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圖書《好心態(tài),好性格,好習慣》作者:趙寧 英國的布朗說:“處于現(xiàn)今這個時代,如果說'做不到’,你將經(jīng)常站在失敗的一邊。”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自信的心態(tài),學會多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只有失敗者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失敗和缺點上。 大多數(shù)人所表現(xiàn)的自信要大過我們所意識到的,我們很早便知道相信自己。在你跨出第一步時,你就相信你會走;在你說出第一句話之前,你就相信你會說;因為你先相信,所以你會去完成它。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入學考試的前一晚緊張之至。他母親對他說:“如果你不緊張,就會考取。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否則沒人會相信你。要有自信,要自立。即使你沒通過,但你知道自己已全力以赴了。”發(fā)榜后,麥克阿瑟名列第一。當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績時,你不僅會發(fā)現(xiàn)自信心的提高,而且會發(fā)現(xiàn)自信反過來有助于你的表現(xiàn)。 自信的心態(tài)(3)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自于“成就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說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他說,因為我們都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人類欲求的這種改進是無止境的,因為人類的需要是無止境的。所以,人類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和忘本,也無法掙脫自然法則的制約,也許這就是人類有自卑感的最終根源。當然,從哲學角度對人類整體狀況進行分析,人類產(chǎn)生自卑感是無條件的。不過,對于具體的人來講,自卑感的形成則是有條件的: (1)與環(huán)境有關。從環(huán)境角度分析,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與外部環(huán)境對他的態(tài)度和評價緊密相關,這點早已成為心理學理論所證實。例如封建社會里的小皇帝,由于他從小被指定為太子,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都對他百依百順,決不敢觸怒他,更不敢打他一下。在他的意識里形成的全都是受寵和自尊等概念,因此,小皇帝長大成人執(zhí)政后自卑感一般很少。而一般平民子弟,由于成長環(huán)境沒那么優(yōu)越,自卑感往往較強。 阿德勒自己也有過這樣的體會:他念書時有好幾年數(shù)學成績不好,在老師和同學的消極反饋下,強化了他數(shù)學低能的意識。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發(fā)現(xiàn)自己會做一道難倒老師的題目,才成功地改變了自己數(shù)學低能的認識??梢?,環(huán)境對人的自卑感產(chǎn)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不難看出,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積極鼓勵、扶持寬容的氣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 (2)與自身素質(zhì)有關。從主體角度來看,自卑的形成雖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但其最終形成還受到個體的生理狀況、能力、性格、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及生活經(jīng)歷等個人因素的影響。良好的個人因素對自卑感的克服有重大影響,同時它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礎。在多方面能力出眾的人,一般與自卑感無緣。毛澤東在年輕時代曾寫過“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詩句,表現(xiàn)出極高的自信。即使如此,他在晚年也發(fā)出過“自信而不自立”的慨嘆。因此,從理論上說,天下沒有不產(chǎn)生自卑感的人,只是表現(xiàn)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關鍵是能否通過適當?shù)姆绞綐淞⒆孕诺男膽B(tài),不斷站勝自卑感。 自信的心態(tài)(7)消除需要得到贊許的心理
消除需要得到贊許的心理 薩米·戴維斯談及成功的問題時說:“我不知何謂成功,但我知道失敗是什么。失敗就是想要討每個人歡心。”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并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做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都涂他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臨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蛇@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fā)現(xiàn)畫面又被涂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丑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則恰恰是美好的。” 我們?yōu)槿颂幨澜?jīng)常按別人的反應來決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動。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類美麗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經(jīng)有了約定俗成的標準。 奧齊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重大問題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見解,如人工流產(chǎn)、計劃生育、中東戰(zhàn)爭、水門事件、美國政治等等。每當自己的觀點受到嘲諷時,他便感到十分沮喪。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都能為每一個人所贊同,他花費了不少心思。