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儒道佛做人的道理

 循天園 2014-04-16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書,道家智慧是最機敏的一頁,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頁,佛家智慧是最超脫的一頁。

儒家做人的道理

     《大學(xué)》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教人修身做人。

  1、“恭”、“寬”、“信”、“敏”、“惠”

  從“仁”談修養(yǎng):“獨善其身、尊善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仁”: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人的品格修養(yǎng)正是體現(xiàn)、完善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之中。面對紛雜的利益世界,面對各種誘惑和矛盾,面對利益和功名的取舍抉擇,一個人能否表現(xiàn)出心平氣和、神閑氣定、坐懷不亂、榮辱不驚的氣度和心態(tài),能從容不迫、舉重若輕、絲絲入扣、恰到好處地處理好一切事情,這就是修養(yǎng)問題。

  子路問仁于孔子,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仁矣?!弊勇穯柲奈宸N,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則不悔”:所謂“恭”乃莊重恭敬,即你尊重他人,他人就會尊重你,你就不容易受到羞辱?!肮t不侮”反映了中國
傳統(tǒng)文化中“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情結(jié)。“恭則不侮”是避免傷害的藝術(shù)。在與人相處時,應(yīng)學(xué)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一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就是彼此之間的互不傷害。沒有誰會拒絕或敵視一張誠摯、謙恭的笑臉。當(dāng)然光有微笑還不夠,如果微笑后面缺少了真誠,那就成了笑里藏刀、笑面虎了。所謂“寬”乃寬宏大量,是一種容他人之過的胸懷。寬諒他人,就是等于善待自己。因為中國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人生哲理。

  “寬則得眾”:所謂“寬”乃寬宏大量,是一種容他人之過的胸懷。寬諒他人,就是等于善待自己。因為中國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人生哲理。

  “信則任焉”:所謂“信”乃誠實無欺。如果一個人踏實守信,別人就會喜歡與之交往,就容易得到他的信賴。“信”是美德,更是人格,而且是不朽的人格,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zhǔn)的重要尺度。

  “敏則有功”:所謂“敏”乃智能,明達事理。如果一個人辦事善用智能,知進知退,明輕重緩急之理,那么他就容易成功。

  “惠則足以使人”:所謂“惠則足以使人”是說如果你知道給他人以好處,就有人心甘情愿的為你效勞。

  ● “寬”的內(nèi)涵品格。

  ○ 忍讓:“小不忍則亂大謀”。

  ◎ 那第如何做到“寬”?就要具備對他人的忍讓、包容、理解的品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叭獭蹦恕靶纳霞苤话训丁保隙ú皇鞘裁纯鞓?、輕松的事。

  ◎ 因為生活總是有得有失,一味抓住小利就會失去大利;而為了得到大利,作為“得到的成本應(yīng)該肯失去小利的。這個道理用于為人處世:如果你要仇人就表現(xiàn)得比你的朋友優(yōu)越;如果你要朋友就讓你的朋友顯得比你優(yōu)越。當(dāng)你處處壓倒別人的時候,也就是你的人際關(guān)系要出問題的時候。并不是你的表現(xiàn)錯了,而是你的生活理念錯了。你存在的方式讓他人感到是一種威脅,不舒服。因此,適當(dāng)?shù)匕炎约很浫醯囊幻姹┞督o別人,是避免傷害的最好辦法。

  ○ 包容:人要有“江納百川“的胸懷就是包容。

  ◎ “江納百川,有容乃大;壁刃千尺,無欲則剛?!薄盁o欲則剛”是一種“人到無求品自高”的精神境界?!皠偂蹦朔秸?,并不一定脾氣大。上等人有本領(lǐng)沒脾氣,中等人有本領(lǐng)有脾氣,下等人沒有本領(lǐng)脾氣大。這里的“剛”是指本領(lǐng)無脾氣的上等人而言的。

  ◎ “江納百川,有容乃大”含意有二:

  其一,寬厚博大。容百川于腹中,即中國人常說“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

  其二,兼容并蓄。江納百川,泥沙俱下,其中免不了藏污納垢,而貴在兼容。一個人可以堅守自己的道德操行,但對他人要寬容、包容,更不可能要求別人與你遵守相同的人生價值觀。

