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58例臨床觀察 潰瘍性結腸炎為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病變主要限于結腸黏膜,表現(xiàn)為炎癥或潰瘍,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但療效欠佳。我們采用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58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均選自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9(12~85)歲;平均病程7.6(1~15)年,58例中初發(fā)16例、慢性復發(fā)性34例、慢性持續(xù)性8例,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下腹部脹痛(100%)及腹瀉(呈糊狀,干稀交替,輕者排便2~4次/d,重者排便10~16次/d)。 1.2治療方法:①中藥方劑:穿心蓮30g、白芍20g、桃仁12g、敗醬草30 g、黃柏20g、紅花12g,、側柏炭30g、防風20g、丹參l2臥紅藤30臥地榆炭20g、沒藥12g、海螵峭20g,水煎取汁200 ml制成灌腸液,分早、晚兩次以直腸推注法保留灌腸。②灌腸方法:取藥液100 ml,藥溫38℃左右,清腸后患者取左側臥位,從肛管緩推至肛門內10~15鋤處,灌腸后取胸膝臥位30min,30min后變更1次體位,使藥物與腸壁充分接觸,保留灌腸液4~5 h,15 d為1個療程。 1.3臨床觀察指標:①癥狀:腹痛、腹脹,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②結腸鏡檢查:觀察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的改變情況;③藥物保留時間:觀察灌腸后的藥物保留時間:④追蹤觀察:全部患者出院后均進行1.5年追蹤觀察:⑤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腹痛、腹脹等癥狀消失,飲食改善,大便次數(shù)及件狀正常。復杏腸鏡腸黏膜充血水腫消失,潰瘍愈合;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成形,2(或)3次,d,復查腸鏡腸黏膜充血水腫明顯好轉,潰瘍基本愈合;好轉:癥狀減輕,復查腸鏡腸黏膜炎癥減輕及潰瘍縮?。簾o效:癥狀無消失或減輕以及大便不正常,復查腸鏡腸黏膜充血無改善,潰瘍無愈合。 2.結果 58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治愈29例(50.O%)、顯效18例(31.0%)、好轉8例(13.8%)、無效3例(5.2%),總有效率為94.8%。 3.討論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提高藥物利用度,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避免長期服藥的不良反應。此外,飲食調節(jié)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證營養(yǎng),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又要減輕胃腸負擔。進食應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低纖維素食物為主,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食物。急性發(fā)作時應以無渣、半流質、少食多餐為原則。病情較重時應禁食,給予靜脈營養(yǎng),使腸道休息。緩解期為保證平衡和足夠的營養(yǎng)攝取,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
來自: 杏林脈香 > 《中醫(y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