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一 解表攻里

 白龍書屋 2014-05-28

第一節(jié) 解表攻里(轉載)

大柴胡湯

《金匱要略》

【組成用法】柴胡半斤(15g)    黃芩三兩(9g)    芍藥三兩(9g)    半夏半升,洗(9g)    枳實四枚,炙(9g)    大黃二兩(6g)    大棗十二枚(5個)   生姜五兩(15g)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功用】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適用范圍】少陽與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口苦,郁郁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xié)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方義講述】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在臨床上用也比較多。拿現(xiàn)在來說肝、膽、胰,基本都用這些方法,都是用中醫(yī)治療肝脾胃的辦法,那么大柴胡在這里面應用的變化非常廣泛,那么大柴胡湯具體的臨床應用那是相當多的,我們主要的要掌握大柴胡的精神實質,這個方子的特點在哪兒,那么從這個方子跟小柴胡比較,最容易掌握,它有幾個特點,小柴胡湯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這是小柴胡的一個證,可是在大柴胡里面不同,它是嘔不止,它不是喜嘔了,那么跟解釋小柴胡湯的喜嘔,來疏膽氣,因為少陽為病,膽氣郁,所以一嘔以后它的氣就一伸,膽氣就得到暫時一疏,但是病又不除,所以過一會兒,還是膽郁不止,所以喜嘔,由于里面有熱所以它就心煩,而現(xiàn)在呢,不僅僅是這樣了,已經變成了嘔不止,從字面上看,它變成了微煩,那么是心煩,是不是這個微煩比那個心煩還輕呢?不是,因為它上面有郁郁兩個字,不但煩,而且胸膈之間郁悶,那么這個證就類似于承氣的痞滿證,它還可以見到不僅是胸脅苦滿的問題,還可以見到胸脅之間脹,胸脅之間痛,這上面寫的心下痞硬,或者滿痛,不僅心下,胸脅也可以見到,這個就是說,從經絡上來分析既有少陽,又有陽明,所以它這個證連在一塊,都說明了有了陽明實證,所以大便的變化只是作為一個用大柴胡的變化的標準,因為大柴胡湯本身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有大黃,一個是沒有大黃,但是從它方子后面說的,它應該是有大黃,因為它方子后面講清楚大黃,這上面沒有引到,“        ,寒多加生姜”,所以這些問題都可以考慮,這都是它的不同之處。

而這個方子之所以去人參甘草,跟過去講小柴胡湯不一致,講小柴胡之所以用扶正的藥,兩個目的,一個是防止病傳太陰,一個是通過扶正,更好的使得半表半里之邪從外而出,那么現(xiàn)在已經有了陽明之證,實則陽明,虛則太陰嘛,所以考慮這么個情況把人參甘草去了,而在去人參甘草的同時,就用了小承氣的意思,用了枳實跟大黃,那么加上芍藥,它主要是滿痛的緣故,因為這個問題在小柴胡里面就有了,腹痛去黃芩,加芍藥,那么在這兒,它是滿痛,用芍藥跟枳實大黃配合起來,既可以調和氣血,又可以除滿痛,這是這個方子的配伍特點,那么從傷寒上還有一個問題說明了什么東西,因為原文原大柴胡的治療是誤下而后造成的,它是小柴胡湯證,誤下了,所以這個問題就注意這么個情況,它的特點在于寒熱往來,在于嘔不止,在于郁郁微煩,在于心下滿痛,所謂心下就是胃,或者是脾,這就說明是胃腸的問題,而在用量的時候要注意,它雖然仿的小承氣,但是大黃用量不大,所以這一點要注意,因為它不是完全到了陽明,從六經辨證來治療,它究竟還是少陽,所以在少陰陽明合病的時候,它不能單純只顧了瀉陽明,瀉陽明就不利于解少陽之邪,所以它用這個意思,如果大便通利的話,那就可以不用大黃,這個就是大柴胡的意思。

從這個意思我們就可以理解到,治膽治胃,現(xiàn)在好多的膽囊炎、結石、胰腺了,這好多方面都是仿了這個方法來加減來用,通過這個方子進一步理解小柴胡為什么這么組成,那么通過這個就可以進一步理解,進一步說明和解劑這個和字的意思,我記得在講和解劑這個和字,它既要扶正又要祛邪,回顧前面的就可以使初學的人對這些理解的更深一些。

【附方】厚樸七物湯(《金匱要略》)組成:厚樸半斤(15g)  甘草  大黃各三兩(各9g)    大棗十枚(4個)  枳實五枚(9g)    桂枝二兩(6g)  生姜五兩(12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功用:解肌發(fā)表,行氣通便。主治:外感表證未罷,里實已成。腹?jié)M發(fā)熱,大便不通,脈浮而數(shù)。

厚樸七物呢實際上就是桂枝湯、厚樸三物湯,這底下藥有點不同,就注意這個問題,它既大黃的量也少,桂枝的量也少,還少味藥吧,兩個合方還少個藥,桂枝是五個藥,厚樸三物是三個藥,它這是七個藥,少個芍藥,所以這些方面都注意一個這個情況,就是它既有表證,又有里證,它的里證是腹?jié)M,它的表證是發(fā)熱,雖然它的腹?jié)M沒寫的太明確,它的其它條文已經講過,“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就說明它這個腹?jié)M是實證,不是虛證,所以肚子里面脹滿,整天如此,既是實證,大便必然不通暢,所以這些話都在文字里跟其它條文一合,這個癥狀就出來,而特殊了這個發(fā)熱,而用了桂枝,就說明這個發(fā)熱惡風,有汗而不解,這些表證都存在,所以它的脈的是浮而兼數(shù),而且有力,必然有舌苔,換句話說,如果惡寒發(fā)熱,大便又不好,但是無汗。

那么這些情況用大黃就得注意了,這個情況在小孩多見,大人也見,小孩多見什么情況呢,吃多了,感冒以前的宿食在,那么在那個情況不要一開始就用大黃,它必須先要解表,因為表寒重,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身痛,關鍵是無汗,在那個時候治療就要注意這個情況,不要輕易用大黃,可以用解表跟消導的藥并用,等它表解以后再著重的消導。

 所以常有這種情況,所以舉這么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這個,來解表攻里,這么個情況怎么治療,怎么應用這個,就注意它表證是否有汗,因為講義上雖然這么寫了,但是有的時候還是不太容易這個,“腹?jié)M發(fā)熱”,這里面特別掉了一個,“飲食如故”,這句話跟剛才提出來有什么不同,飲食如故說明積滯在腸,不是食滯在胃,這四個字添上。如果大便通利,也是去大黃,如果說寒多,生姜還要增加,這個所謂寒多要加生姜,所謂嘔要加半夏,這都說明這個人素來腸胃有寒,雖然有宿食,雖然有積滯,但它素來又有寒,就從這一點來區(qū)別,另外從舌苔來區(qū)別它,見這個證,舌苔黃的顏色不深,甚至是白膩的。

