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用語法分析法翻譯文言疑難句子 采用語法分析法翻譯難度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確定句子的謂語。 1.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如果確定出來的謂語是名詞,則屬于名詞活用作動詞,如“范增數(shù)目項王”一句的謂語“目”是名詞,應(yīng)翻譯為動詞:“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動詞謂語或形容詞謂語,可能屬于下述三種情況中的一種: (1)如果是判斷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詞“乃”“則”“即”“皆”等表示判斷。 (2)如果是無標(biāo)志判斷句,如“劉備,天下梟雄”,則找不到謂語。 (3)有的句子省略了謂語,如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句子中,第二句“其”字之前就省略了謂語“擇”。 【特別提醒】如果找出來的謂語處于一句話的開頭,這句話可能是謂語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語。如果能在謂語之后找到主語,屬于謂語前置句,反之則省略了主語。如:“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句子的謂語是“宜”,主語是“百姓之謂我愛”,屬于謂語前置句,整句話譯為:“百姓說我吝嗇是應(yīng)該的了?!庇秩纭缎帕昃`符救趙》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謂語是“在”,賓語“安”前置)、《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開頭、主語之前,屬于前置的謂語。 第二步:分析謂語之前的部分。 1.在句子開頭部分找主語: (1)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如果確定出來的主語是動詞、形容詞,則屬于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①“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钡谝痪渲行稳菰~“小”“大”處于主語的位置,活用作名詞,譯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钡诙渲袆釉~“至”處于主語的位置,活用作名詞,譯為“到的人”。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語,是省略了主語。如在“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中,“度我至軍中”一句的謂語“度”處于句子開頭的位置,屬于上述“特別提醒”中所說的第二種情況——省略了主語(被省略的詞是“公”)。 【特別提醒】找到主語后,要考慮是否存在主語的定語后置的情況。定語后置的句式一般為“中心詞+后置定語+者”。如:“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本渥拥闹^語是“倚”“和”,“客”作整句話的主語,“有吹洞簫者”作主語的定語并后置。 2.在謂語之前找狀語: (1)如果狀語是名詞,為名詞活用作狀語。如“相如廷叱之”的謂語是“叱”,主語是“相如”,“廷”是名詞活用作狀語,譯為“在朝廷上”。 (2)如果是介賓短語作狀語,有可能存在介詞的賓語前置的情況。如:“微斯人,吾誰與歸?”在“吾誰與歸”一句中,謂語是“歸”,主語是“吾”;介賓短語“誰與”作狀語,正常語序應(yīng)為“與誰”,即賓語“誰”前置到了介詞“與”之前。 (3)如果謂語之前出現(xiàn)介詞,而介詞之后無對象,這是省略了介詞的賓語。如“豎子不足與謀”,“謀”作謂語;“與”是介詞,它后面省略了賓語“之”,“與(之)”構(gòu)成介賓短語作“謀”的狀語。 (4)看謂語動詞之前是否出現(xiàn)數(shù)量詞。如有數(shù)量詞,翻譯時視情譯為狀語、補語、定語。如:(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中“一鼓作氣”一句,謂語是“鼓”,句中的“一”作狀語,譯為“第一次”。同理,“再”“三”分別譯為“第二次”“第三次”。(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薄膀U驥一躍”“駑馬十駕”的正常語序應(yīng)為“騏驥躍一”“駑馬駕十”,“一”“十”作補語,分別譯為“一次”“十天”;而在“不能十步”一句中,“十”作賓語“步”的定語(“不能”后面省略了謂語“躍”)。整句話譯為:“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劣馬拉車十天(也能走很遠),(它能)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FONT> 第三步:分析謂語及謂語之后的部分。 1.在謂語之后找賓語: (1)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如果確定出來的賓語是動詞、形容詞,則屬于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1)“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第二句中形容詞“強”處于賓語的位置,活用作名詞,翻譯為“強大的勢力”。(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钡诙渲袆釉~“亡”“北”處于賓語位置,活用作名詞,譯為“逃跑的軍隊”“敗北的軍隊”。 (2)謂語后出現(xiàn)名詞、代詞時,它不一定作賓語,這時要考慮謂語之后是不是省略了介詞(如“于”“以”等字)。如省略了介詞,這個被省略的介詞和它后面的名詞(代詞)往往構(gòu)成介賓短語作補語,或成為后置的狀語。如:(1)“今以鐘磬置水中”,句子的謂語是“置”,它后面省略了“于”字,“(于)水中”構(gòu)成介賓短語作補語,整句話譯為“現(xiàn)在把鐘磬放(在)水中”。(2)“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本渲小皯?zhàn)”字后面分別省略了“于”字,“(于)河北”“(于)河南”分別作“戰(zhàn)”的狀語并后置,整句話譯為:“您(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FONT> (3)考慮是否存在賓語的定語后置的情況,它的格式一般為“中心詞+之+后置定語”。