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陸軍曾有過多種軍服,但眼下神劇中表現(xiàn)的多是抗日期間的事兒,這里也僅就自九一八至八一五之間鬼子陸軍的軍服來說事兒。細說起來很復雜,礙于篇幅,也受限于本人水平,這里僅是粗略說說而已。 1,1938年之前與之后的軍服是不一樣的 九一八事變時,日本鬼子穿的是昭五式軍服。所謂昭五式,即昭和五年、也就是1930年開始穿著的軍服。這一年的4月10日,昭五式軍服正式起用。該型軍服從外觀上看有幾個特點,現(xiàn)分別述之。 先說軍帽。昭五式軍服系列中的軍帽,不論官兵,都是大檐帽,并非后來廣泛使用的戰(zhàn)斗帽。但昭五式大檐帽較之前的四五式(明治四十五年,即1912年開始穿著的軍服)軍服配套的大檐帽相比,其帽墻的前端明顯加高,比原先那種四周高低一律的四五式軍帽更時髦也更好看。據(jù)說是日本人參照捷克軍帽設計而成的。 圖1 四五式軍帽與五式軍帽的對比。二者均采用的立式肩章 到了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5月31日,日本陸軍修改昭五式軍服,定名為九八式軍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略帽也就是戰(zhàn)斗帽被正式作為陸軍的軍帽。戰(zhàn)斗帽很簡便,可以戴在鋼盔的里面,夏季還可以在后面加掛三片象屁簾似的用來遮陽防曬的垂布,成為這一時期日本鬼子一個鮮明的特征(軍帽簾布并不起自此時,早在十九世紀末日軍就已采用)。 穿著昭五式軍服時,士兵平常也是戴大檐帽的,九八式軍服開始穿著后,士兵的大檐帽已經(jīng)取消,軍官的大檐帽則仍然保留。二戰(zhàn)時期的老照片中,表現(xiàn)三八年以后的鬼子軍官,經(jīng)??吹酱髦箝苊钡那闆r,但戰(zhàn)斗中則極罕見。多數(shù)鬼子軍官從大將到少尉,戰(zhàn)斗狀態(tài)下基本全是戰(zhàn)斗帽。 圖2 著九八式軍服的少尉和曹長。軍銜表現(xiàn)在領章上,戴戰(zhàn)斗帽 再說軍服上衣。1938年以前陸軍采用昭五式軍衣,1938年之后采用九八式軍衣,兩者顯著的區(qū)別有兩處,其一是軍銜標志不同。昭五式軍銜體現(xiàn)在肩章上,但不是如今天我軍肩章這樣與肩膀平行佩戴,而是象早期法軍那樣與肩膀呈垂直佩戴,即所謂的立式肩章。圖1中表現(xiàn)的45式軍服與昭五式軍服的肩章即這種樣式。北洋陸軍所戴的肩章也是這個樣式。 也許是由于昭五式肩章置于肩膀上妨礙各種背帶的的背掛,或許是該肩章塊頭過大過于醒目容易引起敵方狙擊手的關注,或者是世界潮流的影響所致,與昭五式軍銜不同,九八式軍銜體現(xiàn)在領章上。領章較小,不論將佐尉士兵,一律寬18mm,長40mm,軍官領章為平行四邊形,士兵領章為長方形。圖2表現(xiàn)的少尉與曹長所佩即九八式領章。 其二是軍服的領子不同。昭五式軍服采立領。所謂立領,就是上衣的領子只是較厚的一個單層而不能折疊,就象今日流行的唐裝那樣的領子。北洋軍閥時期的軍服因系模仿日軍軍服,因而其軍服上衣領子也是立領不能折疊的。到了1938年改著九八式軍服后,軍服上衣的領子改用折領,就是象我國北伐以后國軍中山裝式樣軍服那樣的折領,有些老兵回憶說成是小翻領,是與立領相對而言的,實際上就是折領。 圖3 昭五軍服的立領(左)與九八式軍服的折領(右) 其三是兵種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昭五式軍服的兵種色表現(xiàn)在領章上,而九八式軍服則用一種“M”型的胸章表現(xiàn),日本人稱作“山型”。 