 

防風通圣丸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組成用法】【方義講述】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麻黃  連翹  芒硝各半兩(各15g)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各30g)    滑石三兩(90g)  甘草二兩(60g)   荊芥  白術  梔子各一分(各10g)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加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本方功用】疏風解表,瀉熱通便。

【適用范圍】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憎寒壯熱,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并治瘡瘍腫毒,腸風痔漏,丹斑癮疹等。

底下有個防風通圣丸經常用,這個方子作為成藥來說可以,作為一個方來說,不太令人滿意,現(xiàn)在特別是在喜歡開成藥的中醫(yī)喜歡用這個,因為它表里雙解,又能調和氣血,特別是用在風疹塊,因為它治丹斑隱疹,所以喜歡用它,實際上這個方子不太可取。

它是在那個時代通行成藥治病,劉河間的嘛,宋的《和劑局方》嘛,當時是這么一個背景,它是治療風寒濕暑,有寒有熱,又有風寒濕,又有暑,包括夏天受的暑熱之邪,還有一個,它提出一個病因的問題,饑飽勞逸,就是外有風寒濕暑邪,內有勞逸所傷,脾胃之氣不足,又有飲食所傷,它這個問題就提出這么多因素出來了,它是通治這些東西。因為內外俱受邪,所以氣血不得通調,它叫怫郁,氣血怫郁,三焦俱實,底下這些癥狀都是由于這些原因出現(xiàn)的,因此根據(jù)這些情況,它用了這么個方子。所以理解這東西也不能離開一個歷史背景,河間就是滄州這一帶的人,而河間是宋末人,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不安定,所以既有饑飽勞逸,又容易受外邪所傷,所以它一病,往往是內外俱病,身體壯實的人就出現(xiàn)了防風通圣散證,那么這個要這樣理解它。

今天談正確的使用防風通圣,因為這個方子的名詞就壞在通圣二字沒有正確理解,它的通圣就認為它這么的處理就能內外三焦氣血俱治,內有饑飽勞逸所傷,外有風寒暑濕所傷,氣血俱病三焦俱實,它這個方子通了上中下,它當時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所見的這些病,它認為很好的,所以取名通圣,所以后人就把通圣誤解為非常玄妙的,非常深奧的,非常面面俱到的方,我想這話剛才沒有說明白,這話還得說明一下,特點是不倫不類,不是剛才說現(xiàn)在有些中醫(yī)喜歡開成藥,實際上它并沒有真正了解這個方子,實際上從這些方面來理解它,它治表它有藥,它有荊芥、防風,有麻黃,有薄荷,治里有黃芩有石膏,還有梔子還有滑石,它去除里實又有大黃芒硝,但它這個方子里面配的比較特殊的,除了四物湯去掉了地黃,它比較特殊的,既有白術甘草,又有桔梗,而在這個方子里面它把這些藥結合起來,這是它的一個特點,上開肺氣,中安脾胃,白術安中土,我們知道白術是健脾燥濕的,健脾化濕,這樣由于白術的安中土以后,它對于這樣一些解表的,瀉下的,它都起了一具保護正氣的作用,那么這些外面我們可以從麻黃加術湯這樣一些方子理解,那么用在里面,將來最明顯的方子,就是保和丸加白術叫小安丸,既能消除這個食滯,又能保護脾胃,還有白術這個用法,將來在蘇合香丸里面,要特別特殊這個藥,它的安中的作用,所以它這個方子從表面上給人這么一個概念。

這么一個概念,如果說你不是全面有病的話,用不著這些全面的藥,盡管后面說了一些后世的加減方法,只是引起注意而已,并不是說這些加減都是很好的,你例如說有汗,不用麻黃,有汗去麻黃加桂枝,大便通利去硝黃,里熱不甚,口不渴去石膏,咳嗽痰多還要加半夏,這是一般通行的這個方子的加減使用方法,當然把大黃芒硝去了,又有個名字叫雙解散,它為什么叫雙解呢,既能除表,又能清里,這是一解,既能和血,又能調氣,表里雙解,氣血雙解,所以它把大黃芒硝去了以后就改名叫雙解散。那么這個方子另外還有個用途,就是除了剛才所講的證以外,小孩如果是壯實,腮腺炎,大便秘結,寒熱明顯,可以用它,至于咽喉腫痛,那就得注意不要隨便用,其它的方子盡可以參考,所以這個防風通圣丸根據(jù)我的看法作這么一些介紹。

第二節(jié) 解表清里
葛根芩連湯

《傷寒論》

【組成用法】【方義講述】葛根半斤(15g)  炙甘草二兩(6g)  黃芩三兩(9g)  黃連三兩(9g)    上四味,以水八升,等煮葛根,減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本方功用】解表清熱。
【適用范圍】外感表證未解,熱邪入里。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胸脘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黃脈數(shù)。

葛根芩連湯這個方子倒是好記,藥都是這么幾個,加上一個甘草就完了,但是這里面用藥的分量,葛根的用量多大,葛根半斤,它作為葛根湯來用,四兩,傷寒論的葛根湯中葛根是四兩,而這個地方它是半斤,因為在這個里面解表升清陽的就一個葛根,它是治療協(xié)熱下利的實證。那么根據(jù)《內經》病機上有一條,“暴注下脫,皆屬于熱”,我們經常講,這同時都是病機十九條里面的,但是這個同時要注意它的寒熱,它的虛實,當然這個地方明顯的看出來,這個是屬于熱,它還有“諸液清冷,皆屬于寒”,顯然它這個暴注下脫的大便正如講義上所形容的這樣,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這樣才說明是協(xié)熱下利,就是夾著熱,這熱哪兒來的呢?這是胃熱下通于大腸,所以它根本在胃。

