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18個文言虛詞
(一)而
1.連詞:
(1)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卻)例: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2)修飾關(guān)系。(位于狀語和謂語之間)例:吾嘗跂而望矣。
(3)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如果,主謂之間)例:死而有知。
(4)并列關(guān)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關(guān)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遞進(jìn)關(guān)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7)因果關(guān)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8)目的關(guān)系。(來、用來)例: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
2.代詞:
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茲。
偶爾也做主語,譯為“你”。
3.通假字:
通“如”,譯為“好像、如同”。
4.固定結(jié)構(gòu):
(1)而已:放在句末,相當(dāng)于“罷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會兒。
▲注意:判斷“修飾關(guān)系”和“承接關(guān)系”時,看前后兩個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是否一致。動作同 時進(jìn)行為修飾關(guān)系,動作
有先后為承接關(guān)系。
(二)何
1.疑問代詞:
(1)作賓語,“什么、哪里”。何+動詞/介詞構(gòu)成動詞/介詞的賓語后置。例:大王來何操?
(2)作謂語,“為什么”。后常與“哉、者、也”等連用,用于詢問原因。例: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為之,何哉?
(3)作定語,“什么”。何+名詞。例:何人?何物?何時?何地?何事?
(4)做主語,“什么”。例:何謂閣子也?
2.副詞:
(1)程度副詞,“多么”。何+形容詞。例:開國何茫然?
(2)疑問副詞,“怎么、為什么、何必”。何+動詞,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結(jié)構(gòu):
(1)何如:“怎么樣、怎樣”,等同于“奈何、若何”。
(2)無何:不久、沒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拿什么、憑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譯為“到什么地方”,此處“之”作動詞“到”。
(三)乃
1.副詞:
(1)承接關(guān)系,“就、于是、才”。例:度我入軍中,公乃入。
(2)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卻、竟然、反而”。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3)表限制,“僅、只”。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4)表判斷,“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
2.代詞:
(1)第二人稱代詞,常作定語,“你的”;也做主語,“你”。不作賓語。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
(2)指示代詞,“這樣”。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3.固定結(jié)構(gòu):
(1)無乃:表猜測,“恐怕……”例:無乃爾是過與。
(2)乃爾:譯為“這樣”。例: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
(四)以
1.介詞
(1)表工具,“拿,用”。例:愿以十五城請易壁。
(2)表所處置的對象,“把”。例: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
(3)表憑借,“憑,靠”。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認(rèn)。
(4)表原因,“因?yàn)?、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r>
(5)表時間或處所,“于、在、從”。例: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6)表憑借,“按照、依照、根據(jù)”。例:余船以次俱進(jìn)。
2.連詞(用法與“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轉(zhuǎn)折)
(1)表并列或遞進(jìn),“而、又、而且、并且”。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2)表承接關(guān)系,譯為“而”或者不譯。例:側(cè)盾以撞。
(3)表目的關(guān)系,“而、用來、來”。例: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4)表因果關(guān)系,“因?yàn)椤?。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5)表修飾關(guān)系,譯為“而”或不譯。例:擁火以入。(動詞+以+動詞)
3.助詞,作語氣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例:固以怪之。
4.動詞,“任用、認(rèn)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
5.副詞,“已經(jīng)”(時間副詞)。例:日以盡矣。
6.名詞,“緣由,原因”。例:良有以也。
7.固定結(jié)構(gòu)
(1)以為:a.認(rèn)為;b.把……當(dāng)作、把……作為。例: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2)以是/是以,“因此”。例:余是以記之。
(3)“有以”和“無以”,譯為“有什么辦法用來……”和“沒什么辦法用來……”
▲ 關(guān)于“以”字介詞和連詞的判斷方法。
1.作介詞。標(biāo)志:“以”+名詞/代詞/數(shù)詞。
2.作連詞?!耙浴蔽挥趦蓚€動詞或動詞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之間,或者位于兩個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兩個分句之間。例:擁火以入。夫夷以近。
(五)且
1.連詞
(1)遞進(jìn)關(guān)系,譯為“而且、并且、況且、再說”。
例:a.且立石于其墓之門。(而且)b.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況且)
(2)讓步關(guān)系,譯為“尚且、還”。(先讓步,再推進(jìn)一步)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并列關(guān)系。標(biāo)志:
a.“形容詞+且+形容詞”譯為“而且;又……又……”
例:“清且淺?!弊g為“又清又淺。”
b.“動詞+且+動詞”譯為“而且;一邊……一邊……”
例:“笑且入?!弊g為“邊笑邊入?!?br>
2.副詞。標(biāo)志:主語+且+謂語。
(1)表動作行為的暫時,譯為“暫且、姑且”。(且+動詞)
例:且偷生。且放白鹿青崖間。
(2)表動作行動或情況在不久以后,譯為“將要、將”。(且+動詞)
例:不出,火且盡。
(3)表示數(shù)目接近,譯為“將近、幾近”。(且+數(shù)詞)
例:年且九十。
3.固定結(jié)構(gòu)
(1)且夫:句首發(fā)語詞,下文是進(jìn)一步議論,譯為“況且、再說”。
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且如:譯為“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六)若
1.代詞: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2.連詞
(1)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如”。例: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2)表選擇,譯為“或、或者”。例:以一萬若一郡降者,封萬戶。
3.助詞:若+形容詞/副詞,譯為“……的樣子;的;地”。(不常見的用法)
4.動詞
(1)譯為“像、好像”。例:天涯若比鄰。
(2)譯為“及、比”。例:徐公無若君之美也。
5.固定結(jié)構(gòu)
(1)若夫:用于段首,另起話題。譯為“要說那、像那;如果說到”。
例: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2)若何:譯為“怎么樣”。例:以閑敝邑,若何?