他向別人談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談話。 當時,他表示堅決造成無痛致死法,而當他察覺岳父不滿地皺起眉頭時,便幾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觀點:“我剛才是說,一個神志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結(jié)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這種做法。” 奧齊在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時,才稍稍松了一口氣。他在上司面前也談到自己造成無痛致死法,然而卻遭到強烈的訓斥:“你怎么能這樣說呢?這難道不是對上帝的褻瀆嗎?” 奧齊實在隨不了不種責備,便馬上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我剛才的意思只不過是說,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如果經(jīng)正式確認絕癥患者在法律上已經(jīng)死亡,那才可以截斷他的輸氧管。” 最后,奧齊的上司終于點頭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擺脫了困境。當他與哥哥談起自己對無痛死的看法時,哥哥馬上表示同意,這使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在社會交往中為了博得他人的歡心,不惜時時改變自己的立場。 奧齊似乎沒有自己的思維,引起別人關注的,僅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應。這些反應不僅決定著奧齊的感情,還決定著他的思維和言語??傊?,別人希望奧齊怎么樣,他就會怎么樣。 一旦尋求贊許成為一種需要,做到實事求是幾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獎不可,并常常做出這種表示,那就沒人會與你坦誠相見。同樣,你不能明確地闡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與感覺,你會為迎合他人的與喜好而放棄你的自我價值。 你可能花費了大量時光竭力贏得他人的贊許,或因得不到贊許而憂心忡忡。如果尋求贊許已成為你生活的一種需要,那么你現(xiàn)在就該做些事了。首先,你應該認識到:尋求贊許與其說是生活之必須,不如說是個人之欲望。當然,我們都愿意博得掌聲、聽到贊揚或受到稱頌。誰不愿意如此呢?在精神上受到撫慰,會給人一種美妙的感覺,而且也的確沒有必要在生活中放棄這種享受。贊許本身無損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實上,受到恭維是十分令人愜意的。尋求贊許的心理只有在成為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愿望時,才成為一個誤區(qū)。 如果你希望得到贊許,那僅僅是樂于得到他人的認可。但如果你需要贊許,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償時,便會十分沮喪。這正是自我挫敗因素之所在。同樣,當尋求贊許成為一種需要時,你就會將自己的一部分價值奉獻給“外人”,因為你必須得到他人的贊許。假如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你就會產(chǎn)生消極思想。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在將自我價值置于別人的控制之下,由他們隨意抬高或貶低。只有當他們決定給你施舍一定的告訴之辭時,你才會感到高興。 需要得到他人的贊許就夠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要得到每一個人的贊許,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這樣,你勢必會在生活中遇到大量痛苦和煩惱。此外,你會慢慢建立起一種平庸的自我形象,隨之產(chǎn)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毫無疑問,你要在生活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贊許的心理!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它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益處。人在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大量反對意見,這是現(xiàn)實,是你為“生活”付出的代價,是一種完全無法避免的現(xiàn)象。 自信的心態(tài)(8)別讓別人的觀點左右你
別讓別人的觀點左右你。 劍橋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說:“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一定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阻擋我成為一名音樂家的熱情。”她成長在英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農(nóng)場,從8歲時她就開始學習鋼琴。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聽力卻在漸漸地下降,醫(yī)生們斷定是由于難以康復的神經(jīng)損傷造成的,而且斷定到12歲,她將徹底耳聾。可是,她對音樂的熱愛卻從未停止過。 她的目標是成為打擊樂獨奏家,雖然當時并沒有這么一類音樂家。為了演奏,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聆聽”其他人演奏的音樂。她只穿著長襪演奏,這樣她就能通過她的身體和想象感覺到每個音符的震動,她幾乎用她所有的感官來感受著她的整個聲音世界。 她決定成為一名音樂家,而不是一名聾的音樂家,于是她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一個聾學生提出過申請,所以一些老師反對接收她入學。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師,她順利地入了學,并在畢業(yè)時榮獲了學院的最高榮譽獎。 從那以后,她的目標就是致力于成為第一位專職的打擊樂獨奏家,并且為打擊樂獨奏譜寫和改編了很多樂曲,因為那里幾乎沒有專為打擊樂而譜寫的樂譜。 至今,伊芙琳·格蘭妮作為獨奏家已經(jīng)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因為她很早就下了決心,不會僅僅由于醫(yī)生診斷她完全變聾而放棄追求,因為醫(yī)生的診斷并不意味著她的熱情和信心不會有結(jié)果。伊芙琳·格蘭妮說:“不要被他人的論斷而束縛了自己前進的步伐。追隨你的熱情,追隨你的心靈,它們將帶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社會生活就是一出戲,每個人都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扮演者的行為舉止應和角色相符。