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治胃病十方 @

 連元康lian 2014-04-19


1.  蘭洱延馨飲(梁劍波) 


胃神經(jīng)管能癥:   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熱脅噯氣納呆等,肝郁氣滯,濕濁阻痹者。
R:   佩蘭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樸5g   炙甘草5g   素馨花12g
功效: 有芳香解郁,行氣止痛之功.
2.   養(yǎng)陰建中湯(姚奇蔚)

胃痛胃脹嘈雜灼熱,口干苦等肺虛肝熱胃陰不足型萎縮性胃炎:
R:   北沙參30g   石斛20g   懷山藥130g   焦山查30g   桑寄生20g   玉竹20g   青代10g   白勺 10g   浙貝10g  
功效: 有養(yǎng)陰建中之效.
用法: 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過藥面浸泡10分鐘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鐘服取藥液約400ml。
  
3.   滋胃飲(周仲瑛)

萎縮性胃炎或潰瘍并發(fā)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隱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為主癥。
R:   烏梅肉6g   炒白勺10g   北沙參10g   大麥冬10g   金釵石斛10g   丹參10g   生麥芽10g   炙內(nèi)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
功效: 有滋養(yǎng)胃陰,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為經(jīng)驗方,方似不出奇,確含妙理,復(fù)胃陰者,莫若苦寒;復(fù)酸味者,酸甘化陰,足資吾等效法。
4.   健運麥谷芽湯(趙芬)

慢性胃炎之脾不建運者,有增進食欲之效:(為脾胃良方,對胃炎有卓效)
R:   麥芽30g   谷芽30g   內(nèi)金15g   山藥15g   黨參10g   甘草5g   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 ,浸泡一小時,沸后繼沸5分鐘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復(fù)元益氣之功。
5.   沙參養(yǎng)胃湯(李振華)

適應(yīng)于各種慢性胃炎之屬脾胃陰虛者:
R: 沙參20g   白芍20g   麥冬15g   山楂15g   石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內(nèi)金10g   丹皮10g   烏梅10g   陳皮10g   生甘草3g
功效: 養(yǎng)陰和胃,理氣清熱。
6.  和中消痞湯(李壽山)

 適應(yīng)于淺表性,反流性和萎縮性胃炎:
R: 黨參15g   丹參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制半夏10g   黃連3g   甘姜3g   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氣健胃,辛開苦降,和中開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為一爐,適用于寒熱錯雜證)
7.   脘腹蠲痛湯(何任)

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腸潰瘍,胃N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內(nèi)臟植物N功能紊亂等所致之痛屬氣血不調(diào)者均可服用:
R: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烏賊骨9g   制香附9g   沉香曲9g   白芍12g   蒲公英 20g   臺片6g      
功效:   有緩解脘腹疼痛之效。
8. 加味香蘇飲(董建華)

適用于胃脹痛為主之胃炎患者:
R:   蘇梗6g   香附6g   陳皮6g   畢澄茄6g   枳殼10g   大腹皮10g   香櫞皮10g   佛手6g  
功效:   有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9.   安中湯(張鏡人)

適用于胃炎有脘部脹滿疼痛,口苦,食欲減退或伴噯氣泛酸等癥有可隨證加減。
R: 柴胡6g   蘇梗6g   六曲6g   炒黃芩9g   炒白術(shù)9g   香扁豆9g   炒白芍9g   制香附9g   炙延胡9g   炙甘草3g   八月扎15g   香谷芽12g
功效:   有調(diào)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湯”。
10. 加味黃連溫膽湯(謝昌仁)

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胃竇炎屬痰熱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隨證加減。
R: 陳皮6g   枳實6g   竹茹6g   黃連2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功效:有苦降辛通,化濕和中之效,1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并可隨證加減。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癥。按臨床發(fā)病緩急,一般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發(fā)病急驟,輕者僅有食欲不振、腹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出現(xiàn)嘔血、黑便、脫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有細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癥狀。慢性胃炎常見癥狀為反復(fù)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的腹痛,疼痛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多數(shù)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兒部位不固定;輕者為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常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繼而影響營養(yǎng)狀況及生長發(fā)育。胃粘膜糜爛出血者伴嘔血、黑便。

到目前為止,中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基本上有辨證施治、辨證分型用專方治療、固定方藥治療和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四種。

(1)辨證分型治療: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臨床上四診所見,將本病分為幾個臨床證型,各型隨證加減化裁而進行治療。

萎縮性胃炎用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分為中虛氣滯、肝胃不和、胃陰不足、肝胃郁熱和氣滯血瘀五型,分別用黃芪建中湯加減健中理氣;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和胃;沙參麥冬湯加減養(yǎng)陰和胃;化肝煎合左金丸清中除熱;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理氣化瘀。脾胃虛弱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運脾和胃;肝胃陰虛用沙參麥冬湯益胃養(yǎng)陰;肝胃不和仿葉天士治“肝厥胃痛”方疏肝和胃;脾胃濕熱用藿樸夏苓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泄熱化濕,和胃消痞;痰熱中阻用導(dǎo)痰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溫化痰濁。用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加減治脾胃虛寒;柴胡疏肝散治肝胃不和;沙參麥冬湯加減治胃陰不足;三仁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治脾胃濕熱。脾胃氣(陽)虛和脾胃陰虛兩大類來進行辨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歸納為:①脾胃(氣)虛弱,氣滯血瘀證;②肝胃不和,郁火燥熱證;③胃陰不足,氣虛血滯證;④中虛濕阻,寒熱夾雜證。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實證與虛證,實證包括氣滯、血瘀、濕阻、熱郁。虛證包括氣虛、陰虛、脾虛、腎虛。綜合歸納,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辨證分型可分以下幾種:

1.脾胃虛弱(氣虛、虛寒)型:治以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常用方劑為黃芪建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良附丸等。

2.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四逆散等。

3.胃陰不足型:治以養(yǎng)陰和胃。常用沙參麥冬湯、益胃湯等。

4.脾胃濕熱型:治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常用藿樸夏苓湯、三仁湯等。

5.各個證型中均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常用丹參、紅花、元胡等藥。

(2)辨證分型專方治療:對病人進行辨證,針對每一證型用一固定方治療。用胃安丸治療萎縮性胃炎證見肝胃氣滯者用胃安Ⅰ號(金鈴子、元胡、山楂、佛手、砂仁、黃連)治療;證見胃陰不足者用胃安Ⅱ號(白芍、甘草、石斛、北沙參、黃精、山楂、枳殼、黃連)治療。氣虛濕阻熱郁患者,用胃炎Ⅰ號(黨參、黃芪、茯苓、谷芽、當歸、白術(shù)、砂仁、炙甘草、神曲、佛手、枳殼、補骨脂、黃連、大棗);對陰虛熱郁、氣滯血瘀者,用胃炎Ⅱ號(黨參、桑椹、山藥、玉竹、黃芪、麥冬、山楂、雞內(nèi)金、佛手、紫草、黃連、五味子、炙甘草、黃精)。以上諸方對萎縮腺體均有一定的逆轉(zhuǎn)療效。

