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外行硬譯,不對譯文內容和正確與否可靠性負責,只供鑒賞暴打批評用!
遙控航模無動力旋翼機(牽引式)的適用原理和制作參數
此文件偶爾還會進一步修訂,會將修訂標記為"新"告知。
了解無動力懸翼機和飛機(定翼)和直升機的區(qū)別。無動力懸翼機和直升飛機的不同點……各自有哪些優(yōu)缺點。
此文供愛好者做動手前的參考,對設計、組裝、飛行都有幫助。也可以給你選擇制作何等模型提供參考依據,如果你想更改現有的數據和規(guī)格,你可以依現有數據對潛在的負面影響作出判斷和大略估計。
此圖形模型解釋的制作者的經驗只適用牽引(拖拉機(引擎在前面))自轉旋翼航模飛機并不包涵推進(推車(引擎在后面))自轉旋翼航模飛機的制作經驗和數據。
簡要說明:無動力旋翼機的升力來源自轉的旋翼,旋翼機飛行時流動的空氣經過帶有迎角(平均約10°)的旋翼,推動旋翼自行旋轉產生飛行所需要的升力。
有一點不可思議空氣好象穿過了旋翼,升力是如何產生的?
無動力旋翼機結構簡單:有一個旋翼、旋翼無動力驅動像風車一樣迎風進入陀螺自轉、控制旋翼的迎角完成攀升或下降,控制尾翼完成轉向,只有前進是靠一臺小型的電動機驅動螺旋槳生成推力;不像直升飛機是靠動力控制旋翼,產生升力和前進的動力。
無動力旋翼機必須有一副可以提供足夠升力的自轉機翼,這個機翼和直升機的機翼大致相同。
為了控制機翼陀螺的方向,要有轉盤控制機構,還要有一個像飛機尾翼的水平鰭和尾翼。
通過控制轉盤控制機翼的的迎角完成攀升或下降,通過控制尾舵水平翼的操控組合控制方向。
無動力旋翼機機翼沒有前進的推動力,所以無動力旋翼機必須配備水平推進(或牽引)引擎螺旋槳的動力設置。
機翼、機翼轉盤、轉盤控制機構、水平鰭、尾翼、二者的控制機構、螺旋槳、螺旋漿動力電機、電機控制機構都是最基本的,如何組裝如何協(xié)調操作完成一次飛行……看著是那么簡單容易。
實際他不是看著得那么簡單的事,如無動力旋翼機的機翼應該安裝在哪里?本機的重心點在哪里?適當平衡的角度?(平衡穩(wěn)定有足夠的升力飛行的基本要求)如何測量?他們比固定翼的模型飛機更重要。
所談到的角度、比例雖是常年經驗的積累,不完全適用于小的和中等大小的模型,也不適用于推進(推車(引擎在后面))自轉旋翼航模飛機,特定的模型可能有輕微偏離,設計的差異結論是不同的,所以只供參考。
請觀看以下各節(jié)說明:
A:(牽引螺旋漿)飛行時發(fā)動機的角度取5°(3°至8°)這個角度是螺旋漿和無動力旋翼機中心線的夾角(見圖中所示:A)這個角度和飛機的重心有關。(不適用推進螺旋漿的旋翼機)也可以在10°至15°轉子的阻力也大,多數人習慣維持在5°至8°夾角。
如果你的發(fā)動機動力較低,他需要有固定翼提升升力,也可以加大水平尾鰭和尾翼;如果你的發(fā)動機實力有余,可增加旋翼一加大升力。
B:(旋翼支柱和中心線)旋翼夾角。支柱和中心線間(支柱后部旋翼和機體間的垂直線)旋翼支柱傾斜10°(可6°至14°),這是轉軸的初態(tài)使尾部傾斜。他和安裝的機體長短穩(wěn)定器類型位置都有關聯,如果你發(fā)現需要向前向后移動傾斜的量,使飛機有一個向上的迎角。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稍微向前或向后移動支柱得位置。
C:(旋翼托盤高度)C﹦E≯E,最多加大25﹪。
旋翼托盤立柱的高度(垂直)越高旋翼越穩(wěn)定,阻力越大(協(xié)調越差);越低,飛行越難控制,垂直穩(wěn)定度差;高大的旋翼的協(xié)調的尾舵水平鰭更復雜操作更困難。所以一個控制自如協(xié)調一致的飛行,旋翼的高度十分重要,因此更難設計和實現飛行。但是,設計一個合理可控的,在其速度范圍內,在空中停機后的水平尾鰭、尾翼還可控制的模型,全在你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這些任何小冊子上都沒有。
D:(旋翼托盤)直徑、托盤負載。
旋翼的長度和負載相關,負載過低轉速增加升力不足,高度增高升力越少;簡單的增加長度和葉片的多少不是模型性能的關鍵。