但他們往往做不到,因為他們常常會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譏笑。你可能并不樂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劇組又不同意你更換,你應該意識到你有離開劇組選擇另一出戲的自由。 朋友和同事將會抵制你的任何行為變化,或自我意識的改變。每個人總樂于呆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他們懂得如何反應。此外,試圖提高自己的地位可能會招人嫉妒。然而,你一生就這么一次機會。不管你想追求什么,你都應該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要不然,你就總處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就得準備置身于“角色”之外,這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但自由了。不要考慮“劇情”的壓力,自己決定你所需要的,必要時可以考慮換一個角色,但要始終如一。有人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從前進的行列中敗退下來,是因為他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些人好像不在自己的意志指揮之下生活,而是在別人給他劃定的范圍之內(nèi)兜圈子。他們所奉為圭臬、所賴以決定自己動向的,是“別人認為怎樣怎樣”,“我如不這樣做,別人會怎樣說”,或“假如我這樣做,別人會怎樣批評”。不幸的是,別人的批評又是那么不一致:張三認為應該向東,李四認為應該向西,趙五南,王六認為應該向北。你如選擇其一,其他三人總會指責你。 于是,時常顧慮到“別人怎樣說”的人,他就只好一年到頭在不知究竟怎樣才好的為難緊張之中團團轉(zhuǎn),總也走不出一條路來。 這種人,即使僥幸由于他天生的善于應付,而能做到“不受批評”的地步,他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個“不被討厭”之類的人物。別人所給他的最大的敬意,也不過是說他一句圓滑周到而已;而對于他自己本身來說,因為他終生被驅(qū)策在“別人”的意見之下,一定感到頭暈眼花,疲于奔命,把精力全部耗在應付環(huán)境、討好別人上,以致沒有余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然,這并不是說,一個人應該獨斷獨行,不顧是非黑白。而是說,我們在聽取別人的意見之后,一定要經(jīng)過自己的認定和理解。我們應該自己有定見,用足夠的理智去認清事實;在決定方向之后,就不再受別人的意見左右。 自信的心態(tài)(9)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
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 心理學認為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nèi)核。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為人處世若毫無自尊,臉皮太厚,不行;反過來,自尊過盛,臉皮太薄,也不好。正確的原則是:從實際的需要出發(fā),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這需要從兩個方面努力。 首先,要從思想上認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際的需要兩者之間的關系。過于自尊的人,總是把自尊看得很重,因此,我們應把看問題的立足點變一下,不要光想著自己的面子,還要看到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事業(yè)、工作、友誼等。另外,還應堅持把實現(xiàn)實際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讓自尊服從交際的需要。有了這種思想,對自尊就有了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臉紅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惱,哈哈一笑,照樣與對手周旋,表現(xiàn)出辦不成事不決不罷休的姿態(tài),直至交際的成功。 其次,交際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追求最佳效果。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 (1)當你受到冷遇時。有時候,你出現(xiàn)在交際場上,可能被當成不速之客,坐了冷板凳。你的自尊心面臨著挑戰(zhàn),但造成別發(fā)作。這時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職責,為了完成任務,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 (2)當你被否定時。有時候你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件自認為很不錯的事情,滿心希望他人肯定、贊賞。可沒想到,對方一棍子打過來,全盤否定。這時,你肯定會受到強烈的刺激,繼而為了挽回面子,進行辯解、反駁,甚至是爭吵。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樣維護自尊、面子,只會使事情更糟,倒不如接受這個事實,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3)當你受到批評時。人一聽到批評,自尊心就受不了,特別是當眾挨批評更是難為情。此時,要對批評能夠正確理解,應采取虛心的態(tài)度。這不但不會丟面子,反而會改變他人的看法,給對方留下一下好印象。有時,批評的內(nèi)容不實,有些偏頗,而批評者又處在特別的地位。這時,如果你受牌位心的驅(qū)使,當場反擊,效果肯定不好;理智一些,不要當場反駁,事后再進行說明,這種處理較為有利。 最后需要指出: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這并不是說不要尊嚴,而是要把握適當?shù)亩取嶋H上,這是成熟和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xiàn)。 自信的心態(tài)(10)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非常重要
