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fā)科一路完整拳照
※陳發(fā)科的功夫為什么能這么高
談了上面陳發(fā)科的武功事跡后,如果你相信這是真的,那么就不應該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應該想一下,陳發(fā)科為什么能練得這么好?有哪幾方面的因素?再對照一下我們自己,我們缺少了什么?應當從哪方面再努力充實?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藝得真?zhèn)鳎?/strong>
從陳發(fā)科的背景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從他的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陳家溝),他可以見到、學到真正的太極拳高功夫。特別是他的父親陳延熙功夫確實很高,在他真正下功夫的時候,能夠在他身邊指導,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練習太極拳,可惜他的老師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雖然他們很聰明,但終其一生,連不到很高層次。相信他們若是有好的老師指導,一定也能達到更高的境界,練出更全面的功夫。
二、刻苦練習:
陳發(fā)科的刻苦練習是遠遠超過一般人的。很少有人達到他的刻苦程度。據他對洪老師講,當年他為了趕上堂哥,每天練拳套少則六十遍,多則一百遍。有人說陳發(fā)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堅持日練二十遍。洪老師說沒聽陳發(fā)科說過多少遍,但當時陳發(fā)科住在河南會館里,曾移居數屋,屋內磚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塊,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磚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堅持練習而跺碎的。洪老師說陳發(fā)科平常少說話,單坐時常常兩只手交叉練習,并囑咐洪老師也這樣做,可見他腦里時時都想著練習太極拳。有一天陳發(fā)科對洪老師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與一怪物對打,我勝不了它,它也勝不了我,打了幾百回合,最后各以一只手握拳單推手,雖然很緊張,但是很痛快?!购槔蠋熣f這應該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有道理的。平時陳發(fā)科獨坐時一定是在想象別人怎樣進攻,自己怎樣應付,對方又怎樣變化,自己又再怎樣對付。這樣想多了,就變成夢。另外,我也想到陳發(fā)科平時和別人交手,一招就解決了,中國人說「無敵最寂寞」,所以碰到這怪物可伴他練習了幾百回合,當然是很痛快的事。
三、終生追求:
許多有其功夫的太極拳名家都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才能達到一定水平,成為名家。但是為什么他們達不到陳發(fā)科的高度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苦練一段時間后,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當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對不對的問題,路子不很對,一開始可能進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滯不前了。因長時間不能進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訓練的吸引力了。陳發(fā)科一直到晚年都堅持練功,我在洪老師家中見到洪老師早期的學生何淑淦先生,他一九五五年到北京大學讀書,去找?guī)煚旉惏l(fā)科。陳發(fā)科看他打完一路拳后,很高興,自己表演一、二路學給何看。何說六十九歲的老人打起來非常漂亮,雖然蒼顏白發(fā),練起拳來龍騰虎躍,地動山搖。如果陳發(fā)科晚年沒有練習很多拳,就不曾輕易對著徒孫表演一、二路二趟拳。因為平時練得多,才會輕易就表演一、二路二趟拳?,F在的名家,年紀不大,要想看他練一趟拳都不容易,更不要說二趟拳一起練。我聽陳小旺師兄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父親陳照旭(陳發(fā)科的兒子)當年練拳練得很不錯后,就放松了,喜歡中國書法和中國音樂,每天花許多時間練習。
陳發(fā)科很不滿意,有一次和幾位陳家溝的親人在家中坐談,陳發(fā)科批評陳照旭,不應該分心練別的東西,要繼續(xù)練好拳。親人們忙打圓場,說照旭的功夫已經很好了。陳發(fā)科聽后站起來,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他打起幾尺高。照旭知道父親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還,把樂器、紙筆等東西燒了,專心練拳,功夫又長進了許多。通過這件事,我們可看到陳發(fā)科的追求不同于一般人,在一般人眼里已經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陳發(fā)科看到的是太極拳里面更高的境界。他終生追求,從不放松,才能達到超過常人很多的高度。