一般說添加葉片只減輕了托盤的阻力負載,只添加葉片不能顯著改變轉子性能。只增加一個葉片,不影響平衡仍能工作,如果增加更多就不一樣了。有報道兩片葉子就可順利工作,再增加葉子的數量,就能增加穩(wěn)定性和穩(wěn)定。實際你很難獲得期望增加的效率。
建議:制作相同的旋翼時一定要多做一組備用,將來換用十分方便。
旋翼的旋長度、寬度的比率:8︰1,12︰1,10︰1,其他的比率也可以。最持續(xù)有效的似乎是在上述范圍之內。在最大升力點,弦的厚度不應超過 16%,超過弦的葉片往往會發(fā)生意外的震蕩,因此,是有點兒太厚。多數葉片的正常值在13﹪至 16﹪之中。大部分還是在13﹪的周圍。
前緣不要太圓或鈍……前緣窄弧形半徑漸薄至后緣,一般是做成一個輕微向上翻的后緣的形式為最好,不過很難做到如此完美,有能力動手的可以試一試做出最好的。
E:(機頭到轉子)E=C(只適用牽引模式),保持簡約,關鍵是保持旋翼軸和機頭的平衡。
為了穩(wěn)定通常是加長E,加長E又必須加長機尾以保持平衡的重量,還要改變對舵的控件;如果加高C呢?又要改進懸翼托盤控件,也不可取。所以一般保持原狀最好不輕易改動保持E=C。
重心……。測試重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懸翼掛起來,就可用肉眼觀察重心的平衡不平衡,E保持有5°至10°,松開手模型飛機可以自然漂移,完成降落傘似的下降,否則就要修改旋翼立柱的位置找新的重心, 重新設計向前移動不可取,因為前面有發(fā)動機立柱靠前將很難控制航模,實踐中掛起角度后E感覺重,模型飛的越平穩(wěn);相反E感覺輕,飛行的姿態(tài)就不平穩(wěn)。立柱如正好在機體的中心,懸翼的平衡極其敏感,反應強烈極不穩(wěn)定。
無動力旋翼飛機,就像在旋翼下掛了個舊式飛機,所以要掛在中心和平衡的重心哪一點上,重心移動后模型將越來越敏感,或者無法控制。如果移動的正確,模型就可如意飛翔,所以要設計好重心點不斷實驗找到正確的安裝立柱的位置。旋翼一點要在這個掛角的垂直線上。
F:(機尾到立柱的距離)F=2×E 。
一旦選擇了旋翼以后,旋翼的最大半徑外,設置尾鰭。如果機身可以調節(jié)也必須,保持尾鰭在旋翼的最大半徑外。防止氣流在尾鰭和旋翼擾流造成懸翼卷震。保證旋翼正常工作不受干擾。
G:(垂直翼)垂直翼G平方=懸翼面積的2.0至3.5﹪,(水平安定面面積約45至55﹪)這個設計變化很大,根據不同變化有許多根本不同的設計。
也可以不局限在以上范圍,尾羽需要保持緊密,葉尖堅實。擴展的模型的尾翼設置適當,可增加穩(wěn)定性,減少尾翼操控系統(tǒng)負擔,增加轉向的可操控性。
水平鰭面積的平方=旋翼面積約為 5 至 8%。本件也有許多的變化可以選擇,變化極大各有缺點。
H:懸翼托盤控制限制在+/-8度,側傾斜控制限制在+/-7度 。
當然你認為必要可以控制的更敏感的位置,初始還是控制在這個標準托盤安裝可以稍稍多余8度。
如果模型一起飛總是偏左(偏右),那時你就必須試著爭加1至幾度。具體是多少度根根據集體情況慢慢試一試。
也可以換電動機,功力大的電動機往往也會造成偏左偏右糾正不過來的毛病。
模型的重量:起飛重量是關鍵。
主支架、旋翼、尾翼等材料即要堅固又要輕,電動機只要能提供必要的推力即可,控制構建主要是堅固,伺服可靠。記住機體要輕!
發(fā)動機功率:保持適當。
發(fā)動機的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大功率的發(fā)動機模型反應過于敏感強烈很難操控。過去人們一般按比模型的重量小的推力選擇電動機,如模型重一磅,你需要一個小于一磅推力的電機;如今大多數人按模型總重量的75﹪選擇電動機推力,例如模型重量2磅,則應該選擇1又1/2磅的推力電動機。沒有必要選擇1比1的推力,那樣的選擇是極為不理智的。
電池增大重量增加、耗電增大、留空時間相對減少……操控難度大所以不智。
看懂并完全理解以上資料,如還想了解更多歡迎上網觀察網頁上的更多內容。
(全文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