圖4 同為炮兵的兵種色(黃色),昭五式軍服的領章表現(xiàn)形式(左)與九八式軍服的胸章表現(xiàn)形式(右)圖5 同是騎兵少佐(綠色是騎兵的兵種色),左為昭五式軍服的領章表現(xiàn)形式,右為九八式軍服的胸章表現(xiàn)形式 但這種“山型”兵種色并未執(zhí)行多久,到了昭和十五年也就是1940年8月1日,除憲兵外,其他兵種的胸章便被廢除了。 2,1943年之前與之后的軍服是不一樣的 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皇紀2603年)10月12日敕令774號,宣布修改九八式軍服并定名為“三式”軍服。 三式軍服與九八式軍服的區(qū)別有三:一是軍銜領章的尺寸加大了。由于九八式軍銜領章的尺寸過小,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稍遠便難以辨認,于是日本鬼子在三式軍服上加大了軍銜領章的尺寸。修改后的三式軍銜領章,將官的寬30mm長45mm,佐官的寬25mm長45mm,尉官的寬20mm長45mm,樣式仍為平行四邊形,下士官及士兵領章尺寸不變,仍為寬18mm長40mm。 圖6 同為陸軍大將的山下奉文(左)與小磯國昭(右),前者著九八式軍服,后者著三式軍服,請注意二人領章大小的不同 二是這一時期日軍的領章,凡三顆星的大將、大佐、大尉的五角星仍然是如前那樣均勻排列,而一顆、兩顆星的少將、中將、少佐、中佐、少尉、中尉的五角星則不似九八式軍服所配領章那樣均勻排列,而是靠向一邊排列的,士兵領章上的五角星也是一樣,只要不是三顆星的曹長和上等兵,兩顆星和一顆星的也全靠前排列,這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據(jù)說這樣做是為了節(jié)約,使之在晉升軍銜時不用更換領章,而只需逐次在同一領章上增加五星即可。 圖7 九八式軍服系列的中將、少將領章(左上、左下)與三式軍服系列的中將、少將領章(右上、右下)圖8 九八式軍服少將領章(左)與三式軍服少將領章(右)的實物對比,請注意領章大小與那顆將星所居位置的不同 三是軍官上衣近袖口處增加了軍銜標識,使階級區(qū)分更為明顯。圖案為深綠色絲帶和茶褐色圓底金色刺繡五角星組合而成。將官為三線一至三星;佐官為二線一至三星;尉官為一線一至三星;準尉一線無星。請看下圖: 圖9 三式軍服袖口處的軍銜標識,此系少將軍服,袖口處有三道杠一顆星 3,熱帶叢林地作戰(zhàn)的陸軍軍服是個另類。 日本國緯度較高,因而沒有考慮到熱帶叢林地作戰(zhàn)時的軍服,但太平洋戰(zhàn)爭暴發(fā)后,日本陸軍開始大規(guī)模進軍東南亞地區(qū),為了避暑,便有了他們稱作“防暑衣”的軍服。這是一款非正規(guī)的軍服,并不見于日軍服制條例,但卻被日軍廣泛的穿著。該軍服系翻領,不僅常服的領子外翻,襯衣的領子也一同外翻,這有點象某些職場女性穿的職業(yè)裝。由于襯衣的領子也外翻,因而與二戰(zhàn)時的英美等國的開領軍服不同,它沒有領帶。這是它的一大特征。 這款開領式的“防暑衣”是什么時間開始采用的,尚不得而知。大規(guī)模的穿著肯定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暴發(fā)后,但早在占領臺灣后,這款非正規(guī)的開領軍服實際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 圖10 圖中左面的軍官沒有武裝帶,是陸軍軍官,右面的軍官扎武裝帶,是海軍陸戰(zhàn)隊軍官。二人均著南方作戰(zhàn)的開領“防暑衣” 另外,日本鬼子陸軍的軍服從始至終沒有武裝帶,但海軍陸戰(zhàn)隊的軍官有武裝帶。象《亮劍》等神劇中的鬼子扎的武裝帶,不過是導演的憑空臆造。 4,幾種特殊情況。 其一,關于戰(zhàn)斗帽的使用。 前邊已經(jīng)說過,戰(zhàn)斗帽成為日軍的制式軍帽,始于九八式軍服的采用,也就是1938年以后。這是日軍服制上的規(guī)定。