四、過人勁力:
陳發(fā)科能把人打得那么高那么巧妙,除了技術精湛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他有過人的勁力。中國有句俗語說「熟能生巧」,技術練得純熟,就能用得很巧妙。在武術方面,我想還能加上一句:「強能生巧」,雖然技術熟了能把人打飛起來,若是勁力不夠,巧的范圍就小許多了。若是勁力足,打人打得夠高,才能控制從圍墻、窗口飛出,才能使人翻筋斗仍有足夠的高度可轉至足落他,如同大人玩小孩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我們的追求,不單在技術方面,也要有勁力方面。洪老師講過一件事:李劍華身高近二米,體重二百斤以上,有一次和同學們練推手,說單憑我的體重,別人就難把我推出。陳發(fā)科一時高興,說「真動不了你?」說著一手貼住李劍華的脖子,一手握李腳腕,將他平舉起來。把二百斤重的人這樣平舉起來,要比舉二百斤的杠鈴難許多。我也聽陳小旺師兄講過,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垚(一八四一~一九二六,陳鑫的哥哥)有一對鐵剪,每條十六斤,一對三十二斤,陳垚死后別人不能使用,僅陳發(fā)科一人能夠使用。一只手持十六斤的鐵棒作兵器使用,確實需要大力氣。
洪均生老師說,和陳發(fā)科推手時,肢體接觸之處,一點不覺其有力。但在試驗動作中,又好似他的后備力力大無窮,如同將被大風吹得站立不住一般。洪老師又說,陳發(fā)科在堅實的土地上練掃膛腿時,地面被左右足劃出二個半圓,溝深寸許。另外他跺地碎磚,震腳屋頂落沙,都足見他腿勁之利害。
五、品格高尚:
談了上面四點,本不想再談這一點,一方面怕文章太長,一方面好象這和太極拳技藝的高低不大有關系。但考慮到使大家對陳發(fā)科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而且中國人自古以來評價藝術總是說「藝如其人」,有什么樣的品質,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其實這是對的,平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品質并不是很好的(但同時也不是很壞的)人,其太極拳造詣也不錯。但這些人僅僅是不錯,卻是不可能達到陳發(fā)科這樣的高度的。例如驕傲自以為是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進步,因為他不善于吸收別人的長處。一個人必須常常覺得不足,才會不斷地進取,使自己更上一層樓。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心里老是想把別人打倒打傷,當然不會花時間精力去學習讓人飛出而不受傷的藝術了。
陳發(fā)科是非常謙虛的人,從不吹噓貶低別人。洪老師說,凡練太極拳的人,差不多都喜歡說太極拳是內家學,內家拳比外家拳高級。但陳發(fā)科從不把自己練的拳看成至高無上的內家,他說:「什么事物都有內外,才學必須從外形入手,經過多年鉆研,才能逐漸深入,得到內里的精華,學太極拳是這樣,學別的拳也是這樣,都有內外,也都由外才能入內」。所以有人問陳發(fā)科哪種拳最好,陳發(fā)科回答說:哪種拳都好,如果不好早被淘汰了。拳的好壞,全在于怎樣教和怎樣學。陳發(fā)科對外面練拳的人也從不隨便說人家不好,學生問到某某的拳練得怎樣,陳發(fā)科的回答常常有三種:練得好或者不錯,練得有功夫,另一種是我看不懂。后來久了,洪老師他們明白他的意思,練得好或不錯是贊許的;練得有功夫的,是指拳練得不怎么樣,但肯苦練;說不懂的,是拳練得不好功夫也一無可取的。對于別人的貶低,陳發(fā)科卻毫不介意。有一位姓劉的醫(yī)生,原跟北京一位某學派的宗師某老師學,后來也跟陳發(fā)科學。一天,劉醫(yī)生生氣地對陳發(fā)科說:某老師老說陳式太極拳不好,陳發(fā)科功夫也不行。陳發(fā)科聽后反而笑說:他說咱們不好,咱們也沒說自己多好,他說他的,咱練咱的,不要理他。前面已提到為了保全另一位老師的職位,陳發(fā)科寧愿不去民國大學教拳。前面提到與沉三較藝的事,洪老師還談到有關的另一件事,說沉三走后,有個同學冒然說:「既然如此,老師怎么不摔他一下?」陳發(fā)科聽后立刻沉下臉來問他:「摔他一下?為什么要摔他?」這同學見老師生氣,嚇得不敢回答(陳發(fā)科平時與學生說話都是和顏悅色的)。陳發(fā)科又厲聲問他:「你說,你說,你說在大庭廣眾之中,愿不愿意讓人摔一下?」這同學吶吶說:「不愿意」。陳發(fā)科說:「啊,你也不愿!自己不愿意的事,怎么對人來施。連想都不應該想?!褂趾皖亹偵虒дf:「一個人成名不易,應當處處保護人家的名譽?!?nbsp;
聽過陳發(fā)科的武功事跡后,許多人都會產生一個印象(我也如此),他一定是一位威武嚴肅,感情冷漠的人。其實恰恰相反,洪老師跟我講過二件小事,這樣的小事或者別人不會寫進文章里,但我覺得很有意思,會使你改變對陳發(fā)科的印象的。三十年代,當時陳發(fā)科的小兒子陳照奎(一九二八~一九八一)幾歲大,有一個女孩子(我已忘了洪老師說的名字)十六歲,因身體不好跟陳發(fā)科練拳,結果身體好了,對陳發(fā)科很有感情,稱他為爸爸。她哥哥是在軍隊任職,后來軍隊調動要離開,但她不愿意,就留在北京。一天,洪老師到陳發(fā)科家,一進門就看到陳發(fā)科坐在椅子上流眼淚,陳照奎背靠在墻哭,女孩站在他旁邊也在哭,忙問是什么事。原來這女孩教陳照奎讀書,陳照奎不認真,學不會,她打了陳照奎一手掌,陳照奎哭了,女孩也哭,陳發(fā)科見了也哭了。想不到陳發(fā)科這么容易動感情吧?
