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顧一下,目前學習的是第七篇,肺病的治療,包括肺痿,肺癰,咳喘病。肺痿的證狀,多見病人頭暈目眩,口流唾液,這個可以用
甘草干姜湯來溫肺化飲??却?,沒有發(fā)熱證狀的咳喘病,就是單純的咳嗽哮喘,可以用
射干麻黃湯來治療。如果病人痰特別多的話,可以用
皂莢丸來把痰化掉。如果是病人咳喘又發(fā)熱,可以用
厚樸麻黃湯來治療。對于遷延日久的咳喘病,病人體質特別不好的,特別虛弱,甚至不能下床的病人,可以用
澤漆湯來治療。所以,這個肺病,要根據證狀,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要謹慎靈活用藥才行,一定要把病機掌握清楚可以確定用藥思路。
關于澤漆湯的病理機制,病人有咳喘病,病輕的表現為咳,病重的表現為喘。病人患病時間久了,脈都是沉的了,這個情況也就是發(fā)展到少陰證,厥陰證了,病情嚴重。這時的病人一定是津血嚴重不足,體內毒素多,痰多。所以,解毒,化痰也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特別指出的是,臨床上的癌證病人大多是有少陰證,厥陰證的表現,體內毒重痰多,才會形成癌證。這個澤漆湯不只是可以治療咳喘,同時它能預防癌證的發(fā)生,也可以起到對癌證的治療作用。澤漆湯里的紫參和澤漆,都是強力解毒化痰散結的藥物,是臨床上治療癌證的重要藥物。紫參又叫石見穿,對肺癌,肝癌有效,澤漆又叫貓兒眼,這個大家在網上??梢钥吹剑腥擞盟委煱┳C。癌,就是痰和毒。把毒解掉,痰化掉,這是中醫(yī)治癌的方法和思路??却∪说拿}都沉了,說明生命已快走到盡頭,很危險,很可能會與癌證并發(fā),所以,用澤漆湯的意義就在這里。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10條,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
大逆上氣。這還是緊接著上面的條文說,咳喘病,大逆,就是咳喘病嚴重發(fā)作了,上氣,這里不光是指喘鳴,還指病人還會有打呃的現象,臨床上的喘病也多見有打呃證狀,胃中太虛了。上氣,包括肺脹,咳喘,打呃,氣上撞心,臨床上很多時候可見到這些證狀同時并發(fā)。咽喉不利。這里還是緊接上一條澤漆湯方來說的,病人太虛了,可能會出現咽喉疼痛,語言難出,甚至發(fā)生嗆食,吞咽困難,可能喉部有咽喉癌,或痰核(淋巴結腫大),這都是病人久虛造成的。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止逆,就是如何去這治這個嚴重的咳喘病又語言難出吞咽困難呢?方法應該是用降氣的方法,方藥是麥門冬湯。所以,從條文看,麥門冬湯的臨床意義很大,能夠補肺虛而止咳平喘,能夠補陰液而消痰核。
麥門冬湯方: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甘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這個方子里面,麥門冬用到七升,相當于一百四十克了,可見本方主藥就是麥門冬,它能大補肺胃津液,是治療肺痿的重要藥物。人參,甘草,粳米,大棗,都是用來補充肺胃津液的,用到人參,我們知道一定是重證要大補了,輕病不用人參的,半夏是化痰利水調和胃氣的,用它來調胃。肺胃津液充足,沒有痰,人就不會有咳喘病的。從本條文來看,麥門冬湯不僅能治虛勞咳喘,同時還能治療咽喉腫瘤,淋巴結核,肺結核等。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11條,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
這一條,開始講肺癰了,這個是最嚴重的肺病,就是說肺里面已經化膿生瘡了,會出現嚴重的咳喘證狀,甚至喘氣不停,不能躺下睡覺了,很危急,需要盡快把肺中的膿痰排出去才行。這個葶藶,味辛能宣發(fā)肺氣,它又有苦寒之性,能清熱化痰。它主入肺和膀胱,上能開提肺氣,下能通利水道,排濕消腫,除胸中悶氣,去咽喉腫痛,語言難出,所以,它的用途很廣泛,在這里主要是化痰行水。這個方子里沒有提到葶藶的用量,常用量現代一般是用3一10克,視病情輕重,適當加量,可用到100克。由于葶藶苦寒傷胃,所以這里配用了大棗來和胃,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作用。這個方子的制作也有特別之處,要求葶藶要先在鍋中炒黃,再搗爛成彈子大小。煮藥時是先煮大棗,用煮大棗的水來煎藥,三碗水煮成一碗水,一頓服下去,不是分三次來服,病重,藥就要猛。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嚴重的肺炎,肺氣肺,肺積水。前面治咳喘病的方子,咳喘病,現代一般多數說成是氣管炎。咳喘病,現在一般說成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發(fā)展到嚴重時就是大葉肺炎了,或者說成肺氣腫,或合并胸膜炎之類,中醫(yī)叫肺癰,用葶藶大棗湯來解決。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十二條: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咳而胸滿。病人有咳喘,又感到胸部脹滿了,這個已經是肺氣腫了,肺中發(fā)炎很嚴重了,上一條說是喘不能臥,現在已經胸滿了,沒有說喘不能臥,但此時的病情應該是比上一條又發(fā)展了,比上一條更嚴重了,肺炎肺氣腫更嚴重了。振寒脈數。病人特別怕冷,冷得發(fā)抖,因為病程較長,津血內耗,體質嚴重下降了。脈是數的,又在咳嗽,說明肺中有熱有膿。咽干不渴。肺胃有熱,所以才咽干。不渴,因為體寒怕冷,身體很少出汗,所以不渴。時出濁唾腥臭。這個肺氣肺的肺炎病人,時常會有很臭的膿痰吐出來。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病人不是短時間偶爾吐一次濃痰,而是長時間地吐膿痰,說明已經形成肺癰了,肺氣腫了,大葉肺炎了。桔梗湯主之。這個大葉性肺炎,可以用桔梗湯來治療。僅僅兩味藥,桔梗和生甘草,這個方子是專門用來治療肺炎的。臨床上用桔梗湯加陳皮,治療咳嗽是非常好的。桔梗是肺病專藥,能宣通肺氣,利咽喉,排膿消痰止咳,治療咽干失音等,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這兩味藥都是肺病和喉病的專藥,清熱消痰的作用很強大,毒性低,可以適當加量使用。桔梗湯又叫排膿湯,臨床上非常實用。關于桔梗湯的劑量,本方里用桔梗一兩,這個有點問題,可能有誤,需要更正,桔梗用量可用至一百克。這里特別更正一下,我前面說葶藶用量時說可用一百克,錯了。應該用1一3兩,小量的用,因為它有刺激性。
今天就學習到這里,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三十五講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昨天,學習了麥門冬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桔梗湯。
麥門冬湯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主要是能夠補充肺胃津液,肺中津液中,咳喘病就會好,所以這是一個治療虛勞咳喘的方子。這個方子在臨床上很重要,主要針對肺虛肺痿,咽喉疼痛,相關疾病有氣管炎,食管狹窄,淋巴結核,肺結核,都要用到它。
葶藶大棗瀉肺湯和桔梗湯,都是治療肺癰肺炎的,化痰排膿用的。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13條: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越婢加半夏湯方: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咳而上氣。這個咳,通常指咳喘,輕則為咳,重則為喘。上氣,指病人還打呃,胃中太虛了。此為肺脹。如果病人有咳喘病又經常打呃,說明肺胃太虛了,津液嚴重不足,他的肺葉會是干枯的而沒有彈性的,伸收不能自如,這就是會存肺脹的問題了。其人喘,目如脫狀。當病人哮喘發(fā)作的時候,他的眼晴會有往外脫出的感覺,這是由于肺太虛了,氣不足而固攝無權。如果我們平時遇到有眼珠想往外掉的病人,我們就知道他有肺脹的問題。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醫(yī)生碰到這樣的病人,如果他的脈是浮大的,可以用越脾加半夏湯來治療。當然,反過來說,如果脈不是浮大的,那就可以考慮用別的方子。比如說,脈沉微,我們可以用澤漆湯,或麥門冬湯。越婢湯,就是麻黃,生石膏這一個藥對組合另外加上生姜,大棗,甘草。這個方子又另外加了一味半夏。越婢湯本來就是一個治療虛熱咳嗽的方子,為什么要加一味半夏呢?越婢湯里,石膏,生姜,大棗,甘草是用來補充肺胃津液的,補肺用的,麻黃宣肺氣,止咳平喘。同時它開通腠理,通經絡利關竅,可以把熱上宣下瀉排出去。而半夏是用來化痰利水的,也起通關利竅的作用,所以它這時也有輔助止咳和瀉熱排濁的作用。因為脈浮大,浮代表有熱,大,代表虛,所以用生姜,大棗,甘草,石膏補虛降虛熱。麻黃,半夏配合化痰止咳喘。這個方子用到麻黃,同樣是先煮麻黃再入它藥,六升水煮成三升水,溫服,一天三次。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14條: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麻黃,芍藥,桂枝,細辛,干姜,甘草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
