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文環(huán)境來說,太原自古處于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沖突的中心地帶。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諸戎、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紇、女真、契丹、蒙古、滿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沖突和斗爭。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或緣于仿效,或緣于抵御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于戎馬”,如杜佑在《通典》中說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賦予太原這樣一種獨特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使得太原在文化層面上具有了極富個性、極具風采的特點。 1、 太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 由于自古地處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錯地帶,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層面體現(xiàn)出包容的特性。 其首先表現(xiàn)在政治上的包容。漢族、胡民族政權統(tǒng)治時,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常常照顧對方的利益,緩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維護鞏固其統(tǒng)治。 其次表現(xiàn)在民族上的包容。漢民族主導下的游牧民族內遷,使太原成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豐富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組成。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政治的包容與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2、 太原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不同民族間的反復沖突與交融,各種政權你來我往的攻伐征討,促進了人員的頻繁流動,必然帶來文化上的開放性。
3、 太原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錯與過渡的地理因素,漢胡融合雜處的人文環(huán)境,其在文化上必然體現(xiàn)出一種多樣性的特點。 首先是種族的多樣性。我國古代幾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區(qū)都是重要的場所。至今,太原仍然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26個少數民族分布在太原。 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樣性。久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義、尚信、講求氣節(jié),務實純樸。又因久居邊塞和民族沖突與融合的要沖,頻臨戰(zhàn)事,強化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使他們具有了粗獷豪放,堅韌剛烈、尚武俠義的性格。而太原曾經作為幾個割據政權的都城,百姓身上又或多或少有一種雄視天下,桀傲不馴,不甘于人后的精神。但是同時,山西黃土高原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又賦予太原人保守戀土,安于現(xiàn)狀的社會心理。明清以后晉商的興起,商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太原人身上又具有了善于商賈,勤儉創(chuàng)業(yè),吃苦耐勞的品性。 第三,宗教思想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與開放,最主要的特征是思想的多元性。太原地區(qū)是多種宗教的匯合之地。儒、佛、道、伊斯蘭等宗教在歷史上都在太原地區(qū)盛行。太原附近的交城卦山玄中寺,是佛教凈土宗的發(fā)源地,其影響遠播日本等國;曾屬于太原地區(qū)的佛教圣地五臺山,不僅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主要場所,而且還是匯集了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重要道場;金元時期,道教中的全真教派在太原地區(qū)曾經興盛一時,全真教派弟子宋德芳開鑿了龍山石窟;介休綿山、北武當山是古代極有盛名的道教場所,迄今還留有純陽宮等古建遺存;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勢力的侵入,基督教、天主教的太原得到傳播,太原陽曲縣的板寺山圣母堂就是全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歷史上,太原還是唐統(tǒng)治者允許設立摩尼教寺的三個城市之一。多種宗教并存發(fā)展,顯示了太原文化組成的多元性和復雜性,為古老的太原增添了不少神秘的魅力。 4、 太原文化具有完備性的特點 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現(xiàn)在文化層面上所具有的完備性。 一是歷史傳承的完備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歷史,使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在太原的履歷表上得到了完整的體現(xiàn)。它也見證了中國所有朝代的興衰更替。因此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會環(huán)境上的完備性。易守難攻,可進可退的地理形勢,豐饒的物產和發(fā)達的手工業(yè),強悍的民風,再加上幾個朝代苦心經營的堅固城池,這幾種因素匯集起來,決定了太原具有一個自成一體,小而全的社會環(huán)境。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備性。太原可稱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經是九個封建政權的都城,同是又是歷朝歷代重要的軍事重鎮(zhèn)。它既是古代重要的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基地,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貿易樞紐,商業(yè)和金融業(yè)都會。中國古代城市所應有的各種角色與功能,太原都經歷過、扮演過,因此,是歷經世事滄桑的集大成者。太原所表現(xiàn)出的這種完備性,在全國范圍內絕無僅有,成為我國城市文明史上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