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詩中的意境 品味詩歌中創(chuàng)設的意境,是詩歌鑒賞的重要內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境界的完美結合,但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 一般的解釋是: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觀生活或氛圍。意和境有機的融合從而造成一種藝術境界,稱為“意境”。換一個角度來說,“意”是詩人對生活的獨特的認識、感受和評價,包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人通過形象的描出來的一種藝術境界。二者的關系是“意”借“境”而表現(xiàn),“境”則以“意”為靈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為意境。 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詩的藝術極致,更是中國古典詩的特點,那些形象優(yōu)美、意境深遠、意味無窮的古詩,以其獨物的藝術魅力影響著詩壇。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一、情境交融,虛實相生 詩人的主觀情感為“虛”,客觀的物象為“實”,物象依靠感情獲得生命,感情借物象得以表現(xiàn)。詩人在創(chuàng)造意境時,把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交融在一起,達到主客觀的統(tǒng)一,這就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1、觸景生情,因物緣情 詩人看到某種富有特征的物象,受到感染,油然而引發(fā)某種悲喜、愛憎之情,將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讓主觀的情感與客觀的景物統(tǒng)一起來。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感情觸發(fā)過程,是創(chuàng)設意境的一個重要的手法。 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由寫景開頭,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時當深秋,晴空如海,山高林密,晴初霜旦,高猿長嘯,空谷傳響,潭寒澗肅,沙洲小渚,孤零冷落,風霜高潔,水落石出,“天高”“沙白”“猿嘯”“鳥飛”,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極雄渾高遠,飽含著詩人無窮的情思。三、四兩句寫遠眺之景,上句寫山景,下句寫江景,山上江中,往復交織,構成一幅非常生動的三峽秋景圖。在極其蕭颯荒涼的景象中,又充滿著一種渾灝奔放的氣勢。以上四句寫景,確實有力地烘托了詩人的心情,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悲秋之意?!扒橐晕镞w,辭以情發(fā),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文心雕龍·物色》),更何況眼前這一片凄涼肅殺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詩人觸景生情、引起相應的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了。而這種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又反過來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五、六兩句由上文寫景很自然地過渡到抒情。兩句寫出自己身多疾病長期漂泊的艱難處境和秋景蕭瑟觸景生悲的愁苦心情。尾聯(lián)兩句是寫自己窮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全詩就在沉重的感嘆聲中收結,結得悲憤深沉,而又寄慨遙深。在深沉重濁的韻調之中,體味出詩人顛沛流離的痛苦心情。 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満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在深秋與午夜,不僅看到了日落,聽到了烏啼,感到了寒霜滿天,還看到漁火映照江楓。詩人將這些物象與午夜鐘聲連在一起,塑造了完美的意境,真是身在客船,愁情難解,達到了情與境的和諧統(tǒng)一,感人致深,精美超拔。 2、寄情于景,物我合一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③模巴镌粕耧w揚,臨春風思浩蕩”(王微),這些說法,都說明了“寄情于景,物我合一”的境界。寄情于景,是一個由內而外的感情推移過程,詩人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主觀感情的景物,把情感寄于其中,求其似我。如《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到人間。 該詩表面上寫石灰的制作過程 ,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寄不怕千難萬苦,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的精神及以身報國的高尚情操于其中,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熔為一體,達到物我合一。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該詩寫梅花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獨自開放,借以寄托詩人報國無門,屢受排擠和打擊的不平心境,表明了詩人的心跡,不為沽名釣譽,只為拯救國家,是一種堅貞的自信,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見,物我同化。 3、以情觀物,緣情繪景 詩人用某種情感去看待某一景物時,詩人筆下的景物,就染上了詩人的某種情感色彩,這就使景物有了人的情感。 杜甫的《旅夜抒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夜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在成都無憑無依,流落飄零,夜愁不寐,孤寂苦痛,詩人順江而下,除細草微風,危檣夜舟,什么都感受不到,夜孤寂得令人難以忍受,正是詩人以情觀物,移情入物,使得空間中的一切存在都變成自身情緒的對象物,塑造了有著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 再如,辛棄疾的《清平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該詩寫了日常的農家生活場景,主要的內容都是意境的描繪,表面上看是作者無意的描摹,但內里卻寄有作者的情感,那就是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4、情景并列,實則融合 在詩詞中,描繪景色的內容和抒情的內容分界清楚,表面上看,二者平行并列,實則情景融合在一起,前文的景是為了后文的抒情。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痹姷那皟陕?lián)寫景,著力描繪洞庭湖汪洋浩蕩,一望無際,氣蒸荊楚,波撼岳陽的壯觀景象。