肺脹,咳而上氣。肺脹的病人,他肺胃都是很虛弱干枯的,一旦咳喘發(fā)作,往往會伴有打呃的現象。煩躁而喘。這個煩,一定是有肺熱胸滿了,很難受,因為又咳又胸滿又打呃,心里非常煩。躁,就是近乎發(fā)狂了,形容病情很嚴重。脈浮者,這個說明是熱喘,有熱。那前面說了,病人煩躁幾乎發(fā)狂,怎么會這樣呢?在臨床經驗上,這樣的病人往往會在下腹部有動悸感,會有水氣,才會這么嚴重,憋氣。所以就要上面止咳平喘,下面要利水才行。我們看這個方子的設計,麻黃,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這些都可以止咳平喘了,但是因為病人體內濕氣重,所以組方就要適當加減了。麻黃,桂枝,芍藥,甘草,這其實就是一個麻黃湯,可以發(fā)汗,利水,把水氣解決掉了,又達到了止咳平喘的作用。加用石膏的目的是增強發(fā)汗解肌的力度,同時石膏又能大補肺津,能清熱,還能除煩,解發(fā)狂,這才是加石膏的用意所在,石膏又是咳喘病的要藥,單味應用也有效。這個方子,麻黃與桂枝合用能實現發(fā)汗以泄水于外,半夏,生姜,細辛能溫中以散水強于內,芍藥養(yǎng)肝,五味子潤肺斂肺氣,甘草調胃氣,石膏去煩躁發(fā)狂,并能解肌汗出。
我們看一下,治療肺病,喘咳,麻黃,細辛,干姜,甘草,五味子,石膏,這些最常用的。
這一篇講的肺病,肺痿,咳喘,肺癰,這些已經學習完了,下面有幾個附方,都是從別的書上收集過來的,我們再來看一下。
《外臺》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這個炙甘草湯,在《外臺秘要》里是用來治肺痿病人流口水,又有胃中泛泛欲吐之意的。炙甘草湯在《傷寒論》里是治療脈結代,心動悸的,補虛的一個方子,這里用來補肺了。
炙甘草湯的組成是,炙甘草四兩,桂枝,生姜各三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二兩,大棗三十枝,生地黃一斤。這個炙甘草湯里面重用炙甘草,大棗,生地黃,又用到人參,阿膠,看得出是一個大補的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各種虛勞病,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很常用的。
《千金》甘草湯:甘草二兩。
這個甘草湯,來自于《千金方》,其實呢,它最早是出現在《肘后方》里面。一味甘草,到底有什么神奇功效呢?我們別小看它,它的功效還真不一般,在中醫(yī)藥里面曾說它是國老,因為它的功用確實很多,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咽喉,下氣,止渴,并有滋養(yǎng)的作用,所以它也是肺病的專藥,對肺痿有效,對咳喘有效,對肺癰同樣有效。因為它能生津止渴,能補肺潤肺,所以它能治療肺痿咳唾涎沫,還能潤利咽喉。生甘草由于能清熱解毒,在臨床上還是治療舌腫,咽喉腫痛的要藥。
《千金》生姜甘草湯: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甘草湯方:生姜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這個方子來自《千金方》,實際都是補充津液的藥物,生姜性溫善通利,能溫肺化飲,肺痿本來是肺中虛冷而不能輸布津液,又不能攝納津液,所以才會咳唾流涎沫不止,流口水。這里人參,甘草,大棗,補胃津實際上也等于補肺津,生姜又能宣肺化飲,飲,就是白痰或口水涎沫。
上面這三個附方,都是補方,怎么補呢?用藥都是補津補血,性味比較平淡,不是大辛大熱之藥。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里,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三十六講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們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昨天,講過了三個附方,這個《金匱要略》里面,由于張仲景原文遺失較多,所以有很多方子是從別處收集來的。我們看到的仲景書,并不是真正的原文,因為年代久遠,失傳的內容很多。總之,這個肺病,不外乎三種,肺痿,肺癰,咳喘。這個肺痿,我們臨床上看到的多數是中風癱瘓病人,或帕金森綜合證之類,他們往往有肺痿的證狀。肺癰,往往是肺結核,肺積水,肺癌的病人。如果是肺痿,我們可以用甘草干姜湯,麥門冬湯,生姜甘草湯來治療。如果是肺癰,我們可以用桔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如果是咳喘,輕的可以用厚樸麻黃湯,重的可以用澤漆湯來治療,總之,根據證狀來看,合理用藥就是了,這一篇里,方法,用藥選擇已經很豐富了。
現在接著來學習幾個附方。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桂枝,生姜名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皂莢一枚(去皮子,炙焦)。
這個方子治肺痿吐涎沬,我們臨床上見到的這種病,往往是中風偏癱的病人,或半身不遂的病人,正氣特別不足,肺痿的原因造成的,肺虛,再住前找原因,肯定是脾胃虛寒造成的。那么,這個方子里用生姜,甘草,大棗來復胃津,胃津足,肺津自然就足了,肺津足,肺痿才能得愈。那為什么會用到桂枝呢?因為肺痿的病人體質很差,他口中流涎沫與上焦心陽不足有關,這里采用升陽利水法,桂枝強心陽,生姜宣肺利水,這是針對流口水而用藥的。為什么這個方子是桂枝湯去芍藥呢?還是因為此中風病人津血不足,用了芍藥,血會往靜脈走,心血就不足了,中風病人要考慮盡量不用或少用芍藥才行。加了一味皂莢,它能去風痰,能開竅通痹,是治療中風的要藥,常常用于治療中風口歪眼斜,吐涎沫,這里用來治肺痿,實際上也就是中風的一個證狀。服法,七升水煮成三升,一天喝三次。
《外臺》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貝母各三分,巴豆一份(去皮,熬,研如脂)。
這個方子來源于《外臺秘要》一書,也是治療肺癰的,證治與桔梗湯相同。咳而胸滿,說明痰涎涌盛。振寒脈數,說明久病體寒,久病了,自然說明病情嚴重。咽干不渴,咽干說明肺中熱盛,不渴是因為肺中痰多,肺水不降,急需要把肺中痰清理出去。時出濁唾腥續(xù),久久吐膿如米粥,這個整個胸腔都是痰飲了,急需排解下去。桔梗是肺病專藥,開肺排膿,貝母去煩熱,清五臟邪熱,臨床上還是治療婦女難產的要藥,也是治療中風去風痰的要藥,也是跌打損傷的要藥。巴豆大熱,能夠滌蕩五臟六府,開通閉塞,所以它是治療嚴重便秘,水腫,尿閉的要藥,這里用于破肺中痰積。這個桔梗白散,在中醫(yī)臨床上用途廣泛,我們看一下它的作用原理就知道,它也能夠應用于腫瘤的治療當中,不僅是能治肺癰,此方比桔梗湯更為峻猛。本方中巴豆在使用中要烤黃,減其毒性,三味藥合在一起研成粉,一次服半湯匙,不可以過量,瘦小的人還要減量。這個藥吃后有什么反應呢?可能病人會吐出很多膿,說明這個膿是從膈以上吐出來的。如果大便拉出來很多膿,說明是從膈以下排出來的膿。如果病人下瀉不止,說明藥吃多了,胃中太熱了,可以喝一碗涼水,胃熱降下來就好了。還有就是,由于巴豆開通閉塞,滌蕩五臟六腑的作用,如果病人有水腫,或其它的問題,同樣會一攻而下,尿也會增多。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這個葦莖湯來自《千金方》,孫思邈的著作。治咳有微熱,說明病人并不發(fā)燒,病情不是很嚴重,因為咳嗽上氣而產生的虛熱。煩滿,沒有說是胸滿,應該是腹?jié)M不能吃飯。胸中甲錯,是為肺癰。前面剛說過這個病人咳嗽不是劇烈,但醫(yī)生再一看病人胸部長了很多的斑疹或者長有銀屑病,那么,醫(yī)生就可以判斷出病人有肺癰了,并且瘀血很嚴重了,因為這個胸中甲錯起皮屑是病人久病內熱瘀血重才會有的。這里特別說一下,牛皮癬就是因為長期內熱成瘀造成的,所以,外用藥物是難以根治牛皮癬的,內服才行。葦莖,就是蘆葦的莖節(jié),盡管太普通不過,但卻有著特殊的功效。它能清熱解毒,清五臟六腑的熱,它能把肺中熱毒通過小便排出來,所以才有止咳排膿的作用,同時還能化瘀血,是各種肺病的良藥。薏苡仁潤養(yǎng)五臟,通利關節(jié),利濕消飲。桃仁活血破瘀血。瓜瓣就是冬瓜子,這個在《唐本草》里有記載,能清熱解毒化痰除濕氣,同時也是治療淋病,腳氣,痔瘡,酒渣鼻的要藥。那么,這個方子,葦莖,瓜瓣用于清熱解毒,消痰排濃,薏苡仁潤養(yǎng)五臟,桃仁活血破瘀,瘀血除,甲膚錯自愈。這個湯藥喝下去,病人應該會有象膿一樣的濃痰吐出來。
《金匱要略》第七篇第15條:肺癰胸脹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這一條是這一篇肺病最后一條,還是說肺癰的證治。肺癰胸脹滿,說明這個肺炎很嚴重了,肺氣腫,肺積水才會這么嚴重。一身面目浮腫,大家看一下這個全身水腫,這可能已經發(fā)展到尿毒證了,病程遷延日久了,不光有肺癰,還有肺痿了,不然不會全身腫脹。中醫(yī)對全身水腫的治法,上身水腫用發(fā)汗法,下身水腫用利尿法?,F在上身也腫了,如果用發(fā)汗法用熱藥,本來肺癰就有熱此時不能用熱藥,只能用涼性的藥才行,所以選擇了葶藶子。葶藶子,性大寒,味辛苦,辛能宣散開竅,苦能降瀉除熱。它主要走肺和膀胱,能夠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一邊清肺熱止咳喘,另一方面可利水消腫,可謂一箭雙雕。病人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鼻子什么氣味也聞不到,這是肺氣失和造成的??饶嫔蠚猓Q迫塞,就是又咳又喘又打呃,這是痰涎涌盛造成的,要清解肺中痰飲為急迫。葶藶子瀉肺排痰飲,因為有毒性,劑量不宜過大,一般掌握在10克以下,還要與大棗煮的水同煎,以解毒性。
到這里,這個第七篇有關肺病治法,我們已經學習完了,肺病在臨床上很常見,希望大家有空好好把它溫習好,不然的話,臨床上遇到急危證就要手忙腳亂了。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三十七講(奔豚)
朋友們,我們現在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前面第七篇學習完了,講的肺病治療,肺痿肺癰咳喘病。肺痿有甘草干姜湯,炙甘草湯,麥門冬湯,這些都是補肺的??却?,輕的可以用厚樸麻黃湯,重的用澤漆湯。肺癰,可以用桔梗湯或千金葦莖湯。
《金匱要略》第八篇一一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現在開始學習奔豚氣病,這個奔豚,《傷寒論》里面已經有講過,是病人感冒被發(fā)汗太過津血不足而出現氣上沖心的感覺,用桂枝甘草湯來應急,這里的奔豚病是專門講此病,因為臨床上還有沒經感冒發(fā)汗而出現這個證狀,這同樣是一種病。奔豚,故名思義,奔,就是狂奔的意思,豚,過去是指豬。奔豚,就是說病人發(fā)病時精神狀態(tài)象受驚嚇之后狂奔的豬一樣。因為氣上沖心,病人感覺有生命危險,心在亂跳,氣短喘不過氣來,所以精神很驚狂。奔豚病在六經里怎樣定性呢?病人血不足了,氣上撞心,這是典型的厥陰證了,很危急的,很容易有生命危險。
