山居士,約好了林和靖,以及蘇東坡老,一起攔駕強拉我返回。東坡高興地說:“西湖,正好象夫差的西子,濃郁的施抹,清淡的打扮對著鏡臺?!卑琢侄欢嫉暨^頭去不愿回顧,只管喝酒傳杯。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不久居易說:“玩游天竺去去來來,景色如畫,崢嶸突兀的樓閣處處張開。最令人喜愛的是縱橫交錯的二條水澗,從東向西環(huán)繞,兩個山峰雄踞南北,上上下下白云擁堆?!绷皱徒又f:“不是,清幽的芳香到處飄動,不如先去訪問孤山上的寒梅。等待晴天才去,拜訪辛稼軒為時不會太晚,如今暫且在此徘徊?!?/p>

  白曰:“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卞驮唬骸安蝗唬迪愀?,不若孤山先訪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p>

  《沁園春》

  2003/01/01

沁園春 篇4

  篇一

  通過《沁園春·長沙》的教學,我從以下方面對自己的教學作一個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發(fā)現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讓學生更好學習。

  從學生來說,這部分需要學生有浪漫思維,和鍛煉相應大膽想象的能力,鑒于以前有接觸過類似的詞的形式,學生上課很有激情,鑒于我本著上詩詞時教師應當充當學生朗讀的教練,而不僅只是傳授知識的先生,所以學生尤其以課堂誦讀最為值得贊揚。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1、除了朗讀、模仿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師提問的層面上。不能說這種活動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問題階段的活動是非自主的。依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也幾乎認定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的探究價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設想由此來組織課堂教學。

  2、從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學生能認同自己研讀教材的結論,而不認為學生具備自主完成較高層次的研讀的知識儲備。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學生課堂活動的基本表征是學生的表達,比如提出疑問,討論問題,展示議論或獨立思考的結果,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等等。而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我也沒有讓學生用較多的課外學習(如查尋背景材料)彌補這種不足,所以課堂上學生的活動似乎難以展開,教師仍扮演了主角。

  3、從形式上看,本節(jié)課學生的群體活動就是朗讀。由于對時間因素的考慮和對獨立思考的重視,我并沒有強調合作(討論),于是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更多地表現為“一對一”的問答。但我仍以為自己較好地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沖突,雖然問題的解決較多地借助了教師的講解和總結。

  再從課本上來說的話,有幾點反思:

  1、問題設計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提問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層次感。

  2、鑒于作品作為詞的文體特點,仍關注了一些難點詞句。沁(qìn) 湘(xiāng) 碧(bì) 舸(gě) 擊(jī) 霜(shuāng) 廓(kuò) 浮(fú) 遒(qiú)

  3、備課時也把介紹意象和“詩品取決于人品”的論點定為教學目標,意在豐富學生詩詞鑒賞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對提高學生鑒賞水平應該說是大有裨益的。具體操作過程也引發(fā)了有價值的比較閱讀。 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學習作者的革命精神。

  2.繼續(xù)訓練詩詞的閱讀方法與技巧

  3.圍繞考綱知識要點,進一步加強全方位的訓練。

  篇二

  今天教完了《沁園春長沙》,感覺不如意。首先是覺得不能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與過去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老師講得過多,學生活動不充分,不知道學生在學過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收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握意象,我是這樣處理的,導入后讓學生說詞中哪能句話最能表現毛澤東偉大的政治抱負,學生說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引發(fā)詩人毛澤東的這一追問,有學生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就進一步地引導思考學生“萬類”是哪些,“競自由”的表現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預習題“詞中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么?這些意象組合成的畫面給人什么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最后總結出了:詞的上片寫了一幅色彩鮮艷、生氣勃勃的湘江秋景圖,正是這壯麗的秋景讓毛澤東心潮澎湃,發(fā)出了“誰主沉浮”的哲理追問。這里回憶起來思路很清晰,線條很流暢,但在教學過程中花費時間過多,主要是老師講解過多,比如對意象特點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師講解的老習慣。講完上片就快下課了,對下片只提出了問題:上片所問“誰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嗎?學生回答:“同學少年?!北阆抡n了。下片的教學法用了三十分鐘的樣子,其余時間讓學生做練習。

  本來用一課時教完的,結果卻用了兩課時,還有一個原因是導入用得時間過長,我從章士釗評價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有帝王氣象”說起,說到了朱元璋的《詠雞鳴》、黃巢的《題菊花》然后說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其實也有帝王氣象,問“哪句話最能表現毛澤東的帝王氣象”,由于所引用的詩學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書,用時較多,所以花多了時間。我一上課叫學生朗讀,有一個學生就說那女生的朗讀聲音太小不能表現毛澤東的偉大政治抱負,其實我本該揪住這“偉大政治抱負”提問的,但當時就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備課內容,造成時間浪費。這就關系到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預設,但也不能被預設捆住手腳,當然有時也有“顯擺”的心理在,這也就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要顯示自己的才學。

沁園春 篇5

  作為一個高中語文的老師,要通過寫教學反思來總結自己得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教學反思怎么寫?沒關系,下面小編為您推薦一篇優(yōu)秀范文,快來學習吧!