(3)固定方藥治療

即以一個固定方藥治療本病,而不進行辨證分型。健胃茶(徐長卿、麥冬、生甘草、橘紅、玫瑰花、白芍。虛寒型加紅茶末,虛熱型加綠茶末),胃樂益合劑( 金剛藤、白花蛇舌草、壁虎、僵蠶),胃炎沖劑(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蘇梗、白芍、甘草、香附),胃炎流浸膏(沙參、桑寄生、玉竹、白芍、元參、山藥、山楂、青黛、丹參、黃芪、陳皮),胃寶(珍珠粉、澤瀉、青黛、白及、生甘草、烏梅、三七面、大黃粉、琥珀),養(yǎng)胃沖劑(黃芪、黨參、白芍、生甘草、山藥、陳皮、生香附、烏梅、糖),等等,上述處方基本以益氣養(yǎng)陰、理氣和胃為法。還有用萎胃片、胃復(fù)康、復(fù)胃湯、地丁散及單味枸杞子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都取得了較好療效。

(4)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萎縮性胃炎,中醫(yī)分脾胃虛寒、脾胃虛弱、胃陰不足、肝胃不和四型辨證施治,同時肌注胃炎Ⅰ號(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魚腥草、敗醬草提取制成針劑),西藥加維生素B1、B2、C,膽汁返流加胃復(fù)安。療效以臨床癥狀、胃鏡病理判定。中藥砂仁、佛手加維生素C制成胃安 Ⅰ號。以益氣養(yǎng)胃湯配合服用維生素C、胃蛋白酶,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等。以上說明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療效不錯。

我的經(jīng)驗方:

【處方】:黨參15g、黃芪20g、茯苓12g、當歸12g、白術(shù)15g、金鈴子10g、元胡10g、山楂15g、佛手15g、砂仁10g、白芍12g、甘草6g、石斛12g、北沙參12g、黃精12g、枳殼10 g;

【主治】:慢性胃炎證見氣血雙虛、胃陰不足者。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5-10劑。

【來源】:根據(jù)(王燾.《外臺秘要方》經(jīng)驗方加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結(jié)腸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遺傳,神經(jīng)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結(jié)腸炎性改變。
一、什么是慢性腸炎?
①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結(jié)腸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遺傳,神經(jīng)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結(jié)腸炎性改變。
②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為本病屬于中醫(yī)學(xué)“痢疾”范疇,多由飲食不節(jié)、精神刺激、感受四時疫情,治療不當、遷延日久、寒濕熱三邪蘊結(jié)而成,病程日久、反復(fù)發(fā)作、頑固難愈、易轉(zhuǎn)癌變,臨床統(tǒng)計轉(zhuǎn)癌率高達5%-10%以上。
二、中醫(yī)治療:
多采取溫腎運脾,活血理氣,澀腸止瀉,調(diào)理胃腸。
【方劑】 :姜蓮養(yǎng)腸湯
【處方】 :干姜3克 毛姜10克 阿膠10克 旱蓮草20克 當歸10克 黃連6克 白術(shù)10克 木香6克 防風(fēng)6克 炙甘草6克
【功能】 :燮理陰陽 ,祛邪厚腸止瀉。
【主治】 :慢性腹瀉 (慢性結(jié)腸炎等 )。癥見腹瀉經(jīng)久反復(fù)不已 ,大便溏薄 ,日二三次 ,夾赤白粘液 ,腹痛隱綿 ,按之不減 ,形體消瘦 ,四末不溫 ,神疲倦怠 ,納谷不馨 ,脘腹不適 ,口干粘或苦 ,不甚喜飲 ,舌質(zhì)淡紅或暗紅 ,多細裂紋 ,苔薄白微膩 ,脈虛濡或細弦略數(shù)。
【用法】 :每日 1劑 ,頭煎 2煎藥液合并約400毫升 ,早晚 2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膠應(yīng)燉烊化 ,分 2次兌入藥液中。癥狀緩解取得療效后 ,可以上方劑量比例 ,研末 (阿膠烊化 )為丸 ,每服 10克 ,日二次空腹吞服 ,以資鞏固 ,以 2-6個月為宜。
【方解】 :慢性腹瀉 ,機因復(fù)雜。因其經(jīng)久不已 ,陰陽虧虛 ,精血不足自不待言 ;氣血郁滯 ,寒熱濕濁壅遏不化更為習(xí)見。本方以干姜、白術(shù)、炙草溫中健脾益氣 ,合補腎溫陽 ,暖土止瀉之毛姜溫補脾腎 ,煦養(yǎng)腸腑 ;阿膠、旱蓮、當歸滋陰清熱養(yǎng)血 ,其中阿膠必不可少。毛姜、當歸尚能活血行血 ,與行氣止痛之木香為伍 ,可使郁滯日久之腸腔脈絡(luò)流暢 ,氣血通運 ;黃連清熱瀉火 ,燥濕厚腸 ,與辛熱之干姜同用 ,久結(jié)之寒熱可得清散 ,內(nèi)困之濕濁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 ;更佐風(fēng)中潤藥之防風(fēng) ,升散調(diào)運于胃腸間 ,使補而不滯 ,滋而不膩 ,結(jié)者能散 ,郁者能達 ,醒脾悅胃 ,活潑氣血 ,若此氣血兩調(diào) ,寒溫并投 ,壅遏之客邪可消。
【加減】 :濕熱偏盛者 ,加馬齒莧 30克 ;便血或赤凍多者 ,加地榆 10克、鴉膽子 (每服 15粒 ,去殼吞服 ,日 2次 );陰虛偏甚 ,污量多者 ,加烏梅 20克。
【按語】 :凡慢性腹瀉屬上述機理者 ,投之奏效。然效方之效全在緊扣病機 ,隨證化裁 ,如只按圖索驥 ,膠柱鼓瑟 ,效方未必即效也。臨床運用應(yīng)掌握其辨證要點 :以病程久遠 ,形體消瘦 ,面容憔悴 ,腹痛隱頓 ,按之不減 ,畏寒肢冷 ,唇紅口干 ,不甚喜飲 ,便瀉鶩溏為主癥。