因此用黃連黃芩來清中上之熱,而又用葛根外解陽明之表,內升陽明之清氣,葛根能升陽,升清陽之氣,使清陽之氣上升,那么下利就,再加上芩連清熱,那么沒有熱下行了,自然下利就止了。但這東西有一個要注意,它有個喘而汗出者,就說明里面的熱,熱氣上逆,這個熱還是胃,胃中之熱上逆,所以氣喘,這個喘并不是咳喘的喘,這個喘同時有汗出,這就說明里面有熱,而且說明里面的熱比較甚,我們在解釋白虎的時候,在解釋陽明熱的時候是蒸蒸而熱,自內而發(fā),蒸迫了津液,外出為汗,所以它是大汗出嘛,由里而外。那么用甘草主要是甘草跟葛根合起來生津,所以這個方子可以回過來,因為《傷寒》里治療協(xié)熱利還有個黃芩湯,這兩東西有虛實之分,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現(xiàn)在用這個方子治療其它熱病,熱陷于里,而大便下利的,特別是小孩,有的人善于用這個方,在這個時候 ,就要抓住了這一點,確實里有熱,它這個表是指陽明之證,不是太陽之表,所以見惡寒,那就不是陽明了,如果見惡寒發(fā)熱不管有汗或是無汗,無汗更不能用,所以不見惡寒,不見這樣的表證,關于這個解釋對于葛根的解釋有一些是可取的,在后世治療下利往往用葛根,但是有時候用葛根不解表,用煨葛根,就是剛才講的,升陽明清陽之氣用的煨葛根,它不解表,不解肌,治陽明之表習慣用解肌二字,最好煨它一下,去它升散解表的作用,在歷代的方子經常用到葛根,就是取它這一點,通過這個東西主要說明幾個問題,葛根芩連湯它的主治證特點是什么,那么我們在臨床使用的時候注意抓住什么來用,同時有時間的時候可以跟黃芩湯作一個對比,一虛一實,葛根芩連湯還是實證,這個實不是陽明腑實的實,其人不虛,里有實熱。

另外服法的問題本來不講,因為現(xiàn)在也不這么用它,它之所以這個,不在于對葛根怎么樣,柯韻柏的解釋可以考慮一下,書上引了這一段,它主要用芩連來清輕上之熱,就象瀉心湯用麻沸湯泡了吃一樣,有個大黃黃連瀉心湯,用麻沸湯浸泡須臾,它是講的治,用開水泡了以后,就喝那汁,這樣取其清里熱,清中上之熱,在這兒黃芩跟黃連應該少佐一些,多佐了以后就味厚就趨于下焦,這是實際上用法這么個體會。

 

《傷寒論》

【組成用法】石膏  黃連  黃柏  黃芩各二兩(各6g)  香豉一斤,綿裹(9g)  梔子十枚,擘(9g)  麻黃三兩,去節(jié)(9g)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晶并服,出汗。初服一劑,小汗;其后更合一劑,分二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差,得數(shù)行利,心末令語,毒折也。忌豬肉、冷水。

【本方功用】清熱解毒,發(fā)汗解表。

【適用范圍】傷寒里熱已熾,表證未解。壯熱無汗,身體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煩躁不眠,神昏譫語,脈滑數(shù)或發(fā)斑。

【方義講述】底下就是石膏湯,又叫三黃石膏湯,因為它這里面有三黃,可以看出來,黃芩黃連黃柏加梔子,這是原來講的黃連解毒,加上石膏,加上豆豉,加上麻黃,就是黃連解毒湯加石膏、豆豉、麻黃,那么在這個里面容易的,石膏也容易理解,麻黃也容易理解,麻黃發(fā)汗解表,石膏嘛就是清里熱,這里面豆豉這個藥,還要重復的強調一下,宣泄邪熱,特別胸中之熱,它并不是一個特別發(fā)汗,但是它跟解表藥合在一塊,這它就能夠大大增強發(fā)汗解表的作用,與清熱藥合用使之能清而兼透,就是豆豉跟梔子嘛,它不就是治心中有熱嘛,不是講“心中懊惱”,反復顛倒不得眠嘛,用梔子豉湯,就是表邪已經解了,但還有邪熱在里,在胸中,郁而不得透,用這個就是豆豉的一個特點,所以往往臨床用這個藥配合在解表藥里面,有它一個好處,一個在銀翹散里已經講到了,豆豉跟荊芥的配伍,銀翹散整個是辛涼解表的藥,唯有荊芥跟豆豉是溫藥,它在這里面幫助來宣泄邪氣,解表,那么現(xiàn)在往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過用涼藥,把邪給遏在里面了,它表并沒有解,在這樣的情況,你回過來解表,要退熱,加上豆豉跟不加豆豉,效果不同,加了豆豉跟梔子同用,既促進了解表,又清泄了里熱,既省事,又縮短了病程,療效快,就是徹底的退熱它來的快。就是有時候治療不當,一見到高熱,就用辛涼苦寒的藥,苦寒的藥還超過了,以至于達不到辛涼解表的作用,不得解,硬壓,壓了以后,燒好像是退了,但燒無論如何再也不下去了,再用涼藥它不下去了,再用它反而上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你用辛涼的,配上豆豉,它有這個好處,所以借這個機會重復一下豆豉在臨床上的運用,所以現(xiàn)在說是麻黃     ,這東西都是次要的,主要是豆子經過發(fā)酵以后,它把豆了性子已經改變了,再說一遍,這兒既然說到梔子豆豉,這兒梔子一定要用炒透的藥,不然引起吐,生梔子更容易吐。

第三節(jié) 扶正解表

扶正解表是人虛而受了外感,這個虛就是原來的體質弱,因此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扶正,這個正包括了氣、血、陰、陽,或者素體氣虛,或者素體陽虛,都可以,或者陰虛,或者血虛,那么造成這些虛原因多種,不管,只要是它素體有這些情況,我們在解表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再一個我們解表與扶正的關系,你不扶正它就不能使表解,因為你的氣血陰陽不足,你就不能達到汗出而解的目的,所謂汗出,就是營衛(wèi)和,它藥吃了以后就可以有汗,而這個汗,是要陰陽互相作用而出的,這在前面不講了汗的問題嘛。再不然呢,就可能因為用了強烈發(fā)汗藥,所謂強烈,就是跟虛人相比較而言,你認為正常,而它本身虛,所以在它吃這個藥就感覺到猛了,那么就可能傷它的正,正虛嘛,那么就可能產生別的病。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你必須配合扶正的藥,才能更好的解表,才能使得表邪去,表證解,而人不受傷,無后患。在這里也談清楚一個目的,并不是通過這個來治它的虛,并不是通過扶正解表以后,它原來的虛證也好了,是根據(jù)它的虛證,而又有表邪,為了解表,所以扶正藥的多少根據(jù)正虛的程度,因為底下幾個方子它的區(qū)別特別明顯。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用法】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6g),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蚯?,加蟬蛻、防風。治驚熱可加芍藥、干葛、黃芩;無汗加麻黃。

【本方功用】發(fā)汗解表,散風祛濕。

【適用范圍】感冒風寒濕邪。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濡,或浮數(shù)而重取無力。

