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 問曰:病人脈數(shù),數(shù)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fā)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shù)。數(shù)為客熱,不能消谷,胃中虛冷故也。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余,朝食暮吐,變?yōu)槲阜?。寒在于上,醫(y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寸口脈微而數(shù),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 人參(三兩) 生姜(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三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方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半夏(半升) 生姜(三兩) 大棗(二十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嘔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 豬苓散方 豬苓 茯苓 白朮(各等分) 右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兩半) 甘草(二兩,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半夏(半斤)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