引用


王圣尉主任治療陽萎我的經(jīng)驗方
提要:中醫(yī)認為陽痿有虛實之分,虛有陰虛、陽虛、心脾兩虛、心腎不足之別;實有肝郁、濕熱、血瘀之異。
一、中醫(yī)辯證施治:
中醫(yī)將陰莖疲軟不舉或舉而不堅,以致影響性生活謂之陽痿,“陰痿”或“筋痿”其意即為陽痿。中醫(yī)認為陽痿有虛實之分,虛有陰虛、陽虛、心脾兩虛、心腎不足之別;實有肝郁、濕熱、血瘀之異。臨床要通過辨證以后再處方下藥,一般分以下證型治療。
①陰虛火旺:多見于青壯年,有手淫史。陰莖能勃起,但臨勢即軟,心悸出汗,精神緊張,口渴喜飲,腰酸膝軟,足跟疼痛,尿黃便干,舌紅苔少,或有剝苔、龜裂等,脈細數(shù)。治以滋陰降火,方選二地鱉甲煎。藥物舉例:生熟地各10克,菟絲子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6克,金櫻子10克,生鱉甲(先煎)15克,牡蠣(先煎)15克,丹皮10克,天花粉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
②命門火衰:多見于老年人,或房勞過度,或少年手淫以致精氣虛損。陰莖不能勃起,精液清冷,頭暈耳鳴,面色皓白,畏寒喜熱,精神萎靡,腰膝酸軟,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腎補陽,方選還少丹加減。藥物舉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鎖陽10克,仙茅12克,仙靈脾12克,陽起石12克,山英肉10克,巴戟天10克,五味子6克,石菖蒲6克,肉蓯蓉10克,楮實子10克。水取服。
③心脾兩虛:思慮憂郁,損傷心脾。多見于腦力勞動的人。陰莖勃起困難,面色萎黃,不思飲食,精力疲乏,心悸少寐,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耒虛弱。治以補益心脾,方選歸脾湯加減。藥物舉例:黨參10克,黃芪10克,白術(shù)10克,茯神10克,酸棗仁10克,龍眼肉7枚,木香6克,炙甘草3克,炒當歸10克,炙遠志10克,補骨脂10克,菟絲子10克。水煎服。
④恐懼傷腎:恐則傷腎,恐則氣下。多有性交受驚嚇史。每臨性生活時陰莖即萎,膽怯多慮,心悸易惕,夜寐不安,遺精早泄,舌淡苔白,脈弦。治以補腎寧神,方選桂枝龍骨牡頌揚加減。藥物舉例:桂枝6克,龍骨(先煎)15克,牡蠣(先煎)15克,炙甘草3克,白芍10克,黨參10克,巴戟天10克,石菖蒲6克,炙遠志6克,菟絲子10克,當歸10克,茯苓神10克。水煎服。
⑤肝郁不舒:多見于情懷不悅的人。陰莖不舉,或舉而不堅,精神抑郁,伴性欲減退,胸悶不舒,腹脹脅痛,舌質(zhì)暗紅,脈郁不揚。治以疏肝解郁。方選沈氏達郁湯加減。藥物舉例:升麻6克,柴胡6克,川芎6克,香附10克,白蒺藜12克,橘葉4克,制首烏10克,枸杞子10克,肉蓯蓉10克,巴戟天10克,枳殼6克。水煎服。
⑥濕熱下注:濕熱下注,宗筋馳縱,可導(dǎo)致陽痿,經(jīng)所謂壯火食氣是也。多見于形體肥胖的人,或嗜食酒醇厚味的人。陰莖萎軟不舉,陰囊潮濕,尿后余瀝,或有臊氣,體困倦怠,口干或苦,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象濡數(shù)。治以清利濕熱,方選柴胡勝濕湯加減。藥物舉例:柴胡6克,羌活6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苡仁15克,黃柏6克,龍膽草6克,當歸10克,防已10克,萆解10克,麻黃根6克,蒼術(shù)6克。水煎服。
⑦血脈瘀滯:多見于血管性陽痿的患者;或因跌打損傷,負重過度,強力行房,金刃所傷,損傷血絡(luò);或雖無明顯外傷史,但病程日久,久病入絡(luò),引起血脈瘀滯而陽痿不舉。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澀不利。治以活血化瘀,方選活血散瘀湯加減。藥物舉例,當歸尾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川芎6克,蘇木10克,丹皮10克,丹參10克,枳殼6克,全瓜蔞10克,花擯榔10克,柴胡6克,制軍6克,紅花6克。水煎服。
二、我的經(jīng)驗方:
提要:可見于性神經(jīng)衰弱、慢性虛弱疾病中。中醫(yī)認為是命門火衰、心脾受損、恐懼傷腎、濕熱下注有關(guān)。
1【主治病癥】(命門火衰、心脾腎虧虛。)
2【方藥名稱】九子強腎湯。(本方偏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3【處方用藥】制熟附子10克(另包,開水先煎30分鐘以上,再下其他藥。)菟絲子10克 女貞子12克 枸杞子15克 覆盆子12克 金櫻子15克 車前子12克 韭菜子12克 蛇床子12克 五味子12克 肉蓯蓉20克 淫羊藿15克 巴戟15克 仙茅10克 芡實10克 鹿角6克(依法炮制后研極細分兩次用湯藥沖服。)
4【服用方法】一日一劑,連服5-10劑。或服至恢復(fù)正常為止。
5【方藥來源】作者根據(jù)(《王氏驗方匯編》)加減化裁經(jīng)驗方。
三、特色藥物:“太白草藥茶”在百度搜索‘太白草藥茶’。

淺表性胃炎

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發(fā)病高峰年齡為31~50歲,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nèi)炎性細胞浸潤,有[1]時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體的減少。病變部位常以胃竇明顯,多為彌漫性,胃鏡檢查為胃粘膜充血、水腫及點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目前國內(nèi)按炎性細胞浸潤粘膜層的深淺將本病分為輕、中、重三度。凡浸潤粘膜淺層1/3者為輕度;涉及中1/3者為中度;超過粘膜層2/3者為重度。

  大多數(shù)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脹悶、噯氣、吐酸、食欲減退,或無規(guī)律上腹隱痛,食后加重等諸多表現(xiàn)。慢性淺表性胃炎經(jīng)治療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療,則可進一步發(fā)展,固有腺體因炎癥破壞而減少,可以轉(zhuǎn)化為萎縮性胃炎。

  飲食要有規(guī)律,多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微量元素要合理搭配,加強體育鍛煉,多和同齡朋友交流,保持身心愉快都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不同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各有差異,有的患者可無癥狀和特征,多數(shù)患者可有上腹部隱痛、食后飽脹、食欲不振及噯氣等,且癥狀時輕時重,可反復(fù)發(fā)作或長期存在。茲將本病可能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作一歸納。

  (1)最常見癥狀是上腹疼痛,約占85%。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shù)無規(guī)律,與飲食無關(guān)(有的患者空腹舒適,飯后不舒),一般為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癥狀加重,少數(shù)與氣候變化有關(guān)。這種上腹疼痛用解痙劑及抗酸劑不易緩解。

  (2)腹脹,占70%。常因胃內(nèi)潴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約占50%的患者有此癥狀,患者胃內(nèi)氣體增多,經(jīng)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4)反復(fù)出血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表現(xiàn)。出血原因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chǔ)上并發(fā)的一種胃粘膜急性炎癥改變。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

  (6)慢性淺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陽性體征。體格檢查時可有上腹壓痛,少數(shù)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幾乎任何能影響機體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多見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變經(jīng)久不愈或反復(fù)發(fā)作,逐漸演變而成慢性淺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可反復(fù)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經(jīng)發(fā)現(xiàn)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nèi)有慢性炎癥改變。

  (3)吸煙:煙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幽門括約肌松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粘膜屏障導(dǎo)致慢性炎性病變。根據(jù) Eward發(fā)現(xiàn),每天吸煙20支以上者40%可發(fā)生胃粘膜炎癥。

  (4)藥物:某些藥物如水楊酸制劑、皮質(zhì)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損害。

  (5)刺激性食物: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饑或過飽等無規(guī)律的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粘膜保護屏障而發(fā)生胃炎。

  (6)循環(huán)及代謝功能障礙:胃粘膜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對各種損傷因素的防御能力,均與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關(guān)。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于瘀血和缺氧狀態(tài),導(dǎo)致胃粘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損害。慢性腎功能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jīng)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chǎn)生碳酸銨和氨,對胃粘膜產(chǎn)生刺激性損害,導(dǎo)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7)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經(jīng)纖維胃鏡發(fā)現(xiàn)或證實膽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或胃手術(shù)后十二指腸液或膽汁可反流至胃內(nèi),并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彌散至粘膜內(nèi)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yīng),導(dǎo)致慢性胃炎。

  (8)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亞學(xué)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此后眾多學(xué)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yǎng)出HP,繼而發(fā)現(xiàn)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的炎癥程度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故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xué)會第八屆會議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機理可能主要是通過破壞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彌散,最終引起胃粘膜的炎癥。

  (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衛(wèi)生不健康,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憂慮或抑悶狀態(tài),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經(jīng)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tài),亦會導(dǎo)致胃粘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粘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癥反應(yīng)。

目前慢性淺表性胃炎尚無特異性藥物治療,一般主張無癥狀者勿需治療,有癥狀者可根據(jù)有關(guān)病因、病理及臨床癥狀給予合理用藥。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病因治療:

  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療和預(yù)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上策。故應(yīng)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適量限制飲酒,盡量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積極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齲齒及咽喉部感染灶。

(2)飲食療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飲食宜清淡,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避免過酸、過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藥物治療

  [2]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藥物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粘膜因素的藥物。

  保護胃粘膜的藥物:①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后制成的琥珀酸半酯,能增強胃粘膜粘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護胃粘膜不受膽汁損傷,避免H+反擴散。用法 100mg,日3次,2周后改為50mg,日3次,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一療程。副作用有水鈉潴留,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

   ②硫糖鋁:該藥能與胃蛋白酶絡(luò)合,抑制該酶分解蛋白質(zhì),并能與胃粘膜蛋白質(zhì)絡(luò)合成保護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此外,本藥亦能促進胃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用法:1.0g,日3~4次。

   ③麥滋林-S顆粒:該藥含有水溶性B334和L-谷氨酰胺。水溶性B334能直接作用于胃粘膜,使局部炎癥消失。L-谷氨酰胺與胃腸粘膜上皮成分已糖胺及葡萄糖胺一起,參與促進組織修復(fù)以達到治療目的。用法:670mg,日3次。

   ④胃炎干糖漿:該藥主要由硫酸慶大霉素、鹽酸普魯卡因、VitB12等成分組成。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胃粘膜修復(fù)等作用。用法:5g,日3次。

 ?、菟济苓_:該藥對細菌和病毒有很強的固定能力,對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通過與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粘膜膠質(zhì)的韌性,以對抗各種攻擊因子。用法:3g,日3次。

 ?、奁渌壕S酶素2~4片,日3次口服;胃膜素2~3g,日3次口服;氫氧化鋁膠10mg,日3次口服;蓋胃平4片,日3次口服;前列腺素E250~150mg,日3次口服等。均可起到保護和改善胃粘膜的作用。

   消除胃粘膜損害因素的藥物:①控制HP感染:HP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關(guān)系密切,殺滅HP的藥物有利于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體外試驗HP對青霉素、氨基甙類、四環(huán)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硝基咪唑類、呋喃類及鉍劑敏感。故臨床常選用以下藥物:三鉀二枸櫞酸鉍鹽(TDB)120mg,日4次,4周為一療程;羥氨芐青霉素1.5g,日2次,連服8天,改為1.0g,每日2次,再連服28天;呋喃唑酮0.1g,日3次,連續(xù)服用2~4周;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連服 14天為一療程;瑞貝克口服每次80mg,每日2次,連服3~4周為一療程;等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聯(lián)合用藥加強清除HP的效果。②胃壁細胞受體拮抗劑:組織胺H2受體、胃泌素受體和乙酰膽堿受體拮抗劑,均能減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療胃炎,尤其對于高胃酸者尤為適宜。臨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丙谷胺、阿托品、普魯本辛等也可用于本病。哌吡氮平能選擇性抑制胃酸分泌而對心率、瞳孔、前列腺素及胃腸蠕動均無明顯影響。用法:50mg,日2次。洛賽克為H +-K+-ATP酶阻滯劑,亦可抑制胃酸分泌。

   ③控制和改善膽汁反流的藥物:幽門功能紊亂,膽汁反流破壞胃粘膜屏障致胃炎,故可用胃復(fù)安、止嘔靈、嗎丁啉、西沙比利及消膽胺等治療,此類藥物均有促進胃排空、防止反流的作用。具體用法:胃復(fù)安10mg,日3次;止嘔靈50~100mg,日3次;嗎丁啉10~20mg,日3~4次;西沙比利5~10mg,日2至3次;消膽胺3~4g,每日4次。④抗胃蛋白酶藥物:硫化多糖能與胃蛋白酶結(jié)合而使之滅活,避免胃粘膜受損,常用者有硫糖鋁、硫酸軟骨素等。

目前慢性淺表性胃炎尚無特異性藥物治療,一般主張無癥狀者勿需治療,有癥狀者可根據(jù)有關(guān)病因、病理及臨床癥狀給予合理用藥。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病因治療:

  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療和預(yù)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上策。故應(yīng)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適量限制飲酒,盡量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積極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齲齒及咽喉部感染灶。

(2)飲食療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飲食宜清淡,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避免過酸、過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藥物治療

  [2]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藥物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粘膜因素的藥物。

  保護胃粘膜的藥物:①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后制成的琥珀酸半酯,能增強胃粘膜粘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護胃粘膜不受膽汁損傷,避免H+反擴散。用法 100mg,日3次,2周后改為50mg,日3次,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一療程。副作用有水鈉潴留,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

   ②硫糖鋁:該藥能與胃蛋白酶絡(luò)合,抑制該酶分解蛋白質(zhì),并能與胃粘膜蛋白質(zhì)絡(luò)合成保護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此外,本藥亦能促進胃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用法:1.0g,日3~4次。

   ③麥滋林-S顆粒:該藥含有水溶性B334和L-谷氨酰胺。水溶性B334能直接作用于胃粘膜,使局部炎癥消失。L-谷氨酰胺與胃腸粘膜上皮成分已糖胺及葡萄糖胺一起,參與促進組織修復(fù)以達到治療目的。用法:670mg,日3次。

   ④胃炎干糖漿:該藥主要由硫酸慶大霉素、鹽酸普魯卡因、VitB12等成分組成。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胃粘膜修復(fù)等作用。用法:5g,日3次。

 ?、菟济苓_:該藥對細菌和病毒有很強的固定能力,對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通過與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粘膜膠質(zhì)的韌性,以對抗各種攻擊因子。用法:3g,日3次。

 ?、奁渌壕S酶素2~4片,日3次口服;胃膜素2~3g,日3次口服;氫氧化鋁膠10mg,日3次口服;蓋胃平4片,日3次口服;前列腺素E250~150mg,日3次口服等。均可起到保護和改善胃粘膜的作用。

   消除胃粘膜損害因素的藥物:①控制HP感染:HP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關(guān)系密切,殺滅HP的藥物有利于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體外試驗HP對青霉素、氨基甙類、四環(huán)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硝基咪唑類、呋喃類及鉍劑敏感。故臨床常選用以下藥物:三鉀二枸櫞酸鉍鹽(TDB)120mg,日4次,4周為一療程;羥氨芐青霉素1.5g,日2次,連服8天,改為1.0g,每日2次,再連服28天;呋喃唑酮0.1g,日3次,連續(xù)服用2~4周;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連服 14天為一療程;瑞貝克口服每次80mg,每日2次,連服3~4周為一療程;等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聯(lián)合用藥加強清除HP的效果。②胃壁細胞受體拮抗劑:組織胺H2受體、胃泌素受體和乙酰膽堿受體拮抗劑,均能減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療胃炎,尤其對于高胃酸者尤為適宜。臨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丙谷胺、阿托品、普魯本辛等也可用于本病。哌吡氮平能選擇性抑制胃酸分泌而對心率、瞳孔、前列腺素及胃腸蠕動均無明顯影響。用法:50mg,日2次。洛賽克為H +-K+-ATP酶阻滯劑,亦可抑制胃酸分泌。