【方義講述】原來的名字就叫敗毒散,敗毒散就是有人參,所以講人參敗毒散可以說,嚴格的作為正規(guī)的學方劑以后的,那種說法就不太準確了,它就是叫敗毒散,所謂這個毒就是正確天地不正之氣,這樣就等于《內經》上所講的,大風苛毒嘛,“                  ,雖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那么這個證最難理解的是它虛在哪兒?這是過去講這個扶正解表作為益氣解表劑,用敗毒散往往人不能理解虛在哪兒,從臨床上怎么來判斷它的虛?事實上這個虛,一個是它的年齡,一個是了解它的過去,這個來了解它,小孩、老年人跟同齡人相比較它差,這就是虛,那么這些問題最難區(qū)別的是年輕人,年輕人它往往自己不以為然,所以你必須跟同齡人相比,所以它沒有明顯的氣虛證,這是益氣解表一個作用,具體來說敗毒散。那么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流行的時候,所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發(fā)病率總不是百分之百,而有的人除了自己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可是也有不發(fā)病,這就說明了人的正氣它有強弱,所以在《內經》上早就說過,三個人一塊走的,得病,一個病重,一個病輕,一個沒病,為什么,就是各人的正氣有不同,你比如帶有傳染性的在古代叫“疫”,“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要管五疫這個詞,因為古代的病名跟現(xiàn)代的病名不完全通,反正它知道了,天地之間有不正之氣,而這些不正之氣,當中有一種流行性的,等到這個病發(fā)病了,這個氣在天地之間,在人群之中發(fā)病了,都是互相傳染的,而且這個傳染有一個特點,“不問男女大小,其狀相似” ,因為它是一種流行性的病,我們在一個流行性感冒出現(xiàn)的時候,它基本的癥狀都是一個,除了人有特殊情況以外,它有不同。所以在這個當中,雖然是這么說了,也有人不病,所以這里面就有區(qū)別,正氣的問題。所以這個在,往往過去教學當中談到敗毒散的時候,都說益氣解表了,它氣虛在哪兒,這主治癥上沒有氣虛呀,你看感冒風寒濕邪、憎寒壯熱、頭痛項強,這一串,你看得出來嗎?它沒提到氣虛,這個氣虛是根據(jù)它的年齡,根據(jù)它過去的病史,來了解它,有經驗的,通過望診,病人到這就可以知道虛實如何了,這是這個問題談了以后,關于人參的問題底下還要談。

首先這個方子它有個特點,也可以說挺好記的,它都是互相的,或者從名字上,或者功用上,很好記的。羌活、獨活,羌獨活,不好記嘛,一個治身半以上的風寒濕邪,一個治身半以下的風寒濕邪,都是辛溫的藥,發(fā)汗解表,驅風散寒,都是這么個作用,但是作用的不同點,羌活偏上,獨活偏下,所以兩個相合,就去一身的風寒濕邪。那么用它加上柴胡來解表,還可以說它太陽少陽都治了,它主要把這幾個癥狀抓住了,因為它能夠發(fā)汗,能夠解表,能夠祛除風寒濕,而且上至巔頂,下至于腳,這里面有獨活,有川芎,所以這些問題都給照顧到了,所謂好記呢,這里有一個藥就好記了,桔梗跟枳殼這個它有個小名字,所以我們有時候講藥對,實際上這個方子就這兩個藥,枳殼桔梗,枳術枳桔,在總論里面講到枳術丸,那么這個枳桔散主要治胸滿不痛,胸滿不痛就是胸部的氣不舒暢,氣悶,所以叫它胸滿,一個是寬通下氣,一個是宣通肺氣,一個上行,一個下行,這樣一升一降,就能把胸中的氣給理順了,那么在好多方子里面,用這兩個藥配伍都是起到這么個作用,理胸中之氣。因為它這個里面還有濕,還有痰,它癥狀里面也有咳嗽,所以通過這個升降肺氣,既能夠寬胸,又能夠祛痰,所以加上茯苓、前胡來幫助祛痰。而一味甘草在這里面可以利咽喉,可以緩和辛燥之性,這個整個方子是辛溫的,所以作為解表的藥作為治病的藥就是這么多。

此外加一味人參,而人參在這里面實際上是十分之一多一點,所以這個也要注意,就是說十個藥,一共九兩半,人參是一兩,它是占全劑量的祛病的藥跟扶正的藥相比較,扶正的藥只占了十分之一多一點,十分之九是解表的,首先有這么個印象就可以知道一般的扶正解表藥,扶正的藥還是為次,所以它就不同于以補為散,例如以前也提到過嘛,汗法跟解表劑不相這個,我用補中益氣還能治氣虛感冒呢,那純粹是補,所以這一個要記住。這里的人參有它的特殊的用法,人參用在任何藥的配伍當中,可以加強它那一方面的作用,你比如說我要補氣,加強補氣的作用,我要補血加強補血的作用,那么補陰補陽,都可以相配,都可以起到加強的作用。這里面附帶說一下,我們講了每一個藥的這個情況,不等于說將來一定要用,人參加在其它不同的藥里面,它可以加強不同的作用,它作為從屬地位來用,分量是較小的,發(fā)汗藥,汗不出,氣不足,我可以加;補益劑力量小,我可以加;甚至說虛人需要通大便我也可以加;但這個就是配伍的關系,還有一個沒有必要的時候不需要加,人不虛,不需要加!還有其它辦法也不需要加,因為藥跟藥的配伍它能發(fā)生多種情況,那么有一些通過配伍以后,它有特殊作用,這底下有一些情況也要不斷介紹特殊配伍的用法。所以在這個時候講人參,強調了人參,別誤解為人參都是用點都好,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人參確實有這么個用途,在這兒你用它就助于補元氣,更好的祛邪。對于體虛來用,對于體弱的來用,它就能夠使得藥吃了以后一下子就把表邪解除了,因為這個情況我們在臨床上只是經驗,沒有很好的統(tǒng)計,這個中醫(yī)過去都有這么個情況,看完了算了,它腦子倒是積累了一些東西,它講數(shù)據(jù),它也不拿出來,但這個問題有一次在一個,那還是六十年代初的時候,西學中班,有流行病研究所的,它就說了,它說這個確實有道理,它原先它也不理解,感冒加個人參在里面干嘛?敗毒散,結果就是在前一年的冬季,流行性感冒,它用這個方子的人,不遺留咳嗽,用其它解表藥的人,表證好了,遺留一個咳嗽,還要吃一些藥才能解決。這里一定要明確,藥是通過人起作用的,所以這看起來是個笑話,有些問題沒有這個概念,底下有些問題就不好理解了,這是敗毒散必須要理解的一個問題,理解了這個問題,就可以掌握了人參的用量很小。