  高一語文《沁園春雪》教學反思一

  傳統(tǒng)的詩詞教學教師的講授有余,學生的活動不足;理解、分析內容和含義等邏輯思維有余,而體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維不足。教學這首《沁園春雪》時,我想嘗試改變這兩點。

  首先是設計。

  組織形式多樣的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動起來。

  “三分詩七分讀”,詩詞教學必須將朗讀活動貫徹到課堂始終,這堂課我運用了聽范讀、自由讀、齊讀、個別讀、糾正讀、模仿讀、分角色輪讀和評價自己及他人的朗讀、設計朗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語言和意境,用讀表現詞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詞的意境,很好得發(fā)揮了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且能讓學生深入詩歌內部有切身的體會。請學生介紹詞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緊緊圍繞詞的內容義有所延伸,既調動了一部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學生獲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課外拓展知識面的興趣。

  其次是少點零敲碎打的分析。

  多一些整體的品味、感悟。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從這一角度提出的。一開始的聽范讀和自由讀都是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通過熏陶感染和朗讀實踐去感受整首詞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賞析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著眼整首詞,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富于形象性。感受貼切、傳神、情感充沛的語言魅力,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感受詞人的情懷。

  總之,在詩詞教學中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使之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通過反復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情感,同時從中受到積極思想的熏陶感染。為實現這些目標,我在這節(jié)課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學內容安排較滿,節(jié)奏較快,有點走馬觀花。以對話為主體的課堂稍嫌平淡。如果能加入多媒體課件,將聲畫帶進課堂,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意境,還能增加課堂的藝術色彩。

  高一語文《沁園春雪》教學反思二

  3月20日下午,按區(qū)繼教中心的安排,我在所帶教學班,上了《沁園春·雪》這節(jié)課。為了上這節(jié)課,我雖然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為了保證這節(jié)課的“原生態(tài)”,我既沒有在本班提前預演,也沒有在平行班級進行試講。這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認為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課前的教學設計在推進,也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教學設計往往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下的設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反思這節(jié)課,我認為還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學生的調動不盡人意。

  因為是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錄課,考慮到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可能不會太好,因此,我特意在上課之前,換上平時不愛穿的本裝,一走進教室,就聽到學生的一陣驚呼,加之平時與學生的關系比較融洽,我以為學生會因此而亢奮,在教學過程中會有積極的表現。但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不盡人意。我想除了因為學生沒有見過這種架式有些膽怯外,可能還另外的原因:一是問題的設計,二是學生的活動設計。在設計問題時,我注意到盡可能只設計一些對學生體悟詩詞感情的問題,而且盡可能使問題指向明確,但在實踐中,有些學生的回答卻與我的問題相去甚遠,我想這也許是高估了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所致。在學生的活動設計上,設計得不夠豐富,導致學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思考或回答問題,使課堂氣氛顯得有點沉悶,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

  2.學生誦讀指導不夠細致和充分。

  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計劃通過關鍵字的品讀,讓學生領悟詩歌的感情,進而指導誦讀,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未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品讀上闋“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的滔滔”中的“惟”和“頓”字時,品讀了作用情感,但沒有即時指出該如何讀。在品讀下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幾句中的“略”、“稍”、“只”幾個字的作用和蘊含的感情時,也沒有及時指出應該如何處理朗讀時的重音與語速等問題,使朗讀指導的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改進:

  1.進一步縮減教學內容,重點放在朗讀上,并將朗讀與關鍵詞的品味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問題設計上少提一些問題,也沒有必要引導學生從上闋說到下闋,而是將上下闋的品讀任務分配給各小組,由他們先品再讀,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引導的指導,我想這樣的話,品和讀會結合得更好,既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又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梢韵冉o學生充分的時間先讀先品,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品和讀的實踐,談朗讀處理,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提高,學生由于有了說的實踐,課堂發(fā)言可能也會積極和精準一些。

沁園春 篇6

  【教學目標 】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想,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二、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樱┝帧ūM)染

 ?。┙蹋ㄍ福?綠色給人以活力

 ?。ò伲础帲┝?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 擊 行 嘯 翔 游 鳴 走 排 藏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

  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并出示此詞全文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練習二:根據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的一項:

  沁園春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五、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點:氣沖斗牛,胸容天下。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果然生就大肚樣,會有人來下池塘。人靜夜寂叫荷葉,“不是膽小是謙讓。”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詠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六、小結、作業(y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從本首詞中悟得一些,并能給你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中那將是一大幸事。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 深山,魚 潭底,駝 大漠,雁 長空

  奔 擊 行 嘯 翔 游 鳴 走 排 藏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練習二:根據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的一項:

  沁園春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果然生就大肚樣,會有人來下池塘。人靜夜寂叫荷葉,“不是膽小是謙讓?!?/p>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詠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的確立

  《沁園春·長沙》是《成人中等學校高中課本·語文》(上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單元第一課。這一單元教學要求為兩大點:一是了解詩詞的一般知識,提高鑒賞詩詞的能力;二是學習詩詞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圍繞這兩點,我定下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想,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其中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是重、難點;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為重點;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為難點。

  二、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分析

  學習詩詞,首要在于營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為此,在導入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我采用誦讀方式,幫學生疏通字詞,解決詞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飄渺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基于這一認識,在教學中,我著重落實了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另外,在詩詞賞析之中,必須重視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因而,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訓練,以讓學生對此有所感悟。在達到這些目標之后,再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筆下的文章特點,進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構及特點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為此,我在教學過程 中,引入《沁園春·雪》,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試著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知識,并通過訓練加以強化。第五,有這么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又有這么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都說明了誦讀的重要性。因而,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強誦,力求達到當堂背誦本詞的目的。

  三、簡要說明教學方法

  基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動手、腦及發(fā)展學生能力的目標,本課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學生為主體,開拓學生思路,放手讓學生動手的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在此,必須說明一點:師生互動是這節(jié)課教學方法的精髓,是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四、教學反饋(課后補充說明)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

  沁園春·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1]

  [1]

沁園春 篇7

  沁園春.

  教學目標 :

  1.      了解詩歌的特點.

  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導入  :由復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仆ㄟ^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日Z言精練。

 ?、裳捍笾孪嗤捻?。

  ㈡初讀全詞

  ⒈檢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范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除R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鄙祥牽煞譃閹讓?,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么?

 ?、舱页錾祥犞械母爬鑼懀唧w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長城內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窗鸯o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⒌小結: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卑凑諏W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矌熒杏懀?/p>

 ?、欧謳讓?、層意。

  ⑵“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墙沂救闹髦嫉木渥邮?nbsp;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琶珴蓶|:

 ?、祁櫻孜洌?/p>

  ⑶陸游:

 ?、确吨傺停?/p>

  ⒋含“雪”字的成語。

 ?、祵懷┑墓旁?。

 ?、辇R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㈥總結:

  附:板書設計 :

  總寫之景        意境壯闊                 熱愛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         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祖國

  想象之景         艷麗多姿                山河

  過渡:           承上啟下                 歌頌

  下闋:論史   評古:           短語文治         英雄折腰  風流

  論今:          風流人物                 人物

沁園春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了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注釋,在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詞的內容。

  (2)結合視頻,體會本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進行比較,加深對詞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包抱負,抒發(fā)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學生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雪原壯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詞,抒發(fā)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壯志豪情。1945年發(fā)表于重慶《新民晚報》,引起極大轟動。

  今天我們有幸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

  (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此的興趣愛好尚未形成,對毛澤東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學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了解毛澤東作為古典詩詞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

  二、聽范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學生出示生字詞,教師選有代表性的用實物投影展示,請學生讀準每個字音,教師示范,學生糾正自己的讀音,重點注意下列字的發(fā)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嬈fèn ráo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sāo 還看今朝zhāo

  2.聽第二遍時,請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懷。

  (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通過范讀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讀課文,理解詞意。

  (一)學生自由朗讀全詞,要求讀準確、流暢。

  (二)齊讀上闋,感知內容。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學生可能用找上闋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國風光”,教師可從準確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明確“風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寬泛,不準確。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望“字應該好找,但教學不應停留在找出這個領字,教師還是應當適當傳授一些有關知識,但應點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當時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看到的這些景象,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即便是作者視野開闊,但這些景象已經遠遠不是作者視野所能達到的范圍,這說明,這個“望”字帶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僅限于這幾句嗎?

  還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作家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闭軐W家黑格爾說:“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爆F在看哪位同學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這是一個很好的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學生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作者蘊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能夠在此有機融合。)

  (三)齊讀下闋,感知內容。

  1.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相應歷史知識的介紹有助于理解詞的內容,也應幫學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學生歷史知識豐富的同時為學生不完善的介紹作補充。)

  3.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惜。“只識彎弓射大雕”。

  4.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討論)

  5.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

  學生的發(fā)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這里不僅指個人的文學才華,還指治理國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學生的發(fā)言還可能不夠深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對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自信自己必定勝過前人。

  6.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fā)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當學生的發(fā)言或片面或膚淺時,教師不應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說出答案,而應在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同時教給方法,注意引導,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繼續(xù)主動積極的思維,并在今后的思考中運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

  7.由這句話,老師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在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的毛澤東,在1925年,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式,面對生機勃勃的遼闊大地,毛澤東感慨萬千,在《沁園春 長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審時度勢,在《沁園春雪》中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誰主沉浮呢?