《金匱要略》第八篇第1條: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fā)得之。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fā)得之。老師說,有一種病叫奔豚,還有一種吐膿的肺病病,還有一種病人整天非常受驚害怕,還有一種高燒不退的病人,這四種病人有一個共同證狀特征,那就是心驚。為什么會有心驚的證狀?因為身體里面血不足了,心臟處于缺血狀態(tài),人才會有心驚愣仲的證狀。奔豚病,這是因為病人血不足之后才會出現氣上沖心。那么吐膿呢?如果病人吐膿,長期體內發(fā)熱發(fā)炎大耗津血,所以也會出現心驚缺血證狀。有驚怖,病人平時素體太差,五勞七傷,津血大虧,心血不足而心驚悸,腎血不足則會有恐怖感。有火邪,病人受熱傷或中暑之后,會出現高燒不退,津液被灼,陰血受傷,體內津血不足時也會出現驚悸證狀。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多種原因會引起人體津血不是,會出現病人心驚的證狀,奔豚只是其中之一,不僅奔豚病有心驚證狀,凡是津血不足的人都會有驚悸證,西醫(yī)叫做精神抑郁證。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老師又說了,這個奔豚病,發(fā)作的時候病人會感到有氣從小肚子這個地方往上咽喉部沖,此時心好象要跳出來一樣,呼吸又憋氣,非常難受,要死的感覺。有時發(fā)作,有時又停止,但有一個特征,發(fā)病之前病人都會有驚悸恐懼的證狀。這里就指明了,奔豚病在發(fā)病之前會有前期征兆,驚悸是因為心供血不足,恐怖,腎主恐,腎精大虧才會恐怖,五臟生精藏于腎,腎虧說明五臟空虛,五臟為血臟,藏血之所,恐怖證,說明血不足。上面張仲景說了,奔豚,內熱發(fā)炎,貧血,受熱傷耗津血,都會出現驚悸證。后面他又說,病人一般是先有驚怖證,然后才會出現奔豚。這里也說明了奔豚病與津血不足的關系。
《金匱要略》第八篇第2條: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甘草,川芎,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姜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白皮一升。 上一條說過,引起奔豚病的原因是血虛,西醫(yī)稱作貧血。這一條講的是奔豚病的證狀,發(fā)病原因和治療方法。奔豚病的證狀是什么呢?有氣從小肚子往胸部上沖,嚴重時會沖到喉嚨,這時的病人會出現血壓不穩(wěn)忽高忽低的。同時呢,病人還會有腹痛。為什么為腹痛呢?中醫(yī)認為肝主少腹,腹痛說明肝血不足,貧血。那為什么會出現貧血呢?他這里說了,病人往來寒熱,有時發(fā)冷,有時發(fā)熱。發(fā)熱,就是身體里面發(fā)炎了,炎證消耗了人體津血,血不足了就會發(fā)冷。這個是少陽證。張仲景告訴我們,奔豚是因為貧血造成的,引起貧血的原因是少陽證,也就是身體內部發(fā)炎才會導致貧血。治病要求根本,所以要按少陽證來治療。 這個奔豚湯方,實際就是一個少陽方,小柴胡湯的一個變方,與小柴胡湯是一個意思。中醫(yī)臨床上很多疑難雜證,不外乎一個血虛血熱血瘀,盡管證狀各異,其實就是一個少陽證。只要你明白仲景六經原理,很多疾病治療起來也就很簡單了。我們看一下這個方子的結構,甘草,黃芩,半夏,生姜,這是小柴胡湯里面的原味藥。這里用葛根代替了人參,生津作用的。用川芎,當歸,芍藥這三味藥來代替了柴胡,疏肝用的。為什么要把柴胡換成川芎,當歸,芍藥來疏肝呢?因為奔豚病是由少陽證發(fā)展到厥陰證了,病人嚴重貧血了,柴胡有升發(fā)外散的作用,有奪肝陰之弊端,厥陰證時不宜再使用柴胡了,可以用它藥代之。這個奔豚湯方,實際上是一個小柴胡湯的發(fā)揮,功效比小柴胡湯要好。小柴胡湯用柴胡來疏肝解郁,本方里面用川芎,當歸,芍藥養(yǎng)肝血而疏肝,肝血得足,少腹痛自退。小柴胡湯用黃芩清熱消炎,本方用黃芩,甘李根白皮來清熱解毒消炎,同時甘李根白皮也有疏肝解熱作用,功同柴胡。小柴胡湯用生姜,大棗,甘草,人參來大補津液,本方用生姜,甘草,生葛來大補津液。半夏化痰和胃,沒有改動。葛根的功能類同人參,它能大補陰液,生津止渴,同時還能行血脈,開腠理,通利大小便,解毒,生肌,止疼痛。所以,這個奔豚湯方,臨床上可用來代替小柴胡湯來用,對各種雜證都有效。 《金匱要略》第八篇第3條:發(fā)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桂枝加桂湯方:桂枝五兩,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發(fā)汗后,燒針令其汗。在上一條呢,張仲景說了,少陽證是引發(fā)奔豚病的主要原因,這一條呢,他又說了,感冒之后,如果誤治,也會引發(fā)奔豚病的?,F在就說了,病人感冒后,喝了發(fā)汗藥,汗出后,醫(yī)生又用熱療法讓病人發(fā)汗,這樣就會重傷津液了。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病人被重傷津液之后,又被冷風吹到了,寒停皮膚,人體智能系統(tǒng)就會調動胃中津液往外走去驅除這個寒氣,所以,這樣就會津虧到了極限。病人血容量不足了,不能供心腎所需,這樣就會出現驚怖,奔豚,氣上沖胸。此時應該怎樣來處理呢,可以用艾灸來驅趕體表寒氣,盡量不要耗費體內津液了。用桂枝加桂湯來治療,也就是把桂枝湯里的桂枝加倍量。生姜,大棗,甘草,把丟失的津液補回來,桂枝加強心臟功能,加強循環(huán),滿足心血需要,芍藥理肝陰,通血痹血滯。循環(huán)增強加速,心腎得血津潤養(yǎng),而奔豚止。 我們今天先學習到這里,再見。
各位朋友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現在學習的是奔豚氣病脈證治,這里突出了一個氣字,強調的是氣上沖,脈呢,他這一篇并沒有提到脈,只說證,什么意思呢?與《傷寒論》厥陰篇是一樣,這時的病人幾乎沒有脈了,血不足了,脈會摸不到的,這個證實際上是一個厥陰證。張仲景六經論治,在三陰里,講的就是貧血病人的論治,根據輕重不同,劃分了三個級別。由于證狀變化多端,用藥也是對證而用。為什么會有三陰證貧血的出現呢?大多數情況下是病人先有少陽證,病毒進入人體對五臟進行損傷與破壞,造成人體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不能正常飲食及消化吸吸,所以才貧血,再之而來是很多證狀夾雜出現。治療方法依然要用少陽法,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臨床上用藥可以靈活運用,但不能脫離這個原理,奔豚湯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金匱要略》第八篇第4條,發(fā)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茯苓半個,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發(fā)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這個病人本來是感冒了,醫(yī)生給他用了發(fā)汗的藥,發(fā)汗過后,病人小腹卻有動悸跳動感,這是說明病人因發(fā)汗,胃腸津液向體表去了,津液不足了,于是胃腸虛冷了,不能吸收水份,造成水濕停滯,所以才動悸,可以用茯苓把這個水導向小便即可,茯苓是利尿劑。他又說了,病人欲作奔豚,感冒有氣欲從小腹往上沖,說明心腎上下津血不足,不得血養(yǎng),心腎會出現痙攣,會產生氣上沖。這個現象可以用桂枝甘草湯來解決,加強心臟動力,提升血液循環(huán)速度,防上氣上沖。另外加了大棗,用以補充血中津液。這個方子告訴我們,中醫(yī)處方方法是針對證狀而用藥。所以,臨床觀察上要求仔細,不要把證狀疏忽掉。這個奔豚病,我們學習完了??偨Y一下,奔豚病一般在發(fā)病前會有心悸心驚,恐懼膽小的表現。發(fā)病原因,此前可能體內有熱有炎證,耗散了津血,也可能是生活艱辛,五勞七傷所致,也可能是被醫(yī)生誤治發(fā)汗過多造成的。治療方法,體內有熱,五勞七傷造成的占大多數,用奔豚湯,如果是發(fā)汗過多造成的,可以用桂枝加桂湯,伴有腹部有水動悸的,可以另加茯苓以利尿。
******************************************************************************************** 《金匱要略》第九篇一一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首先說一下,這個第九篇,講的有胸痹,心痛,短氣,三個病證,這也是臨床上常見的病證,病位在上焦,心與肺的上焦病證,與心肺相關。 胸痹的證狀一般是心慌胸悶氣短,與病人血不足有關,心臟供血不足,同時又不能向肺供應充足的血液,造成肺葉吸氣擴張不足,進氣不足,所以會氣短。久之,由于胸中陽氣不足,供血不足,就會有胸悶,胸部疼痛,甚至后背也會疼痛,氣血循環(huán)不通利,久之則生痰,痰結則胸氣不舒不利。 這個心痛呢,還是血不足的原因,凡血不足的病人,他造血系統(tǒng)不能正常運行,血中垃圾不能及時代謝排出體外,所以會日久瘀血加重,心血管受阻不通,所以會心痛。這就是西醫(yī)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1條: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老師說,醫(yī)生在臨床上的脈診有什么玄妙之處嗎?其實脈診很簡單的,只要觀察脈跳的力度大小就行了,與常脈相比較,看它是太大了還是過小了,就夠了。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這個陽,指的是脈部寸關尺中的寸部,為心脈。陽微,就是寸部心脈跳動力量很微弱,心主血,心脈弱,說明貧血,血不足。這個陰呢,指寸關尺三部的關和尺,關代表肝脈,是消化系統(tǒng),尺代表腎,代表人體排泄系統(tǒng)。陰弦,說明脈力偏大,說明有熱有炎證。