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朋友越多越好 我們知道,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固定交往的朋友有多重要。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狀態(tài),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問題。能夠維系較長時間的友誼,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您也不必太擔心。 誤區(qū)二:孩子大聲說話,能給人開朗的感覺,這就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并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chǔ),例如彼此真誠對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系友誼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誤區(qū)三:孩子還小,禮貌不周全沒關(guān)系 孩子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際關(guān)系。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tài)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qū)四: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guān)”,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讓孩子學會和家人和諧相處是他人際交往的基礎(chǔ)。 誤區(qū)五:孩子應(yīng)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jié)交“聰明”的小朋友,這些家長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其實,這些家長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zhì)也應(yīng)該學習。上面的測試題中還提到,孩子應(yīng)該對處于弱勢的人(如乞丐、流浪漢)表示應(yīng)有的尊重,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qū)六: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xiàn)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個媽媽虛榮心很重,每當她帶著孩子見到熟人,孩子還沒有說話,媽媽就先開了口:“我們家孩子膽子比較小,內(nèi)向,羞怯。”其實,媽媽就是擔心孩子說話笨嘴笨舌,說得不得體而讓她沒面子。這樣一來,孩子本來想要說的話也不敢講出口了。 |
|
來自: 越秀區(qū)桂花崗 > 《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