一九五六年洪老師再回北京跟陳發(fā)科練拳,有一次提到這女孩(當時是二十幾年后,已不是女孩了)的情況,陳發(fā)科說她每天早上在某公園教陳式太極拳。一天早上,陳發(fā)科、洪老師及另一位同學三人去公園看這女士教拳,她看到他們來了,怕羞不敢教,使跑過去推陳發(fā)科說:你們走吧。陳發(fā)科他們笑著走了,這時的陳發(fā)科不是一個嚴師,倒像一個慈父。陳發(fā)科對母親非常孝順,其母晚年癱瘓在床數年,飲食便溺都需人扶持。她的身體很重,每當便溺或換褥子,總由陳發(fā)科抱起,晚上不得安睡,故此兩眼布滿紅絲。每當有宴會時,陳發(fā)科總以一小杯白酒相陪,大家勸他多喝點,他笑答:「我在二十歲以前愛喝酒,喝三、五斤燒酒沒問題,有一次我和小舅舅開了一壇酒對飲,一下子喝光了,都醉得不省人事。我過了三天才醒過來,小舅舅卻醉死了。從此,我母親囑咐只許喝一小杯酒。」難得陳發(fā)科這樣聽母親的話,也有堅強的意志,一決定就能終生戒了,這意志力也是他能終生努力練拳的保證。
※現在還能出陳發(fā)科嗎?
我們知道了陳發(fā)科有多高的功夫,也知道了為什么他能練得這么好,那么我們再想想,現在還能出陳發(fā)科嗎?換句話說,現在的人能夠練到陳發(fā)科這樣的高度嗎?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呢?因為這是關系到太極拳以后的發(fā)展,關系到太極拳的命運。以后我會另寫文章來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簡單談一下。如果現在世界上有十個陳發(fā)科這樣的太極高手,那么推手比賽將會非常精彩,一定會吸引到比拳擊更多的觀眾。因為太極高手的發(fā)勁非常干脆,多種多樣,把人打出很遠而不使人受傷。相反拳擊僅是擊人,使人受傷,不如太極拳既文明又精彩。比如一個捋式,使對手在空中翻個筋斗跌下而不受傷,會不會比一個勾拳把對手下巴打爛更好呢?一個發(fā)勁把對手打得騰空飛起,跌到臺下,會不會比一個重拳把對手打昏迷倒地爬不起來更文明更吸引人呢?如果能吸引到許多的觀眾觀看推手比賽,那么世界上將會有更多的人來學習太極拳,而且學習的人會更認真努力,太極拳的水平就會大大提高。如果現在世界上有十個陳發(fā)科,那么愛好太極拳的人就會比較容易知道應該怎樣去學習,就不會學了一點低水平的太極拳就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學不到高水平的太極拳而苦惱,而喪失對太極拳的興趣。所以現在能出太極拳的真正高手,是非常重要的。
要出陳發(fā)科式的人物,先決條件是藝得真?zhèn)?。世界上刻苦練習武功的人很多,因為學習的東西不同,刻苦練出來的東西就不一樣。那么現在世界上有陳發(fā)科這樣的高手來傳授高層次的太極技藝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事實上不單是沒有,而且差得太遠。那么退一步來看,現在世界上還有人懂得太極拳的高層次的技巧嗎?這是一個未知數,我想比較接近陳發(fā)科的全面掌握應該是沒有,但是在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掌握應該是有少數的人存在?,F在我們先來弄清楚什么是太極拳的高層次技巧。是不是像一些人所做的,把人打在地上,或把人的手弄斷,或者讓人推得搖來晃去而不移動兩足就是太極拳的高功夫呢?肯定不是的。能夠把人打傷、打倒甚至打死,這是全世界的武術所具有的一般技巧。被人推不動、打不傷,這也是中國武術里許多門派所具有的東西。所以在太極拳里,那些把人推出、推倒,用擒拿手法制服人,把對手的肢體打斷或打傷人,或者用柔軟的手法使人推不動,都是太極拳里一般的功夫。太極拳里比較高級的功夫,大概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能夠發(fā)勁把人干脆的打出去,這是一般武術所沒有的,也是一般練太極拳的人所達不到的。當然,怎樣發(fā)勁和怎樣把人打得干脆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這里暫不討論,能夠在比較多種的情況下發(fā)勁把人干脆打出,就可算是真正的太極拳家了。