  學生可能直接從注釋中照搬“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說具體。“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領袖和人民大眾”或“當代英雄”。

  .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p>

  9.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敖背薪由衔牡膶懢埃偨Y上文,“引無”領起下文,正因為有了這句話,才使這首詞的上下闋更加渾然地有機的成為了一個整體。

  (過渡句的作用應具體分析,避免學生形成只會說空洞的套話的習慣。)

  四、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沁園春 篇9

  《沁園春·雪》教學案例

 ?。ㄕZ文)

  教材分析:

  這首詞寫于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之初。當時紅軍正處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夾擊的困難境地。全詞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表達了當今革命英雄空前偉大抱負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讀這首詞,應著重體會作者的博大胸懷和深刻的思想。

  教學設想:

  1、《沁園春·雪》是一首詞,學習課文前要對“詩詞”的有關知識預習、了解。

  2、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在領悟、品評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新教材語文課程標準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無不與以課文為載體的情感體驗有關。設計好授課的導語 、結語以及授課的過渡語,對于調動學生體驗感受、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誦讀、領悟、品評、鑒賞

  授課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要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就能欣賞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蓖瑢W們同意這種觀點嗎?(生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偉大詩人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雪》

  教學設想:用

  三、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誦讀、領會、品評、鑒賞

  四、課文內容學習

 ?。ㄒ唬┱埿蕾p課文朗誦(微機、大屏幕、課件)

  (二)上闋

  1)課文前三句詩人用哪兩個詞點出了北國風光的特征?修飾限制“冰封、雪飄”的是哪兩個詞?這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應怎樣理解?在古詩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現的寫法叫什么?試舉以前學過的課文中“互文”的例子?

  2)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詩人能看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也是站在哪里往下看?文中表示看的詞是哪個詞?這個詞一直控制到哪句?對,共七句,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望”就是一個領字。

  3)哪位同學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七句?他讀得好在哪里?誰讀得比他更好?誰聽出她讀時給哪些詞加了重音?誰能說說這些字加重音的原因?“舞和馳”把山和原寫活了,這是什么寫法?舉個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例子?

  4)“望”是領字,讀時應稍頓,后邊幾句應帶有“喜悅、贊美”之情去讀,“欲與天公試比高”應讀得有豪情、有氣魄,請齊讀這七句。

  5)詩人并沒有滿足于對眼前雪景的描寫,而是進一步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色,誰讀一讀? “晴日”一詞有幾層含義?說一說這三句的深刻含義?

  6)詞的上闋以寫什么為主?俗語說“景即是情”,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7)一場普通的雪,在詩人的筆下卻成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字,是詩人眼前的景格外美嗎?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希望同學們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和審美能力。

  教學設想

  1、語文的學習貴在積累,在學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舊的知識,努力讓新舊知識渾然一體,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

  2、加強朗讀訓練,在朗讀中領悟詩的內容,在品評詩句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下闋

  1)試分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結構上的作用。

  2)引出的下文中有一個表示感情的詞是誰?“惜”一直控制到哪句?共七句,“惜”也是一個領字。讀這七句應帶有什么感情?生讀。

  3)“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哪些人?誰能介紹一下?這些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么詩人用了一個“惜”字?用文中的話回答?!奥暂斘牟桑赃d風騷”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他們的武功尚可,文學才華就差些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在詩人心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齊讀文章最后三句

  4)句中的“風流人物”指誰?這三句話有什么什么含義?誰才是詩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5)下闋的表達方式主要以什么為主?通過議論贊美了誰?

  6)齊讀課文。

  教學設想

  在上闋學習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下闋,通過質疑、討論、反饋矯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五、擴展積累

  投影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誦讀。并讓學生課后搜集有關“雪”的文章或詩文,課后交流。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鞏固知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沁園春 篇10

  一、教學設想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軍事家,是黨和國家的杰出締造者。同時他還是一位在文學書法領域有很深造詣的人,他一生釀愛古詩詞。他的一生,無論是在臨窗伏案時,還是在戎馬倥傯之間都不斷地默誦吟哦,寫詩作詞。他不僅鑒賞古詩詞,而且也揮筆創(chuàng)作多首詩詞,并自成一家。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教讀毛澤東的詩詞,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認真品評詩詞中壯美的意象,領會其中蘊含的豪邁氣概,并探究出鑒賞詩詞的一般方法和規(guī)律,將讀詩誦詞由感性認識階段上升為理性感悟階段。 

  二、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毛澤東寫的詩詞,一定被他偉人的氣度所折服。以詩言情,抒情達志,毛澤東也不例外?!肚邎@春·長沙》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毛澤東32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請大家首先看到課本注釋,了解寫作背景。 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幾句詩的跳躍性很大,語序也有倒置的,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想象把詩意串連起來。請試一試。 在深秋時節(jié),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看著湘江水滾滾北去。“獨立”能否改為“站立”“佇立”等? 