不過實際的情況與條例的頒布并不一致,因為早在這之前,也就是昭五式軍服時期,尚未成為制式的戰(zhàn)斗帽,就已經(jīng)在鬼子官兵中被越來越多的佩戴。在九一八后一直到1938年之前這一時期,鬼子官兵是既有大檐帽,也有戰(zhàn)斗帽,很不統(tǒng)一,但在同一個戰(zhàn)術單位中,一般是統(tǒng)一的。 其二,關于九八式后期與三式軍服的兵種色。自昭和15年“山型”兵種色廢除后,在九八式與三式軍服采用期間,曾有部分佐、尉官,其兵種色表現(xiàn)在領章上,即在領章的下沿加上一窄條表現(xiàn)該兵種的識別標志。但此種兵種標志卻并未通行,采用者只占極少數(shù),多數(shù)官兵則全沒有兵種標志。至于為什么,尚未知,還請有識者補充。 圖11 “山型”兵種色取消后部分實行的領章表現(xiàn)的兵種色,左為炮兵大尉,在領章下有一表示炮兵的黃色條杠;右為軍醫(yī)中尉,在領章下有一表示軍醫(yī)的墨綠色條杠 其三,關于昭五式、九八式、甚至三式軍服的混穿。 由于日軍軍官的軍服系自己掏錢購買,而不象士兵那樣由官方統(tǒng)一配發(fā),也由于日軍戰(zhàn)時軍容風紀管理的混亂,有些軍官或者是出于節(jié)約,或者是多年的習慣,或者是出于對昭五式軍服的留戀,到了應該穿著九八式軍服的1938年以后,甚至是到了應該穿著三式軍服的1943年以后,仍然頑固地穿著昭五式軍服。從很多當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這一點,即著昭五式軍服的鬼子與著九八式軍服的鬼子出現(xiàn)在同一張照片上。至于著九八式軍服與著三式軍服的軍人合影在一張照片上的情況就更是多見。 圖12 看這倆鬼子,左邊這個已經(jīng)換裝了九八式軍服,右邊這個仍然頑固地穿著舊的昭五式軍服??梢姰斈旯碜拥能娙蒿L紀也真夠亂的圖13 密蘇里戰(zhàn)艦投降儀式中的鬼子,分別著了三種不同的軍服。第一排最右側與第二排最左側的鬼子著的是三式軍服,第二排最右側與第三排最右側和鬼子著的是九八式軍服,后排戴眼鏡的鬼子則著了開領的防暑衣 比這更特殊的現(xiàn)象還有,仍然穿著昭五式那樣的立領的軍服,卻將肩章去掉,改在立領上佩戴本來應該佩戴在九八式折領上的領章。這有點不倫不類,但1938年后,還真的不乏這樣的情況。 因為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所以在影視中,表現(xiàn)1938年以后的故事,出現(xiàn)昭五式軍服是可以的;表現(xiàn)1943年后的故事,出現(xiàn)九八式或昭五式軍服也都是可以的,當然不能太多,不能清一色,不然就本末倒置了。但表現(xiàn)1943年以前的故事,卻不能出現(xiàn)三式軍服;表現(xiàn)1938年以前的故事,卻不能出現(xiàn)三式軍服和九八式軍服,一個也不能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就是穿幫。 用于表現(xiàn)軍人的階級,要么用肩章,要么用領章,同時或可以配以袖章,但絕對不可以象《亮劍》中的鬼子那樣既用肩章又用領章。如果說1943年后鬼子中出現(xiàn)九八式或昭五式軍服,就好比是在一群馬中出現(xiàn)了幾頭驢,盡管不合群,卻也不奇怪,而如果像《亮劍》那樣將昭五式肩章與三式領章同時配戴,則就好比是在一匹馬的身子上又多長出了一個驢的腦袋,就不是合群不合群的問題了。能臆造出下圖這樣的打扮,如果不是編導的腦袋讓驢給踢了,那只有當他的軍旅常識降到零甚至降到了負數(shù)時才可能會出現(xiàn)。 圖14 《亮劍》劇照。武裝帶是臆造的,昭五式肩章與三式領章同時配戴。什么叫驢唇馬嘴?這張劇照給了最恰如其分的詮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