  包容是一種美德,顯示了一個人的度量、力量和自信。能容“偉大”,亦能容“卑微”;能容“高尚”,亦能容“平淡”。

  ◎ 水至清無魚,人至純無友。

  ○ 理解:設(shè)身處地替他人著想。

  ◎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利益沖突。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這種利益是私利,但絕不能簡單用自私來形容),因而處理問題的立場、方式方法和主導(dǎo)思想也就各不相同(這種不同往往又無明顯的是非之別)。

  ◎ 鮑管之交。

  ◎ 相互理解的原則還包括利用人性來管理心靈。人皆趨利避害,希望別人贊揚,害怕別人指責(zé)。人性的表現(xiàn)是:做錯事的人只會怪別人,而不會怪自己,我們自己也如此。因此,當(dāng)你要批評人時要明白,批評就象家鴿,它總會回來的。當(dāng)你準(zhǔn)備批評、指責(zé)別人時,可能會由于為自己辯護的心態(tài)作用,被批評的人會返過來指責(zé)你的。理解他人就要學(xué)會讓人他人保住面子,哪怕是孩子。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顧及自己的面子。你讓他人保住面子,他人就會讓你保住尊嚴(yán)。

  ●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最難得的美德。人只有先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別人。

  ◎ 在兩人爭吵時,回避沉默是最優(yōu)雅的武器。回避不是怯懦,而是智能,沉默不是無能,而是有心計。面對你的回避和沉默,對方會亂了方寸。因為你反擊對方的武器是他感到陌生或意料之外的。

  ◎ 自我控制能力是培養(yǎng)、修煉而來的,真正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水平。但是“自我控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的確很難。

  ◎ “反求諸已”是儒家的一個很重要的立身原則。所謂“反求諸已”,就是“內(nèi)省”,即反思自我。與人相處:“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對自己要求嚴(yán)格,對別人的錯誤責(zé)備起來不要像對自己一樣嚴(yán)厲,要給予寬諒,那么怨恨就少了。只問自己應(yīng)對人如何,不要求別人對你如何。

  ◎ 人學(xué)會控制自我的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爸艘祝央y”。人天生具有的自衛(wèi)心理、競爭心態(tài)和榮譽感,因而不敢也不大愿意面對自己的弱點。自知之明是需要坦蕩的襟懷和無私的勇氣的。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道家也提倡“知”,并給“自知”的品格以很高的地位:“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信”的內(nèi)涵品格

  ◎ “信”是人格的自我升華?!靶拧庇小白孕拧焙汀靶湃恕眱芍睾x?!白孕拧本褪菍ψ约撼錆M信心,有不屈的精神和不怕失敗的勇氣和信念?!靶湃恕庇址譃橄嘈潘撕捅蝗诵刨噧煞矫妗V挥邢嘈潘?,才會為之忠心耿耿,肝腦涂地。所以“信”與“忠”又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被人所信也會帶來“涌泉相報”,但獲取他人信任的正規(guī)渠道是“誠”而非其它。

  ◎ “誠”與“信”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靶拧焙汀氨恍拧笔腔拥模彩强梢韵嗷ゼ畹?。當(dāng)一個人感到自己真正被人所信賴時,由于被感動,“不忠”會變成“忠”,“誠信”自“信”起。反之,如果經(jīng)常懷疑一個對自己忠實、誠信的人,不信任會磨損“忠誠”。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過,這句老話已被現(xiàn)代人修改為:“用人必疑,疑人要用”。“用人不疑”,就容易上當(dāng)受騙:“疑人不用”,就會無人可用??雌饋?,一切都要因人而異。

  ● “敏”的內(nèi)涵品格。

  ◎ 孔子曾自謙地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仁者不憂”是說有仁德的人沒有憂煩,只有快樂。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縱然一時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坦然處之。每個人都有煩惱、憂愁,而仁者的修養(yǎng)可以超越物質(zhì)環(huán)境的拘絆,達到“樂天知命”的無憂境界,即“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智者不惑”是說真正具有高度智能的人,沒有什么迷惑懷疑的,一切坦然于心中。

  ◎ “勇者不懼”是說只要公義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蕩,人生沒有什么可恐懼的。

  ◎ 孔子認為,聰明的人不一定是仁者(有修養(yǎng)的人),仁者(有修養(yǎng)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 《智謀大全》的作者馮夢龍說:人要有智能,猶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沒有水就會干涸,人沒有智能就是行尸走肉。