  生:不行?!蔼毩ⅰ辈粌H表明是詩人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中流砥柱的氣概。 

  師:對。聯系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恒惕正在通緝毛澤東,詩人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坦蕩從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題為《江雪》的絕句,尚記否?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師: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的一首詩,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決不妥協(xié)的心志。柳宗元是“獨釣寒江”,毛澤東是“獨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當然,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師:一個“看”字,一直管到哪里? 

  生:“萬里霜天競自由”。共有七句。(可與《沁園春·雪》比較) 

  師: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請朗讀。(生讀) 

  “看”是領字,要稍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是哲理性的概括,要有徹悟、慨嘆之意。|現在大家齊讀這七句,看視角變化和寫景順序有何特色? 

  生: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放眼望去(遠眺) 

  師: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收回(近觀) 

  鷹擊長空     ――仰視(高景) 

  魚翔淺底     ――俯察(低景) 

  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現在請同學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時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手該怎么放?(讓學生模仿毛澤東的動作)視角轉得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生:慢點好。 

  師:對。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馬觀花。|神態(tài)該自然、從容,顯示出偉人的氣度。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F在看誰的腦海中能綻開最美麗的想象之花。 

  分四步: 

  一、勾勒形態(tài):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 

  二、 染上色彩:“黑白”變“彩色”――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灰色的飛鷹…… 

  三、“靜畫”變“動畫”: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火焰。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四、使畫面出現“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在自己的“大腦屏幕”上能看到這一切嗎?感覺到秋色的美好了嗎?嗅到秋的氣息了嗎?(讓學生騁目馳懷) 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傳神? 

  生:染、擊、翔…… 

  師:染:擬人手法。|其實,古人早就用過“染”這個詞,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樣的楓葉,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什么? 

  生:讓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的蓬勃發(fā)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師:“擊”改為“飛”好嗎? 

  生:不好。 “擊”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飛”太一般了。 

  師:“翔”改為“游”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嗎? 

  生:“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師:“淺底”說明水真的很淺嗎? 

  生:“淺底”并非真的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 

  師: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并做了哲理性升華。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特別是當時被壓迫被剝削的中國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這實際上是對壓迫人民的…… 

  生:號召與呼喚。如同說,饑寒交迫的奴隸要起來為生存與自由而斗爭。 

  師: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 

  生: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師:那么,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呢?為何與眾不同呢?這與詩人本身有何關系? 

  生:與詩人的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 

  師: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書生嗎? 

  生: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見落花而流淚,見流水而長嘆),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師:最后詩人筆鋒一轉,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痹娙嗣鎸V闊的宇宙,思緒萬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沉浮榮衰?“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生: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 

  師:這是全詩的“詩眼”。上闕就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生齊讀上闕)上闕提出“誰主沉浮”,下闕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鞍賯H”與上闕的哪個詞呼應? 

  生:“獨立”。“橘子洲”是青年毛澤東與同學戰(zhàn)友們常來游覽的舊地,風物景觀非常熟悉。舊地重游,能夠回憶起的往昔不尋常的歲月太多了。 

  師:此詞下闕的領字是? 

  生:“憶”。 

  師:恰,“正值”意。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采才華旺盛勃發(fā),革命青年們意氣風發(fā),正強勁有力;他們指點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生:國家大事。“指點”即評點、關心;并且寫出激勵昂揚的文章,宣傳真理,蔑視權貴,把大軍閥大官僚視若糞土,這幾句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師: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 

  生:這些青年才華、有能力主宰國家命運。 

  師:聯系《沁園春·雪》,《雪》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么詩人用一“惜”字將他們全部否定了呢? 

  生:因為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師: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了一些;成吉思汗更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更不值得一提,更談不上文采?!熬阃?,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些人都過去了,要數真正的能主沉浮的風流人物,還要看現在?!帮L流人物”指什么? 

  生: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在詞中是指“風華正茂,書生意氣”之士――有才華、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師:這樣的人不主沉浮,誰主沉浮?天下降大任不與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闕是通過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 

  下闕為什么不能直截了當地回答呢?譬如說,知識青年要擔當大任,仁人志士要主宰沉浮。這樣講不是更明白易懂嗎? 