第二個問題,注意一點,就是逆流挽舟的問題,這個大家在名詞上很熟悉,這是在治法上的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治療痢疾,用敗毒散就是逆流挽舟,就是這個船順著水朝下,控制不住了,就要想辦法把它拉回來,給它定住,不讓它順流而下,它這個只是在一些痢疾的一種,而且是表證沒有解,痢疾比較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用,為什么說到這兒呢?剛才我說有一種,因為從書上說,暑熱濕,它原來是指這個,真正的暑熱濕熱在里面熏蒸了的時候,那是不可能用的,真正的熱痢在里面是不可能用,第二個,如果有汗的痢疾也不可用,它沒有表證,沒有惡寒,沒有無汗。所以這些情況必須注意,往往有時候知道這個名字,而不知道這個具體用法,而借了逆流挽舟這個詞就用敗毒散來治痢疾,而敗毒散本身是辛溫的,如果里面是個熱痢,應該要清熱祛濕解毒止痢,你還用人參敗毒,說古人就有這個辦法,逆流挽舟,那么就上當了,就出事情了,因為現(xiàn)在這個問題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個名詞都很熟悉了。

【附方】倉廩散(《普濟方》)組成:人參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柴胡    陳倉米各等分    羅勻,加生姜、薄荷煎,熱服。功用:益氣解表,敗毒止嘔。主治:噤口痢。毒氣沖心,有熱嘔吐。 

這有個附方,這底下,就是敗毒散加陳米治噤口痢的。它叫陳倉米,用它主要是養(yǎng)胃氣的,陳倉米這陳的時間長了,它不膩呀,煮起來是清湯,它這個也是這么個情況,外有表不解,內有熱成痢,熱毒盛,所以它逆氣上沖,所謂噤口就是不能吃東西,飲食都吐,就是湯水不得入。在這個情況之下,當然治療噤口痢還有好多其它方子,那么作為這個方子還是根據(jù)逆流挽舟這條路來的,還是適用于逆流挽舟剛才的這些證,如果沒有這些證,倉廩散它不治那些噤口,這點要注意?,F(xiàn)在有一本書上,究竟是寫錯了,還是排錯了,可能你們看了,我們出了一本新的中醫(yī)內科學,大本,它上面寫的逆流挽舟寫錯了,寫到荊防敗毒散,荊防敗毒散是沒有人參的,加上荊芥和防風,就是加荊芥、防風,當然這個看了很清楚,把人參拿了,把荊防加上,既有荊防,又有羌獨,又有柴胡,它解表的力量好嘛,可它沒有益氣的作用。而逆流挽舟之所以能逆,就因為人參在里面托著,所以里面毒才能從外而解,才能通過解表而把陷里之邪才能出來,這因為它有人參,才能使向里之邪從表而出,所以這才叫逆流挽舟,離開人參就沒有東西能夠挽了。所以通過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出來,荊防敗毒散比敗毒散發(fā)汗解表的力量強,但是它沒有扶正的作用,沒有益氣的作用,所以作為表證,用它來發(fā)汗解表,這是一個通用方,因為它既能夠解除風寒濕邪在表,又能夠宣肺止咳除痰,是一種辛溫的方子,能夠解除表寒;另外不有一個用途,凡是瘡瘍之類的東西初起,而有寒熱,無汗,有這六個字的,惡寒發(fā)熱無汗,瘡瘍初起,也可以用它,通過它解除表證,調和營衛(wèi),它可以瘡瘍消除或者縮小,這個就是這個方子在這兒一般的用法,所謂敗毒還有這么個概念,由于外感之邪造成的瘡毒。

【附方】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人參   蘇葉    葛根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各七錢半    陳皮    甘草    桔梗    枳殼麩炒   木香各五錢    切,每服四錢(12g)  水半盞,姜七片,棗一個,煎六分,去滓,微溫服,不拘時。功用:益氣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風寒,內有痰飲。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滿悶,苔白脈浮等證。

參蘇飲也是一個益氣解表的方子,參蘇飲它解表的力量比較弱一點,它著重是治療感冒、咳嗽,主要是這個,素體有痰,有咳,有痰善咳,而這樣的人稍受感冒以后它就發(fā)作的更厲害一些,所以這都是老弱虛人所用的,它這個詞講的很清楚。它用蘇葉跟葛根,就是不用特殊強烈的解表的藥,唯恐氣虛的人汗出過多,它這個著重通過蘇葉跟葛根的解表,加上宣肺,加上人參的扶正氣,使正氣補足了以后,自然汗出表解,不希望大汗。另外這個方子很好理解的是什么呢,它底下有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它也有枳殼、桔梗,所以這個就比較明顯,它的重點在于痰。它這里面的用法,跟上面的用法有所不同,這一點汲取的,它這方子里面用了木香,當然前面有個方子叫香蘇散,用了香附,這些都是能夠通利三焦的,都是氣分藥,可是木香它側重于醒脾氣,那么既有枳桔,又有陳皮,再加上這個的時候,木香,那么補而行,有人參,有補氣的藥,又能行,這樣它雖有痰在里面,它就不至于膩住了痰,就不至于影響到痰。中醫(yī)有時用藥難就難在這兒,你說有濕痰,人參是忌用的,可是有時候它又能用,為什么,就個人用的量跟配伍的藥不同,一個是它本身量小,一個跟祛痰的藥并用,那么它這樣不但不能留痰,而且有助于排痰,所以在這里面加一點木香,它就使這個氣更加順一些了,流行起來更加暢一些了,那么這樣,正好加上補了,它 這個氣在里面就更加活潑了,就更好的祛痰,更好的解表,所以它這個方子里面就這個藥用的有些特點,另外它作為老年人用,不用強烈發(fā)汗的藥,所以老弱虛人強調了用參蘇飲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作為互相比較來看,就可以掌握到用參,這個參也不大,就參占多少?它七錢半,一共是七兩多藥,它才七錢五,還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它跟敗毒散中的人參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這個藥都是宋代的方子,它這個用量也差不多。所以我們將來在臨床上要注意,用參來扶正,因為現(xiàn)在特別強調治老年病,可是老年人老了它也有感冒哇,老年人的感冒也有它的特點,它正氣虛,怎么辦,一個不能用峻藥強烈發(fā)汗,一個我們要根據(jù)它的實際情況來適當?shù)募右苑稣?,有時候我們不一定用人參,用黨參也可,那么我們有時候還用甘草,量加大,也一樣,炙甘草,溫中益氣,所以這些地方通過整個解表這幾個方子里面,就可以綜合起來一看,就可以看到配伍之間用量的靈活性。

