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在二戰(zhàn)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jù)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xiàn)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xiàn)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qū)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藥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yī))、紫色(獸醫(yī))。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征是軍銜表現(xiàn)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于在中國戰(zhàn)場上游擊戰(zhàn)很頻繁。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zhàn)場視查或督戰(zhàn)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xiàn)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總的來說,二戰(zhàn)時日本陸軍的軍服也不止上述兩種,還有些寒冷地區(qū),如在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使用的冬裝。還有在東南亞和緬甸使用的“40式”熱帶作戰(zhàn)服。 左為日本關東軍步兵列兵,頭戴“18式”鋼盔,身穿羊毛防寒襖。 中為雪地作戰(zhàn)步隊士兵,頭戴類似鋼盔的防寒盔,這種盔很像當時納粹德軍的鋼盔。 右為日本陸軍騎兵大尉,領章為淡綠色,這是日本騎兵的兵種色。 左為日本陸軍少佐,穿的是風衣。 中為日本關東軍“ 右為日本關東軍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左為日本陸軍關東軍大佐 中為日本陸軍關東軍中將 右為日本關東軍鐵道衛(wèi)戍一等兵,手持“ 左為日本陸軍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拎著一件防化服。 中為日軍上尉戰(zhàn)車長,頭戴皮制防撞帽,軍銜表示在胸口。 右為日本陸軍軍事工程局少將局長,其領章為為工程兵的褐色領章。 左為日本陸軍中國派遣軍二等兵。 中為日本陸軍中國派遣軍軍曹,頭系日本國旗的帶子,手中在搖著一面帶紅穗邊的太陽旗??磥恚侵牡?師團。 右為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zhàn)隊列兵,日本第三艦隊在二戰(zhàn)期間主要承擔對中國沿海和江河的占領,是當是中華民國海軍的對手,1931年1· 左為日本陸軍炮兵少佐,其領章為黃色。 中為日本陸軍步兵中佐,其軍銜表現(xiàn)在領章上,兵種設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紅色為步兵。 右為日本陸軍大佐,頭戴類似二戰(zhàn)時泰國軍隊的頭盔,軍服為田野綠,能更好適應中國南方的環(huán)境色 中為日本陸軍少將,繡口三道綠杠,一顆黃星。 右為日本陸軍一等兵,頭戴鑲有黃色五角星的“ 左為日本陸軍九洲駐防旅的大尉。 中為本洲守備步隊的二等兵,其鋼盔有網(wǎng)狀物。 右為陸軍軍校學員兵,頭戴軍校大蓋帽。 中為日本陸軍第11師團的一等兵機槍手,手持一挺裝有刺刀的“ 右為日本泰國駐屯軍的自行車準尉,頭戴圓邊戰(zhàn)斗帽,這種帽主要是在入侵熱帶地區(qū)的部隊使用。手持一支“ 左為板田坦克師團的中尉戰(zhàn)車駕駛員,頭戴皮帽,頸系防沙眼境。 中為日本陸軍印支派遣軍大尉,腰挎有一個“ 右為日本陸軍印支派遣軍一等步兵,手持“ 中為從中國東北被調往太平洋戰(zhàn)場的陸軍關東軍二等兵,其軍銜體現(xiàn)在胸口上,鋼盔用棕櫚樹葉藏住,以作為偽裝。身系白色日常包,為當時日本陸軍的主要裝束。 右為在太平洋島嶼作戰(zhàn)的日本陸軍狙擊手,全身為棕櫚葉裹住,棕櫚樹是熱帶島嶼最常見的樹種。手中的“ 中為在新加坡的日本陸軍上尉,其軍服領口為敞開型,頭戴白色防暑帽。 右為駐馬來西亞的日本憲兵準尉曹長,左手手臂纏有寫有紅字“ 中為陸軍南洋方面軍中佐,頭戴白色涼帽,手立著一把“ 右為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一等水兵,雖是海軍,但仍穿和陸軍一樣的黃色戰(zhàn)斗服。其區(qū)別是無領章,右臂繡有一張黑底黃錨的臂章,軍銜也體現(xiàn)在臂章上。 |
|
來自: 飄行者19 > 《一、二次大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