   ③控制和改善膽汁反流的藥物:幽門功能紊亂,膽汁反流破壞胃粘膜屏障致胃炎,故可用胃復(fù)安、止嘔靈、嗎丁啉、西沙比利及消膽胺等治療,此類藥物均有促進胃排空、防止反流的作用。具體用法:胃復(fù)安10mg,日3次;止嘔靈50~100mg,日3次;嗎丁啉10~20mg,日3~4次;西沙比利5~10mg,日2至3次;消膽胺3~4g,每日4次。④抗胃蛋白酶藥物:硫化多糖能與胃蛋白酶結(jié)合而使之滅活,避免胃粘膜受損,常用者有硫糖鋁、硫酸軟骨素等。

(1)針灸療法:臨床上常選用內(nèi)關(guān)、中脘、足三里、陽陵泉等穴。痞滿甚者,加刺膻中、章門;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門、太沖;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滯者加解溪;長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選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條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水針:穴選脾俞、胃俞、相應(yīng)夾脊、中脘、內(nèi)關(guān)、足三里。

  方法:選用紅花注射液、當歸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魯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3)推拿療法:慢性淺表性胃炎推拿治療可有摩腹揉穴法、臟腑點穴法、指壓配合呼吸法、推顫運點捏脊法等八種手法,尤以摩腹揉穴法為常用。其主要由摩腹、按揉足三里穴、按揉胃俞穴、膏擦足太陽膀胱經(jīng)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以患者中脘穴為中心,作環(huán)形按摩10~15分鐘;然后醫(yī)者按揉雙側(cè)足三里穴,得氣后繼續(xù)按揉100次左右;此后再按揉胃俞穴,得氣后再按揉100次左右;最后暴露背部,醫(yī)者在兩手小魚際涂抹少許水楊酸甲酯凡士林油膏,緊貼患者背部自肩胛骨內(nèi)側(cè)緣至髂嵴,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路線,直線來回摩擦1~2分鐘,局部有明顯的紅熱反應(yīng)。每日或隔日1次,30次為一療程,隔1~2周后可重復(fù)。

  (4)其他療法

 ?、賲擒镙?份、食鹽2份。用法:將吳茱萸研成細末,加入食鹽拌勻,在鍋內(nèi)炒熱,布包熨于臍部,持續(xù)40分鐘,每天熱熨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淺表性胃炎。

 ?、谏?、烏梅各適量。用法:用開水浸軟后擦舌,每日5~6次。主治:胃失和降型淺表性胃炎。

  ③金沸草、代赭石各等份。用法:共研為細末,以醋調(diào)后,涂于胃脘部。主治:胃失和降型淺表性胃炎。

 ?、茉钚耐痢⑹[白、吳茱萸、薄荷各等量。用法:上藥共為粗末,用醋炒熱,布包熨于胃脘部。主治:脾胃虛寒型淺表性胃炎。

 ?、莩料恪⑿≤钕?、乳香、肉桂、麝香等。用法:制成膏劑,每次1貼,微火化開,貼于胃脘部。主治:脾胃虛寒型淺表性胃炎。

 ?、撄S芩、黃連、梔子、白芍、甘草各適量。用法:共為細末,以涼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2日換藥一次。主治:熱邪阻胃型淺表性胃炎。

 ?、甙~適量,黃酒2份,陳醋1份。用法:將艾葉揉爛,加入黃酒,陳醋拌勻,在鍋內(nèi)炒熱,分成2份,用布包裹,趁熱敷于胃脘部,冷則更換,每次40分鐘,每日1至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淺表性胃炎。

 ?、嗳?5g,莪術(shù)15g,肉桂10g,陳艾45g,木香10g,草果10g,公丁香10g,水仙子15g,紅花15g,高良姜12g,砂仁6g。用法:共為細末,布3尺折成雙層,內(nèi)鋪棉花,將藥末鋪在棉花中間,用線縫好,防止藥末堆積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藥末每隔一月?lián)Q一次。主治:淺表性胃炎。

 ?、岵擞突蛐袣庵雇此幰骸S梅ǎ菏褂勉~錢蘸油,自上而下反復(fù)捋刮足三里、上巨虛至下巨虛。主治: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飲食調(diào)養(yǎng)】

  飲食上調(diào)養(yǎng)總原則: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zhì),易于消化,具有足夠營養(yǎng)的飲食;少食多餐;進餐時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fā)病多與飲食因素有關(guān),如長期飲用烈性酒、濃茶、咖啡、過量的辣椒調(diào)味品以及攝入過咸、過酸與過粗糙的食物反復(fù)刺激胃粘膜。更重要的還有不合理的飲食習(xí)慣、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等或由于蛋白質(zhì)和B族維生素長期缺乏使胃粘膜變性。

  主要表現(xiàn)是上腹飽悶感或疼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燒心腹脹等癥狀。

  鑒于飲食對淺表性胃炎的致病有關(guān),所以飲食調(diào)理對治療淺表性胃炎有著重要的意義。

  1.避免吃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縮咖啡、生蒜芥末等對胃粘膜有損傷的食物,同時避免吃過硬、過酸、過辣、過冷、過熱和過分粗糙的食物??蛇x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調(diào)方法。食物宜清淡軟爛。

  2.增加營養(yǎng)、注意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的蛋白質(zhì)食品和維生素豐富的軟食,如牛奶、豆腐、胡蘿卜和一些發(fā)酵的食品,食物要細嚼慢咽。

  3.飲食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減輕胃部負擔(dān)。三次正餐食量較少可于餐間定時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質(zhì)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慢性淺表性胃炎保健小處方】

  1、生活有規(guī)律,心情樂觀,戒煙忌酒,切勿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

  2、少食多餐,避免難消化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

  3、有胃悶脹、泛酸、噯氣者,宜用嗎丁啉或胃復(fù)安,飯前半小時服用。

  4、有胃部脹痛者,可用解疼劑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藥。

  5、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有極少數(shù)人惡變胃癌,因此每年須進行一次胃鏡復(fù)查。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fù)侵襲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導(dǎo)致固有的腺體萎縮。

病因病機

西醫(yī)認識

病因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免疫因素為主要因素。飲酒、飲食不節(jié)、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膽汁反流等為其誘發(fā)因素。

病理

淺表性胃炎的炎癥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層,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細胞浸潤,引起粘膜充血、水腫、滲出。多發(fā)于胃竇,有時有少量糜爛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竇有較多的糜爛灶,或伴疣壯凸起,稱慢性糜爛性或疣狀胃炎。

萎縮性胃炎,炎癥深入粘膜固有膜,導(dǎo)致固有的腺體萎縮,使粘膜層變薄,粘膜皺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使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該內(nèi)容物有膽汁的返流,而引起膽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膽結(jié)石或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中醫(yī)認識

脾胃虛弱為其內(nèi)在因素,飲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勞逸過度為其誘發(fā)因素。

飲食不節(jié),積滯不化,郁遏氣機;憂思惱怒,肝失疏泄,氣滯胃腕;過度辛勞則耗耗傷氣血,過度安逸則氣機不舒。

脾胃素虛,加之以上諸因素致氣機不暢,郁滯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機。

癥狀辨證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上腹飽脹不適、胃脘隱痛、嘈雜噯氣、厭食惡心等。一般胃體胃炎可見厭食、體重減輕,或伴貧血;胃竇胃炎或伴膽結(jié)石,尤其是膽汁返流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爛而出現(xiàn)明顯疼痛、嘈雜、灼熱等,嚴重時可出現(xiàn)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醫(yī)書籍中多屬胃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

本人經(jīng)多年探索,歸納出脾胃虛弱、睥虛積滯、胃氣上逆、肝胃不和等證型,可合并肝膽火勝、腸腑濕熱等。

中醫(yī)治療

以健睥消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以枳實消痞丸為主加減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明醫(yī)李東垣所創(chuàng),“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痹綖橥鑴?,我經(jīng)多年探索,用本方加減做湯或濃縮加工做丸散劑,治療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實10-12g黃連10-20g生姜6g半夏10g

