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湯 方劑來源 漢.<金匱要略》。 組成與用法 花椒9克 干姜15克 人參6克 飴糖30克 先將前三藥用水煎,去渣,再加入飴糖溶化。溫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主治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嘔逆不能飲食,或腹中漉漉有聲。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胃腸痙攣,腸粘連,胃腸無力癥,胃下垂,胃擴張,又用于治療腸道蛔蟲梗阻,腸扭轉(zhuǎn),腸管狹窄,早期嵌頓性疝,腹膜炎,胰腺炎以及腎結(jié)石等病癥。例如: (1)膽道蛔蟲癥 本方加烏梅、苦楝皮、檳榔、黃連、炙甘草,治療 45例。結(jié)果;治愈39例,進步4例,無效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64年第2期)。 (2)腹痛 本方加減,治療中焦陽氣不足,陰寒上乘所致之腹痛6 例。病程長者3年余,短者2天。腹脹滿,加厚樸、砂仁;寒甚或頭痛目眩,加吳茱萸;惡寒重,加炮附子;嘔吐,加半夏、生姜;脾虛,加白術(shù);血虛,加當歸,口干,加白芍,手足倦或麻痹,加桂枝尖。結(jié)果均獲滿意療效(《廣東中醫(yī)》1959年第2期)。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脘腹虛寒疼痛。方用人參補益脾胃,合以花椒、干姜溫中散寒,共奏溫中補虛之功;且飴糖一味,既助人參補中、緩急止痛,又緩花椒、干姜辛熱之性,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虛寒脘腹疼痛或有嘔吐,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腹痛脹滿,加砂仁、厚樸;寒甚或頭痛,加吳茱萸,惡寒,加附子,嘔吐,加半夏、生姜,脾虛,加白術(shù);血虛.加當歸,口干,加白芍,手 足麻痹,加桂枝。 腹痛屬于實熱內(nèi)結(jié),濕熱積滯,陰虛血熱者,忌用本方。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千金方》大建中湯,去干姜,加生姜、半夏、甘草組成,功能溫化寒痰;主治虛勞寒飲,積瘀在脅下,沖皮起弓!兩乳內(nèi)痛,善夢失精,氣短. (2)《濟生方》大建中湯,由黃芪、附子、鹿茸、地骨皮、續(xù)斷、石斛、人參、川芎、當歸、白芍、小草、甘草組成;功能補氣益血,溫腎助陽,主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臏脹,骨肉痠痛,短氣喘咳,痰多咳嗽,潮熱多汗.心下驚悸,腰背強痛,多臥少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