  生:詩味不濃,像喊口號?!吧赃d風騷”是不?詩歌宜形象,忌抽象。這也是一切藝術的共性。 

  師: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之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下闕抒發(fā)的感情是“慷慨激昂”。齊讀全詞,要感情充沛,氣勢高昂。 

  布置練習:將毛澤東的這首詞改寫成現代散文。 

  附:板書提綱(設問) 

  上闕: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闕:抒情—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三、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得很成功。成功之處在于師生在對話教學中實現了互動。教師授課緊扣文本,啟發(fā)誘導,循循善誘;學生鑒賞詩詞,由品味意象到體悟情感,再到感懷心志,循序漸進。讓人真正體會到了青年毛澤東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氣概,胸懷著激濁揚清,改天換地的鴻鵠之志。 

  這堂課也有缺憾。教師未能在詩詞鑒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未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織一張“網”,使之通過一首詩的學習鑒賞,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guī)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總結掌握一套閱讀鑒賞方法,甚至要比單純從一首詩詞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更加重要,更具現實意義。 

  詩歌鑒賞方法:首先要分析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了解詩詞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識;其次在品評鑒賞詩詞時通過讀、想、補、調、猜等方法,逐步由形式到內容,由意象到意境,獲取審美體驗,享受審美愉悅。 

  四、教學評說 

  在詩歌教學中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讀詩賞詞尤其要抓住審美客體,獲取美感。審美客體,是審美主體的審美對象,它可以是音韻的、意象的意境的,它們是學生產生審美體驗的前提。只有抓住了審美客體,方能產生“誘導效應”。 

 ?。ㄒ唬┮庀竺?nbsp;

  這首詞描寫了好些景物。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湘江秋景”。詩人藉這些與一般“吟秋詩”不同的景物來抒情言志。情與景相互烘托,益見其美,這就是由于物景對象提供了一種美,一種與詩人情感和諧的美。 

  景物在詩詞之中便成了意象,藝術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意象。意象在詩詞之中,通過語言表現出來,語言是意象成了詩人情感的直接現實,也是詩人審美活動的直接現實。詩人的情感表達,主要通過意象的呈現來實現,使意象完成“心象”向“語象”的轉變。讀者要想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就得領悟意象之美。 

 ?。ǘ╉嵚擅?nbsp;

  這首詞以《沁園春》為詞牌名,氣勢酣暢淋漓。全詞押“ou”韻,且一韻到底,氣貫長虹。領字的巧妙運用,既看出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思路,更增加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讀來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 

  “美讀”就是指“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中的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在一種格律里面的,而建設、轉化格律押韻的美,主要是通過“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 

  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更要與人物的心境相聯,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從中受到音樂審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審美志趣。 

 ?。ㄈ┮饩趁?nbsp;

  教師引導學生再用生動的語言再現詩中描述的情景后,便把他們引入詩的意境;學生憑借感觀,通過想象與聯想,如同身臨其境,領悟到這首詩景美、情更美的情趣。 

  [主講教師評點] 

  課上得有特色,評得比較細致。結合“誦(美)讀”來體會作品,這一點很重要,教學過程中似乎強調得還不夠,有不扎實之處。另,下片“憶”是不是領字,可再斟酌。 

  1、導入:(唱詞)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對50位名人作過研究,發(fā)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 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動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是表現作 者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藝術寫照――“長沙志” 

  2、你知道意象是什么嗎? 

  融入了作者主觀感受的客觀景物。 

  3、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嗎?你能文中各用一個最具有表現力的字來說說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假如把它換成其它的字,你覺得表現的效果會如何呢?你覺得毛澤東筆下的這幅秋景給人的最大感覺是什么(四字成語)?筆下的秋景如此充滿生機,這和作者的情懷有什么關系? 

  群山__遍(了):紅之廣闊 

  層林__染(紅):紅得深透 

  江水__漫(滿):江水溢滿 

  江水__透(了):清澈之極     充滿生機、昂揚奮發(fā) 

  船只__爭(漂):千帆爭發(fā) 

  雄鷹__擊(飛):矯健有力 

  游魚__翔(游):輕快自由 

  萬類__競(都):昂揚奮進 

  煉字煉意: 在下面橫線處填入最有表現力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奔 行 嘯 翔 游 鳴 走 排 藏 ) 

  a、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意象,可能是一種怎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 水流無情,逝者如斯; 黃葉飄零,生命終結; 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 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nbsp;

  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 

  b、你能說說作者詠秋與古人詠秋詩詞的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秋天容易給人以荒涼肅殺、清冷慘淡之感,秋風蕭瑟,萬物凋零,所以中國古代就有著“悲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寫得蕭殺悲涼,清冷慘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曹雪芹)”等等。 

  c、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為何毛澤東筆下之秋卻“別有懷抱”、“與眾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作者的這種獨特的情懷和詩人的哪些方面有關? 