厚樸10-15g人參10-20g炙甘草6g

白術(shù)10-15g茯苓10g麥芽15g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見胃痛、胃脹、痞滿、噯氣、嘈雜、泛酸、惡心、食欲不佳等癥狀者均可用本方辨證加減治療。

虛寒者,減黃連加砂仁、吳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鈴子散加黃芩;胃氣上逆明顯者,加蘇梗,肝膽火甚者,加柴胡、黃芩;腸腑濕熱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熱虛實增減。

保健常識

(1) 合理飲食,以防積滯傷及脾胃;(2)戒煙酒,忌過食辛辣,以避免對胃粘膜的反復(fù)刺激;(3)保持心情舒暢,以免情志刺激;(4)勞逸結(jié)合,以調(diào)和胃腸功能。

病歷舉例

張學(xué)伍,男,35歲,因胃脘脹痛,嘈雜于2003年3月8日就診。

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時輕時重,這次復(fù)發(fā)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療無效?,F(xiàn)覺胃脘脹痛明顯,食后加重,伴嘈雜噯氣,輕度惡心,大便秘結(jié),疲乏氣短。

胃鏡提示:胃體部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相為主。胃竇部粘膜充血、水腫,可見糜爛和滲出。

查:患者消瘦,面色無華。中上腹壓痛。

舌苔厚稍黃,脈沉稍弦。

西醫(yī)診斷: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

中醫(yī)辨證:脾虛積滯、胃氣上逆。

中醫(yī)治療:健脾消積,和胃降逆。

處方:

枳實(膚炒)12g黃連(吳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樸(姜炙)10g人參10g炙甘草6g白術(shù)(土炒)15g茯苓10g

炒麥芽15g蘇梗12g黃芩8g瓜蔞12g陳皮10g

6劑,每日1劑,水煎服。

囑:戒煙酒,忌辛辣。

二診: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脹痛減輕,食欲好轉(zhuǎn)。

原方加砂仁8g,減黃連4g,連服18劑。

三診: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脹痛、嘈雜噯氣基本消失,惡心消失,精神食納好轉(zhuǎn)。

原方增減服2月余,諸癥消失,精神食納轉(zhuǎn)佳。

隨訪2年正常。

許紅容,男,46歲,內(nèi)蒙古烏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膽囊炎復(fù)發(fā),胃脘脹痛網(wǎng)上述診。

患者慢性胃炎、膽囊炎、膽結(jié)石反復(fù)發(fā)作12年,時輕時重。本次1月前復(fù)發(fā),多方治療不見好轉(zhuǎn),現(xiàn)覺胃脘灼熱,脹痛明顯,痛及胸脅,伴厭食惡心,嘈雜噯氣,心煩頭昏,便秘尿黃,口干口苦,舌苔厚膩而黃。

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

中醫(yī)辨證:肝胃不和,合并肝膽濕熱。

中醫(yī)治療:疏肝和胃,清利濕熱。

以枳實消痞合柴胡疏肝散為主:

枳實(膚炒)12g黃連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樸(姜炙)10g黨參10g炙甘草6g白術(shù)(土炒)15g

茯苓10g炒麥芽15g柴胡12g枳殼10g白芍10g

川芎8g香附15g黃芩10g瓜蔞12g

6劑,每日1劑,水煎服。

囑:戒煙酒,忌辛辣。

二診,2005年8月15日,諸癥減輕,胃脘灼熱及心煩頭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納較前好轉(zhuǎn)。

原方去黃芩,照原法再服6劑。

三診:2005年8月22日,胸脅疼痛、噯氣、嘈雜及惡心消失,口苦消失。胃脘脹痛大減,飲食轉(zhuǎn)佳。

枳實消痞精選,部分濃縮,加工散劑900g,每次10g,每日2次,間斷服用近2月,諸癥消失。

2. 糜爛性胃炎食療

慢性胃炎的飲食治療

1.注意食用具有營養(yǎng)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yǎng)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yǎng)不良,對貧血和營養(yǎng)不良者,應(yīng)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zhì)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nèi)臟。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jié){、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當患有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zhì)會緊緊地吸附在胃壁上,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粘膜得到修復(fù),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產(chǎn)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nèi)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zhì)產(chǎn)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恢復(fù)。

3.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癥性疾病時,應(yīng)同時飲用酸奶,即補充了營養(yǎng),又避免了抗菌素對人體產(chǎn)生的副作用,因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桿菌,可以使抗菌素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diào)現(xiàn)象重新獲得平衡,同時保護了胃粘膜。

2)胃痛的中醫(yī)飲食治療

胃痛,中醫(yī)稱為胃脘痛,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過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等;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氣逆犯胃;再者是飲食、勞倦等因素久傷脾胃,導(dǎo)致中氣不足、脾胃虛寒。中醫(yī)按“辨證施治”的原則,對不同病癥治法各異,可根據(jù)病情選方治療。

1.取鮮姜3--5片,紅糖適量,以滾開水沏泡,趁熱飲服,服后取微汗。適用于寒氣犯胃的胃痛。

2.用大蔥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適量,以開水沖泡;或于火上煮蔥、姜片刻,服時可加少量食鹽調(diào)味,再放胡椒面,趁熱飲湯。適用于因感受寒涼的胃痛。

3.取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將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調(diào)勻,趁熱用食。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

3)急性胃腸炎的中醫(yī)飲食治療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以上吐下瀉、脘腹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在中醫(yī)屬于嘔吐、泄瀉范圍,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系受暑濕之邪或貪涼感受寒濕,過食生冷肥膩,以致?lián)p傷脾胃,運化失常而致病。

1.取鮮藕1000--1500克洗凈,開水燙后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服完;或用去節(jié)鮮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凈剁碎,用消毒紗布絞取汁液,用開水沖服。

2.用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將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后調(diào)入砂仁末,再煮沸1--2開后即可,早晚服用。

3.取鮮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鮮橘子汁30毫升調(diào)勻,將杯放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

4.用玉米芯750克,黃柏6克,干姜6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

5.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沸水沖泡,加蓋浸30分鐘,代茶頻飲,每日數(shù)次。

6.用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葉60克,曬干為末,混合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湯送下。

7.取車前子30克,紗布包,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稀飯湯,分2次溫服。

8.用蔥白適量,搗碎炒熟,放肚臍部位,用膠布固定暖臍。每日1--2次,連用數(shù)日。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fù)侵襲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導(dǎo)致固有的腺體萎縮。

病因病機

西醫(yī)認識

病因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免疫因素為主要因素。飲酒、飲食不節(jié)、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膽汁反流等為其誘發(fā)因素。

病理

淺表性胃炎的炎癥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層,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細胞浸潤,引起粘膜充血、水腫、滲出。多發(fā)于胃竇,有時有少量糜爛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竇有較多的糜爛灶,或伴疣壯凸起,稱慢性糜爛性或疣狀胃炎。

萎縮性胃炎,炎癥深入粘膜固有膜,導(dǎo)致固有的腺體萎縮,使粘膜層變薄,粘膜皺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使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該內(nèi)容物有膽汁的返流,而引起膽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膽結(jié)石或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中醫(yī)認識

脾胃虛弱為其內(nèi)在因素,飲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勞逸過度為其誘發(fā)因素。

