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東岳廟坐落於朝陽門外迤東三里,坐北朝南。山門前原有呈“品”字狀排列的三座牌樓。兩座木結(jié)構(gòu)牌樓分列山門外左右兩側(cè),橫跨在由此經(jīng)過的東西向大街(朝陽門外,可直達通州的道路)上;一座磚石結(jié)構(gòu)的琉璃牌樓,矗立於山門正對面,與山門隔街相望,琉璃牌樓以南為神路街,通向日壇。
京城朝陽門外的東岳廟始建於元至治三年(1323年,那會兒應(yīng)該說是大都城齊化門外),初名東岳仁圣宮。明代開始改名為東岳廟,是道教正一道華北第一叢林。東岳廟經(jīng)歷代重建重修,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建筑是清乾隆年間重修及道光年間增建的。東岳廟山門外跨街的兩座木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樣彩繪牌樓,是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由神宗母親慈圣皇太后懿命修建的。由一幅1928年前後的上色照片推斷,其廡殿頂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綠琉璃脊獸。為加固牌樓,除枋柱加鐵箍,并設(shè)有抱柱、戧柱外,中間二柱還增加了石戧垛,木結(jié)構(gòu)已現(xiàn)糟朽。東牌樓東面額書“泰?(此字未辨識出)洞天”,西面額書“宏仁賜?!?;西牌樓東面額書“靈嶽崇祠”,西面額書“蓬萊勝境”。1950年,因附近有火藥廠爆炸,二木牌樓震毀,隨後被徹底拆除。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出,自庚子事變後,兩座木牌樓漸趨糟朽,民國三十年代牌樓改造水泥結(jié)構(gòu)時也未改建,到解放時已趨圮廢,哪還禁得住爆炸的衝擊,最後落得個一拆了之。東岳廟的這兩座木結(jié)構(gòu)牌樓當(dāng)可與帝王廟前的那對“景德街”牌樓相媲美。
琉璃牌樓在東岳廟外馬路南面,未影響道路改造,幸免沒被拆除。琉璃牌樓建於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為三間四柱七樓歇山頂式磚石琉璃牌樓,其歇山頂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綠琉璃脊獸。每間各辟一券洞,雀替以上枋、柱、樓、斗拱滿以黃綠相間琉璃飾件鑲砌,氣勢莊嚴恢弘。面北額書“永延帝祚”,面南額書“秩祀岱宗”,相傳為嚴嵩手跡。
現(xiàn)在的東岳廟大門為鐘鼓樓後的二道門,1988年因道路拓寬,原山門被拆除,鐘鼓樓就露在了外邊。
1901,東岳廟琉璃牌坊南側(cè)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1,東岳廟前牌樓(東向,東岳廟是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西牌樓西面額“蓬萊勝境”(東面額“靈嶽崇祠”);東牌樓西面額“宏仁賜?!?東面額“泰?洞天”)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8年前後,東岳廟山門正對南面的琉璃牌樓,由山門東門洞向南拍攝。
1912-1915,東岳廟南側(cè)琉璃牌樓南面,由中間門洞北望可見東岳廟山門。
1915年前後,東岳廟琉璃牌坊北側(cè)。行進的美軍(庚子年後八國軍隊就住在北京了,美軍1947年才都撤走)和山門前的香爐。
1915年前後,東岳廟山門前。道教正一道華北第一叢林,山門外額書“勅建東嶽廟”(清康熙年)。
1920年前後,東岳廟前西牌樓東面額“靈嶽崇祠” [(英)唐納德·曼尼 Donald Mennie]。
1928年前後,東岳廟前左右跨街的一對木結(jié)構(gòu)牌樓和街道(東向)。
1930年前後,東岳廟前左右跨街的一對木結(jié)構(gòu)牌樓和街道(西向)。
1933,東岳廟琉璃牌坊南側(cè)。原注釋:Pai lou at Dong yue miao.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33,東岳廟琉璃牌坊南面東間樓枋細部。原注釋:Detail of pai lou at Dong yue miao showing glazed tiles with floral motifs.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33,東岳廟山門前的街道,一對石獅子、香爐和賣香的攤販。原注釋:Gate at Tong yue miao with a street vendor, a pair of lions, and an incense burner.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46,東岳廟前東牌樓東面,額書“泰?洞天”(哪位幫忙給辨辨第二個字,我是看了半天沒蒙出來,在別處也沒查到)。原注釋:Pai lou near Qi hua men.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46,東岳廟前東牌樓東向。原注釋:Pai lou near Qi hua men.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50s,東岳廟琉璃牌樓北側(cè),通過中間券洞可看到神路街裏面。
2010,東岳廟琉璃牌坊北面額“永延帝祚”。
東岳廟琉璃牌坊南面額“秩祀岱宗” [現(xiàn)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