即胸痹而痛,就是因為病人貧血,又加上消化系統(tǒng)和排泄系統(tǒng)有炎證,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就會發(fā)生胸部困麻不舒和疼痛。所以然者,責其及虛也。為什么會有胸痹胸悶而疼呢?因為人體消化系統(tǒng)和排泄系統(tǒng)一直在發(fā)炎,不能正常工作,造成貧血,造成痰瘀,所以才生出來這個病。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F在呢,你通過脈診得知病人寸口脈非常微弱,寸口脈代表心,代表血,心血不足就會上焦虛弱,心的供血功能不能充足發(fā)揮,血瘀血滯,所以就會胸痹,心慌胸悶而疼痛。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這個心口痛的原因,是因為關尺脈弦有熱,消化系統(tǒng)有炎證,排泄系統(tǒng)有炎證而造貧血,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所以才會心口痛。 這一條,講了什么呢?這個胸痹,就是指前胸結悶,嚴重時會后背也痛,肩周也會痛,肩周炎也屬于這個病,都是心血不足造成的。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多數是中下二焦有熱有炎證造成的,也就是六經里所說的少陽證。本證在六經里屬少陽證。西醫(yī)一般說本證是冠心病,心腦血管病變。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2條: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平人無寒熱。有的病人與常人一樣,他不發(fā)燒,也不怕冷,脈象與常人一樣,是常脈。這個寒熱,張仲景說話很嚴謹,即然非有發(fā)燒怕冷,體溫正常,他脈象也一定是正常的,他這里沒說脈,是因為他不愛啰嗦,實際已經告訴我們脈象了。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這個短氣不足以息,就是氣短,輕度的哮喘病人,感冒氣不夠用,稍力運動就會氣喘不過來。西醫(yī)把這個病叫做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那么,人為什么會得這個病呢?張仲景告訴我們說,實也,就是病人胃腸不通順了,平時吃飯?zhí)倭?。醫(yī)生把病人的胃口打開,這個氣管炎就好了。吃飯多了,血充足了,干咳,短氣不得消停,不能正常休息,就會康復了。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3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樓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樓薤白白酒湯方:栝樓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胸痹這個病是什么證狀呢?有喘息氣短,還會咳嗽吐扊,還會前胸后背痛。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凡是這種病人,他的寸口脈應該是沉而遲,說明血不足,貧血,陽不足,還會身體無力疲勞的。那么,關脈怎樣呢?關脈代表人的中焦消化系統(tǒng),他說,關上小緊數,關上,就是關脈已經浮到正常關脈之上了,浮了,說明有熱了,有炎證了。這個緊數,就是緊急,很快,代表有熱?,F在是浮而緊,這說明是熱。如果是沉而緊,那是寒。這是有區(qū)別的啊。所以,這個貧血,就是中焦消化系統(tǒng)有炎證而導致的。栝樓薤白白酒湯主之。這個栝樓呢,苦寒,能把消化系統(tǒng)的熱退掉,能夠生津止渴,能夠化痰止咳,能夠把體內的痰濁瘀毒往下導出去。薤白呢,辛苦溫,能夠行氣通滯,升陽散結而理胸痹。白酒,就是米醋,能增強藥物有效成份的溶解,并行血痹,通經脈。薤白呢,辛苦溫,能夠行氣通滯,升陽散結而理胸痹。白酒,就是米醋,能增強藥物有效成份的溶解,并行血痹,通經脈。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三十九講(栝樓薤白半夏湯、 茯苓杏仁甘草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前面呢,我們學習了肺病防治,奔豚的證治,現在學習的是胸痹氣短證治,實際上就是心臟病的治療方法。胸痹,心痛,短氣,往往是同時并發(fā)的,同屬于心臟病的臨床證狀。這個心臟病,在六經論治里屬于少陰證,血不足造成的。胸痹,就是胸中急痛,胸悶結痛,常常會有心口痛,嚴重時,后肩背也會牽連疼痛,都是心臟病的證狀表現。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4條: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樓薤白半夏湯方:栝樓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胸痹不得臥。痹,就是不通而痛,現在,病人胸部郁結疼痛很嚴重了,覺也不能睡了,也躺不下來了。心痛徹背者,心臟病發(fā)作時,后背也會牽連疼痛,說明病情非常嚴重。這時,治療上用藥,要加強去痰的力量,去痰,才能散結,才能疼消。所以,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這個方子里,栝樓實和半夏用于豁痰排瘀,薤白行氣散結而止痛,白酒幫助藥物溶解,同時活血通痹上痛。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5條:胸痞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枳實四枚,薤白半升,桂枝一兩,厚樸四兩,栝樓實一枚(搗)。 人參湯方:人參,甘草,干姜,白術各三兩。 胸痹心中痞。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前面剛講過胸痹的治療方法,現在又開始講述胸痹是怎么來的?心臟病是怎么得的呢?胸痹,有心臟病的人,心中痞,這個心并不是說心如何如何,張仲景認為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他說消化系統(tǒng)叫做心,意思是與心同等重要,是人體健康要素的核心,包括肝膽脾胃大小腸。這個心,就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張仲景又把它叫做陽明,意指這個里面一定要寬厰明亮,一定要通順,不能堵塞。所以,他在本篇第2條里說,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意指消化系統(tǒng)堵塞了。心中痞,痞,就是痞滿不舒服而疼痛。胸痹心中痞,就是說,這個心臟病是怎么得來的呢?消化系統(tǒng)出了問題了,實了,痞滿了,才會得心臟病。留氣結在胸,胸滿。因為消化系統(tǒng)不正常,胃腸氣機不能下行,體內污濁之氣就會上升進入胸部,所以就會胸滿。脅下逆搶心。這個脅下,就是肝和脾,肝脾腫大了,這就是消化系統(tǒng)發(fā)病的根本原因。這個肝脾腫大,就是少陽證,說白一點,就是說病人有肝炎。所以說,心臟病,就是由肝炎發(fā)展而來的。沒有肝炎,就不會得心臟病,糖尿病,這些雜證。所以,我一再強調,用好小柴胡,可治很多病。最近學的奔豚湯方,就是小柴胡湯的一個很好的變化方劑。脅下逆搶心,就是說,這個脅下痞滿,肝腫大很嚴重了,使得整個消化系統(tǒng)都脹滿了,腹?jié)M了。所以,現在這個心臟?。ㄌ幾C)和肝病(少陽證),胃腸病(陽明?。峭瑫r都在并發(fā)了,怎么來解決?他說,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人參湯亦主之。這個人參湯,實際就是健中湯,不能治這個病,但可以考慮把人參湯另外加進去。我們看這個枳實薤白桂枝湯方,這里枳實和厚樸,是補胃腸氣的,能夠寬腸下氣,增強胃腸功能,同時能清熱化痰,把炎證也消除。栝樓實也是清熱豁痰下氣的,把上熱痰往中焦排,然后由厚樸枳實把它排出去。薤白和桂枝都是強心陽的,通陽可以散結而止痛。所以,這個方子,是上焦心臟?。ㄌ幾C)與中焦消化系統(tǒng)(陽明證),以及三焦郁熱(少陽證)一塊同治。那么,這個人參湯怎么用呢?因為中焦胃腸也痞滿了,胃腸有實也有虛,這個人參湯也可以合并而用,兩方合用可以,但光用人參湯則不行。這一條,講的是心臟病的綜合治療方法。我們一定要明白,心臟病是怎么一回事,血不足了,才會有心臟病。血不足,是太陰證,太陰證是由少陽證發(fā)展而來的。所以,我們學習中醫(yī),一定要懂六經,否則,你無法明白醫(yī)理。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6條: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橘枳姜湯方: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姜半斤。 胸痹,就是心臟病而引起的前胸后背不舒而疼痛,心口痛,還會伴發(fā)氣短。胸中氣塞,短氣。由于心臟功能很微弱,會造成胸陽不振,氣血循環(huán)能力很差,肺呢,它的擴張吸氣功能也要靠心臟供血才能擴伸,但供血不足,肺葉難以張伸,所以氣短,病人會疲勞無力。這個時候,對于氣短,怎么來治療呢?可以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治療。這個方子,是針對氣短來治療的,不是治胸痹的,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既然是氣短,針對于肺而言,首先,肺中虛,需要補肺津,所以,用杏仁和甘草來補肺津。杏仁潤肺,我們講過多次,甘草 ,調胃腸,利肺氣,清熱解毒,利咽喉,我們前面也講過,所以這里用以補肺津。為什么要用茯苓呢?我們之前說過,茯苓的功能是專業(yè)利水滲濕的,茯苓色白,白色入肺,所以茯苓補肺氣,這個我們也要記住,以后臨床上可以用到的。這三味,即補肺氣,又補肺津,氣短就會有所改善。我們再來看這個橘枳姜湯方是怎樣來治氣短的。橘皮,就是廣陳皮,它能消痰下氣,化肺中的痰飲,下氣,就是降肺氣,所以,它能調節(jié)肺的氣機,對呼吸有利,對咳喘也有利。同時,它的調氣作用對胃也是同樣有效,能夠健胃,調氣而上嘔逆。