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大可先生,轉載請注明來源;最好是在Pc上瀏覽這篇日志] 最近有一個很有趣的視頻,講述了這樣一件數學趣事:全體自然數的和是-1/12。
這就是那個視頻 雖然果殼和知乎上都已經有了問答,但是數學語言過于晦澀,不利于理解,所以我自己寫了一份更簡潔的日志作為闡述,不過盡量保證了嚴謹。 首先說視頻,他是這么證明的: 設
這個東西等于多少呢?很顯然,這要看你在什么地方停下來了,如果你停在第奇數個1上,結果就是1;如果停在偶數個1上,那結果就是0。既然這樣的話,那就平均一下好了,它等于1/2??吹竭@里,你顯然會覺得這實在荒唐愚蠢,但是更“荒唐”的東西還在后面,但新奇的東西也在后面,你最好還是繼續(xù)看下去。 好,有了S1=1/2,他又令
那么取兩個S2錯開一位相加,即
則有2S2=S1=1/2,,也就是S2=1/4 !雖然這讓人很不服氣,但是他接著計算
既然S2=1/4,那么我們大功告成了,S=-1/12 ——全體自然數的和是 -1/12 !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想幾乎所有人都和我一樣覺得這實在是牽強附會荒唐可笑,但視頻中一再聲稱這種算法的意義,所以我翻墻出去做了個簡單的研究,得到了這樣的結論:我們確實可以對全體自然數求和得到 -1/12 ,但這個和并非我們做加法得到的代數和,而是發(fā)散級數和—— 這個 -1/12 根本就不“ 加 ” 出來的。于是,下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雖然有一些公式,但是都極其簡單,你可以輕松閱讀不費腦子。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 級數”以及 “ 發(fā)散級數” ,而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隨便找一個數列,比如等差數列 an=n ,也就是1 、2、3 、4 、5、6 …… 把數列中的每個元素都用加號連接起來,就是一個級數, 其實就是求總和。對于上面的an,它的級數就是
其中,級數的前n項的和被稱作部分和,記作Sn(其實就是“數列的前n項和”,高考復習翻來覆去做過的那個東西)。
恩納斯托·切薩羅(Ernesto Cesàro,1859-1906) 切薩羅求和(Cesàro summation)是意大利數學家恩納斯托·切薩羅(Ernesto Cesàro)發(fā)明的發(fā)散級數求和法。對于一個發(fā)散級數 ,對它的部分和數列Sn求前n項的平均值,即令
如果tn有極限,那么這個極限就是發(fā)散級數的和,稱為切薩羅和。不難體會到,切薩羅和本質上是在求數學期望,視頻里輔助用的級數1-1+1-1+……=1/2那個“平均一下”就是這么來的。
當n無窮增大的時候,分子上的1只有n的一半那么多,所以它顯然是1/2。 這個乍看怪異的級數和首先由意大利數學家路易吉·格蘭迪(Luigi Guido Grandi)于1703年發(fā)現,因此被稱為格蘭迪級數,當時被當作一個佯謬。后來那個著名流體力學奠基者,荷蘭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以及瑞士的大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都對它做過研究,一直都是爭議的焦點。直到19世紀才由切薩羅等人提出了這樣的良好定義。
路易吉·格蘭迪(Luigi Guido Grandi,1761-1742)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18–1781) 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 而到了量子物理時代,格蘭迪級數及其衍生級數意外的變得有用——這或許讓你聯想起薛定諤的貓,要么是死(0)要么是活(1),那它就是半死不活(1/2)。但它們的關系顯然不是這么幼稚簡單,它被用來研究量子化的費米子場(費米子包括組成實體萬物的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子、中子,以及中微子這樣極其重要的基本粒子),它們同時具有正的和負的本征值。另外在玻色子(比如光子)的研究中,格蘭迪級數也有戲份,比如揭示宇宙中“真空不空”的“卡西米爾效應” 而格蘭迪級數最重要的衍生級數,就是視頻里的另一個輔助用的級數:
它最早于18世紀中期由歐拉發(fā)現(又是他,而且當時他已經瞎了)。視頻里發(fā)現這個級數和的時候錯開了一位,但實際上錯開多少位結果都一樣,例如錯開兩位:
當然,歐拉這樣的數學大師是用了更復雜的方法才發(fā)現了它,并被當作另一個佯謬提出。這個佯謬直到19世紀80年代初才由剛才的恩那斯托·切薩羅等人研究出了定義良好的計算方法,但是,這個級數不能直接用上面的切薩羅求和計算,因為tn仍然沒有極限,需要做一些復雜的擴展,這里就不加說明了,或者采用下面灰字部分的 阿貝爾求和也能輕易算出——如果你不想看,不看也可以。 阿貝爾求和(Abel summation)來自挪威數學家尼爾斯·阿貝爾(Niels Henrik Abel)在冪級數研究上的總要結果阿貝爾定理(不要介意這個定理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x|<1,且冪級數(也就是級數中的每一項都有一個指數)