飲食不節(jié),積滯不化,郁遏氣機;憂思惱怒,肝失疏泄,氣滯胃腕;過度辛勞則耗耗傷氣血,過度安逸則氣機不舒。

脾胃素虛,加之以上諸因素致氣機不暢,郁滯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機。

癥狀 辨證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上腹飽脹不適、胃脘隱痛、嘈雜噯氣、厭食惡心等。一般胃體胃炎可見厭食、體重減輕,或伴貧血;胃竇胃炎或伴膽結(jié)石,尤其是膽汁返流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爛而出現(xiàn)明顯疼痛、嘈雜、灼熱等,嚴重時可出現(xiàn)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醫(yī)書籍中多屬胃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

本人經(jīng)多年探索,歸納出脾胃虛弱、睥虛積滯、胃氣上逆、肝胃不和等證型,可合并肝膽火勝、腸腑濕熱等。

中醫(yī)治療

以健睥消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以枳實消痞丸為主加減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明醫(yī)李東垣所創(chuàng),“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原方為丸劑,我經(jīng)多年探索,用本方加減做湯或濃縮加工做丸散劑,治療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實 黃連 生姜 人參 炙甘草 茯苓 麥芽 等10余味中藥

用量、加減和煎服法:視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個體差異和辨證結(jié)果而定。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見胃痛、胃脹、痞滿、噯氣、嘈雜、泛酸、惡心、食欲不佳等癥狀者均可用本方辨證加減治療。

虛寒者,減黃連加砂仁、吳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鈴子散加黃芩;胃氣上逆明顯者,加蘇梗,肝膽火甚者,加柴胡、黃芩;腸腑濕熱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熱虛實增減。

保健常識

(1)合理飲食,以防積滯傷及脾胃;(2)戒煙酒,忌過食辛辣,以避免對胃粘膜的反復(fù)刺激;(3)保持心情舒暢,以免情志刺激;(4)勞逸結(jié)合,以調(diào)和胃腸功能。


慢性胃炎的治療(摘)

默認分類 2009-05-17 15:28:09 閱讀15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查看文章


 

2008年02月07日 星期四 22:58

(一)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胃炎的病程遷延,部分患者可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但大多數(shù)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特別是膽汁反流存在時,常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上中脘部疼痛,可于進食后立即出現(xiàn),可伴有膽汁性嘔吐和食道炎的表現(xiàn)。胃體胃炎和胃竇胃炎可有不同的臨床特點。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癥狀較少,有時可出現(xiàn)明顯厭食、體重減輕,可伴有貧血(多系缺鐵性貧血),在我國僅有少數(shù)發(fā)生惡性貧血。胃竇胃炎的胃腸道癥狀較明顯,有時頗似消化性潰瘍,可有反復(fù)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xiàn)嘔血,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壞而發(fā)生急性糜爛所致。

     慢性胃炎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出現(xiàn)上腹部輕度壓痛。舌質(zhì)、舌乳頭萎縮、貧血、消瘦等表現(xiàn)。

     (二)辨證分型

     1.肝胃氣滯型 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后尤甚。痛無定處,胃痛連脅,暖氣頻作,矢氣較舒,或有惡心嘔吐、泛酸。苔白薄,脈沉弦等。治宜舒肝和中、調(diào)和胃氣為主。

     2.胃熱陰虛型 脘痛頑固,胃中有灼熱感,疼痛多無規(guī)律性,但夜間和空腹為多,得食較緩。口干而苦,顴赤,心煩易怒,脈弦細而數(shù)等。治宜疏肝泄熱、養(yǎng)陰清熱為主。

     3.脾胃虛寒型 胃皖部隱隱作痛,喜暖喜按,食欲減退,飯后飽脹,消瘦,面色無華,神疲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治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為主。

     4.濕熱型

     上腹痛、刺痛或絞痛,拒按,口臭,大便于結(jié)或溏,舌質(zhì)紅,苔黃而膩、脈弦數(shù)。治宜健脾清熱化濕。

     (三)食物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生姜橘皮煎(《中國食療學(xué)》):生姜、橘子皮各20g,水煎,每日2-3次。

     (2)砂仁木香沖劑(民間驗方):砂仁5g, 木香1g,藕粉、白糖適量。制法:將砂仁、木香研成面,和藕粉攪勻。食法:加白糖沖服,每日二次。

     (3)黨參 20g,柴胡 6g,陳皮 3g,黃米(大米炒至焦黃)50g。用法:上藥加水4碗煎至一碗半,代茶飲。隔天一次,連服1-6天。(《常見病飲食療法》)

     (4)砂仁煮豬肚(經(jīng)驗方):豬肚 1個,砂仁末 10g,胡椒粉、花椒姜、蔥、豬油、鹽、料酒、味精各適量。制法:將豬肚洗凈,切片放入鍋內(nèi)煮沸,撈去俘沫,下入砂仁末、胡椒粉、蔥、姜等調(diào)料,煨至湯爛。食法:飲湯食肚。

     (5)蘿卜絲餅(《中國食療學(xué)》):白蘿卜洗凈,制成絲,用素油煽炒五成熟,加肉末,調(diào)勻為餡備用。面粉適量,加水揉拌,合面團稍軟,成片,填夾蘿卜絲餡,烙成小餅,每日吃1-2個小餅,每日3次。

     2. 胃熱陰虛型

     (1)麥冬茶(《中國食療學(xué)》):麥冬、黨參、北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g。將上藥共研成粗末。當茶飲,每服1劑,每日1次。

     (2)番茄汁半杯,山渣汁一盅,混勻服下。一日2-3次。(經(jīng)驗方)

     (3)石斛12g,玉竹9g,大棗5枚,粳米60g。石斛、玉竹煎湯后去渣,入大棗、粳米煮粥食,每天1劑,連服7-8天。(民間驗方)

     3.脾胃虛寒型

     (1)每次可用鮮牛奶 150-200ml,生姜汁一湯匙,白糖少許,放瓦盅內(nèi),隔水燉服。(民間驗方)

     (2)白胡椒15g,豬肚1個。用法:將胡椒略打碎,放入治凈的豬肚內(nèi),并留少許的水分,然后頭尾用線扎緊,放砂鍋內(nèi)慢火燉至爛熟,調(diào)味服食。隔2-3天服一次,連服3-5次。(《常見病飲食療法》)

     (3)豬肚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豬肚 500g,洗凈,加水煮七成熟,撈出,切成細絲備用,再以大米、豬肚絲各100g,豬肚湯適量,煮成粥??杉邮[姜、五味調(diào)料。經(jīng)常食用,可治脾、胃虛寒癥。

     (4)木瓜 500g,生姜 30g,米醋 500g。用法:共放瓦鍋中加水煮湯,分2-3次吃完。2-3天1劑,可常服食。(經(jīng)驗方)

     4.濕熱型

     (1)薏米、白扁豆煎劑(《中國食療學(xué)》):薏米30g,白扁豆30g,佛手9g,山藥30g。將上述各味洗凈,加水煎。每日1劑,連服7-10天。

     (2)赤小豆山藥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赤小豆50g,生山藥(鮮者良)30g,白糖適量。用法:先煮赤小豆至半熟后,放入山藥(去皮切片)煮至成粥,加糖,晨起作早餐食用。

     (3)海蜇大棗膏(《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海蜇500g,大棗500g,紅糖250g。制法:將大棗、海蜇洗凈,加紅糖水共煎成膏狀備食。每日2次,每次服1匙。

     (4)紅蘿卜粳米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紅蘿卜25g,水馬蹄250g,粳米60g,陳皮9g。制法:先將蘿卜和馬蹄洗凈,煮熟,再加入粳米和陳皮,煮粥食。每日1劑,早晚食。