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非常重要。 自信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成功始于覺醒,心態(tài)決定命運。這是現(xiàn)時代的偉大發(fā)現(xiàn),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tài)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jīng)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tài)、自卑意識,就是經(jīng)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tài)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tài)的根源。所以說,心態(tài)決定命運,正是心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jù)的。 例如,星期天,你本來約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來往窗外一看,下雨了。這時候,你怎么想?你也許想:糟糕!下雨天,哪兒也去不成了,悶在家里真沒勁;你也可能會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讀讀書,聽聽音樂。 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多數(shù)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無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這種一般的境遇相當于“半杯咖啡”。你面對這半杯咖啡,心里產(chǎn)生什么念頭呢?消極的自我暗示是為少了半杯而不高興,情緒消沉;而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慶幸自己已經(jīng)獲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緒振作,行動積極。 由此可見,暗示這個法寶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與行為,而不同的選擇與行為必然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有人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我們還可以再說得淺顯一些:你習慣于在心理上進行什么樣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貧與富、成與敗的根本原因??梢哉f,發(fā)展積極心態(tài),是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徑。 人與人之間本事人有很少的差異,但這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巨大的差異當然決定了是成功、幸福,還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異就是:凡事所采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說,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我意識決定的,這句話的含義就包括了潛意識。因為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經(jīng)常進行,長期堅持,這就意味著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只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成為習慣。 潛意識就是已經(jīng)習慣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動。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人類完全能夠控制經(jīng)由各種感覺器官進入潛意識的各種信息刺激和物質(zhì)力量。但是,這并不等于人們隨時隨地經(jīng)常地運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許多人并不運用這種控制力。如果人們都能主宰自己,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心態(tài)消極,一生貧苦卑賤呢? 潛意識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成功意識的良種,就會野草叢生,一片荒蕪。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么樣的種子的控制媒介。一個人既可以經(jīng)由各級的心理暗示,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灌輸進入潛意識的大片沃土;相反,也可以灌輸消極的種子或破壞性的思想,而使?jié)撘庾R這塊肥沃的土地野草叢生。 堅持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對個人獲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樹立成功心理、發(fā)展積極心態(tài)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說,轉(zhuǎn)變意識、發(fā)展積極心態(tài),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制,通過經(jīng)常持久的積極暗示,讓自信主動的電流與潛意識接通,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識。 第三,由于心理暗示的內(nèi)容是具體的、實際的,所以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然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標,而且主要的目標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過心理這個具體實際、可以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我們能把內(nèi)容復雜的成功心理學融會貫通,化作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并且可以立刻行動。正因為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自我意識決定你有無發(fā)展、能否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加實在了。
自信的心態(tài)(11)采取一些具體的行動來強化自信