枳實,我行在學習《傷寒論》承氣湯時也講過,在承氣湯里面,厚樸寬小腸,枳實寬大腸。枳實對五臟均有調節(jié)氣機的作用,它能把五臟里面的痰瘀濁物排解出來。由于它能增強大腸的功能,那么,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枳實調節(jié)大腸的功能,實際上大腸功能增強了,肺氣也會充足起來,這也是中醫(yī)治病的玄妙之處。生姜,辛溫發(fā)散,行血脈,利肺宣肺化痰飲,對整個上焦都有宣發(fā)功能,能增強心肺的功能。陳皮,枳實,生姜,這三味藥都能化痰,同時,他們都能利肺氣,寬胸理氣,誠為肺家要藥。我們今天講的內容非常豐富,都是中醫(yī)臨床上實戰(zhàn)性很強的技法,希望大家認真復習所講內容,把它應用于臨床實際當中。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里,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四十講(薏苡附子散、烏頭赤石脂丸)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們現在繼續(xù)來學習《金匱要略》。 這個第九篇,講的是心臟病的治療方法。本病,較輕時會有胸部悶結,心口痛的感覺,嚴重時會牽連后背疼痛。本病的發(fā)生與消化系統(tǒng)有濕熱相關,所以,從脈象上來看,陽微而陰弦,就是心脈很微弱,尺脈會弦大。心臟病較輕時,可以用栝蔞寬胸豁痰,配合薤白強心升陽散結。當病情嚴重時,要上焦與中焦同治,豁痰下氣,清熱解毒,散結。如果病人出現短氣現象特別突出,那就要考慮寬胸理氣化痰潤肺降氣,針對證狀而去用藥。中醫(yī)治療疾病,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子,是要根據證狀來用藥。張仲景在他的著作中所寫的方劑,并不是臨床上所要使用的真實方劑,他的每一個小方子,只是要說明臨證用藥方法,病是怎么辨的,證狀是怎么解決的,藥是怎么用的,他教給我們的是治病的方法。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7條: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胸痹緩急者,就是這個心臟病,胸悶心痛氣短,這種病人,他發(fā)病有一個特點,有時輕,有時重,不是一直都心口痛的,只是某一時間會痛。在臨床當中,有的病人覺得他有時有這些證狀,有時沒有,就認為自己沒這個病,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那么,明明是心臟病,張仲景為何不說心臟病,偏偏要說胸痹呢?我們必須清楚,在張仲景心目中,只有六經概念,沒有五臟概念,心肝脾肺腎他是堅決不提這幾個字。因為中醫(yī)是整體系統(tǒng)觀念,他把消化系統(tǒng)稱為心,認為百病源于這個消化系統(tǒng)。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中醫(yī)的思想,什么脾腎陽虛,這些都是對中醫(yī)的誤讀。這一條,他告訴我們,這個心臟病,也可以用薏苡附子散來治。當然,可以治療心臟病的藥物很多,他這里是舉例方劑,以說明治療的方法和原理。比如,后世有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臟病也很好。這個心臟病,要根據病人綜合證狀考慮,前面學習的炙甘草湯,麥門冬湯,奔豚湯,都可以用來治療心臟病。 這個薏苡仁,就是藥玉米,大家都知道它能祛濕,很多人用它來減肥瘦身。其實呢,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宣通經絡,可以止痛,當然,它還能塑造人體完美曲線。這個大附子,炮制過的,它的功能是強腎,腎氣足,命門火旺,可以宣通經絡,溫中散寒,行血痹,去風濕,止疼痛。所以,這兩味藥都是能夠祛寒濕的,都是宣通經絡祛疼痛的,所以對心臟病引起的經絡不通而疼痛有治療作用。由于本病病程較久,治療需要時間較長,可以做成散劑,長期服用。我們現在市面上治療心臟病的中成藥,都是活血通經止痛的。
《金匱要略》第力篇第8條: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姜枳實湯方:桂枝,生姜各三兩,枳實五枚。 心中痞,就是消化系統(tǒng)痞滿,脹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胃病,實際它是整個消化系統(tǒng)連在一起的,就是整個中焦。痞滿,這個在《傷寒論》里有幾個瀉心湯,專門是講痞滿的,一是中焦太虛,一是有炎證,兩種原因引起的。諸逆心懸痛,這個諸逆,指的是全身很多地方不舒服,都是這個消化系統(tǒng)不正常所導致的,比如胸悶心口痛,氣短,四肢無力,精神憂郁,頭暈眼花,咳喘,各種皮膚病,男子陽痿早泄,女子赤白帶下,崩漏,等等,都是因為消化系統(tǒng)不正常所導致的。心懸痛,這里還不是指的心,與前面心中痞相對應,指的是病人肚子隱隱地痛。那么,治療這個胃痛胃脹,可以用桂枝生姜枳實湯。我們看一下這個方子,治胃病怎么會用到桂枝呢?在《傷寒論》里面講桂枝湯時,條文里有治嘔吐的內容。胃病的人,他胃太虛,胃動力不足才會痞滿,桂枝不僅能強心,增強心臟功能,隨之而來的是血液循環(huán)加快,胃腸動力也會增強,所以,痞滿時可以用桂枝來調和胃的功能。生姜,也是和胃止嘔的藥物,通常與半夏配伍,可增強和胃化痰止嘔的功能。生姜可化痰,可以消痞滿。這個枳實,我們以前學習它的時候,只道它是寬腸下氣,寬大腸的,它能把五臟里面的痰瘀排解出來,所以,它是中醫(yī)要藥。由于它的豁痰作用,所以常常用于寒熱夾雜而引起的結塊的化解,所以它有散結的功能。那么,現在這個心懸痛,就是胃中有結塊而產生的疼痛,枳實來把它解決。這三味藥,都是理氣的,前面講的陳皮,也是理氣的。我們學習這個方子,要明白一個重點,治療胃腸病,用的藥物基本上都是理氣的藥。生姜化痰消滿降胃氣,枳實豁痰散結止痛降胃氣寬腸下氣而除痞滿,桂枝加強胃腸動力。從而,痞滿除,疼痛消。我們學習這些方劑,重點在于掌握疾病的原理與機制,然后,用藥方法。
《金匱要略》第九篇第9條: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烏頭赤石脂丸方:烏頭一分(炮),蜀椒,干姜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個是說心臟病發(fā)作的時候,病情嚴重的病人,非常痛苦,從前胸,到后背,疼痛難忍。我曾見過一年輕女子,自述發(fā)病時疼痛難忍,痛的在地上滿地打滾,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她什么病也沒有。這個非常嚴重的心臟病,首先我們要有應急的處理方法,盡快解決疼痛證狀,可以用烏頭赤石脂丸來應急治療。我們來看這個方子,烏頭,辛溫,大熱,能袪風散寒,溫經止痛,針對心痛而用藥。蜀椒,也是辛溫的,能驅寒,溫經止痛,舒筯活絡。干姜,也是辛溫的,能夠溫暖肺胃,也能夠溫經止痛。附子,也是辛溫的,能驅風散寒,通經絡,行血脈而止痛。上面幾味藥,都是熱性的,辛溫藥都能活血通經而止痛除痹。那后面為什么要加一味赤石脂呢?赤石脂,就是高嶺土,紅色的土,紅色入心,它能補充心血,養(yǎng)心安神。它性味是甘,酸,澀。甘入脾,所以它能健脾止瀉,酸入肝,它能潤肝。澀,它能澀腸,對五臟也有固澀作用。既然用了烏頭,蜀椒,干姜,附子這些辛溫發(fā)散的藥,那么,心陽就會迅速大振,可能會有膨脹的可能,所以,這里用赤石脂可以收斂心陽,固脫。同時,由于這幾味大熱通經活血行氣的藥喝下去之后,胃中會大熱,胃腸蠕動會迅速加快,病人也有可能會出現下瀉的問題。赤石脂在這里也起一個澀腸止瀉的作用。由此看出,古人組方用藥,思路非常周密嚴謹。 朋友們,我們明晚,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四十一講(九痛丸、腹?jié)M寒疝宿食?。?/font>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xù)來學習《金匱要略》。
這個第九篇,講的是心臟病的治療,出現了很多新藥,主要是理氣的。這個理氣藥,在疑難雜證里面會用到的,我們要多關注一下理氣藥。心臟位于人體上焦,上焦宜宣發(fā),所以用藥多是辛溫的。上焦如霧,這個氣霧的形成,需要理氣藥的參與,這其中的關系,我們要認真去閱讀條文,才能明白人體內部的工作原理。下面呢,有一個附方,九痛丸,專門治療各種疼痛證的,來源于孫思邈《千金方》。九痛丸:治九種心痛:1蟲痛。2注痛。3風痛。4悸痛。5食痛。6飲痛。7冷痛。8熱痛。9去來痛。
這個九痛丸呢,不是治九種心痛,而是可以治療各種疼痛的。目前呢,中醫(yī)保健,治疼痛,這個九痛丸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包括癌證疼痛,都可以用上。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炙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干姜,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蟲痛,就是肚子里面有蟲子,這個九痛丸可以殺蟲。注痛,就是流動性的串痛,因為里面有痰核,在體內轉移流動,比如淋巴結核,流動性轉移疼痛,這個九痛丸可以散結而止痛。
風痛,就是身體某個部位受寒了,經絡血脈不通了,就會疼痛。這個九痛丸可以溫經活血止痛。
悸痛,就是心臟心悸心慌而刺痛,九痛丸能夠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食痛,就是不吃飯肚子不疼,一吃飯胃就痛,這個是胃上長有腫瘤,九痛丸可以把這個腫瘤化掉。可見,九痛丸在臨床上意義多么重要。
飲痛,就是咳嗽而引起的疼痛,九痛丸可以化飲祛痰,通經脈,可以止痛。
冷痛,人體虛寒時,一般會頭痛,腹痛,腿疼。九痛丸可以溫經散寒而止痛。
熱痛,當人體內熱嚴重時,熱毒熾盛,痰瘀重,阻塞經絡而會出現身體疼痛,九痛丸可以清熱解毒,化瘀排膿,行血脈,故可以止痛。
去來痛,就是有時疼,有時不疼,不明原因的各種疼痛,九痛丸都可以用上,可治一切疼痛證。
所以,九痛丸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是什么神奇的藥物呢?學醫(yī)者,不可不去認真探索一個來去始末。