氣勢雄偉,形象鮮明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后兩聯(lián)由眼前景物的觸發(fā)轉向抒情,詩人面對浩淼的無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無人引薦,就好象欲渡洞庭湖而無舟船一樣,該詩抒情與眼前的景物巧妙地結合起來,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起,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日高樓休獨依,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痹~的上片將景色描寫的闊遠而綺麗,毫無衰颯情味,與下片抒發(fā)的羈旅愁緒,黯然凄愴的思鄉(xiāng)之情融合起來,一方面顯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和對生活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悲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蘇軾的五絕《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汾河。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詩人用情景相生、情景“互藏其宅”的方法創(chuàng)造意境,藝術地表達自己的情意。首句從景寫起,次句由景到敘事,三句由敘事寫到心情,最后以景語作結。前兩句側重寫景,皆寫那些能夠表達感情的景物,后兩句以情為主,又不空泛抒情。前后各有側重,但又“互藏其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尤其收句,以景結情,更顯含蓄有深味。此詩寒意之景與煩愁之情水乳交融的意境,渾然紙上,如畫彰目。 二、情景矛盾,互為映襯 詩中的情與景本來是諧調一致的,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可有時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意境,卻把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與景放在一起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彼此相成交相輝映,造成一種別開生面,出人意料的情趣。該造景法,具有隱曲性、深藏性,以此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該詩后三句寫往日熱鬧繁華的生活,象征著他生活中的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景之濃麗,情之濃烈,從表面看,所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著重表達的倒是另一方面——今日處境的無限凄涼,開頭的“多少恨”,通過這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托,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濃重,真是以樂境寫哀情,對往昔的繁華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凄涼越不難想見。 杜甫的《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樓》該詩寫于安史之亂剛剛平定而吐蕃入侵、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之時。全詩借臨以抒情,融山水景象、歷史遺跡、國家災難、個人憂思為一體,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首聯(lián),“花近高樓”與“萬方多難”形成反襯,以樂景寫衰情尤哀。頷聯(lián),寫“登臨”所見,描述山河壯觀。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境界闊大,情思悠遠,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民族歷史的追懷,也流露著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頸聯(lián),寫登樓所想,議論天下形勢。所思所感中,有希望也有焦慮和擔憂。尾聯(lián)懷古諷今,寄托個人抱負。末兩句,承前寫景:由憂山川自然景觀而寫古跡人文景觀;承前抒情:由抒愛山川社稷之情而抒發(fā)濟世無奈之嘆。全詩即景抒情,語壯景闊,寄慨遙深,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這首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語壯境闊,寄慨遙深,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表現(xiàn)了詩人沉重憂傷的感情。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鄙下?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督S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三、刪繁就簡,含蓄不露 詩要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形象,而構成意境的感情則含而不露,巧妙地溶入形象的描繪之中,這就是達到藝術上的含蓄,把豐富的情感濃縮到“以一當十”的藝術形象里,使意境深遠。姜夔說“語貴含蓄”,楊載說“絕句之法,要婉曲回解。刪繁就簡,句絕而意不絕?!?/FONT> 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本詩寫景,用尋常的話語點綴,不雕琢,不尚工巧,風味獨特。未句“花落知多少”情致橫溢,美好的春天該珍惜呀!詩小含量大,意境深遠。全詩看似純粹寫景,卻滲透著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感嘆! 蘇軾的五絕《汾上驚秋》: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汾河。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該詩的前兩句側重寫景,皆寫能夠表達感情的景物,后兩句則以情為主,又不是空泛的抒情,前后各有側重,但又“互藏其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尤其收句,以景結情,更顯含蓄有深味。此詩寒意之景和煩愁之情水乳交融的意境,渾然紙上。 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惟有鷓鴣飛。 該詩前三句盡管都是對客觀景物的描寫,著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化,但其中卻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詩人給我們展示子兩幅畫面:一幅是戰(zhàn)士們脫下戰(zhàn)袍,換上錦衣,向國人炫耀;另一幅是宮女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在宮殿中恣情的歡樂。這表明勾踐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難忘得一干二凈,完全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最末一句,寫詩人的眼前的凄涼景象,引發(fā)人的沉思,其中含有無限的感慨。 "一切景語皆情語"。對于詩歌而言更是如此,而借景抒情是詩歌的主要抒情方式,由外而內陸透過景、物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便成為閱讀詩歌的基本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