  與詩人所處的那個革命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詩人的志向、胸襟、性格密切有關。(時-情-景) 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僅是一介書生嗎?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見落花而流淚,見流水而長嘆),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練習二首詠梅題。詠蛙三句何是毛的?比較拓展: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1、 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樂觀、無私的,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則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賞,至死不渝。2、為什么會表現出這種不同呢?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具有寬廣胸懷的革命家,樂觀而又無私,陸游則是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以抗金收復失地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卻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直到將死還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所以他筆下的梅花就呈現出雖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賞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寫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內心世界。 

  4、寫景詩句和其后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边@一句有什么聯系? 

  秋景如此奮發(fā)!江山誰來主宰?(寫景抒懷) 

  5、你能在“同學少年”前加一個修飾語嗎?(這是一批什么樣的青年?)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 

  6、 你覺得“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句是在問誰?“擊水”一詞有何含意?你能點評一下編者改“向”為“到”的妙處嗎? 

  用只身江心,搏擊風浪 急流勇進,不怕艱險 堅持到底。中流擊水的氣魄給同伴們更強烈的傳達出“以天下為已任,改造舊河山”豪情壯志。有人會問,既是如此,為何不直說:“天下大任舍我其誰,改造河山系于我輩”?為何偏要引人回憶擊水的情景呢?這是因為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要把一個主觀意念用具體的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而不是赤裸裸地說出來。詩歌的奧妙就在于用形象闡發(fā)抽象的思想,她生來偏愛婉曲而最忌直露。 

  7、你覺得“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這句話的正常語序該是什么?為什么作者卻寫“獨立”而不是“站立”呢?(為什么作者要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學生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談談)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F在看誰的腦海中能綻開最美麗的想象之花?,F在請同學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時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手該怎么放?(讓學生模仿毛澤東的動作)視角轉得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這里的詞序本來應該是“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nbsp;

  “獨立”,表明是一個人,雖為“寒秋”我卻獨自一人佇立在寒意的秋風之中,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督肥橇谠胃镄率『?,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缓锛竟?jié)望著日夜不息的江水,詩人陷入了沉思,表達了對祖國和民族前途的憂思之情;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頂天立地的氣概。(橘子洲:在長沙西湘江中,古時洲上多美橘,因此得名。) 

  8、九月的長沙,天氣只能算有些寒意,何有“寒秋”之言?何有“萬山紅遍”之言而不是“黃葉飄零”呢? 

  a、“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蓖鯂S<<人間詞話>>,在這里,詩人眼前的“景”已經與詩人內心的“情”融為一體了。b、作者當時一方面受到黨內錯誤思想的排擠,另一方面受到軍閥的通輯令的威脅,同時去廣州的前路未卜,可以說身陷困境,政治生涯也處于低谷之中。因此,“寒秋”正是這種心境的藝術寫照。c、王國維說:“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狈催^來說,作為毛澤東這樣的一代偉人,在任何時候,任何處境,都不會傷感,不會消沉,不會頹喪。他在這樣的困境中依然自信樂觀,依然昂揚奮發(fā),以火熱的心觀看秋色,使秋色絲毫沒有古人筆下的蕭瑟、凄涼,而是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昂揚奮發(fā)的一幅湘江秋景圖! 

  9、你能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化用古詩句來增加文化底蘊? 

  (1)擊水: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白孕湃松倌辏瑫斔畵羧Ю铩!薄肚f子&#8226;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nbsp;

  (2)同學少年: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同學少年多不*?!?nbsp;

  (3)崢嶸歲月:南朝宋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保斔侮懹巍妒露湃找拱胗暄┳髋缕鹇牎吩姡骸皻q月驚崢嶸?!保斀詾楦袊@流年之辭,毛澤東同志轉用以指不平常的斗爭歲月。崢嶸,本形容山勢高峻,引申則有特殊義。 

  (4)百舸:泛指眾多的船只。漢揚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睜幜鳎喝龂猴怠肚儋x》:“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卷上《言語》載晉顧愷之贊會稽山川之美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本為群波競逐而涌流,此處轉以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謂雄鷹展翅搏擊長天,迅猛矯健。鷹擊: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鷹隼擊?!薄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鷹隼擊?!苯灾^搏殺凡鳥。 

  (6)翔:本指鳥兒不扇動翅膀的飛行,此謂魚兒悠然自得地輕緩游動。三國魏曹植《情詩》:“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nbsp;

  10、你知道作者何以“長沙”為題? 