炮附子,能夠溫命門,行腎氣,通經絡而止痛,我們不可不知。生狼牙,就是鐵掃把,又叫一味藥,是治療各種結核的要藥,能夠破積聚,散腫瘤,其通經散結能力很強,現在一般用狼毒代替,功效是相同的。
巴豆,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炮制方法,一定要把它炒焦去油才可使用,巴豆油毒性非常強,口服下去會出現嚴重的毒性反應。巴豆能開通人體閉塞,滌蕩五臟六腑,把人體內的積聚毒素排解出來,能讓病人上吐下瀉,把體內濁物排出來,還能開小便,利水消腫,此乃通利之物。干姜,溫胃散寒,行血通痹而止痛。吳茱萸也是溫性十足的,它能溫中焦去寒濕,行血脈,止疼痛,開腠理,能升能降,能把體內濁物往外排,同時,它也有毒性,能殺三蟲。人參,大補胃津,補充人體元氣,達到扶正的目的。因為附子,狼牙,巴豆,吳茱萸辛溫發(fā)散,開瀉力強,大耗人體正氣,用人參來彌補。關于九痛丸的使用方法,把上面六味藥炮制好,研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的蜜丸,用白酒沖服,一天三次,身體強的一次吃三丸,身體弱的一次吃兩丸。同時,這個九痛丸還可以治療卒中惡,就是受風寒刺激而出現的心腹刺痛,悶亂欲死。還能治各種腹脹,比如肝硬化腹水。還有口不能言語,這個是有痰瘀造成的,巴豆,狼牙可排痰。又能夠治多年的流注,流動性的痰核疼痛,心胸痛,因為它能通經活血,消痰排膿。并治冷沖上氣,就是體寒冷而引起的咳喘,因為九痛丸藥性大熱,能讓肺受熱擴張起來,能把痰排出去,所以對因受寒引起的咳喘有效,寒咳,是白痰,白痰叫飲,不是黑痰。有黑痰的話不可用九痛丸。落馬墜車血疾等,這個是趺打損傷而疼痛,可以用九痛丸。皆主之,以上各種疼痛都可以用。忌口如常法,服藥的人,不可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可吃生冷海鮮之類。這個第九篇,講的是心臟病,《黃帝內經》里面講,諸般痛癢,皆屬于心。所以,凡是疼痛病,都是因為心臟供血不足造成的。而心臟供血不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事情,張仲景把人體消化系統(tǒng)叫做陽明。下一篇,將要講述消化系統(tǒng)(陽明)疾病的治療。
******************************************************************************************** 《金匱要略》第十篇一一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首先,對這個標題解釋一下,腹?jié)M,我們在《傷寒論》里面已經學習過幾個瀉心湯,是專門治療腹?jié)M的。
中醫(yī)臨床上,各種雜病的發(fā)病原因,都是因為人體消化系統(tǒng)出了問題,消化吸收不良,而導致貧血,瘀血,由此而來,百病叢生。所以學習好這個陽明,臨床意義非常重要。我這樣一說,大家都會明白幾個瀉心湯的重要意義了。造成腹?jié)M的原因,一是人體胃腸虛寒,又有炎證,吃進去的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所以才會腹?jié)M。寒疝,是指消化系統(tǒng)功能不好的人,身體會虛弱下來(太陰證),就會出現腹部寒凝而疼痛,甚至會便秘,甚至還會有男子睪丸及陰囊腫大,堅硬而疼痛。這個前后二陰屬肝,所以,這個腹?jié)M與肝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宿食病,就是胃病,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脹,噯氣,反酸,嘔吐腹痛,大便秘結失常的一個胃腸病。所以,學習好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對一個中醫(yī)學者來說,至關重要,它是治療各種疑難雜證的重要方法。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從何而來?從消化系統(tǒng)而來。當人體消化系統(tǒng)正常了,消化吸收正常,人體就不會缺津少血,就不會變生雜病。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1條:跌陽脈微弦,法當腹?jié)M,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跌陽脈微弦,這個跌陽脈,是胃脈,在足背上面,就是沖陽穴,代表胃。微弦,微,說明胃氣很虛弱,胃的本質是虛寒的。弦,代表有熱,胃中有熱,有炎證。所以,這個胃上,又寒又熱,虛實交雜。法當腹?jié)M。這個腹?jié)M的原因,一是胃本身虛寒,又受外界病毒的侵入,導致嚴重消化不良,才會腹?jié)M。不滿者必便難,如果病人沒有腹?jié)M了,那也不是好事情,說明里熱重,炎證比較重,里熱重,會消耗胃腸大量水分,胃腸蠕動受到嚴重影響,會出現大便困難。兩胠疼痛,這里指兩脅處會疼痛,這個位置是肝和脾,腫大了,發(fā)熱發(fā)炎了。紅腫熱痛,均是炎證表現,即然疼了,肯定是有炎證。此虛寒從下上也。這個消化系統(tǒng)的病變,影響對食物的吸收,人體得不到正常的營養(yǎng)供應,就會從下到上都會變得虛而寒。當以溫藥服之。對于身體虛寒的人來說,可以服用一些溫性的藥物來平衡一下,是溫性的,而不是熱性的。
對于消化系統(tǒng)炎證,中醫(yī)要用消熱解毒的藥物來治,但考慮到病體虛寒,用藥往往會寒溫并用,例如,《傷寒論》里面的甘草瀉心湯即是。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四十二講(
各位朋友,現在,又到了學習的時間了,我們現在開始學習。 第十篇,講的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這個也是中醫(yī)臨床常見疾病。我們學習條文,不要去死記方子,而是要明白方法。第1條,首先講了,脈微而弦,腹?jié)M,便秘,脅痛,虛寒,這是本病特征,這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屬陽明,少陽,太陰,合病。首先要用六經原理來作為指導思想。脈弦,脅下痛,這是少陽證,有里熱了。病久了,就會全身虛寒,這叫太陰證,陽氣已經不足了,不再是陽證了。所以,他說,要用溫藥來調和一下。如果不覺得寒冷,那就不可以使用溫藥的。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2條,病者腹?jié)M,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病者腹?jié)M,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 什么意思呢?這個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常常會有肚子脹的感覺,所以,醫(yī)生在問診時,要問病人是否有胃痛胃脹這些問題,如果有,我們就知道他有肝膽疾病。因為第1條已經講了,這個病是三證合一的。 病人說他肚子脹,醫(yī)生下一步就應該去按一下看看,按下去之后,病人說不痛,這說明是胃腸太虛寒了,消化吸收不好造成的。如果按下去病人說有痛,那說明什么問題呢?是實證了。實證在這里怎么說法?可能是大便不暢,堵塞了,按了就會痛。也有可能是里面有炎證,這也叫實證,所以,他說,可下之。并不是單純的指攻下。 中醫(yī)治病的最常用方法是汗吐下三法。這個下法,就是清下法,包括通大便,利小便,清中下焦?jié)駸徇@些內容。這里說的下之,包括要保持病人大小便暢通,還有清消化系統(tǒng)的熱毒。 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這里呢,張仲景又補充了一點,舌黃,這說明消化系統(tǒng)有熱,那就要清熱解毒了。熱被清掉了,舌黃就不會再有了。這是臨床最常見的問題啊。 這一條,張仲景告訴我們,這個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不光是要用溫性的藥,還要用寒涼的藥來清熱,用藥原則上是寒溫并用。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3條,腹?jié)M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 腹?jié)M時減,有的病人,他肚子脹,不是整天都脹,只是有時脹有時不脹,這種病人只是身體偏寒的原因,不是實證,沒有肝膽炎證的問題,有時肚子又不脹了,好好的,這種病人就不需要清熱解毒消炎了。反過來說,如果病人很長時間一直肚子脹,那就是有炎證表現了,就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了。這一條講的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虛證與實證的鑒別方法。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4條,病者痿黃,燥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病者痿黃。張仲景說,通過望診的方法,怎樣知道病人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呢?先從臉上看,從身上看,從手上看,如果病人沒有精神,有抑郁證,皮膚發(fā)黃,這些都是消化系統(tǒng)發(fā)生疾病的外部表現。 躁而不渴??谏嗪芨稍暄剑驗槲干嫌袩嵊醒鬃C,會把胃中津液燒干,所以才口干。但他為什么不渴呢?因為脾中有寒濕,身體偏寒,陽氣不足,就會體內津液不能蒸騰,水循環(huán)發(fā)生障得了,會小便不利的。不渴,說明體寒,陽不升,不能化汽。 這個病人口干又不渴,說明了心陽嚴重不足了,是該用五苓散的時候了,五苓散里有桂枝,說明醫(yī)生此時要考慮用桂枝來升陽氣了。 按理說,現在是三證合一,有少陽證存在時,是禁止使用辛溫藥桂枝的,因為桂枝辛燥傷陰。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病人已經不愿喝水了,身體太虛寒了,桂枝也可以看情況把它用上。 