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家長們大都會陪孩子讀書,但你會正確的陪讀嗎?這些錯誤的方式要注意哦! 家長陪孩子閱讀的三種錯誤方式—— 一、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不斷提問: 一些家長會因為擔心孩子不認識字或者是看不懂故事而頻頻打斷孩子的閱讀,問一些諸如“你覺得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你看的書里有沒有沒學過的字???”之類的和閱讀本身并無多大關(guān)系的問題,這一來會造成孩子在閱讀中的心理壓力,二來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然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就盡量不要去多問,而是自己也找一些書看,給孩子一個安靜而安定的閱讀環(huán)境,才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是孩子主動在閱讀中向你提問,也不要急于回答,而應該鼓勵孩子,以反問句的形式,如“你覺得這個人是怎么樣的呢?要是換作是你,你會怎么辦呢?”之類,來促進孩子自己的思考。 二、讓孩子讀注音版的讀物: 一些家長為了讓識字不多的孩子也能看一些文字量大的讀物,就購買注音版的讀物給孩子閱讀,但是,注音版的讀物實際上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識字興趣,因為如果孩子是以拼音為基礎(chǔ)來閱讀一本書的,他肯定會把主要的注意力用于看拼音而非看文字上,并進而產(chǎn)生“不看字也照樣可以讀書”的概念,所以,對識字不多的孩子,正確的做法是,購買圖文結(jié)合較緊密的圖畫書,由大人先給孩子讀這些書,再讓孩子自主閱讀,這樣可以讓孩子先由理解故事再過渡到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記住文字,而且圖畫書的文字量通常不會很大,而情節(jié)又大都比較生動,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最能調(diào)動閱讀興趣的。 三、讓孩子寫讀后感: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閱讀理解能力已經(jīng)很強,但是文字表達能力尚處于初級階段,這個時候他或許已經(jīng)可以自己編故事,或者是復述一個故事,但卻未必能講出一個故事的所謂“思想內(nèi)涵”,在這樣的條件下讓孩子去寫讀后感,只會令孩子因為感覺表達不出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而增加煩躁感和對讀書的畏懼心理,因此讓一年級的孩子讀書是切不可加入寫讀后感這樣一類的條件的,如果是學校規(guī)定也沒辦法,只能告訴孩子你讀書的時候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但家長本身千萬不可再給孩子增加這種負擔。不過,并非不寫讀后感就是只讀書,什么別的也不能做,一年級的時候其實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讀書記錄,增加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