 

傷寒六書》

【組成用法】黃芪(6g)  人參(3g)  桂枝(3g)  甘草(1.5g)  熟附(3g)  細辛(2g)  羌活(3g)  防風(3g)  川芎(3g)  煨生姜(3g)     (原書無用量)夏月,加黃芩、石膏;冬月,不必加。水二盅,棗二枚,煎至一盅,槌法,再加炒芍藥一撮,煎三沸,溫服。

【本方功用】助陽益氣,發(fā)汗解表。

【適用范圍】陽氣虛弱,感冒風寒。頭痛身熱惡寒,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等證。

【方義講述】因為再造散又一個情況了,它幾乎是以補藥為主,因為它的癥狀是一個特殊的證,它的名字叫無陽證,實際上就是病人的陽氣很虛弱,又受了風寒。按原書說無汗,此為無陽證,所以這是助陽解表的方子,就是外感風寒表實,汗之而不汗的,就是用辛溫發(fā)汗解表的藥吃了以后汗不得出的,是因為它的陽氣不足,陽氣虛的很了。汗所以出來,一個是陰津,一個是陽氣,有陰津無陽氣,它鼓動不出來,有陽氣而無陰津,那么你要叫它出汗它也沒有汗可以出來,可以打這么個比喻,一個是功能,一個是物質,這是這么個情況。當然這上面可以見到陽虛的證,在講義上所以除了表寒證以外,它還一些陽虛證,那么這個方子,它是以助陽益氣為主體,而以解表藥配合起來的,辛溫解表這個方法跟它配合。

它這個方子有一些用藥特點的方面可以學習,首先它有人參、黃芪、桂枝、甘草,那么這四個藥,它實際上桂枝改成肉桂是保元湯,保元湯在補益劑里面,就是人的陽氣,元陽不足來用它,但那是肉桂,這是桂枝,這是一個。另外它在解表的藥里面,它又用了這個,用了羌活、防風、細辛,加上桂枝,它是來辛溫解表的,它這右邊助陽氣的,這個跟這個合起來,人參、附子、甘草、黃芪,它這又是補助陽氣的,而附子跟桂枝、細辛、防風、羌活合起來,它又變成散風寒的藥,在這個另外它又有這些藥。

那么它這個特點就在于看起來這么多藥,一共12味藥,但是互相之間配的十分有意思,那么這意思配的在那兒哪?它既考慮了陽氣,又考慮了發(fā)散風寒,又要使得出汗而不至于傷人的陽氣,從總的方面來看,它是體現(xiàn)這么個精神,所以氣、血、陽它都考慮到了,它吸取傷寒的幾個方子的特點在里面,麻黃湯、桂枝湯、麻附細辛湯、麻附甘草湯,它都吸取進去了,它通過這幾個方子的精神它給它組成,因為作為表寒證無汗它是應該用麻黃的,但是考慮到人體的陽氣虛,吃了發(fā)汗藥,汗不得出,又有陽虛的見證,說明了是陽氣不足,雖用麻黃而無汗,所以又考慮到麻黃它是能夠鼓舞陽氣的,但是加重麻黃以后強烈發(fā)汗,可以造成亡陽的大汗,可以造成亡陽的后果,因此舍棄了麻黃不用。那么再一個它從傷寒上麻附并用,跟細辛,它是少陰病,這底下專門把這兩個方子再講了,它也考慮這個方子用藥太峻,太猛,雖然有附子可以助陽,但是氣還不夠,所以它考慮到用解表來說,用桂枝、細辛、羌活、防風。因為陽氣不足、陽氣虛,必然寒深,必然寒邪傷人就深,所以它要用入至陰之分的,也就是少陰的細辛,從里往外發(fā),那么用它們兩個藥代替麻黃跟桂枝相配,這樣更好的發(fā)汗。它從四個發(fā)汗的藥里面,就要考慮既要達到辛溫發(fā)汗的目的,又要防止用了一些藥之后有亡陽之弊,所以避開麻黃不用。那么在這個補氣補陽的時候,用了人參、黃芪、附子、甘草,溫陽益氣,而黃芪用在里面不僅是加強了補氣的作用,它還有個防止汗出過多的問題,所以它這個情況,用這個黃芪除了補氣以外,另外就跟那個麻黃加術湯、越婢加術湯用那個白術一樣,就是防止汗出多,防止象麻黃這樣一類藥汗出多耗傷陽氣,所以不僅僅是不用,還用了它這個作用來防止這些發(fā)散藥、解表藥使這個陽氣耗散太過,或者是除了陽氣耗散太過以外呢,或者是汗出過多,黃芪可以固表嘛,益氣可以固表。它為了這個,加強了活血的藥,用川芎跟赤芍,這樣呢,氣血一和,因為它是陽虛,而不是陰虛,所以它在補了陽氣以后,再加上活血的藥,就能夠更好的通調血脈,使汗出,因為血汗同源,所以我們講了好幾種話,盡管意思不同,津液了,陰津了,血了,實際上都是一個東西,在這兒來說,都是汗的物質基礎,所以它通過川芎跟赤芍來活血,活血以后就更好的配合汗出,但是還唯恐赤芍性寒,唯恐它涼了,因為它前提是表寒而陽虛,所以它赤芍還炒一炒,這個在講義上第一次印刷時掉下兩藥來,掉個赤芍,掉個大棗,如果后來印可能加進去了,所以它這個都考慮赤芍能夠涼血,影響到出汗,所以既用赤芍散血之功,又要炒一炒,制它的涼性。那么在這個地方用上生姜和大棗,并不是用它來發(fā)散的,它是要更好的使它鼓舞衛(wèi)氣,溫衛(wèi)行氣,跟大棗配合升騰脾胃升發(fā)之氣,而不使它再作為發(fā)表的藥來用了,因為發(fā)表的藥已經有了,不宜過多,所以它這個地方生姜還要煨一下。所以它這個藥非常細致 ,用的,在它的配伍的方面,也非常講究,因為這個證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證,不危險在它的表寒,而危險在它的陽氣之虛,如果這樣表證不解,它很快的由于陽氣虛而要變成里寒證,那轉身就可能出現(xiàn)其它四逆類的情況,因此這個方子是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之下用的,