(3)若干:約數(shù)之詞,相當(dāng)于“幾許、多少”。
(4)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例:指揮若定。
(七)所
1.助詞
(1)【所+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的”字結(jié)構(gòu),可不譯。
例:我所欲也。師之所存也。
(2)與“為”相呼應(yīng),構(gòu)成“為……所”的格式,表被動。
例:若屬為所虜。為仲卿母所遣。
2.名詞,譯為“處所、地方”。例:某所,而母立于茲。——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過。
3.【數(shù)詞+所】表約數(shù),譯為“上下、左右”。例: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
4.固定結(jié)構(gòu)
(1)所以:a.表憑借,“用來……的”。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表原因,“……的原因”。例: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2)所謂:譯為“所說的”。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3)所在:a.譯為“到處”。例:所在皆是也。b.譯為“所在之處”。
(八)為①讀wéi(第二聲)時
1.動詞
(1)根據(jù)上下文翻譯為各種動詞。可譯為“做、擔(dān)任、成為、認(rèn)為、創(chuàng)作、寫……”
例:因?yàn)殚L句?!谑莿?chuàng)作了這首長詩。
(2)作判斷動詞,譯為“是”。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3)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動詞,譯為“等到、當(dāng)”。例:為其來也。
2.介詞:表被動,譯為“被”。例:吾屬今為之虜矣。
3.語氣助詞:放在疑問句的末尾,表反詰語氣,譯為“呢、嗎”
例:奚以九萬里而南為?何辭為?【標(biāo)志:帶有“何……為?”或“奚……為?”的句子】
【為】②讀wèi(第四聲)時,只作【介詞】
(1)表動作、受益的對象。譯為“給、替”。
(2)表動作、行為的對象。譯為“向、對、同、跟”。例:為公子泣。
(3)表動作、行為的原因。譯為“因?yàn)?、由于”。例: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九)之
1.代詞【動詞+之】
(1)第一人稱代詞,譯為“他、她、他們、它們”,有時靈活運(yùn)用于第一、二人稱。
例: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dān)憂。(第二人稱)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第一人稱)
(2)指示代詞,譯為“這、這些”?!局?名詞】例:之屬。之類。
2.助詞
(1)作結(jié)構(gòu)助詞,于定語和中心詞間,譯為“的”?!局?名詞/名詞性短語】
例:是誰之過與?
(2)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不譯,去掉“之”后句意無變化。
【主語(名詞/代詞)+之+謂語(動詞/形容詞)】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賓語前置標(biāo)志。于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放在謂語動詞前面,不譯。
【賓語(名詞)+之+謂語動詞】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賓語前置句式:“其……之謂乎”、“何……之有?”】例:何陋之有?(譯為有何陋?)
(4)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無實(shí)意,不譯。【中心語(名詞)+之+定語+者(可省略)】
例:馬之千里者。(千里馬者。)筋骨之強(qiáng)。(強(qiáng)筋骨)仰觀宇宙之大。(仰觀大宇宙)
(5)音節(jié)助詞,湊足音節(jié),不譯?!緯r間副詞/不及物動詞+之】例:頃之,煙炎張?zhí)臁?br>
(6)補(bǔ)語的標(biāo)志,可譯為“得”。(補(bǔ)語示范:這花美極了?!皹O了”就是補(bǔ)語。)
例:以其求思之深。(因?yàn)樗伎嫉蒙钊?。?br>
3.動詞:譯為“到……去”?!局?地點(diǎn)名詞】例:杳不知其所之也。
(十)焉
1.代詞
(1)作第一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之”,譯為“他、他們、它們”?!炯拔飫釉~+焉】
例:猶且從師而問焉。
(2)疑問代詞,譯為“哪里、怎么”?!狙?動詞】例:且焉置土石。
2.語氣助詞(句子成分完整)
(1)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疑問、反詰、感嘆語氣,譯為“了、啊、呢”。
例:萬鐘于我何加焉!