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被稱為太極拳家的人并不能把人干脆打出。再高一層,就是發(fā)勁把人干脆打出時,能夠使人雙足離地騰空而出。當然這里面要分辨清楚是怎樣使對方騰空而出的,因為平時推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情況,當一方蹲得比另一方低時,從下面斜向上推出,對方可能會雙足離地跳出。這樣的推法許多人都能做到,并不需高水平。高水平的是自己的身并不一定比對方低,甚至手是從上向下打的,都能使對方飛起。關鍵是在懂得用勁。這樣的功夫在極少數中國武術里面也有。第三層是同樣能夠發(fā)勁把人打得騰空飛起,但主要是利用對方的力量,并且能很好控制對手,這是需要更高的太極拳技術的,須能夠巧妙使用自己的勁和對方的勁,這是其它中國武術所沒有的。陳發(fā)科所以能夠把人打得那么高,就是利用對方的力量,再加上自己的勁。如果僅僅使用自己的力量,就不可能把一個一百幾十斤的成年人擲到那么高。事實上在第一層次中有一些人就能主要利用對方的力量把人打出的,只是由于他們自己的勁不能做到立體螺旋,無法使對方騰空飛起,這是很可惜的,陳發(fā)科的高足洪均生老師就能很好做到,以前我曾寫文章介紹過他,現在再舉一個例子。據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師兄弟陳中華先生講,一九八0年他到濟南的山東大學讀書,喜歡武術,練查拳。后來聽人介紹,一天早上到黑虎泉看洪老師教拳,剛好有一團***人跟洪老師學拳,是最后一天。合影留念后,忽然一個中年***人通過翻譯問洪老師是否可交手一試,洪老師答應。聽到他們要比試,陳中華很興奮,擠到前面離洪老師一米多遠的地方觀看。洪老師站著不動,左手仍握著煙斗,***人沖上去一拳打向洪老師右胸,洪老師不推不架,僅以右胸一抖,***人「蓬」的一聲,兩足離地半米多高,蹦回二、三米遠。***人一臉茫然,要求再試,又是一拳打在洪老師胸上,還是蹦回二、三米。第三次不問沖上又是一拳,仍是騰空蹦回,相信這***人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陳中華也不明白,但第二天就開始跟洪老師學拳了。
根據這樣的標準來看,現今的太極拳名家能有幾人功夫能夠達到高的層次呢?相信是少之又少。退一步來看,功夫未達到高層次,但明白高層次的技巧,或者掌握某方面的方法,就該是稍為多一些,因此可以說,太極拳高層次的技巧尚不致完全失傳,不過也不是許多人明白。除了藝得真?zhèn)髦猓硪粋€出陳發(fā)科式太極拳家的重要條件是刻苦訓練?,F代人有可能像陳發(fā)科那樣刻苦訓練嗎?我曾就這一問題與陳發(fā)科的學生們及一些尊崇陳發(fā)科的人探討過,大家都覺得很難很難。其原因一方面是太極拳社會功能不同以前的時代,另一方面是現代人生活內容太多,不像以前那么簡單,無可能像陳發(fā)科一樣用十幾個鐘頭練拳。不過現在我倒有不同的看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二方面來解決,一是使太極拳成為現代競技體育,使一些練習者成為專業(yè)運動員,那就有可能有充足的時間來訓練。另一方面是改善訓練的方法,使較少的時間能訓練出同樣的效果來。我想這一點不太難,大家通過實踐,一定可以掌握、創(chuàng)造許多更有效的方法來,倒是第一點難度大,要花長時間努力才能實現。
※結束語:
寫這篇長文的目的,是想讓大家開開眼界,看一下真正的太極拳高手是什么樣的功夫,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習的方法和心得,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到真正的太極拳,都能練出真正的功夫來。這樣,才會使我們喜愛的太極拳不致日趨沒落,僅僅成為一種健身的手段,而是能夠發(fā)展得更繁榮,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愛它。而且我們也在其中得到更大的樂趣,使太極拳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造福全人類。
