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坤學隨筆》之十一 維 坤維經(jīng)
序 葉曼教授在講《管子》時,為我們詮釋了“國有四維”全新之道理。隨筆記來,浮想聯(lián)翩,便有了《坤維經(jīng)》如下之思緒。
坤維經(jīng)·本識卷第一
維者,人生之綱、支柱、之關鍵是也。學《管子》而悟之,女子之四維者,禮義廉恥也。 禮者,理也,合理是也。禮不逾節(jié),各安其位(逾,音yú讀“魚”,越過、超過是也。節(jié),即節(jié)度,指規(guī)則、法則。各安其位,指各自恪守本色范圍,正當生長。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guī)范)。 義者,宜也,合宜、適宜是也??芍v義時,義不冒進,勿違正道,切無投機取巧,切無冒失前進。人者,無全知全能,智慧能力有限,各有所宜而適之,曰義也。所宜按能而做,義之道也。投機取巧,抄小路,跨越所位之限,不義之道也。做之能做,做之所應,做之所宜之事,各司其位,各盡其職,百工百勝(有義,就不會妄求冒進)。 廉者,正也,非常正,正正經(jīng)經(jīng)是也。正不隱惡,則行自全,其道乃昌(不隱惡,即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錯便改,無則加勉)。 恥者,止也。能止,不從枉(枉,即壞,不正當),不隨壞,則邪事不生,其生乃旺。知始而不知止,其道乃亡(有恥,就不會學壞。隨壞,趨從壞人)。 此四維,一維少則身不正,二維少則心靈危,三維少則行難順,四維少則人生難有其福。不正可正也,??砂惨?,難順可成其順也,難能幸福不可復錯也。
坤維經(jīng)·釋疑卷第二
坤維經(jīng)·釋疑卷·有禮章第一 是??!我理解“禮”,首先是“理”的踐行過程,其次是“敬道”之表現(xiàn)。為女子者,貴在有禮有節(jié)。節(jié),首先是節(jié)度(即行為準則)守得好,節(jié)制、約束得恰當,其次才是禮儀之規(guī)范。反之,光注意了禮儀上的舉止,卻沒有節(jié)操上的支持,這“禮”之,是否本末倒置了呢? 我體會到:“禮”是德之心、德之本。試想:德之再好,無“理”便難好了。所以,“知書達理”之“明理”,便成了中華女子的一個良好形象。德之再好,無“敬”便難好了。所以,“知書達禮”之“有禮”,便成了中華女子的又一個良好形象。 有理之人不見得處處有禮數(shù),然有禮者必然要懂理、知理、守理。 中華民族所說的“禮”,是人們德行的規(guī)范,故稱之為禮數(shù)、禮法。故古人有云:夫禮,德之范也。禮數(shù)和禮法是教人遵從長輩和官長的意愿,教誨開導比自己年輕的同輩和晚輩的依據(jù)和準則,使之能夠自愿履行人際之間的規(guī)矩,故云:教人遵上訓下,履行人倫規(guī)矩也。 不知禮,無以立。禮之體,敬為主。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上則優(yōu)賜有加,下則鞠躬盡瘁,禮行于君臣矣。定省溫凊,出告返面,禮行于父子矣。外內(nèi)位正,和而有別,禮行于夫婦矣。長幼有序,伯友仲恭,禮行于兄弟矣。樂群敬業(yè),毋相聚以邪談,禮行于朋友矣(凊,音qìng讀“靜”,指涼)。 禮以誠敬為體,以威儀為用,以中正為則,以謙讓為主。本天效地,不失乎人倫規(guī)矩?!墩撜Z·顏淵》記載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子路》記載孔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論語·顏淵》記載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倫常日用之間,無時無地,不立于禮,非禮無行也。南宋浙東思想家呂東萊曰::“夫禮也者,所以定尊卑、明貴賤、辨等列、序少長、習威儀。人所不能外其規(guī)矩者也。而況朝廟祭獻,非禮不能昭其誠;冠婚喪祭,非禮不能盡其情;賓朋酬酢,非禮不能表其敬?!?SPAN> 禮之為用,豈可須臾離乎?人能以禮制心,則奸盜詐偽之端必不作。人能以禮制事,則犯上作亂之事必不為。故禮也者,持身涉世之要端,亦即治國平天下之大經(jīng)大法也。 