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46年,魯南軍區(qū)為阻止國民黨利用棗趙鐵路運送兵力進攻山東解放區(qū),組織群眾一夜之間將棗趙鐵路的路軌全部拆除,從此棗趙鐵路逐步廢棄。
本文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2013年10月10日第5版,作者:李海流,原題:《一條鐵路的前世今生》
1938年臺兒莊大捷后,李宗仁拍了這張在臺兒莊火車站站牌下的留影,但今天查訪臺兒莊,那里既沒有一條鐵路,更沒有一個火車站。那么,歷史影像里的臺兒莊火車站是從哪來的呢?
查閱《中興風雨》、《百年中興》、《棗莊煤礦志》、《臺兒莊區(qū)志》,我們發(fā)現(xiàn)當年不僅有一個臺兒莊火車站和一條棗臺鐵路,而且這條鐵路的背后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興公司意欲修筑棗臺鐵路
棗莊地處山東南部,明清時期屬嶧縣管轄,這里的煤炭質(zhì)優(yōu)量豐,《兗州府志》載:自元代始,棗莊周邊的齊村就有居民用土法采煤。1897年,德國強占了膠州灣后,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山東煤礦章程》,取得了山東境內(nèi)鐵路修筑權(quán)及其沿線30公里內(nèi)的礦山開采權(quán)。商辦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蓮芬“誠恐匪人勾引外夷占奪佳礦”,便緊急召集股東會議,并于1898年4月,緊急稟報直隸總督王部堂,要求添招股本,續(xù)開棗莊煤田,以“既開之礦”維護礦權(quán),得到批準。
1899年6月,張蓮芬在上報的稟帖中明確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規(guī)劃:“惟查棗礦至臺兒莊計陸路九十里,始達運河。從前煤炭出銷均資民車拉運,車少費重,常年載運無多?!薄艾F(xiàn)欲擴充開辦,冀圖富強,將來日出煤少亦在千噸以外,必須由棗礦修鐵路直達臺兒莊,令所出之煤悉運臺兒莊,由運河分頭運銷。”同年11月15日,直隸總督裕祿和礦務督辦張冀專折奏陳籌辦中興礦局礦務時,又陳述了修筑棗臺鐵路的計劃,得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允準”的朱批。
雖然得到了“奉旨準允”修筑棗臺鐵路,但此后數(shù)年中興礦局由于資金短缺而被擱淺。張蓮芬為了實現(xiàn)修筑棗臺鐵路的藍圖,曾稟報山東巡撫和商部,請求撥借公款或準借德款,均未批準。1904年5月,張蓮芬只得通過股東大會,擬好添招華股章程,招集筑路資金。后經(jīng)眾股東竭力籌招,共集現(xiàn)銀40余萬兩。
這并不能滿足修筑鐵路的資金需求,于是,張蓮芬采取招標辦法,與德商瑞記、禮和兩洋行簽訂了購置器料的商借商還合同。此后,他又聘請筑路工程師張拜庚對棗臺鐵路進行路基勘測。同時,稟請山東巡撫批準委任平陰知縣姚光浚負責辦理勘測路線、丈購地畝事宜;委任直隸候補知府沈?qū)氋t負責辦理勘估土道、集夫挑筑以及開山采石、購儲物料等各項事宜就緒后,張蓮芬上報清政府候準開工。
內(nèi)憂外患阻礙鐵路的修建
1902年,在張蓮芬多方籌措資金時,德國公使照會清政府,捏造有比利時人在棗莊勘查,欲購路礦,影響德國在山東的利益,以示抗議。
張蓮芬嚴詞駁回了德使的所謂抗議。德國公使趁我筑路資金困難之時,令其控制下的膠濟鐵路公司,向中興礦局投資100萬兩主持建路事宜,遭到張蓮芬和中興礦局管理層的謝絕。
不僅是德國公使干涉,清政府也層層挾制。當初,中興礦局稟請修建鐵路時,商部提出“轉(zhuǎn)運礦產(chǎn)欲造小枝鐵路,應查明相距干線或水口是否在10里以內(nèi),與該處地方有無窒礙?!苯?jīng)查無誤后,商部又提出:“該公司現(xiàn)擬筑造運煤鐵路90余里,按照礦章第22條,程途在10里以外者,應另案稟請?!毙拊鞐椗_鐵路本來是“專折奏陳”清廷,得到“御筆朱批”的,但這時卻不算數(shù)了。不過,這次山東巡撫楊士驤和北洋大臣袁世凱倒還幫忙,于1906年8月再次稟請審批,當年底又接到朱批“允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