現在我們自己要怎么做呢?前面是從整個太極拳界來討論還能不能培養(yǎng)出陳發(fā)科式的太極拳大師來,這對太極拳以后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依賴太極拳以后怎樣發(fā)展,才能使之實現。但這對我們自己目前的練習并不會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認識了陳發(fā)科所表現出來的高層次功夫,如果我們對太極拳是真正有興趣的話,我們就會考慮自己應該怎么做?能夠學習到這種太極拳的高技藝嗎?能夠練得成嗎?我們來討論。
首先還是藝得真?zhèn)鞯膯栴},當我們明白什么是太極拳的高層次功夫后,并且知道目前太極拳水平的情況后,我們就要打破門派觀念,多方面學習,才能掌握較全面的高技藝。本來太極拳甚至中國武術都無所謂門派的,只是在發(fā)展中出現一些名家,形成一定的風格特點,人們才把它分門別派來。正確對待門派,可使我們更明白這一派的風格特點,更明確地去掌握它,但不能反過來被它束縛了。
以前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不會死抱門派的。比如楊露禪自己功夫很好,但他二兒子楊班侯還跟武禹襄學,結果風格跟他不一樣,功夫也很好。他的三兒子楊健侯跟他學的,風格也有改變。而楊健侯二個兒子楊少侯、楊澄甫,跟父親不盡一樣,兄弟之間差別更大,他們究竟是同一風格特點的同門派還是同樣姓楊的同門派?其實他們完全不受門派觀念來束縛自己的發(fā)展,怎么適合自己就怎樣練,怎樣發(fā)展。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如果還死抱門派觀念,不單會被現代人笑話,如果古人有知,也會笑話我們?,F在每一派的名家,功夫都還不及陳發(fā)科或本派以前的代表人物,我們只跟一位老師學,肯定不能較全面地掌握太極拳的高層次功夫。我們要尊重原來的老師,盡量把他的功夫學好,然后看看還缺少什么高層次的技藝,再找合適的老師繼續(xù)學習,綜合多位老師的功夫,才能較全面的掌握。在現在的信息時代,要找老師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幾十年前你不知道哪里有什么名家,這些名家功夫怎樣。現在名家到處走、錄像帶到處賣,和拳友交流也很容易,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用的信息。
學了真功夫,又是來到刻苦練習的問題?,F在我們一般的太極拳愛好者都是業(yè)余的,很難抽出許多時間練習,這是會限制我們水平的提高的。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并不是真的需要成為陳發(fā)科,但是我們都希望能掌握太極拳高層次的東西。只要我們堅持練習,盡可能抽多一點時間練,忙時少練,閑時多練,就一定會不斷提高的。事實上有一個原因使我們減少了許多的練習,就是當我們練習到一個階段后,我們對以后的學習不明白,練習了許多并不會進步,使我們懷疑,因而提不起興趣,把本來就不多的時間也用來做其它事了。如果我們能明確所學的東西,在練習中常常覺得會進步,那么我們就會樂于練習,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放下,練習的時間就多起來了。我們若能堅持不懈追求,多學習、多練習,成不了陳發(fā)科,但成為一位真正的太極拳家并不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經驗來教導后來的人,或者他們中間能出幾位陳發(fā)科,那也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了。