女子之禮,以順為正,謹飭身心,慎修名節(jié),溫柔卑順,則為人有禮矣。恭肅端莊,則持身有禮矣。在家則盡其禮以事父母,出嫁則盡其禮以敬公婆,有子則盡其禮以教兒女,謂之三盡禮。在家助父,出嫁助夫,夫死助子,謂之三助。其德言容功,謂之四德,尤所當知,宜深修之。婦德尚靜正。婦言尚簡婉。婦容尚閑雅。婦功尚勤慎。四德備則禮備。雖才拙性愚,家貧貌陋,不能累其賢。四德亡則禮亡,雖奇能異慧,貴位芳姿。不能掩其惡。事人以禮,守身以禮,正家以禮,教子以禮,方得為巾幗完人。否則悍妒淫僻,無所不為。禍夫家,羞母族,將無地自容矣。為女子者,尚其以禮為大防哉。至于班昭著《女誡》,徐后垂《內(nèi)訓》,若華著《女論語》,王氏述《女范》,皆女子之深明于禮者也?!?SPAN>
坤維經(jīng)·釋疑卷·有義章第二 我理解“義”,首先會想到秦叔寶,想到他那些義友,如單雄信等人。也會想到關羽,想到放關羽走的曹操。有義之人,首先是一位“挺仁義的”人,講理、明理、有禮;其次是一位與人相宜的人,而不是一位與人相惡之人。相宜,必相益。 古人云:夫義,德之宜也?!墩f文》曰:義,己之威儀也。古者書儀為義,書義為誼。義之本訓,謂禮容威儀出于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制也。義字從羊,與善美同意。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比剩诵囊?。義,人路也。是故見得思義,見利思義,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墩撜Z·陽貨》記載孔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薄睹献印るx婁上》曰:“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薄墩撜Z·季氏》記載孔子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毙辛x以達其道,則無往而不咸宜矣?!?SPAN> 義者,所以處事也。凡人作事,須處處合乎天理,順乎人情。五倫之中,無時無地不能離義也。女子之義,閨貞自守,克盡女道。父母弟昆,力為維護,是謂義女。出嫁相夫,孝事公婆,和睦妯娌,感化鄉(xiāng)鄰,是謂義婦。夫亡守節(jié),撫孤教子,是謂義母。 《論語·里仁》記載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SPAN>《論語·為政》記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薄墩撜Z·述而》記載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朱子集注引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學必講而后明,見善能徙,改過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茍未能之,圣人猶憂,況學者乎?” 宋代名相呂蒙正曰:五倫八德,非義莫能成。父子無義,則瀆倫之事興。君臣無義。則僭竊之亂作。兄弟無義。則蕭墻之禍起。夫婦無義。則離異之端兆。朋友無義,則傾陷之機伏。故義者,至剛至正,有嚴有法,無偏無黨。義之所在,懔若春雷,肅若秋霜,而不可犯。其規(guī)矩至嚴,準繩至正,無物不可,無時不然。義固不止于一二端見也?!?SPAN> 女子之義,當以名分所在,各盡其責。盡其責所當盡,即為盡義。本乎自然之性。而出乎相感之情。其志也潔以貞。其行也勤以固。刀鋸在前?;⒗窃诤?,一若無所聞知,悍然而無所慮,恬然而無所疑,百折不撓之概,直足以懾鬼神而破金石。皎乎若日星之炳而不可及,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浩乎若江海之淵而不可窮,懔乎若宗廟之嚴而不可瀆,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至若命之不榖,時與愿違。朱顏無自免之方,白刃豈甘心之地。然而一死之外,更無他圖,則舍生取義,亦足多矣。
