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虛實的真假是為決定治療法則為攻或補提供重要根據(jù),使攻補皆能中的,不犯“虛虛”、“實實”的錯誤。虛和實可以互為因果,如:有因邪氣盛實傷害正氣而致虛者,即實為因虛為果;有因正氣虛弱而導致氣血痰濁為病者,前者為因后者為果。如果分辨不清楚,虛實的真假性質(zhì)和因果關(guān)系,治療時用攻或進補就可能發(fā)生偏差,甚至會“誅伐無過”,致使疾病惡化。多數(shù)的情況是久病多虛,暴病多實,此僅是劃分虛實的時間概念,但它并不是十分可靠和固定不變的,仍然要做具體的分析。為了審查清楚虛實的真假性質(zhì),除了采用其它診察手段之外,對于脈象的審查至關(guān)重要。此刻首要任務是探查脈象的有神無神,然后按照“舍證從脈”的精神去處理病證。張景岳說:“凡脈證不相符者,必有一真一假隱乎其中矣”,又說“脈中有力即為有神,夫有力者,非強健之謂,所謂中和之力也,大抵有力者不失和緩,柔軟中不失有力,此方為脈中之神,若其不及,即微弱脫絕之無力也,若其太過即弦強,真藏之有力也,二者均屬無神,皆危兆也?!彼^有神有力,指的是脈搏來去皆有力,不弦不洪,重按時無微弱不足,又不是真藏脈之顯露者。只要脈象有力,不論病情如何復雜,“虛象”何等明顯,卻未能使臟腑的陰陽、氣血發(fā)生根本的變化,故脈象一如正常之時,有正氣作為后盾,便可以拋開癥狀而從脈論治了。這樣的情形多出現(xiàn)在“大實有贏狀”的時候,治療時不能被表面的“虛象”或家屬的蠱惑而影響施以蠻補。反之,證候雖有一派邪氣亢盛之象,脈象卻無神無力,表示正氣已經(jīng)頹敗。若切脈之處似乎亢盛,重按卻無神無力無根基,宛如“空中樓閣”,多為“大贏有實狀”的表示。治療時應以補虛為主,不可再事攻伐,戕傷正氣。形病而脈不病者其病易治,實證居多。反之,脈病而形不病者其病難瘥,虛證居多。鑒別虛實真假的時候,特別突出脈象的有神有力,并不表明要排斥其他診法的運用,恰恰是要通過各種診法和手段去分析所有癥狀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假象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予以澄清,重視脈象的變化僅是其中的一項方法罷了。另外還可以通過診斷性治療得到證實。如擬議中的虛證,稍予以補益之品進行試探,如不產(chǎn)生病情加重或格拒的反應,其虛即是真虛,否則便是假象。對擬議中的實證,同樣可以采用試探性的攻削之法,借以觀察病情的變化。不過用攻削之法時要慎之又慎,萬萬不可魯莽行事,一旦戕傷了本已瀕臨殆盡的正氣, 頃刻之間就可致人死亡。此處所說的診斷性治療,旨在探查虛實的真假,并不是要使用猛烈或有毒之品,多是在其它方法失敗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此與庸醫(yī)市儈不顧病人的生命安危,盲目的以人試藥,以博取名利者,毫無共同之處。彼為醫(yī)德淪喪,此為拯救苦難危急,是醫(yī)德高尚的表現(xiàn),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一般說凡生理機能衰弱,體虛久病,抗病能力低下者,多屬虛;凡邪氣亢盛,體質(zhì)強健,生理機能旺盛,抗病能力強,正邪劇烈相爭者,實證居多。也可以說急性、實質(zhì)性、炎性或增殖性病變,實證居于多數(shù)。慢性、退行性、功能不全者,多為虛證。當然也不能機械地按照此標準劃分虛實。在正氣虛弱的基礎(chǔ)上兼見邪實,或者在實證的前提下正氣衰弱者,更是屢見不鮮。然而虛實互見與虛實的真假,不僅在概念上有著嚴格的不同,而且兩者是不能混淆的。虛實所處的臟腑、部位不同,表現(xiàn)的形式便隨之而異。有甲臟虛而乙臟實者,虛實互見在同一個病人身上者,如果是這樣則為虛實互見而不存在虛實的真假,不能混為一談。據(jù)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在鑒別虛實的時候,除了應該重視脈象的變化之外,還要調(diào)查病證得演變過程。因病致虛者病程較短,即“暴病多實”的意思。因虛致病者,病程較長,即“久病多虛”。所謂多著,并非肯定如此,而是相對而言,仍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最后重申一下,脈象有無神和力的問題。對于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來說,這很容易理解,但經(jīng)驗不足,特別是實習醫(yī)生來講,對此往往是“心中了解,指下茫然”。在目前尚無科學儀器,或不能廣泛普及使用的情況下,脈象之有無神力仍缺乏確切的客觀標準,仍然依靠醫(yī)生指端的感覺來決定,而學識、閱歷不同的醫(yī)生又明顯的存在差別,歸根結(jié)底依然是“只能神會,不可言傳”?,F(xiàn)引用《景岳全書》脈神章中的一段文字作為本文的結(jié)束語:“大抵證實脈虛者,必其證為假實也;脈實證虛者,必其脈為假實也。何以見之?如外雖煩熱而脈微者,必火虛也,腹雖脹而脈見微弱者,必胃虛也,虛火虛脹,其堪攻乎,此宜從脈之虛不從證之實也。其有本無燥熱而脈見洪數(shù)者,非火邪也,本無脹滯而脈見弦強者,非內(nèi)實也,無熱無脹其堪瀉乎,此宜從證之虛,不從脈之實也。凡此之類,但言假實不言假虛,果何意也,蓋實有假實,虛無假虛,假實者病多變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虛者虧損既露,此其所以無假也。大凡脈證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虛以求根本,庶乎無誤,此誠不易之要法也”。又說:“真假虛實之侯,非曰必無,如寒邪內(nèi)傷,或食停氣滯而心腹急痛,以致脈道沉伏,或促或結(jié)一證,此以邪閉經(jīng)絡(luò)而然,脈雖若虛,而必有痛脹等證可據(jù)者,是誠假虛之脈,本非虛也?!薄叭舨£P(guān)臟氣,若稍見疑難則必須詳辨虛實,憑脈下藥,方為切當。所以輕者從證,十惟一二,重者從脈,十當八九,此脈之關(guān)系非淺也,雖曰脈有其真假,而實由人見之不真耳,脈也可從假哉。” |
|
來自: johnney908 > 《讀醫(yī)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