陳發(fā)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極拳世家。他的曾祖父陳長興(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楊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楊露禪(一七九九片十八七三)的老師。楊露禪在陳長興那里學了許多年,才學到太極拳的真功夫。陳長興的父親陳秉旺也是非常出名的太極拳家。陳長興以保鏢(護送貨物的保鏢)為業(yè),經常來往河南、山東一帶,山東的強盜對他非常害怕。晚年的時候,陳長興在村里辦武館教學生。陳發(fā)科的祖父陳耕耘(享壽七十九歲)自幼跟陳長興學拳,也以保鏢為業(yè),曾參加戰(zhàn)斗立戰(zhàn)功。有一次他保鏢至山東萊州府,降服了當地的大盜田爾旺,萊州的百姓出錢立碑紀念他。 一九〇〇年左右,當時在山東省任官的袁世凱(后來任中國第一任總統(tǒng))看到這碑,請了陳耕耘的兒子陳延熙(享年八十一歲)去教他的兒子們練拳,共教了六年。陳延熙就是陳發(fā)科的父親,陳延熙的太極拳功夫也非常好。陳發(fā)科曾講給他的學生洪均生老師(一九O七~一九九六)聽,當陳延熙去教袁世凱的兒子幾年后回家,看到陳發(fā)科的太極拳功夫大有進步,非常高興,走到院子中間,身穿皮袍馬褂兩手插在袖子里,叫他的子侄數人圍攻他。眾人一接觸他的身,他略一轉動,眾人都紛紛跌地。當時陳發(fā)科感嘆說,我比不上父親,打人還要用手。但是洪老師說陳發(fā)科晚年也達到了這種水平了。陳延熙同時還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中國外科醫(yī)生。
陳發(fā)科跟洪老師講他練拳的故事:陳發(fā)科是陳延熙晚年生的兒子,前面有二個哥哥得瘟疫死了,所以家里人對他很溺愛。他吃東西不節(jié)制,肚子生了痞塊,經常犯病,痛得在床上打滾。雖然知道練拳對身體有好處,能治病,但因為身體虛弱,就懶于去練,到十四歲時還沒有練出一點功夫。 那時因為陳延熙去袁世凱處教拳不在家。請了陳發(fā)科的一位堂兄來伴他看家、種地。這位堂兄不僅身體壯實,拳也練得很好,在當時陳家溝的年輕人中是最好之一。有一天晚上,一些陳氏的長輩來陳發(fā)科家中閑談,當談到家傳的拳時,有人惋惜說:「延熙這一支,輩輩出高手,可惜到發(fā)科這一輩就完了,他都十四歲了,還這么虛弱,不能下功夫,這不眼看完了嗎?」陳發(fā)科聽后,覺得很羞恥,暗自想: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家傳的技藝斷在我手里,至少也要趕上堂兄。可是又想,我們兄弟同吃、同睡、同干活,也一同練功,我勤練能長進,但他也長進,怎樣才能趕上他呢? 為著這件事,陳發(fā)科好幾天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有一天早上,他們倆一起下田干活,走到半路,堂兄忽然想起忘帶了一件農具。他對陳發(fā)科說:「你去拿吧,你快跑回去,我慢慢走著等你?!褂谑?,陳發(fā)科跑回去取了農具來,趕上堂兄。午飯時,陳發(fā)科想著堂兄剛才的話「你快跑,我慢慢走等你」結果跑個來回還趕得上,聯系到練拳,我如果加倍練,不就能漸漸趕上堂兄了嗎? 從此,陳發(fā)科下定決心苦練,除了跟堂兄一同練,中午堂兄午睡他也練,晚上一同睡下,陳發(fā)科只睡二個多鐘頭,又起來練。因為怕吵醒堂兄,陳發(fā)科不敢開門到外面練,只能在二張床中間練,并把震腳等會出響聲的動作都改為放松練。就這樣,從十四歲到十七歲,苦練了三年,堂兄始終沒發(fā)現。陳發(fā)科平時自己苦練,有時也請教其它的叔伯們練推手。但是他不敢與堂兄練,因他功夫好,一推手就來真的。 堂兄說:練武要認真練,不能跟自己人練就隨便,以后習慣了,遇上敵人就會吃虧。他和自己的堂兄弟、侄兒們推手,總是一絲不讓,常常把人摔得頭破血流。陳發(fā)科經過三年苦練,肚上的痞塊消了,個頭長高了,身體發(fā)育也正常了,功夫也不知不覺間長進了。有一天,為了試試自己的進步有多大,也向堂兄提出,請他教推手。堂兄笑笑說:「好哇,我們家的年輕人都差不多嘗過我的手段,以前你太瘦弱,不敢和你推?,F在你壯實了,經得起摔打了,可以嘗嘗和我推手的滋味了?!拐f完他們就推起來。堂兄連續(xù)三次發(fā)勁摔陳發(fā)科,結果都被陳發(fā)科反摔出去。直到第三次摔倒后,他才醒悟,陳發(fā)科的功夫已超過他了。他心里不服氣,氣憤地走了,口里還嘟嚷著:『怪不得你們這一支輩輩出高手,大概有秘訣吧,連遠不如我的,都超過我了。看來我們別支的不能練這個拳了。』