  ◎ 在中國文化中,智能和聰明是有區(qū)別的。智能乃上智,聰明乃下智。智能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聰明,什么時候不該顯露自己的聰明;而聰明的人只知一味地顯示自己的聰明;聰明的人無時無刻忘不了向別人昭示自己聰明的大腦,但卻丟了腦袋,而智能的人則知道首先保護自己。中國歷史上智能莫過于箕子,聰明莫不過楊修,但一者盡天年,一者被殺了頭。

  2、“剛”、“毅”、“木”、“納”

  ● 剛,乃無私;毅,乃果敢,有絕斷;木,乃質(zhì)樸;納,乃語言遲鈍。

  ● 孔子把“木”的品格看作仁者品格,是由于木質(zhì)樸、暢達、通順,軟硬適度,很符合“溫而厲,威而猛,恭而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分寸。子貢曾問孔子,在學(xué)問和為人處事上,子路過于爐火純青,而子師又有點欠火候,兩者相比是不是子路更好一點呢?

  ● 子貢問孔子:——“過猶不及”。

  ● “質(zhì)勝文則史,文勝質(zhì)則野,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 “中庸”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方法。它要求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止于至善。與人相處:“交友之道,忠告而善道,不可則止,莫自辱焉”。

  ○ 交友之道

  ○ “寵辱不驚”的品格修養(yǎng)。

  ● 老莊尚木、尚水。

  ○ 莊子以木喻人生。

  ○ 道家上善若水:即水是世界萬物中最好的。水是最“柔”的,東堵西流,西堵東流;水又是最“堅”的,水可以從沙漠中涌出,洪水來了沖跨萬物;水不與高山樹木論長短、爭高低,水往低處流,但水卻無處不到,無處不有。水的品格體現(xiàn)了道家以柔克剛的哲學(xué)理念。

  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企業(yè)家修養(yǎng),也是為人處世的準(zhǔn)則。它體現(xiàn)了東方文化中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而不相?!钡纳娓偁幱^。

  ● 東西方競爭理念比較。

  ○ “不相害”,“不相?!迸c肉弱強食、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

  ○ 后退一步自然寬,贏之有形與無形。

  ○ 東方氣功與西方拳師。

  ○ 下跳棋的哲學(xué)。

  結(jié) 束 語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修養(yǎng)的人在一起很和睦,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沒有修養(yǎng)的人在一起整天爭吵不休,矛盾重重,但每個人都無獨立思想,易受他人影響?!熬犹┒或?,小人驕而不泰”。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很舒泰(度量寬宏、胸襟開闊、光明爽朗)。但態(tài)度絕不驕傲;沒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既驕傲又自卑,而且心境也不泰然。對于小人來說,不僅“立人”難,“立已”亦難。

  “器小易盈”: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高出他的修養(yǎng)。

  儒家思想對做人的影響

  孔子姓孔名丘,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魯國。他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很有影響的教師,是創(chuàng)立私學(xué)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言論集《論語》,就是由他的學(xué)生們編纂而成的??鬃娱_創(chuàng)了儒家學(xué)派,他以自己對道德的理解去詮釋經(jīng)書,并在個人與社會、人與天、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

  關(guān)于政治,孔子強調(dià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關(guān)于品德,孔子強調(diào)仁和義,尤其是仁??鬃犹岢鋈收邜廴?,一個人對別人懷有仁愛之心,才能完成他作為人的使命。關(guān)于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盡己為人謂之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謂之恕。"忠"和"恕"的做人原則也就是"仁"的原則,一個人按照"忠"和"恕"的原則去行事為人,也就是在"仁"的方面的實踐。關(guān)于知命,孔子主張做自己認為應(yīng)當(dāng)做的事情,其價值也就在"做"之中,并不是為了要達到什么目的。如果做了應(yīng)當(dāng)做的,在道德上便已釋然。能夠做到這樣,人就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關(guān)于心靈修養(yǎng),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正好印證了孔子本人心靈修養(yǎng)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他在人生最后階段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學(xué)派取古代文明之精華,形成了一個文明傳統(tǒng),因此,他被后人尊崇為"至圣先師"。以上所言,在馮友蘭先生所著的《中國哲學(xué)簡史》一書中均有精辟的闡述。

  《論語》、《孟子》、《大學(xué)》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書,這四部書被稱為"四書"。在儒家的"四書"中,詮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即仁、義、禮、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礎(chǔ);義是做人的氣節(jié);禮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導(dǎo)。