那么把它丟開以后,我們再看看兩個附方。一個附方是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個是麻黃附子甘草湯,都是用麻黃跟附子相配,助陽發(fā)汗,都是治療陽氣虛,寒傷人深,不僅是表有寒,里也有寒,因此你要治療的時候,必須表里之寒并治,而要治里寒,就必須扶陽,所以麻黃跟附子并用,或者叫太少兩感,太陽、少陰。當然這里面從原文上有個區(qū)別,少陰病是不應該發(fā)熱的,如果是見了少陰病證,就是“四肢不溫,脈微細,但欲寐”,這些情況,說明它陽氣虛,說明它有寒,可是它見了這些,它相反的發(fā)熱,它這個發(fā)熱就要區(qū)別了,因為這個是《傷寒》講的內容,這兒也不能太多講,因為也沒從《傷寒》講起,因為它這個你要注意它這個發(fā)熱跟假熱是兩回事,就注意這個問題,這個地方講的發(fā)熱就是發(fā)熱,跟那個格陽的假熱兩回事,它是“始得之”,就是剛開始得。它是用的麻黃附子加上細辛,因為細辛剛才講,至陰,少陰,人身最深處的寒,它最善于驅除這里的寒,獨活也有這么個情況,所以剛才提到羌獨活治身半以下,治少陰伏寒,就是這個,所謂伏,因為深,在里??墒侨绻恰吧訇幉《铡睕]有里證的話,那就用甘草而不用細辛了,從這個問題底下可以看出,對麻黃的顧忌是相當注意,在剛開始得的時候,病程不長,對陽氣的損害不大,所以可以用麻黃跟細辛并用,配合附子,到了兩三天以后,不見里證,那就不用甘草了,甘緩了,來緩和它峻烈之性,這是它作為《傷寒》上的一個用法。

至于治療水氣的問題,那是另外一回事,水氣是《金匱》上講的,也用麻附甘草湯。那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不主張?zhí)珡娏业陌l(fā)汗、解表,所以回過來再看再造散這個證,就可以從這一點來理解它處處避開麻黃,但是又要達到辛溫解表的作用,所以它用桂枝跟羌防同時用,加上細辛,因為它是無陽,有一些癥是無陽,但是表證又很明顯,因此必須這樣來治療它。那么在這個地方還要說一下細辛的問題,因為我們到這個時候為止,都講的細辛的好處,就提過一次,細辛用量過多,能夠令人氣悶而絕,因此用細辛的量不能大,它味道特別辛散,容易耗傷真氣。另外根據(jù)它的入經,它是入的腎經,所以在腎陰虛而有寒,當然它這個陽也虛了,在這樣的情況細辛也要注意用法,它用了以后能夠使腎中的虛陽上浮,能夠出現(xiàn)假熱,能夠出現(xiàn)面色的假紅,所以在這兒順便再補充前面講的一句,小青龍湯證千萬要跟寒飲腎不納氣區(qū)別開來。如果寒飲而腎陽虛極,而腎不納氣的時候,用小青龍湯很要注意,麻黃、細辛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藥,將來這個問題在講到黑錫丹的時候再提一提。那么在這個地方這樣講了以后,就說明了它用赤芍它的特點,防止細辛,防止桂枝過散,這藥里面夾雜關系同樣很多,所以必須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清楚以后才能理解到在這樣的危重證的時候如何來處理,通過這樣的處理也學會了藥的特點的配伍作用,所以前后的藥,說它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缺點,不是用一個方子來證明它,要用多個方子,多數(shù)人的使用經驗來證明它,因為一開始講到麻黃,我引了李時珍的話,不能說李時珍是權威,每句話都是對的,我們也要看看李時珍也是總結各家經驗而來的,所以通過各種方面可以知道。這個地方它是助陽的,這些問題比較好辦,因為助陽必須要用甘溫,要用辛熱,而表寒證要用辛溫來治,所以它這兩個在方子配伍當中從總的溫字來說是一致的,因此就是防止它的溫太過,特別溫燥太過而已,這還好辦。

 

作為陰虛的表證,因為陰虛的表證都表熱,可是有的時候它受的寒還沒有化熱,或者說它素來有血證,那就得注意,極容易出血。這些情況都是經驗過,你比如有一個,這話比較早,解放以前的事,那么有一個病人是結核性空洞,原來有吐血病,好不容易把它吐血的病治好了,有一天正好夜里感冒,就找個人說感冒,想必找個人問題不大,結果這人就用的桂枝,而且桂枝的量用大了,就一煎藥吃,馬上就吐血了,所以我記得說過,藥見效它有時候沒這么快,藥吃反了見效是相當快的,所以這樣正好講到滋陰涼血來解表,那么它是針對陰虛血虛的人,特別是有血證的人,要注意這個問題,就是有咳血、吐血、衄血,有這些情況要注意。

 

蔥白七味飲

《外臺秘要》

【組成用法】蔥白連須切,一升(9g)  干葛切,六合(9g)  新豉一合,綿裹(6g)  生姜切,三合(6g)  生麥門冬去心,六合(9g)  干地黃六合(9g)  勞水八升以杓揚之一千遍。   上藥用勞水煎之,三分減二,去滓,分溫三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覺欲汗,漸漸復之。兼主傷寒。忌蕪荑。

【本方功用】養(yǎng)血解表。

【適用范圍】病后陰血虧虛,調攝不慎,感受外邪?;蚴а髲透酗L寒,頭痛身熱,微寒無汗。

【方義講述】蔥白七味飲它是一個養(yǎng)血方案,它就七味藥,它主要的發(fā)汗是用的蔥豉,那么在蔥豉的同時加上了葛根,加上了生姜,那么這個作為解表藥。解表藥蔥豉的發(fā)汗,加上生姜,它還是比較溫和的,剛才講到蔥豉桔梗湯,蔥豉湯,它這就是一個小感冒,小發(fā)汗的方子 ,那么葛根它究竟不溫,所以這個藥用在這里面它作為用來發(fā)汗解表,同時用了兩個藥,一個地黃,一個就是麥冬,這兩個東西是用來補血的。因為麥冬地黃膏治療血虛,是一個專門的方子,就是麥冬跟地黃,就這兩個藥,熬了以后熬成膏子,這是一個古方,專門用來補血。所以它把這兩個方子合在一塊,實際上就是蔥豉、地黃、麥冬,那么為了加強一點解表的作用,因為地黃、麥冬是涼膩的藥,所以加上了葛根,加上了生姜。同時還考慮到用水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現(xiàn)在就很難辦,也很少用這些問題,勞水就是反復揚嘛,勞水就輕,因為這樣一撈以后,體輕就味甘,從老的說法,比一般的水好,能夠養(yǎng)脾胃,所以有這么個用法,這個用法在近代好長時間沒人用了,這是這么個情況。還有一個服法要注意,它說吃了以后,大約走了八九里地,感覺要出汗,再加溫覆,漸漸的再蓋厚的,所以它這個就是防止汗出多,它這個汗出多的防止,就是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病的特點 ,治病治人的時候。因為中醫(yī)講的很清楚,“血汗同源”,那么在《內經·靈樞》中就講到,“奪血者無汗”,反復引這些話就是說明汗的源是什么東西,所以我們后來講“血汗同源”,因為這個問題在《內經》上早就講出來,那么特別在《傷寒》里面,在《傷寒論》里面就有好多告訴我們,不能夠亂發(fā)汗,亂發(fā)汗容易動血,容易出好多變證,那么少陰病也不許出汗的,原來,這是一個總的禁忌原則,所以剛才講的都是在禁忌原則之下想辦法來治療。所以看這些病,一方面在解表的時候,處方當中用滋陰涼血方案,一方面還要防止汗出多,這個養(yǎng)血方子以外呢,還有一個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湯