陳發(fā)科說,其實這三年父親都沒回家,沒有教他秘訣,這是三年苦練的結果。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苦練的重要,經過苦練,身體變強壯,技藝也大有長進,但是這件事并不能說明太極拳沒有秘訣,或者秘訣不重要。這三年雖然父親沒有教陳發(fā)科什么秘訣,但是以前父親在家時他可能聽過練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沒有好好練。而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練,他們也會教他太極拳的真正技藝的。說沒有秘訣,只是說陳發(fā)科并沒有掌握這堂兄所不知的秘訣,大家都是練習陳氏家傳的拳,由于陳發(fā)科發(fā)憤苦練,一方面是練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體會,所以進步快。相反堂兄練到一定功夫后,以為自己功夫已不錯,練得沒有陳發(fā)科多,也沒有很用心去鉆研,才會被陳發(fā)科超過。對于我們一般練太極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練,必須先學習到正確的太極拳技藝,然后加上苦練,才能成功。我的陳式太極拳老師洪均生常常說,練太極拳要巧練,要動腦筋練,練得對才下苦功練。 陳發(fā)科的武功事跡 關于陳發(fā)科的武功故事流傳有許多,也很精彩,若以之為素材,可以創(chuàng)作出很吸引人的武打電影或電視連續(xù)劇。不過在這里我們所要談的,是一個真實的陳發(fā)科。因為如果我們講一些不真實、太過玄虛的,精彩是精彩,但我們不能效法,不能練習,對我們完全沒有好處,而且會使我們喪失信心,以為自己不是學太極拳的材料而放棄學習。如果我們知道的是一些真實的事跡,對我們的學習就會有啟發(fā),我們可以朝這方面努力,對我們才有幫助。因此,我會選擇一些不只是傳說,而是可以稱之為真實事跡的來介紹。 我主要根據三方面的條件來考慮是否是真實的。第一,是陳發(fā)科的學生或親人所親眼見到或是親耳聽陳發(fā)科自述的,而且說的人是可以信賴的。第二,這些事跡里所表現出來的武功,是合乎太極拳的道理的,可以解釋的,我們也可以學習的。第三,這些武功是陳發(fā)科這個具體人所能掌握的,多人可見證的。在后面所謂的每件事我都會作一些說明,讓大家考慮這件事是否可信。下面我先舉一個許多報刊、書籍介紹過的,但可能是不真確的傳說,分析給大家看。 有人寫文章介紹陳發(fā)科,講了一件打敗「李氏三雄」的故事:一九二八年,陳發(fā)科的堂侄兒陳照丕到北京教拳,有許多人找他比試,其中「李氏三雄」叫陣最熱,陳照丕沒把握,怕輸了敗壞陳式太極拳的名聲。于是,便寫信請陳發(fā)科趕快來北京。陳發(fā)科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讓他侄兒帶去會「李氏三雄」。當時是夏天的傍晚,弟兄三個都在,老大坐在屋里的太師椅上喝茶,陳發(fā)科在院中等候,陳照丕進屋搭話,一看對方塊大腰肥,拳頭似升,不禁登時出了一身冷汗,暗想:贏了還好說,若把三叔打壞了,回去怎交代?猶豫之際,對方發(fā)話了:「是送上門來的嗎?」「你不是要看看陳家拳嗎?」「好!」對方那個升似的拳頭,一拍桌子,壺碗都跳起來,站起身來,簡直像座鐵塔。這時陳發(fā)科一個箭步,早已搶到屋里。陳照丕剛閃到一旁,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怎么回事,只聽他三叔「哈!」