坤維經(jīng)·釋疑卷·有廉章第三 我理解“廉”,首先會想到那些不貪不占,兩袖清風的人士來。這個“廉”字,屬于形聲字,本義為廳堂的側邊。后來,人們稱有節(jié)操,不茍取的人,為廉者。不當取而取,謂之茍取。不當?shù)枚茫^之茍得。再后來,人們把正直、剛直、品行方正,謂之廉。人們把清白高潔,不貪污的人,謂之廉潔者。故中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曰:廉,清也。 古人曰:夫廉,德之節(jié)也?!墩f文》曰:廉,仄也。從廣(此處的“廣”字,音yǎn讀“演”,本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兼聲。仄,謂側邊也(仄,通“側”,指旁邊)。堂之邊,曰廉。因堂廉之石,平正修潔,而又崚角峭利,故人有高行謂之廉。其引申義,為廉直,為廉明,為廉能,為廉靜,為廉潔,為廉平。廉直者,廉潔正直也。廉明者,廉潔開明也。廉能者,清廉能干之人也。廉靜者,秉性謙遜沉靜也。廉潔者,不損公肥私,不貪污之人也。廉平者,清廉公平也??傃灾?,不外乎氣節(jié)清高,品行峻潔,而無利蔽之私。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甭劜闹L者,頑夫廉。蓋廉者,恥于貪冒而不為。故俗習專以不貪為廉。不貪、特廉之一隅也,謂廉為德之節(jié),須如勁節(jié)之不可屈耳。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惡污濁,惟或為環(huán)境所迫?;驗橐率乘?,利欲乘之,致有志不能自立耳。果能立志,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德于玉,不劌不嗛(劌,音guì讀“貴”,指割傷,刺傷。不劌,指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西漢戴圣《禮記·聘義》曰:“廉而不劌,義也?!眴?,音qiān讀“牽”,通“謙”義指謙虛、謙遜。《莊子·齊物論》曰:“大廉不嗛”,意思是說:大廉是不謙遜的)。 廉至極處,可以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太古風矣。女子之廉,尤以勤儉為本。每見貪安逸,尚服飾者,卒流于貧困。而驕奢淫泆,亡國敗家,莫非不廉所致。女子能廉,則可以養(yǎng)成其夫若子之清德,家道有不從此日隆乎。 清操自勵,以不貪為寶。雖貧而不受賂金,雖渴而不飲盜泉。以天地為心,以萬民為命,決不至失其節(jié)操,入瓊林玉樹中而迷其性,登仕圖版籍而異其心。果能如此立心,以之治國,而國無不治;以之安民,而民無不安矣。 女子之廉,當其承歡膝下。深處閨中,惟父命之是從。無冶容之為悅,蘭姿蕙質。何事鉛華,玉潔冰清。不資錦繡,許字則聽之天命。莫擇富豪,于歸祇盡于人倫。奚(奚,音xī讀“?!保础昂巍?/SPAN>)須妝飾,其為婦也。不在掌夫家之管鑰,不計享舅姑之田園。先人若有所遺,盡歸娣姒。母家或有所贈,盡獻翁姑。井臼勤操,謀生自給。衣食儉約,日用有余。尤宜嚴閨閫之清操,杜良人之貪念。既生有子女,更須教導于幼稚。以為先入之基,一瓜一果之弗貪,一絲一毫之不茍。庶幾達則甘受粗糲之養(yǎng),不愿為牲鼎之烹。窮則不取非義之財,亦不為非分之事矣。
坤維經(jīng)·釋疑卷·有恥章第四 我理解“恥”,首先會想到自己常犯的一些不應該犯的毛病。如家里藏書過多,常常在堆積如小山的書堆中,找不到某部急需參考的書,只好又去購買。又如經(jīng)常把某個字讀錯了音,不得不重新錄制講課錄音,怕的是誤人子弟。也常常想到被人看不起的時候,常常想到被人挖苦的時候。每當想到如此情形,雖然比較淡然,心里卻總有羞恥的感覺。 恥,原作“恥”,為形聲字,從心,耳聲,本義為恥辱,可恥的事情?!睹献印けM心章句上》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之,即“至”)恥,無恥矣。此句話意思是說:人不可以不知羞恥。從不知羞恥到知道羞恥,就可以免于羞恥了。人不能沒有羞恥心,因為知道羞恥,才不會去做羞恥的事情,才不會說出令人感到羞恥的話。 古人云:夫恥,德之基也。《說文》曰:恥,辱也。從心,耳聲。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慚,則耳熱而赤,是其驗也。乃教人知羞免愧,歸乎天良也。蓋人性本善,習而為惡。