胸中寒實,就是從前面的口干又不愿喝水的情況來看,醫(yī)生就知道病人心臟功能嚴重下降了,缺血嚴重了,心胸之間會感到特別寒冷。 而利不止者,死。病人胸中極寒,說明貧血嚴重了,病人體寒,脾也會寒,寒則生濕,脾惡濕。脾中有濕,就不能吸收胃中食物營養(yǎng)。喝的水不能被吸收,胃腸里面水很多,水又是寒性的,所以,胃腸一片寒涼,就會下利拉稀,嚴重的話,得不到及時治療,體質一天不如一天,病人就會因虛勞而死。 這一條,文字不多,但內容豐富,告訴了我們這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情況。 現在,有這么一種病人,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一天不如一天,頭暈眼花,足不能行,口不能言,手不能握。醫(yī)院卻檢查不出什么病來。這個病,就是虛勞病,消化系統(tǒng)發(fā)生病變發(fā)展而來的,最后身體血都干了,虛脫而亡。這種病例在現實中很多。 所以,這一篇的內容,在中醫(yī)臨床實踐中,非常重要。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5條:寸口脈弦,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寸口脈弦,即脅下拘急而痛。我們看一下,這個脅下拘急而痛,脅下是肝臟,肝臟已經腫痛了,說明有肝炎了。怎么能說病人有肝炎?因為凡紅,腫,熱,痛,都是炎證表現。 那么,從脈象上怎樣知道病人有肝炎呢?他的左手寸脈是弦的,就可以確定了。這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 其人嗇嗇惡寒。長期有肝炎,膽汁分泌不充足,飲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就會貧血,血不足,就會體寒怕冷。 那么,這種證狀,在臨床上是最常見的。如何治療呢?庸醫(yī)只知道去補脾補腎升陽,結果卻會適得其反。 那么,如何去治療呢?虛寒體質出現的根本原因在肝膽,要清熱解毒,疏利肝膽,調節(jié)整體氣機才行,還要開胃,通利大小便,綜合調理才行。 這一條,首先告訴了我們肝病的脈診方法,并指出,肝病是造成虛寒體質的原因。 所以,張仲景講的陽明,指的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也包括了肝膽張仲景把這個系統(tǒng)叫做心。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6條: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fā)熱色和者,善嚏。 夫中寒家。就是說,有肝膽病的人,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就會貧血,就會有怕冷的現象。這個怕冷,輕的就是太陰證,嚴重時就是少陰證。喜欠。就是體質虛寒的病人,他走路與常人不一樣,氣血充足的人走路是抬頭挺胸的,而虛寒體質的人愛低頭走路,往地上看,醫(yī)生從外觀形狀也能作為診斷依據。 其人清涕出。因為身體虛寒,陽氣不升,體內水循環(huán)出現障得,肺氣不降,不能把肺中津液向全身輸送布散,所以會肺中津液上逆從鼻孔流出,形成清涕。 發(fā)熱色和者。作為醫(yī)生,不要被病人的表象所迷惑,盡管病人怕冷,但他身上會有發(fā)熱現象的,晚上睡覺不想蓋被子,手腳總想放到外面,覺得熱。但是呢,從病人臉色看,也看不出什么問題,與常人是一樣的。 善嚏。因為身體里面,肝膽胃腸里面都在發(fā)熱,但身體外層又是偏寒涼的,熱氣散發(fā)不出去,里面熱,外層寒,寒熱不均勻,這就會造成體內水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肺中津液不能向身體各個部位輸送,就會在肺中形成水飲,流清鼻涕,打噴嚏。 所以,當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病人有流清鼻涕的時候,或者打噴嚏,我們就知道,這是風熱病。風,就是虛寒,熱,就是有里熱。這是一個寒熱錯雜的證狀,里熱外寒,臨床應診時一定不可以搞錯的。這與平時感冒是不樣的。平時感冒是外熱里寒,現在是反過來的,只能清熱解毒,不可以發(fā)汗。 今天就學習到這里。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四十三講(厚樸七物湯、附子粳米湯)
朋友們,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昨天,講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證狀特征,發(fā)病機理及臨床診斷方法,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7條: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虛也。這個中寒,就是病人平時會感到肚子是涼的,沒有溫度,胃腸溫度不夠,蠕動就會很差,喝下去的水份不能被腸道吸收,所以就會大便很稀溏了,病人上廁所次數會增加。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他說,這是里虛。里為陰,陰為血,里虛就是血虛,血不足,貧血的意思。如果病人血充足,肚子就不會是涼的了。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這個病人還是打噴嚏,又打不出,因為肝膽有熱,身體外部是寒的,這個熱沖不出去。這里也再一次強調了胃腸病與肝膽病的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感到是寒的,但肝膽是熱的,并不是全部是寒的。 這一條是要告訴我們,胃腸病的特證,同時與肝膽病,貧血,是并存的,分不開的。治法,一定不能把肝膽放到一邊而不去管它。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8條: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谷行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也。
夫瘦人繞臍痛。在中醫(yī)臨床上,有時會有病人說他繞肚臍一周痛疼,這種現象往往是發(fā)生在瘦人的身上。中醫(yī)認為瘦人多火,這個火,首先是有肝火,有肝病,才會瘦。那么現在又繞臍痛,臍主脾,這個又說明脾臟有病了。五臟相連,互相傳變,這是中醫(yī)理念。必有風冷。病人有肝病,不能有效分必膽汁了,食物就不能被消化。脾臟生病了,就不能吸收了。人體營養(yǎng)來源被切斷了,所以就會貧血,血不足,就會怕風吹,怕寒涼。谷氣不行。病人飲食不能消化與吸收,停在胃腸里,就會腹?jié)M,吃不下飯,也不能及時排大便。而反下之,其氣必沖。如果醫(yī)生看到病人腹?jié)M了,心里也會很著急,會開瀉藥讓病人吃,讓病人拉肚子,這樣的話,這個瀉藥是很傷胃腸津液的。血中嚴重缺津液,血容量嚴重不足時,病人就會出現奔豚,氣上沖心,氣從腹部往咽喉上沖。不沖者,心下則痞也。如果運氣好的話,沒有出現氣上沖心,也會出現腹部痞滿的。因為腸中無津了,腸躁了,無力蠕動了,所以,痞滿。這一條還是再次強調,胃腸病總是與肝脾病變伴發(fā)的,臨床上禁止使用瀉下方法。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9條: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 厚樸七物湯方:厚樸半斤,甘草三兩,大黃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姜五兩。 病腹?jié)M。也就是說,病人有胃腸病,又有肝膽病,又有脾臟病。發(fā)熱十日。怎么能會發(fā)熱呢?也沒有說受寒受風感冒呀?因為有肝,膽,脾病,病人一直會有低熱的,如果平時不注意,感覺不到而已?,F在呢,病情嚴重了,肝膽脾在發(fā)燒了,連續(xù)十天發(fā)熱,病人的氣血津液就會被嚴重地消耗,會頭暈眼花,站立不穩(wěn),行走困難的。此此肝中無陰血,就會肝火上沖,肝陽上亢,肝氣上升至大腦,就會形成腦充血,肝氣上升而不能下降回轉。脈浮而數。這時是浮數決不是太陽傷寒的浮數脈,這是里熱,不是外感,絕對不可以發(fā)汗的,浮數脈說明發(fā)熱嚴重,十天的發(fā)熱,此時病人已經進入厥陰證了,很危險的,稍一不小心,病人會有生命危險。飲食如故。從前面條文來看,這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一般飲食不受影響,只是消化不良而已。現在病人吃飯正常,排便正常,胃腸還是通利的。但他頭暈呀,發(fā)燒不退呀,怎么辦呢?用厚樸七物湯來治療。 我們看一下這個厚樸七物湯,厚樸,枳實,大黃,這本是小承氣湯,攻大便的。此時病人大便通暢,并且這個病也不可以攻下的。怎么會用到這三味藥呢?這三味藥,真不是用來攻大便的。這個厚樸,能夠活血行氣,是溫性的,能夠提高五臟生理功能,能夠祛痰,祛寒,溫經止痛,肥胃腸,寬腸下氣。枳實能清熱排膿排痰,寬腸下氣。這兩味藥在這里是用它的下氣功能,把肝陽上沖于腦的氣血往下引導,來治療病人頭暈眼花腦部充血的。而大黃呢?這里是生大黃,大黃生用解毒,酒制過的是通導大便的。此時用生大黃是來解肝毒的,退燒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把藥性掌握好。甘草生用,也是解肝中毒素的,清熱的。大棗和生姜是用來補充胃腸津液的,補虛用的,也是溫藥,符合本病要用溫藥配合使用的要求。為什么要用桂枝呢?首先要告訴大家,凡有肝病的人,一般情況下是禁用桂枝這類辛燥藥的,因為它燥性強,傷陰。但此時,病人發(fā)燒十日,生命危在旦夕,危重病情時會用桂枝,防止病人心衰,氣上沖心,危象發(fā)生。 那么,我們也會擔心,用了桂枝之后,會不會發(fā)汗呢?此時病人津血嚴重虧耗,無津了,無汗可發(fā)。并且,桂枝用量偏小,又沒有用芍藥配合,氣血循環(huán)不會很旺盛,只是強心護心而己。這個厚樸七物湯有三層含義,一是生大黃,生甘草,清熱解毒平肝陽上亢,二是厚樸枳實引腦部血熱往下行,止眩暈的,三是桂枝生姜大棗護心安胃防止氣上沖心。 這個厚樸七物湯可以用來治療高燒多日不退而出現的重證,危證,眩暈證。 關于本方的加減法,如果病人有嘔吐不能吃飯的,可以加半夏五合,如果病人有拉肚子的情況,就不要用大黃了,他拉肚子,說明胃腸寒涼,肝熱也會隨之而瀉,不要用大黃來清熱了。如果病人特別怕冷,可以增加生姜的用量,不可以用干姜,因為干姜的熱性的,本病不可以用熱藥,否則,肝熱會加重,而生姜是發(fā)散的,可以散熱,也間接起到了清熱的作用了。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10條: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痛,嘔吐,附子十便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個,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在臨床上,有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他肚子咕嚕吐嚕叫個不停,還有嚴重的腹痛,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病人肚子里太寒了,腸道里的水份不能被吸收,氣體也不能被吸收,水和氣在腸間到處亂跑。太寒了,寒則血脈不通,不通則痛,這樣的話,我們用個熱水袋暖一下,就會好很多。