《通俗傷寒論》

【組成用法】生葳蕤二錢至三錢(9g)  生蔥白二枚至三枚(6g)  桔梗一錢至錢半(5g)  東白薇五分至一錢(3g)   淡豆豉三錢至四錢(9g)  蘇薄荷一錢至錢半(5g)  炙草五分(1.5g)  紅棗二枚。水煎,分溫再服。

【本方功用】滋陰清熱,發(fā)汗解表。

【適用范圍】素體陰虛,感受外邪。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脈數(shù),咳嗽心煩,口渴,咽干等證。

【方義講述】不過這個方子也就是知道個意思而已,加減葳蕤湯,這就是玉竹,葳蕤就是玉竹。因為從最早的記載有這么個說法,生玉竹,葳蕤治風溫,風溫初起,它不但是作為一個滋陰藥來說,而且還兼有解表之功,可是現(xiàn)在來說,一般的感冒病,不用這些滋膩之品,當然它這里面有一些其它的藥,你看它這藥關鍵上還是蔥豉,加薄荷,加桔梗,相反的它加葳蕤的同時,還加了白薇,一個是滋陰,一個是涼血,因為素體陰虛,用它。為什么素體陰虛而用它呢?你可以看出來,舌頭是紅的,脈是數(shù)的,那么一般的表證不見這個證,一般的風熱、溫熱之邪的表證,不見這個證,而見到這個證,有惡寒、發(fā)熱,而竟至于舌頭紅了,這說明內熱盛,內熱盛,邪沒進去,又沒有見到其它內熱的情況,為什么舌頭如此呢,說明素體陰虛有內熱,素體陰虛,所以在這些治療的時候,用辛涼解表的辦法,加上養(yǎng)陰的藥。所以它這個方子的意思就是這樣,所以我說這個方子沒有太大意思,就是我們一般的不用滋膩的藥,也用不著用這個白薇涼血的比較厲害的藥,因為你用了涼血的藥,掌握不好它影響解表發(fā)汗。所以從這一點,它跟剛才再造散里用赤芍,還炒一炒,它這就差點了。所以其它的藥都是好理解的,甘草了,桔梗了,都好理解。

此方與與葳蕤湯用藥風格截然不同,所用的藥,上面是非常細膩的。它也是治療風溫的,它這底下一個證,葳蕤湯的證,基本上就是《傷寒論》上第六條的條文來的,這個風溫的這一條,就是傷寒論第六條的條文,它有些禁忌,發(fā)汗怎么樣,下了怎么樣,用溫針怎么樣,用火怎么樣,就是溫病初起不能用這些的,那么就一般的辛涼解表的辦法。但是它這個辛涼解表,由于它當時的用藥還沒有這些藥,所以還是一些辛溫香燥的藥,它有麻黃,有獨活,有川芎,它還是用的石膏,所以這個情況用藥的問題就不同,所以從這些方面考慮。后來的方子在辛涼解表以及辛涼藥跟辛溫藥相配,這樣,所以現(xiàn)在誤汗亡陽,大汗亡陰,亡陽這些現(xiàn)象就很少見了,這個由于藥物的條件比過去豐富了,所以在治療表證時比較好。但是過去講的津液呢,我發(fā)現(xiàn)還有用,有用就是前面治亂了,有人不是說中藥西藥合到一塊兒嘛,那有些藥吃了好就好,不好就真出點問題,速效感冒,它不就是兩味發(fā)汗退熱的藥,加上點牛黃嘛,它反正是這么寫的,里面含什么不清楚,那個東西,身體強的人,真正受的風寒之邪的人,吃了以后還真好,它是撲爾敏、撲熱息痛加上牛黃,當然各家與各家用的還不同,可是人身體不好的,或者是用的不對癥的,按我們說應該用辛涼解表的,這一吃吃亂了,那就麻煩了,所以那些治療亂的經驗的人還是有意思的。最近有個15歲的孩子,就是過去飲食不好,加上感冒初期用亂藥,最后十天才把它燒退了,所以這些津液在這兒還是有用的,在我們這個范圍之內證講,有一點不同就是臨床情況講的多一些,書本上東西講的少一些,有些地方就不說了,你比如跟那個講本科就不同,不是把主證一個一個念,一個一個做病解分析,所以看看這樣的講法怎么樣,還有一個,開始講的細一點,有些地方,所謂細,有方子都提到,以后準備有一些附方不提了,或者是很簡單的提提而已,看看這樣好不好,看看以后的講這個在方式上,在方法上哪些地方更合適些。

還有一個,就是希望大家利用自學的機會在提到的一些問題,能夠有機會原書看一看,你比如剛才講到逆流挽舟的問題,剛才下來有人問我這個,那么這個問題就可以找一些喻嘉言《醫(yī)門法律》、《寓意草》看一看,它這個,人家開始提出這個是個什么意思,而且它特別提到不是痢疾,都能用這個,痢疾用錯了這個東西,暑熱在里面,能夠叫腸子爛掉,所以講的很清楚,所以這樣呢就能夠把這個問題理解的更多更深一些,那么更多更深一些,將來在講這個概念的時候就可以講的更精煉一些,因為不可能講那么多,不可能我講方劑,把逆流挽舟作為一個專題講出來,特別對本科生,它也沒有這個必要,在那個時候你給它灌那么多東西,它也灌不進去,所以我想這個問題就這樣,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看一看,有機會把這些所有的方給它綜合起來,給它歸納歸納,比較比較,倒不一定要作小結,講義上的小結實際上是前面內容的一種提要,重復,很簡單的重復,所以這些東西不如自己把聽到的內容給歸納一下,我還是希望大家有什么問題,歸綜起來,找一個時間談一談,因為盡管自己設想,究竟是第一次見面,怎么講的合適,怎么對大家都有點幫助,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這是這么個情況。這解表劑就講到這里,下面是瀉下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