天能使人性有善而無惡,不能使人有習而不為惡,故賦以羞惡之心。俾(俾,音bǐ讀“筆”,即“使”)起一惡念則驚,行一惡事則恐。既驚且恐,則必速止其惡。以返于善,而性乃不為習所奪,故恥大有功于性。恥心發(fā)現(xiàn),即是天良,即是明德基本。《孟子·盡心章句上》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機變,指奸詐)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恥者,所以潔身也。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既有此天良美德。無恥即是無良。古人謂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良心若死。身在何益?故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庇衷唬骸叭瞬豢梢詿o恥?!迸佑膵关戩o,其恥德本優(yōu)于男子。德之不修,言之不慎,容之不正,功之不勤,皆婦女之可恥者也。推之不孝、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則可恥孰甚(孰,音shú讀“熟”,指誰,哪個)?須知女子之身,潔如白璧。父母遺體,重若黃金,故八德以恥終焉(八德,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中庸》記載孔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北宋狀元王曾曰:“知恥者,可以行人之所不能行,任人之所不能任,萬不至冒貢非幾,為奸盜詐偽(冒貢,是伴隨著朝貢體系的確立,而產(chǎn)生的詐騙行為。周禮定“五服”,把天下諸侯按照親疏關系,和地理位置的遠近,分作五服,分別有不同的進貢標準。各個諸侯國來進貢,朝廷都給予回賜,回賜常多于貢品。如楚國的貢品是一種不值錢的野草,叫苞茅,用來過濾酒水,而周天子的回賜則是絲帛、銅器、弓箭、兵車一類的好東西,價值遠高于貢品苞茅?;实蹖沓暤陌顕皝碚卟痪堋薄K囊暮椭T侯們則貪圖豐厚的回賜,前來朝貢,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四夷,即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朝貢有利可圖,就免不了有人打起了壞主意,隨便弄點不值錢的東西進貢,回賜常是十分豐厚的。這種一本萬利的進貢欺詐行為,就被稱為“冒貢”了。非幾,即非理,不合正道;不去及,不去管。有人把“冒貢于非幾”解釋為:“閉著眼睛走路不去管他?!?/SPAN>)。自取亡身辱親,敗家亡國者也?!?SPAN> 如子不孝于親,弟不恭其兄,可恥之甚也。不忠不信,無禮無義,臨財茍得,臨難茍免,不尤恥之又甚乎? 女子之恥,莫大于失節(jié)。而取憐仰食,猶其次焉。故程子有言,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女子而不知恥,小之則冶容競麗,大之則蕩檢逾閑。每因一念之差,卒致終身莫贖,不特羞污一己,玷累一生。抑且辱及舅姑,辱及父母,辱及夫家門戶,辱及母家弟昆,甚至戚族含羞,子孫蒙垢,其害有不可勝言者。故女子有恥,則于父母公婆,即可為孝。于兄、弟、姊、妹,即可為悌。于夫,即可為忠為信。而其待人,也必以禮。其處事,也必以義。其接物,也必以廉。德必修,言必慎,容必正,功必勤。四行必正矣。故恥足以賅女子之萬行,而無遺焉(賅,音gāi讀“該”,本義指完備)。
跋 在下將自己學習葉曼教授對“國有四維”的理解、民國初期學者蔡振紳先生《八德須知》中的《二十四禮》、《二十四義》、《二十四廉》、《二十四恥》之《緒余》部分融會貫通,便化成了《坤維經(jīng)》原典二卷。當您仔細閱讀《坤維經(jīng)》原典第二卷時,會發(fā)現(xiàn)《緒余》中的過時之論,已然不再露面了,這也是與時俱進的要求使然。如果女同胞們閱讀了《坤維經(jīng)》,得到了一點啟迪,對自己有一點助益,便不枉在下一番先行苦心研修了。
2014年1月23日21點45分于北京閑云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