     (四)藥酒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胡桃青果皮60g,侵入250ml燒酒中,密閉7-10日后用,每次3-5ml。

     (2)烏稍蛇或蝮蛇,用高梁酒(或米酒)浸一年以上,根據(jù)各入酒量每次約飲10-30ml左右,每日2次。

     2.胃熱陰虛型

     甘蔗汁和葡萄糖各1盅,混合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民間驗方)

     3.脾胃虛寒型

     香菜汁 1000g,葡萄酒 500ml。用法:將香菜浸入酒中,3日后,去葉,飲酒,疼時服15ml。(民間驗方)

     4.濕熱型

     蒲公英(全草)25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中、晚 3次,每次加米酒一湯匙,連服7-10日為一療程。(民間驗方)

     (五)茶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二綠茶(《江西中醫(yī)藥》):綠萼梅6g,綠茶6g。上二味,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

     (2)玫瑰佛手茶(《食療本草學(xué)》):玫瑰花6g,佛手10g,上二味,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代茶飲。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具有理氣解郁,和胃止痛之功。

     2.胃熱陰虛型

     徐長卿、北沙參、當歸各3g,黃蔑4.5g,烏梅肉、生甘草、紅茶各1.5g。上藥共研為粗末,沸水沖泡。食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

     3.脾胃虛寒型

     茶葉6g,老姜10g,水煎服。每日1劑。(經(jīng)驗方)

     4.濕熱型

     茶葉、白砂糖各250g。用法:上二味加水適量,煮數(shù)沸,候冷沉淀去渣,貯于潔凈的容器中加蓋,于干燥區(qū)貯藏。經(jīng)6-12日后,若色如陳酒,結(jié)面如羅皮,即可服用;若未結(jié)面,則只要 7-14日,就可飲服。用法:每日 2次,早、晚將上茶蒸熟后各服1調(diào)羹。具有和中化濕清熱,消炎斂潰之功

治療慢性胃炎驗方八首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yī)學(xué)“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為臨床常見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居各種胃病之首,且復(fù)發(fā)率較高。多因情志不遂,肝氣郁結(jié);飲食不節(jié)(潔),損傷脾胃;勞逸失常,中氣虧虛等所致。現(xiàn)總結(jié)出治療慢性胃炎經(jīng)驗方八首,以供參考。

  一、益氣溫胃湯

  方藥組成:黨參12g,黃芪30g,白術(shù)12g,山藥15g,扁豆10g,白芍15g,陳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顯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吳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不舒,隱隱作痛,脘部如墜,空腹為甚,食入稍減,喜熱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實,神疲乏力,少食納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邊有齒印,脈沉細弱或浮大無力等。胃鏡檢查見胃黏膜呈淡紅色或蒼白色,黏膜粗亂,或見散在斑片狀充血。中醫(yī)辨證屬脾失健運,胃陽不足,脾胃虛寒者。

  二、益陰養(yǎng)胃湯

  方藥組成:沙參15g,麥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诳噬跫踊ǚ?;胃脘灼熱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烏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艱澀加栝樓15g,決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綠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嘈雜燒灼,知饑少納,口干引飲,舌光剝或少苔或有裂紋,脈細數(shù)或弦細;或胃酸缺乏,胃鏡檢查見胃黏膜輕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見腺體萎縮。中醫(yī)辨證屬肝脾陰傷,胃陰虧虛者。

  三、清熱和胃湯

  方藥組成:黃芩10g,連翹12g,敗醬草20g,黃連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吞酸加吳茱萸3g、海螵蛸12g、鍛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灼熱疼痛,口苦且干,嘈雜易饑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胃鏡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等。中醫(yī)辨證屬中焦郁熱,邪熱犯胃者。

  四、疏肝安胃湯

  方藥組成:柴明12g,白芍15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烏藥12g,蘇梗10g,炙甘草10g。痛甚加九香蟲10g、元胡12g;脹劇加枳殼12g、佛手12g;噯氣加旋覆花10g、佛手12g;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痞滿,或隱痛,痛引兩脅,或攻撐作痛,舌紅苔薄白,脈弦。中醫(yī)辨證屬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五、化瘀理胃湯

  方藥組成:丹參30g,檀香10g,砂仁6g,五靈脂10g,蒲黃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臺烏10g。若挾郁熱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30g;若兼氣虛加黨參20g,白術(shù)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或刺痛、銳痛,痛處固定,舌質(zhì)暗紅或暗紫瘀斑,舌底絡(luò)脈多粗亂而長色青,脈澀滯不暢。胃鏡多見腺體萎縮或伴腸腺化生、異型增生。中醫(yī)辨證屬肝脾氣滯血瘀。氣滯易致瘀,血瘀多夾氣,臨癥要區(qū)分氣滯與血瘀的主次,靈活用藥,要注意氣中血藥、血中氣藥的選用。

  六、苦辛調(diào)胃湯

  方藥組成:半夏10g,黃連6g,黃芩10g,吳茱萸6g,干姜10g,黨參12g,甘草10g。偏寒者加良姜12g、川椒6g;偏熱盛者加山梔10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痞滿,食后為甚,或隱痛綿綿,便溏,兼見燒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燒心而不喜涼飲食為突出表現(xiàn),舌質(zhì)淡紅苔膩,或黃膩或淡黃膩,脈細弱。中醫(yī)辨證屬虛實寒熱并見者。本證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氣虛的基礎(chǔ)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虛火內(nèi)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藥上要掌握寒與熱、虛與實的主次進行調(diào)治。

  七、化濕醒胃湯

  方藥組成:藿香12g,佩蘭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蒼術(shù)12g,厚樸10g,茯苓12g,菖蒲12g。偏寒濕加半夏10g、陳皮10g、干姜10g;偏濕熱加黃芩10g、黃連6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胸脘痞悶,納呆少食,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腸鳴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膩(黃膩多濕熱,白膩多寒濕),脈濡細或緩等癥。中醫(yī)辨證屬濕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八、消食開胃湯

  方藥組成:蒼術(shù)12g,厚樸10g,山楂12g,神曲10g,麥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陳皮10g,生姜10g。食阻氣滯作脹加雞內(nèi)金12g、砂仁6g;甚則大便不通,腹痛脹滿者加枳實10g、大黃10g;嘔惡痞滿者加藿香10g、木香6g;油膩肉積所傷者,重用焦山楂;米食所傷者以神曲、麥芽為主;面食傷者以萊菔子為主。

  主治:慢性胃炎復(fù)加積滯中阻,癥見胃脘飽脹痞痛,噯腐吞酸,惡聞食臭,糞便異臭,舌苔厚膩,脈滑。中醫(yī)辨證屬飲食積滯者。

  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多見虛實相兼或虛多實少之癥。初病在氣,久病見陰虛絡(luò)瘀或虛寒兼瘀者為多。治療上一要補虛扶正,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細胞保護因子的釋放,調(diào)整胃腸功能,藥用黨參、黃芪、麥冬、當歸、菟絲子、枸杞子等;二要活血和絡(luò),改善胃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細胞吸收,藥用丹參、川芎、赤芍、失笑散;三要清熱解毒,防止癌變,對于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者,選用白花蛇舌草、莪術(shù)、半枝蓮、龍葵等;四要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病情寒熱虛實因人而治;五要注意飲食調(diào)節(jié),忌生泠、辛辣煎煿及厚膩之品,同時要調(diào)情志、避風(fēng)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