  長沙景 長沙情   長沙憶   長沙志(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11、你了解“詞”嗎? 

  a、關于詞的常識:詞這種文學樣式產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長短句”、“詩余”等。它的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最初的詞都是配樂歌唱的,寫詞時依據的樂譜叫做“詞調”,各種詞調的名稱便是“詞牌”,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 長沙》。b、詞可以分上下兩段,叫做“片”或者“闋”。詞按字數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上)。按段分為單調(一段或一闋)、雙調(上下片或闋)和三疊(三段)、四疊等。c、沁園春詞牌的來歷:沁園,相傳是東漢明帝的女兒沁水公證的園林,后來被外族竇憲所奪后有人便作詩詠其事,沁園春由此得名。世傳唐朝的呂洞賓作了<<沁園春>>一詞d、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容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根據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的一項: 沁園春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克⒐?;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釂枺哼@幅畫除了充滿生機還具有怎樣特征? 

  引導學生回答“色彩鮮明”、“色彩繽紛”,讓學生找出這些色彩。 

  “紅”、“碧”、“白”(船帆)、“黑”(黑鷹)、“藍”(藍天)。 

  △“紅” 引導學生得出紅色往往給人朝氣蓬勃,喜慶祥和之感。由此可見,作者當時內心中充滿激情。 

  △ “碧” 引導學生得出秋天葉黃葉時,看到碧綠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 碧透:謂江水碧綠至極。到梅雨潭的綠,那樣興奮、舒服、愉快。 

  提問:這幅湘江秋景圖具有怎樣的特征?充滿生機。 

  紅”與“碧”:一個熱情奔放,一個明凈可愛,對比鮮明;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呢?

沁園春 篇11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沁園春 長沙》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課,可見它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這首詞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對以后的詩歌鑒賞教學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基于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煉極富表現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鑒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谶@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鑒賞詞作的意境。

  二、教學方法和教具。

  《沁園春 長沙》是詩歌鑒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后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鑒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 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 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guī)范學生,激發(fā)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后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反復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四)賞析部分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當時的場面,啟發(fā)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置于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后找兩名同學用優(yōu)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后,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煉又極富表現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里,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煉、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 長沙》的上闕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的評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后,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里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fā)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五)、延伸比較閱讀

  將《沁園春 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jié)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手法來比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 長沙》與《沁園春 雪》進行比較

  (七)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容、結構和表現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 篇12

  沁園春·長沙【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要“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沁園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抒發(fā)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云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計著力于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2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及其節(jié)奏。 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一、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秋是一個豐富的季節(jié),秋是一個多愁的季節(jié),秋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傷秋、感秋或贊秋的詩文,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秋的感悟與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

 ?。I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鑒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   舸  遒  遏

  2、學生自讀課文

  ·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各寫了什么內容?

  · 分別圈出統(tǒng)領上下闋詞句內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 、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 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承上啟下)

  下闋: 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ㄒ龑W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 、賞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ㄌ崾荆洪_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詩人卻唱了反調:“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 )介紹背景,重溫歷史。( 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 3 )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ā督肥橇谠胃镄率『?,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 、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1)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到哪里?(“萬類霜天竟自由”)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 文字投影)

  (萬)山 —— 紅(遍)

 ?。▽樱┝?—— (盡)染

  (漫)江 —— 碧(透) 綠色給人以活力

 ?。ò伲?—— (爭)流 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 —— 擊長空;魚 —— 翔淺底

 ?。?)引導學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 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ㄟh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ń^)  —— 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      ?。ㄑ鲆暎?nbsp;    設問

  水底:魚翔淺底      ?。ǜ┎欤? 

  (3)這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課堂討論:毛主席的“手” 該怎樣?是倒背好,還是插腰好?“視角” 的轉換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提示:叉腰好。慢點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tài)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皳簟北取帮w”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跋琛睂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 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 唐·杜牧《山行》 

 ?。ǘ哂挟惽ぶ睿贾懗隽藯髁值幕鸺t,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 萬山紅遍 ' 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珴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 6 )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焙诟駹栒f:“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看誰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fā)的世界吧?。ǚ乓魳罚?/p>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 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第四步“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

  ( 7 )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 )交流想象體驗。

 ?。ㄒ陨辖虒W環(huán)節(jié),善于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

  3 、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豐富含義。

 ?。ā皭潯卑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 、欣賞下闋

 ?。?)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凹S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 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課堂討論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里的“秦皇漢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為什么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它們全部否定了呢?而發(fā)出“俱往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v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艾F在”這首詞里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貴?!保?/p>

 ?。?)鑒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p>

  教師小結: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而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的天地,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

 ?。ㄔ谠娫~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1、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里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為專題,收集相關資料,并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ㄖτ谝龑W生帶著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共同發(fā)展。為此,在本教學設計中,基于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于相當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guī)律,依據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肚邎@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計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鑒賞詩詞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范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fā)展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系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驗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論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得到發(fā)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