收斂,那么 就是級數 的阿貝爾和。 雖然看上去比較玄,但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就是“比1小但無限接近于1”,就能明白就是一個無限接近1的數,整個算法也就不難明白了。 下面再給出一種更簡單,同時也更巧妙的算法:
看明白了嗎?把兩個格蘭迪級數“相乘”(實際上是一種被稱為柯西乘積的數列卷積,但是這兩個數列的數字實在簡單,恰好與直接乘法結果一致),可以用一個棋盤格子表示其結果中的每一項,黑色表示1,紅色表示-1,那么斜著數一數黑紅格子數,就可以數出1個黑的、2個紅的、3個黑的、4個紅的……,也就是1-2+3-4+……,所以
有沒有覺得很有趣?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全體自然數的和是-1/12?” 是一個發(fā)散得非常厲害的級數,不論切薩羅求和還是阿貝爾求和都強度不夠,對它無能為力。真正給出這個發(fā)散級數的良性定義的計算方法的,是印度數學家斯里尼瓦瑟·拉馬努詹(Srinivasa Ramanujan)給出的拉馬努詹求和。但這個求和非常復雜: 若函數f(x)在x=1處不發(fā)散,那么令
C(0)就是級數的拉馬努詹和了……好吧,恐怕沒有足夠數學基礎的人是無法看懂了,所以我并不打算在這里講述——能看懂的人不需要我這樣的水平來講;看不懂的人我這樣的水平也講不了。不過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拉馬努詹這個人,因為他是一個傳奇的數學神才——天才只是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常人,但神才是一個超出常人理解的存在,一個開了外掛的存在。他從沒有接受過高等數學教育,卻僅憑直覺就能直接發(fā)現驚人的數學公式,證明他正確工作就甩給天才們了——于是留下了一連串的拉馬努詹猜想,而絕大多數都被證明正確。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詹(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 他總能用直覺和洞察力給出不可思議的數學公式,比如他發(fā)現:
又如他重病時,他在劍橋大學的導師哈代前去探望,哈代說:“我乘計程車來,車牌號碼是1729,這數真沒趣,希望不是不祥之兆?!?拉馬努詹答道:“不,那是個有趣得很的數??梢杂脙蓚€立方之和來表達而且有兩種表達方式的數之中,1729是最小的。”(即1729是1和12的立方和,也是9和10的立方和,后來這類數稱為的士數。)說完不久,拉馬努詹就病死了…… 后來哈代這樣評價他: “他的知識的缺陷和他的深刻一樣令人吃驚。這是一個能夠發(fā)現模方程和定理的人……直到前所未聞的地步,他對連分數的掌握……超出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數學家,他自己發(fā)現了ζ 函數的泛函方程和解析數論中的很多著名問題的主導項;但他卻沒有聽說過雙周期函數或者柯西定理,對復變函數只有最模糊的概念……” 拉馬努金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這里點到為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 除了拉馬努詹求和,全體自然數組成的發(fā)散級數還可以用黎曼ζ 函數計算,這里給出維基百科的頁面,如果上過大學數學,應該能獲得感性認識。 好,這就是日志的結尾了,重申開頭部分提過的那句話:全體自然數之和等于-1/12并不是加法游戲搞出來的代數和,而是將其作為發(fā)散級數,經過嚴謹的定義計算獲得的發(fā)散級數和,只有聲明它是切薩羅和、阿貝爾和、拉馬努詹和或者任何級數和才有意義。而這個級數和同樣在物理學中有重要應用,特別是在當代物理的量子論和弦論當中。 另外,還需謹記:數學和科學永遠嚴謹,一絲不茍,如果你發(fā)現其中有看似荒唐或者怪異的結論——請先跳出自己常識認知的藩籬,了解其中的深意再做評價。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時得出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兩個自然數的和,一個質因數不超過1個(即質數),另一個的質因數不超2個”,簡稱“1+2”,如果一聽到這個簡稱就跑出去說“陳景潤證明了1+2=3”,并且藉此說“到現在數學都沒證明1+1=2”,那就真是太可笑了——我初三的數學老師就是這么一個家伙,我很討厭他,因為他欺負我。 另外,本人非數學專業(yè),歡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