(2)句中語氣詞,表停頓,不譯。例: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3)作句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的樣子”。【形容詞/副詞+焉】
例:盤盤焉,囷囷焉。
3.兼詞:等同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在其中、從這里、在那里、從這里)
【位于句末或不及物動詞后面,可將“焉”提前作狀語】
例:風(fēng)雨興焉 === 風(fēng)雨焉興 (風(fēng)雨從那里興起)
(十一)其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
a.領(lǐng)屬關(guān)系,作定語,譯為“他的、它的、他們的”?!酒?名詞】
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b.一般代指人,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譯為“他、他們”?!酒?動詞/形容詞】
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2)第一人稱代詞,可作定語或主語,譯為“我(的)、自己(的)”。
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指示代詞
a.遠(yuǎn)指,作定語,譯為“那、那些”。【其+名詞】例:則或咎其欲出者。
b.近指,作定語,譯為“其中的、其中、這些”。【其+數(shù)詞】
例:與亂石中擇其一二扣之。
2.語氣副詞
(1)反問語氣,譯為“怎么、難道”。例:其孰能譏之乎?
(2)猜測語氣,譯為“恐怕、或許、大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
(3)祈使語氣,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譯為“可(要)、還是、一定(要)”。
例:汝其勿悲。(你一定不要悲傷。)
3.連詞
(1)表示選擇關(guān)系,譯為“是……,還是……?”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如果、假設(shè)”。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節(jié)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例: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固定結(jié)構(gòu)
【何其】譯為“多么”。例: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十二)乎
1.句末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呢”。例:壯士,能復(fù)飲乎?
(2)反問語氣,答案明確在句中,譯為“嗎、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測語氣,譯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
(4)感嘆語氣,譯為“啊、呀”?!拘稳菰~+乎】
例: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宜:適宜的,正確的。)
(5)作詞尾,譯為“地、……的樣子”?!竞?形容詞/副詞】例: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
(6)在句中的停頓,不譯。例:于是乎書。(對于這本書。)
2.介詞:相當(dāng)于“于”,多位于句中,譯為“在、比、對、對于、于”?!竞?名詞/代詞】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十三)因
1.介詞,可根據(jù)語境譯為“依照,根據(jù);依靠,憑借;趁著;通過,經(jīng)由;因?yàn)?,由于”?br>
【因+名詞/代詞+動詞】例:因擊沛公于坐。(趁機(jī))
2.連詞
(1)表承接,譯為“于是、就、便”。例:秦軍解(通“懈”),因大破之。
(2)表原因,譯為“因?yàn)?、由于”。例:因造玉清宮,伐木取材,方有人見之。
3.動詞,譯為“沿襲”?!疽?名詞,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
例:蒙故業(yè),因遺策。(此處的“蒙”和“因”都譯為“沿襲”)
4.名詞,譯為“機(jī)會”。例:于今無會因。(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jī)會了。)
(十四)則
1.連詞
(1)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或“原來是、已經(jīng)是”
例:金就礪則利。(就)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原來是)
(2)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設(shè)、如果”,“那么、就”【后常接結(jié)果】
例:入則為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3)并列關(guān)系,譯為“就”或不譯?!緝蓚€或者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或句式相仿】
例: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可是、卻、但是”。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5)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相呼應(yīng),譯為“不是……,就是……”。
例:非死則徙爾。
2.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名詞:譯為“法則、準(zhǔn)則、榜樣”。
4.動詞:譯為“效法”。
(十五)與
1.介詞
(1)譯為“和、跟、同”。例: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
(2)譯為“給、為、替”。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3)譯為“比、和……比較”。例: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
2.連詞,譯為“和、同、跟”?!九c+名詞/名詞性短語】
例:然謀士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3.句末語氣助詞,表示感嘆或疑問,通“歟”。例:無乃爾是過與。
4.動詞,可譯為“結(jié)交;親附;同意;援助;參加;等待;給予”。
例:元載多與之金帛。(給予)
▲ “與”是介詞還是連詞的判斷方法
1.介詞:
①“與”前面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后面為涉及對象;②前后有主次之分;③“與”前有能愿動詞或狀語——例:她不與他去。(“不”為否定副詞,作狀語,此時“與作介詞”。)
2.連詞:①“與”前后詞語可并列成一個成分;②前后位置可互換,即前后兩者無主次之分。
(十六)者
1.助詞
(1)指人、事、物、時、地等,構(gòu)成“者”字結(jié)構(gòu),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動詞/形容詞+者——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例: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
(2)【數(shù)詞+者】譯為“……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例:或異于二者為之。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例:言之,貌若甚戚者。
(4)放在后置定語的后面,相當(dāng)于“的”。例:馬之千里者。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例: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2.語氣詞。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可譯為“呢”。例: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者”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之+定語+者】例:馬【之】千里【者】。
2.【而+定語+者】例: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十七)也
1.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例: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2)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3)表示肯定或感嘆的語氣,有時也用在句中。例:古之人不欺余也。
(4)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例: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表示祈使語氣。例: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此處“其、也”均表祈使語氣)
2.句中語氣詞:用于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十八)于
1.介詞
(1)譯為“在,從,到”。例: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
(2)譯為“在……方面;從……中”。例: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3)譯為“由于”。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4)譯為“向,對,對于”。例: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5)譯為“被”。【表被動:(見)+動詞+于】例:臣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6)譯為“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7)譯為“比”?!颈肀容^:形容詞+于】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2.固定結(jié)構(gòu):于是
(1)相當(dāng)于“于+此”,譯為“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
例: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于是余有嘆焉。(因此)
(2)連詞,表前后分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
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