  "仁"是做人的基礎(chǔ),人做得好與不好,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仁"。

  有一天,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問孔子何為仁德,孔子說:"約束自己,使言論行動都合乎禮儀就是仁。一旦堅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會推崇你為仁人。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還憑別人嗎?"顏回道:"請問行動的綱領(lǐng)。"孔子答:"不合禮制的事不看,不合禮制的話不聽,不合禮制的話不說,不合禮制的事不做。"顏回說:"我顏回雖然遲鈍,但一定要把您剛才講過的話當(dāng)成座右銘。"(先秦《論語·顏回》)關(guān)于仁德,孔子還對另一個名叫子張的弟子說過這樣的話:"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子張問他哪五者,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先秦《論語·陽貨》)

  由此看來,孔子倡導(dǎo)的"仁"包含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恥、知善惡、自重自愛,有強烈的榮辱感,還包括為人真誠、博愛、寬厚待人等等。

  孟子說:"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離婁下》)孟子的話,又對孔子關(guān)于仁的觀點作了補充。

  孔子十分強調(diào)做人要仁,并且嚴(yán)格區(qū)分"義"和"利"。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行義而不謀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國,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一直傳承到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定仁是做人的基礎(chǔ),也就是一個人的本質(zhì),一個人的所有的德性。仁與不仁,是衡量一個人品德修養(yǎng)優(yōu)劣的象征。

  "義"指的是做人的氣節(jié)。義是一種絕對的道德觀,也就是指道義以及符合道義的行為。"義"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崇尚的一種精神。"義"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義之財;"義"的氣節(jié)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義"的境界在于敢不敢為正義獻身。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先秦《論語·述而》)孔子的意思是說,吃粗食,喝涼水,睡覺時彎著胳膊作枕頭,也有不少樂趣。干不正當(dāng)?shù)氖露玫降母缓唾F,對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云??资ト藢αx的界限可謂分明。

道家做人的道理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說:天地之間至高至極的善可以用水來形容。水具有滋潤萬物的不變本性,而與萬物毫無利害沖突;水具有寬廣的的胸懷,甘居眾人所惡的卑下、垢濁的地方。所以水之善接近于“道”了,居處適應(yīng)于任何之地,心靈沉靜有如深淵,施恩于物以仁而行,出言必然守信,做事能方能圓,行動善擇時機。正是由于不與人爭,所以永遠也不會有什么過失。 

  在自然界的萬物中老子最贊美水,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對水贊譽有佳??鬃拥摹白釉诖ㄉ显?,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有一個特點就是謙下不爭,自己做了很多還能時刻的提醒自己不居功,不去為自己爭太多東西,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只求奉獻不求回報。有一次孔子觀賞向東流去的河水時,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觀賞它,這是為什么?”孔子說:“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給各種生物而無所作為,好像德;它流動起來向著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動的規(guī)律,好像義;它浩浩蕩蕩沒有窮盡,好像道;如果有人掘開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隨即奔騰向前,好像回聲應(yīng)和原來的聲音一樣,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滿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軟地所有細微的地方都能到達,好像明察;各種東西在水里出來進去地淘洗,便漸趨鮮美潔凈,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萬折而一定向東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觀賞它?!睆纳厦嫖覀兛梢钥闯隹鬃訉λ睦斫庖埠屠献佑挟惽ぶ?。 

  老子在這一篇里通過水也闡述了人應(yīng)該具備的七個品格,我覺的非常的有道理,雖然字不多但卻是字字真言。 

  第一個品格是居善地。就是能適應(yīng)任何的情景,人要有很強的適應(yīng)能力,知道在哪個山唱哪首歌,能時刻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個連自己的位置都找不道的人,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易經(jīng)開篇說:明象位,立德業(yè),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適應(yīng)自己的位置才能立德立業(yè)。 

  第二個品格是心善淵。就是心靈沉靜有如深淵,用現(xiàn)在的解釋就是一個人的情商要高、心胸要大,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平常心,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懊悔不已,也不應(yīng)該因為一點成就而得意忘形。 

  第三個品格是與善仁。施恩與物以仁而行,對人要仁義,與人交往要和善親切。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時刻注意我們的面象,你一臉苦相是很難與人交流的。 

