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牛孩”的苦惱:考上民校之后更焦慮
每一年小升初,頂尖初中都會為爭奪兩三百名“最最優(yōu)質的生源”而激戰(zhàn)一番。他們被稱作“牛孩”。一位網(wǎng)名“牛爸”的家長為今年剛剛進入初一的這群新生建起了一個QQ群“牛孩集中營”。頂尖的民辦初中,某種程度上也是“集中營”。牛孩們來不及驕傲,已經(jīng)進入了更高層次的焦慮。
不論孩子已經(jīng)有多出色,家長們仍然期待神一般的培訓班、神一般的輔導老師,孩子則像神一般地學習。一些家長在恐慌和焦慮中無從依賴,于是催生了一種共同的奇特信仰培訓班。
一名臺北學生敏感地發(fā)現(xiàn)了大陸奇特的培訓班文化。這名中國美院的學生對兩地進行了比較:臺灣沒有那么多專為考試服務的畫室,而大陸的學生把在畫室學習當做人生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因為考不上就完了。他疑惑地問:“畫畫不是興趣嗎?畫畫應該沒有壓力啊?!?BR> 大家都把興趣班當成應試捷徑的一個結果是,行情水漲船高,為了加分或者應試而學的孩子并沒有得到這方面的回報。據(jù)了解,杭州一所小學,班主任曾讓孩子們填興趣特長,一個班50個孩子,35個孩子在學鋼琴。老師不得不宣布說,彈鋼琴不算特長,因為“會的人太多了”。
問題是,經(jīng)過如此慘烈廝殺進入民辦中學的藝術特長生,很多人會在初中嚴峻的課業(yè)壓力下,放棄藝術特長。
只有當興趣班成了“信仰”,這些奇特的場景才能在各地上演:周末孩子在少年宮上一天的課,家長就在外面扎帳篷,孩子睡個午覺繼續(xù)上課。幼兒園也不能幸免,四五歲的孩子下了課,家長在走廊上喂飯,這些還沒有解決自主吃飯問題、晚上還要抱著奶瓶入睡的孩子,吃完飯要接著學習。
“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很可憐,真的很可憐?!遍L期關注幼兒教育的浙江省特級教師王芳說。即便在看似離高考指揮棒十萬八千里的學前階段,家長們“很急,很瘋,很可怕”。
“家長患了一種病,集體焦慮癥。”浙江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魯林岳說,“這種病是我們整個社會焦慮的折射,所以大多數(shù)家長不能幸免,無法超脫?!?BR> “另外一個原因,今天的家長對子女追求成功的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成敗對家庭來說,是百分之百,簡單的就是說,輸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有密切關系,跟人才觀、幸福觀存在誤區(qū)有密切關系。”
“我覺得身邊的同學都很急,急著嫁人,急著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在浙大新聞系就讀的臺灣學生李伶在接受采訪時說,“臺灣的年輕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夢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考慮安定下來?!?BR> 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說,從上世紀90年代后,社會結構開始逐漸固化了,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如果說一個社會所有能夠向上流動的渠道只有一條,就是考大學,那么家長肯定都圍著高考打轉。
馮鋼說,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家長焦慮不能完全避免,但當焦慮成為一種社會群體性的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傳導蔓延,那么在這個群體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會出現(xiàn)不理智的行為。而這些行為的承受者是他們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guī)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是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王芳說,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xiàn)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讓充滿想象力,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BR>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他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他孩子持平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fā)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魯林岳說,“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BR>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并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fā)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币幻麑iT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
教育界已經(jīng)認識到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后果。今年5月23日,教育部發(fā)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吨改稀泛芫唧w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專家認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請記住讓孩子,你慢慢來。
爭論的話題
有人認為,開發(fā)孩子的潛能不容等待。6歲前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期,錯過了這一關鍵期,孩子的學習能力會逐步降低。因此,我們要對孩子實施科學的早期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也有人認為,順其自然,不要給孩子壓力。未來的社會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果給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相當于剝奪了孩子的童年。
|