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從四千年前的神農嘗百草,一日遇毒七十二,得茶而解之,茶就開始走進了人類的生活。茶產量在唐朝已達到相當?shù)囊?guī)模,而且已經成為文人雅士的享用品,人們尚茶成風,茶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之物”。 唐代陸羽對茶文化造詣頗深,被奉為茶神,他所撰寫的《茶經》是最早關于論茶的專門著作。 唐朝時對茶葉的檔次已有明顯區(qū)分。“蓋茶味雖均,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謂之槍,稍敷而為葉者,謂之旗”,即茶的嫩葉稱為旗,茶的“云尖”“雀舌”稱為槍。早采為茶,晚采者為茗。雖茗為茶通稱,但古時采得早的茶葉較嫩,采得晚的較老稱之茗。 茶按加工方法,分為綠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黃茶和白茶六大類。 綠茶不發(fā)酵,高檔綠茶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廬山云霧和黃山毛峰等。綠茶上品顏色嫩綠,茶湯碧透清亮,味道入口略苦,而后鮮甜,回味綿長。 烏龍茶為半發(fā)酵,名茶為鐵觀音、武夷巖茶、白芽奇蘭等。其中武夷巖茶有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之稱,它的茶樹生長在武夷山的巖縫之中。茶既有綠茶之清香,又有紅茶之甘醇。 紅茶為全發(fā)酵茶,著名的有滇紅、閔紅、祁紅和粵紅等。紅茶有暖胃的功效,因此冬季多飲紅茶。 黑茶屬全發(fā)酵茶,但與紅茶又有所不同。制茶時在殺菁、揉捻、曬干后,還要經過堆積存放的過程,稱為“渥堆”,使之產生再次發(fā)酵。黑茶主要有湖南黑茶、四川邊茶和云南普洱茶等。黑茶備受青睞的主要原因是能燃燒脂肪,降血脂功效顯著。 品茶在唐朝已經頗為講究。煎茶的水《茶經》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道在唐朝很盛行,時至宋朝,飲茶成為時尚和典雅的藝術,而且當時流行斗茶。 茶的提神和保健功能不言而喻,現(xiàn)在尋常百姓飲茶已成為習慣。唐詩中著名的“七碗茶詩”,形象道出茶的功效,一碗潤喉,二碗提神,三碗思維敏捷,四碗散發(fā)郁悶,五碗通身舒爽,六碗得道通神,七碗飄飄欲仙。 喝茶是很奇妙的事情。相同的茶,不同的水溫,味道不同;相同的茶,相同的水溫,不同的茶具,感覺亦不一樣;什么都相同了,不同的泡次味道當然也不相同。我聽過一位嗜茶者所言:縱使千般差異,唯一不變的它就是茶。其實導致味道不同的不是茶本身,而是外界的變化導致了不同的感覺。 人生亦然。你擁有了怎樣的心境,就會品味到怎樣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