  第四個品格是言善信。出言必守信,說出去的話要算數(shù),不能出爾反爾。要么不說,要么說了就要言出必行。 

  第五個品格是正善治。以正謀求清平,做大事要走大道,走小道只能做小事,走邪道只能做邪事。 

  第六個品格是事善能。要能方能圓,能屈能伸,做事才能做得成功。 

  第七個品格是動善時。在行動的時候要選擇最佳的時機,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行動。當(dāng)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要審時度勢,做事該動則動,該止則止,不會輕舉妄動鑄成大錯,也不會呆若木雞錯失良機。 

  最后老子還給出了一個做人的原則:夫唯不爭,故無憂。人想要自己不犯任何的錯誤,只有奉獻不爭才真正能做的到。 

  行動指南:在行事和做人的過程中要像水一樣謙下不爭,對待工作要有所為,對待收獲要有所不為。

佛家做人的道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xué)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dāng)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dāng)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nèi)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xué)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yè)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dāng)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 當(dāng)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yīng)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dāng)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三一、當(dāng)你未學(xué)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dāng)你學(xué)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xué)學(xué)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xué)學(xué)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yī)生難醫(y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dāng)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墒侨藗冎了蓝歼€在執(zhí)著與追求。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dāng)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zāi)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六十、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六一、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六四、當(dāng)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六五、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六六、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zé)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zé)任。

六七、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六八、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七十、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七一、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七三、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七七、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七九、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八十、能為別人設(shè)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zhǔn)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八二、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八三、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八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yán)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八五、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八六、人不是壞的,只是習(xí)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八七、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八八、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八九、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dāng)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dāng)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dāng)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九十、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九一、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xiàn)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九四、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九五、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九六、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九七、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yán)你自己。

九八、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一○○、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一○一、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二、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一○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四、當(dāng)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fā)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一○五、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一○六、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七、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一○八、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一○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只要面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一一三、學(xué)佛就是在學(xué)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缺點。

一一八、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一二○、學(xué)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dāng)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zhí)著心。

一二三、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一二四、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辦?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zhí)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愛他,那么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一二八、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醫(y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一三○、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zhí)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一三二、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fā)覺他的優(yōu)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yǎng)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誠實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yōu)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yǎng)。

一三九、無事莫把閑話聊,是非往往閑話生。

一四○、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過于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

一四二、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一四四、壞孩子,父母總是比較操心。所以對于罪業(yè)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yīng)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yīng)該遠離他舍棄他。

一四五、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當(dāng)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zhí)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種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種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一五○、不要刻意去曲解別人的善意,你應(yīng)當(dāng)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當(dāng)然的。

一五二、我的財富并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xué)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

一五四、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一五五、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是各人飽,各人生死是個人了。

一五六、看輕別人很容易,要擺平自己卻很困難。

一五七、人類最大的錯誤,在于不敢承擔(dān)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準(zhǔn)備結(jié)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xué)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圓滿的婚姻,幸福只是來自于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FONT>

一六○、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結(jié)果,才能評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一六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xiàn)在。

一六五、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一六六、當(dāng)你明天開始生活的時候,有人跟你爭執(zhí),你就讓他贏,這個贏跟輸,都只是文字的觀念罷了。當(dāng)你讓對方贏,你并沒有損失什么。所謂的贏,他有贏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謂的輸,你又輸?shù)绞裁??失去什么?/FONT>

一六七、我們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費在文字語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yīng)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墒俏覀儾荒芤虼硕骱迍e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一七○、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xué)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學(xué)佛,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一切苦海中的眾生。

一七三、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dāng)做菩薩來看。

一七四、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xué)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對方的權(quán)勢大,財富大,氣力大,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負了你,對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認為他的本性和我一樣,只是一時糊涂,或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受到熏染罷了,你不必與他計較,能在這樣的情況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們放眼從累生歷劫去看,那么一切的眾生,誰不曾做過我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戚眷屬?誰不曾做過我的仇敵冤家?如果說有恩,個個與我有恩;如果說有冤,個個與我有冤。這樣子我們還有什么恩怨親疏之別呢?再就智慧愚笨來說,人人有聰明的時候,也有愚癡的時候,聰明的人可能變愚癡,愚癡的人也可能變聰明。最壞的人,也曾做過許多好事,而且不會永遠壞;好人也曾做過許多壞事,將來也不一定會好。如此我們反覆思索,所謂的冤親、賢愚,這許多差別的概念,自然就會漸漸淡了。這絕對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壞,而是要將我們無始以來的偏私差別之見,以一視同仁的平等觀念罷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一七八、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一七九、當(dāng)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yè)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恨。

一八○、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一八一、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