的一聲吼,運用陳氏拳特有的抖發(fā)勁,早把「鐵塔」扔到了門旁的窗臺上。窗臺砸塌了,人也沒再起來。老二、老三正在發(fā)楞,陳發(fā)科問道:「還上嗎?」倆人立即貓似地向后退。這時陳發(fā)科才對侄兒說:「走!」二人揚長而去。 這故事說得很精彩,使人覺得陳發(fā)科很厲害。但是有一次我和洪均生老師聊天時,他提到這件事,認為可能不是真的。當然不是說陳發(fā)科沒這本事,而有別的理由:第一,陳照丕請陳發(fā)科去北京另有原因(后面我們會談到)。第二,洪老師和其它師兄弟都沒聽說過這件事。第三,在北京沒聽過「李氏三雄」這些人,也沒說是什么門派的。第四,按陳發(fā)科的品性。他是不會找上門去打人的。不是什么敵人,不會這么魯莽。洪均生老師是很講實際的人,最不喜歡人家亂吹不真實的東西,他覺得真實的陳發(fā)科已夠我們學習了,不必添枝插葉。下面我開始講一些比較實際可靠的事跡。 一、保衛(wèi)溫縣縣城: 陳發(fā)科曾跟洪均生老師講過溫縣縣政府請他保衛(wèi)縣城的事。陳發(fā)科沒說具體是哪一年,不過可以肯定是一九二八年去北京前的事。我見有的資料說是一九二六年左右。那個年代的中國是軍閥割據,盜賊四起,治安很差。那時有紅槍會(一種邪教組織)攻陷附近幾個縣城,威脅溫縣縣城??h政府請陳發(fā)科帶學生參加保衛(wèi)縣城。陳發(fā)科所在的陳家溝村隸屬溫縣,到縣城后,陳發(fā)科曾捉拿二個土匪,但他沒向洪老師講具體的情況(有的書曾詳細講過這件事,細節(jié)是否正確不得而知)。另有二件事則講得比較詳細。當時縣政府已先請有一武師,他聽說陳發(fā)科已到,便來較藝。陳發(fā)科正坐在堂屋八仙桌的左側椅上,左手托著水煙袋,右手拿著紙媒。這武師從屋外來,進步便發(fā)右拳,并喊一聲:「這一著你怎么接?」陳發(fā)科見他從屋外來,剛欲起身迎接,站起一半,拳已抵胸,遂以右手接其右腕向前略送。這武師即仰跌門外。這武師二話沒說,即回屋卷起鋪蓋不辭而別。當時洪老師聽這事后,當然相信陳老師有這功夫,但不明白怎么能一觸即發(fā)。后來自已功夫進步了。也能使人一觸而飛出,明白這不過是全身的纏絲勁傳到手上時圈子轉小,速度轉快而已。
紅槍會是一種邪教組織,出戰(zhàn)前畫符念咒,就以為會刀槍不入,赤著膊來打仗。當他們圍攻溫縣縣城時,縣城城門都關閉,護城河的橋吊起,只辟一個城門,陳發(fā)科站在橋上,手握沒有套上鐵槍頭的白蠟桿應戰(zhàn)。一個紅槍會首領帶著眾人沖來,拿著紅纓槍向陳發(fā)科扎來。陳發(fā)科用白蠟桿向他的槍一抖,槍就脫手飛出。陳發(fā)科再趁勢向前一扎,桿頭扎穿他的身子,其它的道徒見首領被殺,慌忙逃走,縣城保住了。 一九五六年洪均生老師自濟南返北京再向陳發(fā)科學拳時,溫縣新政府派二個人找陳發(fā)科了解這件人命案的事。陳發(fā)科送走二人后對洪老師說,本是為民除害,變成麻煩事。但紅槍會是屬被新政府取締的反動組織,新政府也沒有麻煩陳發(fā)科。 二、離開家鄉(xiāng)前的表演: 陳發(fā)科向洪老師請他到北京教拳的起因:他的堂侄陳照丕(一八九二~一九七二)從家鄉(xiāng)押送中藥材去北京(當時稱北平)。那時候北京盛行楊式太極拳,并且知道楊式是從陳家溝來的。有些河南會館的人知道陳照丕是陳家溝的人,也會陳式太極拳,就很高興,認為是河南人的光榮,請他在北京教,許多人跟他學。后來南京市(當時的首都)市長魏道明知道后,以高薪請陳照丕去南京教拳。這使陳照丕很為難,因為南京請的薪金很高不去很可惜,但北京的學生學不久,舍不得讓他走。后來地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對北京學生說,我的太極拳是我三叔教的,他的功夫好我百倍,現在他在家鄉(xiāng)無事,我請他來教你們。于是邀請陳發(fā)科至北京教拳。 我的陳式小架太極拳老師陳立清(一九一九生,陳氏十九代)曾跟我講過一件陳發(fā)科的事。陳立清老師是家中獨女,小名賽男,小時候爬樹、翻墻、上屋頂,比男孩子膽更大。她父親陳鴻烈是陳式小架代表人物之一,比陳發(fā)科小一輩份,但大二、三歲,跟陳發(fā)科同月、日、時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