胸脅逆痛,從胸連脅都在痛,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肝脾腫大,一是寒濕太重了。嘔吐。這個胃里也會水濕太重,太寒的。寒到一定時候,會痛,也會反胃嘔吐,看來非要用大熱藥把這個寒濕去掉才行。所以,附子粳米湯就是一個去寒濕的方子。這個炮附子,大熱,行氣活血通經能力很強,一喝下去,全身馬上會熱起來,體溫正常了,人體排汗和小便也會正常,濕氣也會外出。半夏能化痰散結和胃氣,止嘔逆,同時能利水濕,通小便。甘草,大棗,粳米,這是補胃中虛的,養(yǎng)胃安胃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里。各位,明晚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四十四講(厚樸三物湯)
朋友們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xù)學習《金匱要略》。
首先,再一次告訴大家,這個第十篇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中醫(yī)的核心思想,重中之重,臨床意義非常重大,它是一切疑難雜病的治療方法。這一篇是緊接著上一篇心臟病來講的,心臟病,肺病,其實也是消化系統(tǒng)病變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結果,臨床上的白癜風,牛皮癬,腰間盤突出,風濕骨病,股骨頭壞死,肛腸病,各種腫瘤和癌證,都是消化系統(tǒng)病變的結果。如果這個病的治療方法你掌握了,臨床上就會得心應手。張仲景不把心臟說心,卻把消化系統(tǒng)叫做心,為什么他要這么講,大家要去用心思考這個問題。心,也可以說是一切疾病的核心。昨天講了厚樸七物湯,這是一個治療久病之人肝陽上亢,頭暈眼花,口不能言,足不能行的一個方子,由于本病虛實相雜,病機復雜,僅靠這一個方子還是不行的,面對復雜的病情,要靈活用藥才行。特別一提的是,一味大黃,現在很多醫(yī)生不敢用它,怕引起病人拉肚子。但恰恰相反,張仲景又很喜歡這一味藥。醫(yī)界有這個一句話,大黃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這個大黃,人們總認為它是一味不好的藥,但往往能救人于危難,所以張仲景喜歡用它。在《傷寒論》幾個承氣湯里,大黃用于攻下,并且張仲景對于攻下也非常小心謹慎,輕易不敢使用,這使得后世學者也對它產生畏懼心理。在《傷寒論》桃核承氣湯里,也用到大黃,因為大黃有推陳出新,下瘀血,破積聚的功能,常常用于重證病人中。在《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篇中,有風引湯也用到大黃,這個是用于解肝毒,破瘀血用的,可以防止病人肝虛肝熱而出現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火氣上沖于腦而發(fā)生暈厥。本篇里,厚樸七物湯,用于發(fā)燒十日不退而至厥陰證,用來防止危象發(fā)生的。當病人服用厚樸七物湯之后,并不會馬上就病好,身體虛寒,腹痛,肚子又咕咕在叫,這時來用附子粳米湯來去寒止痛。我們看張仲景用藥,往往是生姜,大棗,甘草,這些不離手,治療任何疾病,他都想用這些來補虛,這些是甘味性溫的藥,這才是中醫(yī)的補法,養(yǎng)胃腸,生津液,這個方法是中醫(yī)至始至終形影不離的方法。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11條:痛而閉者,厚樸三物湯主之。 厚樸三物湯方:厚林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
痛而閉者。這是根據本篇前面的條文而來的,病人有了肝炎,脾炎,圍臍痛,又發(fā)燒十天,先用厚撲七物湯把病情控制一下,然后又用附子粳米湯來驅寒止腹痛,止嘔逆,病是一步一步治的,不是一步就能好的。現在呢,病人還是說有腹痛,醫(yī)生肯定要問診,觸診了,結果得知結論是病人多日不來大便,這是大便下不來的原因造成的,可以用厚樸三物湯來治療。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張仲景也特別喜歡厚樸這味藥,三個承氣湯,厚樸生姜人參甘草半夏湯,厚樸麻黃湯,這個厚樸用于調節(jié)人體上下升降氣機非常重要,在這個消化系統(tǒng)疾病里又多次出現,現在又用到八兩,看來安全性很高,這味藥是中醫(yī)雜病必用藥。
這個厚樸三物湯的組成,還是小承氣湯原方,他把厚樸加重了,其實還是小承氣湯,但他要把這個方名改掉,叫做厚樸三物湯。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們以前只知道大黃是承氣湯里面的一味藥,它是滌蕩胃腸的,通導大便的,但它更重要的功能還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下瘀血的功能。以前總認為大黃攻下,一定是苦寒的,其實不是。大黃是溫性的,所以才有溫經活血,增強胃腸蠕動的功能,但它又能清熱解毒。溫藥怎么能清熱解毒呢?其實,我們以前認為清熱藥一定是寒涼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不是那樣的。
這個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都是溫藥,它們能溫經活血行氣,讓胃腸強力蠕動起來。而枳實是苦寒的,能瀉熱,能防止大腸干熱而造成大便秘結,這樣有利于排便。這個方子,先是說病人肚子痛,而又大便不來,按說是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的,那為什么不用大承氣湯呢?偏要用厚樸三物湯呢?因為,對于久病病危之人,身體過于虛弱,胃也會更加虛弱,這是肯定的了。因為大承氣湯里用芒硝,這個芒硝一到病人肚子里,會有刺激性,病人受不了的。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張仲景這時把厚樸加大量了,用到八兩,來增強胃腸動力,來補胃腸氣,讓大便暢行,這是一個絕妙的方法。同時,原樸健胃作用很強,又能化痰,不愧是一味妙藥。厚樸三物湯有兩大亮點,一是健胃腸,消食化積暢通大便,二是清熱解毒防止危重病人肝風內動,出現危象。那么,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這個腹?jié)M,大便不行的最終原因是什么?是肝中有熱毒引起的,肝病的并發(fā)證。所以,在《傷寒論》里面有用豬膽汁灌腸來通大便的方法,就是用30克豬膽汁,用導管灌入大腸20厘米處,過上一段時間,病人就會腹痛加劇,然后會排出稀便,如果不排,8小時后再灌一次,這也是利用豬膽汁來清瀉肝熱的一種方法。凡長期便秘的人,一般都是肝病,肝司二陰。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12條: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柴胡半干,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大棗十二枚,生姜五兩。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這個呢,還是接著前面條文說的,治療多日過去了,由于病人體質太差,不那么容易治好的,病人還是腹?jié)M,醫(yī)生用手按一下病人的肚子,病人說很痛,不讓按的。這個痛是怎么回事呢?這里沒有說腹?jié)M而閉,說明大便是暢通的。但他又說了,此為實也。這個實是指什么?是不行大便?還是發(fā)熱?這兩種情況都是實證。那現在條文沒說發(fā)熱,你說有沒有發(fā)熱呢?在《傷寒論》陽明病篇里,按證狀來說,腹?jié)M拒按,這是大實證,這種情況下,因為大便不通,肯定會發(fā)燒而汗出的,這是典型的陽明病,所以,這里的實,是指的實熱,病人在發(fā)燒。是否大便不通,這里沒有說,肯定是沒有。那么,這個實熱,腹?jié)M,應該是胃腸炎,因為有胃腸炎時,按上去也會痛的,也會脹滿的。當下之。這里的下,包括了把腸中濁物排出去,要把發(fā)熱解決掉,要退燒。所以,大柴胡湯,是治療胃腸炎的,這個我們要記清楚。
柴胡,味苦,性平。酸苦涌泄為陰,那么,柴胡是苦味的,它有上涌和下瀉的功能,能理氣,能推陳致新,能除身體寒熱,對人體體溫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凡苦味藥,都有燥熱之氣,因為苦能瀉下,所以它又能瀉熱,一燥一瀉,對人體溫度起雙向調節(jié),病人發(fā)熱即退。
黃芩,也是又燥又瀉之藥,張仲景也最喜歡它。芍藥這里是用來止腹痛的,半夏用來散結行氣止痛。枳實和大黃用來滌蕩胃腸,排污濁。大棗,生姜用來補胃津,安胃氣。
再一次提醒大家,本方是用來治療胃腸炎,我們要掌握的是它的原理和用藥方法,明白了,方子不記也記下了,不要去死記它,關鍵在于明白。 朋友們,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