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本渥拥馁e語分別是“爪牙”“筋骨”,“利”和“強”分別作它們的定語并后置,整句話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健的筋骨。” (4)看是否省略了賓語。在句子中找不到賓語,可能屬于以下兩種情況中的一種:①謂語是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本身不能帶賓語,導(dǎo)致句子無賓語。如“趙嘗五戰(zhàn)于秦”一句,主語是“趙”,謂語是不及物動詞“戰(zhàn)”,無賓語。②省略了賓語。如在“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中,“告”字之后就省略了賓語“之”。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一句話的最后一個詞是動詞,很有可能省略了賓語。如“江萬里隱草野間,為游騎所執(zhí),大詬?!薄按笤崱币痪渲械摹霸崱笔羌拔飫釉~,它后面省略了賓語“游騎”。 【特別提醒】有的句子會將賓語提到謂語之前,這就需要考慮所翻譯的句子是否存在賓語前置的情況。賓語前置一般有三種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余”前置。(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如“沛公安在?”賓語“安”前置。(3)用“之”或“是”作為標(biāo)志詞(“之”“是”均無義,不用翻譯)將賓語前置。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中賓語“句讀”“惑”前置,“唯兄嫂是依”中賓語“兄嫂”前置。 2.分析謂語: (1)聯(lián)系已找到的主語,判斷謂語是否要譯為被動意義,即判斷句子是不是被動句。如果主語承受動作,為被動句,謂語要譯為被動意義。如“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的謂語是“笑”,主語“吾”承受“笑”這一動作,“笑”應(yīng)譯為“被譏笑”。 (2)聯(lián)系已找到的賓語,判斷謂語是否屬于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三種特殊用法中的一種。如:(1)“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謂語是“綠”、賓語是“江南岸”,“綠”屬于使動用法,譯為“使……綠”。(2)“孔子登泰山而小魯”的謂語分別是“登”“小”,賓語分別是“泰山”“魯”,其中“小”屬于意動用法,譯為“認為……小”。(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謂語分別是“哀”“鑒”,“哀”屬于為動用法,譯為“為……哀傷”;“鑒”屬于意動用法,譯為“把……作為借鑒”。 3.看句末: (1)如果句末出現(xiàn)“介詞+名詞(代詞)”的情況,有兩種可能:①狀語后置。如“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的“于泰山”“于鴻毛”屬于后置的狀語,翻譯時要將他們放回到謂語“重”“輕”之前。②作補語。如“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中的“于堂上”,作謂語“坐”的補語。 (2)看句末是否有“也”字。如果句末出現(xiàn)“也”字,且是判斷句,在翻譯時就要加上“是”“不是”一類表示判斷的詞。如前面所舉的“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翻譯時就要加上肯定判斷詞“是”。 上述語法分析法三步中所列的各條,涉及到文言文中的各種詞類活用現(xiàn)象,涉及到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高考要求掌握的四種文言特殊句式,基本涵蓋了文言句子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句式情況,乍看有些難理解,但結(jié)合具體句子使用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能做到熟能生巧,幫助大家提高得分率。 為幫助大家加深理解,現(xiàn)舉一個高考題中的疑難句子用語法分析法進行分析。原題選文片段如下: ……及漢兵敗,孫復(fù)竊兒走渡江,遇僨軍【注】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逾年達太祖所。孫抱兒拜泣,太祖亦泣,置兒膝上,曰:“將種也?!辟n兒名煒。(【注】僨軍:潰敗的軍隊。) 在要求翻譯的畫線句中,“遇僨軍奪舟棄江中”一句翻譯難度較大,需采用語法分析法翻譯: 第一步,確定句子的謂語:“遇”“奪”“棄”。 第二步,分析謂語之前的部分:第一個謂語“遇”是句子開頭的第一個字,根據(jù)上述“確定句子的謂語”一步“如果謂語處于一句話的開頭,這句話可能是謂語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語”的提示,可知這句話省略了主語“孫”。 第三步,分析謂語及之后的部分:(1)找賓語。根據(jù)上述“找賓語”一步中“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后出現(xiàn)名詞、代詞時,它不一定作賓語,這時要考慮謂語之后是不是省略了介詞”的提示,分析后可知第二個謂語“奪”之后的詞“舟”是名詞,作賓語;第三個謂語“棄”之后的詞“江中”雖然是名詞,但這里省略了介詞“于”,“于”字和“江中”構(gòu)成介賓短語作“棄”的補語。補出省略成分后,句子應(yīng)為“(孫)遇僨軍奪舟棄(于)江中”。(2)分析謂語。第三個謂語是“棄”,根據(jù)上述“分析謂語”一步中“聯(lián)系已找到的主語,判斷謂語是否要譯為被動意義”“聯(lián)系已找到的賓語,判斷謂語是否屬于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的提示,分析之后可知主語“孫”承受“棄”這一動作,“棄”要譯為被動意義即“被拋棄”。 根據(jù)以上分析,這句話應(yīng)譯為:“(孫氏)遇上潰敗的軍隊搶走了小船(并)被拋棄(在)江中?!闭麄€畫線句翻譯為:(孫氏)遇上潰敗的軍隊搶走了小船(并)被拋棄(在)江中,(她)(憑借)斷木漂浮進入蘆葦叢中的小洲,采摘蓮子喂養(yǎng)小兒,七天都未死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