在生活中,為了表現(xiàn)出強大的自信,使你的夢想存活下來,消除別人對你的消極影響,你所能采取的步驟,就是學會如何增強你的信念系統(tǒng),我們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行動來加強我們的信念。 (1)目標確定之后,立即行動。你也許會懷疑采取行動和加強信念之間的聯(lián)系。其實,你的行動反映了你的信念,而且正是你所做的事情表明了你的信仰。哪怕僅僅是采取微小的步驟,你也是在與你自己和外部世界溝通,這表明你已經(jīng)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夢想。 在開始的時候,你或許感覺到自己不是很勇敢,也不是很自信。然而,只要你連續(xù)不斷地努力,你必將生發(fā)那種感覺并變得自信,它將直入你的靈魂深處。每次行動也會增加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再也不會坐著,等著,渴望奇跡發(fā)生。你本身就是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隨著你自尊心的增加,你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夢想可能實現(xiàn)的。
(6)練習不斷肯定自己?!缎叛龅牧α俊芬粫淖髡呗芬姿?/span>·賓斯托克建議我們在潛意識里重復下面的肯定,認為這是一種培養(yǎng)信念的極好辦法。當你不斷向自己重復一個肯定后,你就會開始相信它了。
(7)發(fā)現(xiàn)相信和支持你的人。當面對挑戰(zhàn)的時候,即使你得到了態(tài)度積極的人們的支持,你也很難始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而當你將你的夢想與消極的眾聯(lián)系在一起時,則意味著你的夢想已注定死亡。許多成功人士根本沒有時間與消極的、不支持他們的人打交道。 不幸的是,要想把全部消極的人從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是非常困難的。你的父母、生意伙伴、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配偶,都有可能給你帶來消極的影響。因為這其中的許多人對你有多年的了解,他們可能只會考慮到你以前的經(jīng)歷,而不是現(xiàn)在的你,或是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人。例如,當你告訴他們你的夢想是有一天要在皇家大劇院演出時,你哥哥就可能想起了你第一次在學校演出中,從舞臺上掉焉的失敗經(jīng)歷,而勸你實際點;當你告訴媽媽,你想開一家組裝壁櫥的公司時,她老人家立即提醒你,十幾歲時,你的壁櫥是如何的一團糟。但是,有時你可以較為容易地從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那里得到支持。陌生的人對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沒有任何的偏見。每個人都需要有人相信他們,而那些與你關系最為密切的人可能不是最佳的人選,關鍵是你要找到合適的人。
自信的心態(tài)(12)戰(zhàn)勝懦弱,敢于肯定自我
戰(zhàn)勝懦弱,敢于肯定自我。 在生活中,不夠自信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怯懦。怯懦,說到底是自己怕自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博士說,人類所有最大的病態(tài)心理,影響個體生命最兇惡者,是怯懦的情態(tài)。怯懦有許多等級或階段,從極端驚慌、恐怖或震駭情態(tài)開始,到感覺接近不幸的輕微惶惑結(jié)束。 怯懦是成功的頭號敵人,超級對手。怯懦阻止人利用機會,破壞人的身體器官的功能,耗損人的精力,使人生病、短命。膽怯是一種心理氣質(zhì),它能解釋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凡人不能成功,在遭受挫折后沒有收獲,不能過上快樂的生活。也許你總是沒有主見,也總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你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強,別人說什么你就附和什么,別人干什么你也跟著干什么。在你眼里,如果沒有群體,你簡直不知道該怎樣生活。你平時總是“想別人之所想”,你所做的也只不過是別人的旨意,你不知道為什么要那樣做,只知道那是別人讓你做的。 其實,你并非為別人而活著,你是屬于自己的。你完全沒有必要按別人的方式生活,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怯懦是一種比較頑固的消極心理,一下子克服它比較困難,要長久地勇敢地進行自我的心性鍛煉,它需要一個人敢于肯定自我,敢于否定自我,敢于超越自我。肯定自我的人,他會鼓起前進的勇氣,看到光明的前程;否定自我的人,他會認識自己的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超越自我的人,他會擺脫世俗的束縛,得到嶄新的自我。 性格懦弱、有依賴心理的人,他們遇事沒有自恃之心,首先想到別人、追隨別人、求助別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不敢相信自己,不能自己決斷,不敢自己主張。在家中依賴父母,依賴愛人,突破性愛人離開自己一步;在外面依賴同事、依賴上司,不敢輕易表現(xiàn)自己,不敢創(chuàng)造自己,害怕獨立。有依賴心理的人,不能獨立辦成任何事情,他仍然停留在童稚階段,無從談起操縱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他的命運只能被別人操縱。只因為他太軟弱無能,只因為他的心目中只能相信別人,不敢相信自己,更不敢自信勝于他人。因此,有依賴心理的人辦事會四處碰壁,不被信任、不受歡迎,遭人嘲諷。 那么,怎樣戰(zhàn)勝懦弱性格,培養(yǎng)肯定自我的自信的心態(tài)呢?你不妨照著下面的建議去做。 (1)當你在心理上感到被人操縱時,就向那人說出你的感受,并說明你希望怎樣去做。 (2)寫下你自己的獨立宣言,詳細說明你要怎樣處理一切關系,這并不是要消除妥協(xié),而是要消除所有操縱。 (3)自己定下五分鐘的目標,如何去對付生活中支配你的人。試著說:“我不要。”試試看,你這樣說,對方有何反應。 (4)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去主動照顧小孩,或不一定待遇很好的工作,下決心擺脫你所扮演的依賴角色。要知道,重新拾回你的自尊與自信,花費任何金錢或時間都值得。 (5)認清你有隱私的欲望,不必凡事都要別人參與。你是獨立而且有隱私權的。若你覺得你必須凡事有別人參與,你就無所選擇,當然你就是一個依賴者。 (6)提醒自己,父母、配偶、朋友、老板、孩子及其他人常會不贊同你的行為,這與你是怎么樣的人無關。無論在任何關系中,你總會遭到一些反對,如果你有心理準備,你就不會因此感到挫折。這樣就能破除許多在情緒上操縱你的依賴關系。 (7)在你感到不受威脅的時候,安排與支配你的人進行討論。說明有時候你感到受他操縱并處于從屬地位,你希望用一個不出聲的迅號,讓對方在當時知道你的感受,而你當時并不想去討論那事。例如,拉拉耳垂,摸摸鼻子,或把拇指放在嘴上之類的無聲語言發(fā)出信號。 (8)與你覺得在心理上依賴的人深入談一次,宣布你要獨立的目標,解釋你出于義務做事時的感受。這是擺脫依賴心理的最佳方法,因為別人可能不知道你身為依賴者的感受。 |
|
來自: niuniuyumami > 《性格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